植物经验
花相册 (1)
太斗
2018年12月09日
大家好,这是我的第一篇成长日记。
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学名: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形态特征
桂花是常绿乔木或灌木,高3-5米,最高可达18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4.5厘米,宽2.6-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两面无毛,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6-8对,多达10对,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叶柄长0.8-1.2厘米,最长可达15厘米,无毛。
有生长势强、枝干粗壮、叶形较大、叶表粗糙、叶色墨绿、花色橙红的丹桂;有长势中等、叶表光滑、叶缘具锯齿、花呈乳白色的银桂,且花朵茂密、香味甜郁;生长势较强、叶表光滑、叶缘稀疏锯齿或全缘、花呈淡黄色、花朵稀疏、淡香,除秋季9-10月与上列品种同时开花外,还可每2个月或3个月又开一次的四季桂。丹桂和四季桂,果实为紫黑色核果,俗称桂子。桂花实生苗有明显的主根,根系发达深长。幼根浅黄褐色,老根黄褐色
生长环境
桂花适应于亚热带气候地区。性喜温暖,湿润。种植地区平均气温14-28℃,7月平均气温24-28℃,1月平均气温0℃以上,能耐最低气温-13℃,最适生长气温是15-28℃。湿度对桂花生长发育极为重要,要求年平均湿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别是幼龄期和成年树开花时需要水分较多,若遇到干旱会影响开花,强日照和荫蔽对其生长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时光照。
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因此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内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长和花芽的形成。桂花性好湿润,切忌积水,但也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和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最为适宜。桂花对氯气、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都有一定的抗性,还有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常被用于城市及工矿区。[3]
桂花适宜栽植在通风透光的地方;喜欢洁净通风的环境,不耐烟尘危害,受害后往往不能开花;畏淹涝积水,若遇涝渍危害,则根系发黑腐烂,叶片先是叶尖焦枯,随后全叶枯黄脱落,进而导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对其它常绿阔叶树种,还是一个比较耐寒的树种。[3]
花芽分化
桂花的花芽分化基本过程可以分为花序分化期、小花分化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退化雌蕊)分化期等6个时期。四季桂具有多次开花的现象,秋季(与秋桂同期)的花芽分化和开花特性与其他季节的开花特性明显不同,秋季的花芽分化和开花特性与秋桂基本一致。在杭州地区,,大部分秋桂品种从6月上旬开始进入花芽分化,8月底到9月初完成,,历时近3个月。不同品种花芽分化进程略有不同主要是由于品种自身营养积累状况和对气温的敏感性不同造成;花芽分化对气温、相对湿度等环境条件没有特殊要求,但相对低温能显著促进花芽分化。不同性别的品种花芽分化存在一定的差异,要表现在雌蕊(退化雌蕊)的分化和发育上:无论是雄性品种还是两性品种,,分化前期即从花序分化期到雄蕊分化期均表现为两性状态,,之间无显著差异,,蕊分化期才表现出显著的不同。[4]
桂花完成花芽分化后,花的开放需要有合适的温度条件。其中,相对低温及其持续的时间是花开放的必要条件,相对湿度对花的开放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品种对气温的敏感性不同造成花期的早晚。花芽在感受足够的相对低温后逐渐开放,整体开花进程可分为圆珠期、顶壳期、铃梗期、香眼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衰老期等7个时期。[4]
萌发期:桂花的花芽常是叠生的,这些叠生的花芽着生在当年新梢的叶腋里,通常于4-5月间抽梢展叶时就逐渐形成,整个夏季持续膨大,当花前1个月左右,两片芽鳞开始绽裂。全树芽鳞绽裂达25%时称之为萌发期
圆珠期:桂花开花前7-15天,在中午热而早晚凉、兼有雨露滋润的气候条件下,两片芽鳞的开析度加大,花芽很快膨大成圆球形。全树花芽膨大成圆珠形达25%时称之为圆珠期。
顶壳期:花前5-7天,继续膨大的圆珠状花芽因内部生长不均衡而开始变形,两片芽鳞先后散落,而包被在花芽芽体外面的苞片,则分裂为许多大小不等的黄褐色膜壳,顶起在 花蕾 的上方。全树25%的花芽顶壳出现 花蕾 时称之为顶壳期。
铃梗期:花前2-5天,由5-9朵小花组成的簇生花序开始分散延伸。花梗由短变长,梗色由青转黄。原来粘附在花序顶端的黄褐色膜壳,大量散落地面,被花农称为脱壳。全树达25%时称之为铃梗期。如当年风调雨顺[,铃梗期一般持续2天左右就要开花。
香眼期:花前1天左右时间,簇生花序的每一朵小花,彼此开始分离。外形发育齐全,部分小花顶端出现孔隙,其大小似同香眼,由此处散逸出阵阵清香。全树达25%时称之为香眼期。进入到香眼期后就可以开始采花,此时花的品质最好,但因花未长足,产量偏低。
初花期:香眼期仅持续1天或仅半天时间,就进入初花期。此时花少量开放(约10%),大部分仍处于半闭合状态,花梗挺立,花色较淡,但内涵香味浓足,是最佳采花时期。
盛花初期:初花期仅持续1天时间,即转入盛花初期。此时花部分开放(30%-50%),花色转深,香气袭人,是秋日观赏桂花佳时良辰,也是关键的采花时期。
盛花期:盛花初期持续1-2天后转入盛花期。此时花大部分或近全部开放(50%-90%),花色更深,仍有观赏价值,但香味有所散逸,此时采花已嫌稍晚。
盛花末期:盛花期持续1-2天后转入盛花末期。此时花已全部开放,花梗和 花冠 片开始分离,并见少量落花,旋即大量落花,微风过处,簌簌然犹如降雨,常粘附在游客发际和 衣襟 上。花色转淡,香味顿减,花事接近终了。
花谢期:盛花末期一般维持1-2天,即转入到花谢期。此时,花色渗淡,花事终了。若天气晴朗,焦枯的少量花朵常附留树上;如遇上阴雨,则枯谢花朵全部散落地面。[4]
分布范围
园林桂花原产中国西南喜马拉雅山东段,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国西南部、四川、陕南、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长,现广泛栽种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其适生区北可抵黄河下游,南可至两广、海南等地。[2]
生长地区水热条件好,降水量适宜,土壤多为黄棕壤或黄褐土,植被则以亚热带阔叶林类型为主。在上述条件的孕育和影响下,桂花生长良好,并形成了安徽六安、湖北咸宁、湖南桃源、江苏苏州、广西桂林、湖北武汉、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几大全国有名的桂花商品生产基地。[2]
品种分类
桂花经过长期栽植、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产生了许多栽培品种。通过进一步调查清理,已初步确定各桂花品种32个。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银桂、丹桂之分;以叶型而言,有柳叶桂、金扇桂、滴水黄、葵花叶、柴柄黄之分;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月月佳之分等。[5]
桂花由于久经人工栽培,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栽培品种。在对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桂花资源及品种进行了广泛调查,实地记录桂花开花性状,对各种类型桂花的性状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出较为稳定的遗传性状,并以传统分类的方法和园林生产上的应用,鉴定整理出桂花的四个品种群。
四季桂品种群:该品种丛生灌木状,树形低矮,分枝短密,树冠圆球形。新叶深红色,老熟叶绿色或黄绿色;叶片呈椭圆状阔卵圆形,全缘或疏生锯齿,叶缘波状不明显;叶质较薄,叶面的叶肉略凸起,网脉较明显。叶柄平均长1厘米左右。重要特征是:叶片的主脉与侧脉之间的交角很大,接近垂直状态。 ‘四季桂’的花芽常单生或2-3枚叠生,每年9月至次3月分批开花。花色较淡,为乳黄色至柠檬黄色,花香不及银桂、金桂、丹桂浓郁,品种有大叶四季桂、小叶四季桂。四季开花,有“月月桂”、“日香桂”、“大叶佛顶珠”、“齿叶四季桂”等品种。
丹桂品种群:一种常绿灌木,雌雄异株,树冠圆球形。树皮浅灰色,较平滑,皮孔稀疏。叶革质,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 5-5厘米;叶面较平整,叶缘反卷,全缘,先端偶有疏齿,基部宽楔形;先端钝尖或短尖;侧脉8-10对,网脉两面明显;叶柄长8-10毫米。花色橙红,花冠稍内扣;香味淡。花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秋季开花,花色较深,橙黄、橙红至朱红色,气味浓郁,叶片厚,有“大花丹桂”、“齿丹桂”、“朱砂丹桂”、“宽叶红”等品种。
金桂品种群:常绿性小乔木,树冠圆球形;树势强健,枝条挺拔,十分紧密。树皮灰色,皮孔圆或椭圆形,春梢比较粗壮,长度平均15.9厘米;叶色深绿,革质,富有光泽;叶片椭圆形,叶面不平整,叶缘微波曲,反卷明显;全缘,偶先端有锯齿;花色黄,有浓香,不结实。秋季开花,花柠檬黄淡至金黄色。品种有“大花金桂”、大叶黄”、“潢川金桂”、“晚金桂”、“圆叶金桂”、咸宁晚桂、球桂、圆辨金桂、柳叶苏桂、金师桂、波叶金桂、等品种。
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
应选在春季或秋季,尤以阴天或雨天栽植最好。选在通风、排水良好且温暖的地方,光照充足或半阴环境均可。移栽要打好土球,以确保成活率。栽植土要求偏酸性,忌碱土。盆栽桂花盆土的配比是腐叶土2份、园土3份、沙土3份、腐熟的饼肥2份,将其混合均匀,然后上盆或换盆,可于春季萌芽前进行。[9]
光照温度
在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可露地栽培越冬。盆栽应冬季搬入室内,置于阳光充足处,使其充分接受直射阳光,室温保持5℃以上,但不可超过10℃。翌年4月萌芽后移至室外,先放在背风向阳处养护,待稳定生长后再逐渐移至通风向阳或半阴的环境,然后进行正常管理。生长期光照不足,影响花芽分化。[9]
浇水施肥
地栽前,树穴内应先搀入草本灰及有机肥料,栽后浇1次透水。新技发出前保持土壤湿润,切勿浇肥水。一般春季施1次氮肥,夏季施1次磷、钾肥,使花繁叶茂,入冬前施1次越冬有机肥,以腐熟的饼肥、厩肥为主。忌浓肥,尤其忌入粪尿。盆栽桂花在北方冬季应入低温温室,在室内注意通风透光,少浇水。4月出房后,可适当增加水量,生长旺季可浇适量的淡肥水,花开季节肥水可略浓些。[9]
整形修剪
因树而定,根据树姿将大框架定好,将其他葫蘖条、过密枝、徒长枝、交叉枝、病弱枝去除,使通风透光。对树势上强下弱者,可将上部枝条短截1/3,使整体树势强健,同时在修剪口涂抹愈伤防腐膜保护伤口。[9]
一、除萌、抹芽:除萌和抹芽是在新芽刚刚萌发或新梢刚刚开始抽生的早期,新梢尚未木质化之前将它们抹除的一种方法。这一工作进行得及时,可以节省许多有机养分,促使保留枝条的快速健康发展。除萌抹芽的重点在幼树近地面的根颈部位,一年要进行多次,特别在春、夏、秋梢旺发前要及时进行。这些从不定芽、潜伏芽萌发的新梢,生命力强,抽生速度快,处理时间稍有耽误,基部就会出现许多丛生枝。更有甚者,有些徒长枝径直向上,与主干平行竞争,扰乱原有树形。由于种种原因除萌抹芽未能及时进行,萌蘖已经长成,修剪时应该从基部彻底清除,不留活桩,否则,萌蘖越剪越多。[9]
嫁接后(枝接或芽接剪砧后)的除萌抹芽特别重要。由于接穗和砧木的愈合需要一个过程,往往是接穗尚未萌发,砧木上的隐芽便萌动抽生,与接穗争夺养分,降低嫁接成活率。即使嫁接成活,接穗抽生了新枝,萌蘖的生长势还是强于接穗,处理不及时,就会严重影响接穗新梢的生长。所以嫁接以后的除萌抹芽要多次反复进行。[9]
二、摘心、扭梢:摘心和扭梢主要针对正在迅速生长的新梢进行。摘除新梢先端的幼嫩部分,可以控制新梢生长高度,促进枝条老熟,刺激侧枝的分生。扭枝是将半木质化的新梢扭伤,通过损伤木质部的输导组织,削弱该枝条的生长势,并保留该枝条叶片的光合功能。摘心和扭梢用于新梢生长势的调控。桂花苗木基部分枝多,主干不明显的时候,选留一个位置着生好,生长相对比较强的新梢,保留不予处理,对所有其他嫩枝进行摘心或扭枝,则保留的新梢由于顶端优势得到加强,营养集中,高度迅速增加。如此反复操作2-3次,可以培养出粗壮的主干。主干生长过于迅速,会出现太长太细或者出现竞争枝时都可以通过摘心进行调节。[9]
三、短截、回缩和疏删:小桂花苗生长老熟的枝条需要借助整枝剪进行修剪。短截又称短剪,是将一年生的枝条剪去一部分,以减少该枝条上芽的数量,集中养分,促进枝条的增粗和分枝,刺激剪口芽抽生强枝。短截修剪多用于主枝延长枝的修剪。短截时应该注意选择剪口芽的饱满程度和芽位方向,通常选择发育饱满的芽作剪口芽,以抽生强的延长枝。如果短截的枝本身生长太旺,春梢、夏梢和秋梢连续生长,单枝延伸过长,也可利用盲节的潜伏芽留作剪口芽,以促进枝条中下部分分枝。芽位的选择主要是调节枝条的延伸方向。短截的轻重程度根据枝 条的粗度和希望达到的修剪反应刺激强度而定。对桂花来说,枝条的前端节间密,容易形成轮生枝,所以主枝延长枝的修剪,一般剪去枝条的1/3,以避免轮生枝的出现。[9]
回缩是对二年生以上的老枝进行重短截的一种修剪方式。回缩修剪主要用于骨干枝的换头,改变大枝的延伸方向,开张主枝角度以及调整枝序之间生长势的平衡。[9]
疏删修剪是将枝条从基部完全剪除,主要用于处理生长过于密集的枝条。对于主枝延长枝,疏删其下过密的轮生枝,以便集中养分,保证延长枝的正常生长。疏删单位枝序的强枝,可以削弱该枝序的生长势,起到平衡树势、改善光照的作用。[9]
北方种植
一般地说桂花广泛栽种于中国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其适生区北可抵黄河下游,南可至两广、海南。但是北京、青岛也可以种植桂花的。在“冯天哲”著作的“家庭养花300问”中就有说冬季在桂花的幼树入冬后浇一次防冻水并在树基部培土护根外,再用厚报纸7层包裹树干和枝条,就能在北京露天过冬了。三年后就不用过冬再包裹了。[9]
病虫防治
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见的叶部病害,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势,降低桂花产花量和观赏价值。[10]
褐斑病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10mm,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0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10]
枯斑病
该病病原菌多从叶缘、叶尖端侵入,发生在叶片的叶缘和叶尖。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大斑,边缘为深褐色。枯斑病发生在7-11月份,在环境条件不好的棚室内全年可发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风、水传播侵染。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时及越冬后的老叶及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较重。[10]
炭疽病
该病侵染桂花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炭疽病发生在4-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由风雨传播。[10]
防治措施
首先要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盆栽的桂花要及时摘除病叶。其次加强栽培管理。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质栽植桂花;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栽植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科学使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2:200倍的波尔多液,以后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重病区在苗木出圃时要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0]
虫害防治
家庭养殖桂花的主要虫害是螨,俗称红蜘蛛。一旦发现发病,应立即处置,可用螨虫清,蚜螨杀,三唑锡进行叶面喷雾。要将叶片的正反面都均匀的喷到。每周一次,连续2-3次,即可治愈。[1
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学名: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形态特征
桂花是常绿乔木或灌木,高3-5米,最高可达18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4.5厘米,宽2.6-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两面无毛,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6-8对,多达10对,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叶柄长0.8-1.2厘米,最长可达15厘米,无毛。
有生长势强、枝干粗壮、叶形较大、叶表粗糙、叶色墨绿、花色橙红的丹桂;有长势中等、叶表光滑、叶缘具锯齿、花呈乳白色的银桂,且花朵茂密、香味甜郁;生长势较强、叶表光滑、叶缘稀疏锯齿或全缘、花呈淡黄色、花朵稀疏、淡香,除秋季9-10月与上列品种同时开花外,还可每2个月或3个月又开一次的四季桂。丹桂和四季桂,果实为紫黑色核果,俗称桂子。桂花实生苗有明显的主根,根系发达深长。幼根浅黄褐色,老根黄褐色
生长环境
桂花适应于亚热带气候地区。性喜温暖,湿润。种植地区平均气温14-28℃,7月平均气温24-28℃,1月平均气温0℃以上,能耐最低气温-13℃,最适生长气温是15-28℃。湿度对桂花生长发育极为重要,要求年平均湿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别是幼龄期和成年树开花时需要水分较多,若遇到干旱会影响开花,强日照和荫蔽对其生长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时光照。
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因此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内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长和花芽的形成。桂花性好湿润,切忌积水,但也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和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最为适宜。桂花对氯气、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都有一定的抗性,还有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常被用于城市及工矿区。[3]
桂花适宜栽植在通风透光的地方;喜欢洁净通风的环境,不耐烟尘危害,受害后往往不能开花;畏淹涝积水,若遇涝渍危害,则根系发黑腐烂,叶片先是叶尖焦枯,随后全叶枯黄脱落,进而导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对其它常绿阔叶树种,还是一个比较耐寒的树种。[3]
花芽分化
桂花的花芽分化基本过程可以分为花序分化期、小花分化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退化雌蕊)分化期等6个时期。四季桂具有多次开花的现象,秋季(与秋桂同期)的花芽分化和开花特性与其他季节的开花特性明显不同,秋季的花芽分化和开花特性与秋桂基本一致。在杭州地区,,大部分秋桂品种从6月上旬开始进入花芽分化,8月底到9月初完成,,历时近3个月。不同品种花芽分化进程略有不同主要是由于品种自身营养积累状况和对气温的敏感性不同造成;花芽分化对气温、相对湿度等环境条件没有特殊要求,但相对低温能显著促进花芽分化。不同性别的品种花芽分化存在一定的差异,要表现在雌蕊(退化雌蕊)的分化和发育上:无论是雄性品种还是两性品种,,分化前期即从花序分化期到雄蕊分化期均表现为两性状态,,之间无显著差异,,蕊分化期才表现出显著的不同。[4]
桂花完成花芽分化后,花的开放需要有合适的温度条件。其中,相对低温及其持续的时间是花开放的必要条件,相对湿度对花的开放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品种对气温的敏感性不同造成花期的早晚。花芽在感受足够的相对低温后逐渐开放,整体开花进程可分为圆珠期、顶壳期、铃梗期、香眼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衰老期等7个时期。[4]
萌发期:桂花的花芽常是叠生的,这些叠生的花芽着生在当年新梢的叶腋里,通常于4-5月间抽梢展叶时就逐渐形成,整个夏季持续膨大,当花前1个月左右,两片芽鳞开始绽裂。全树芽鳞绽裂达25%时称之为萌发期
圆珠期:桂花开花前7-15天,在中午热而早晚凉、兼有雨露滋润的气候条件下,两片芽鳞的开析度加大,花芽很快膨大成圆球形。全树花芽膨大成圆珠形达25%时称之为圆珠期。
顶壳期:花前5-7天,继续膨大的圆珠状花芽因内部生长不均衡而开始变形,两片芽鳞先后散落,而包被在花芽芽体外面的苞片,则分裂为许多大小不等的黄褐色膜壳,顶起在 花蕾 的上方。全树25%的花芽顶壳出现 花蕾 时称之为顶壳期。
铃梗期:花前2-5天,由5-9朵小花组成的簇生花序开始分散延伸。花梗由短变长,梗色由青转黄。原来粘附在花序顶端的黄褐色膜壳,大量散落地面,被花农称为脱壳。全树达25%时称之为铃梗期。如当年风调雨顺[,铃梗期一般持续2天左右就要开花。
香眼期:花前1天左右时间,簇生花序的每一朵小花,彼此开始分离。外形发育齐全,部分小花顶端出现孔隙,其大小似同香眼,由此处散逸出阵阵清香。全树达25%时称之为香眼期。进入到香眼期后就可以开始采花,此时花的品质最好,但因花未长足,产量偏低。
初花期:香眼期仅持续1天或仅半天时间,就进入初花期。此时花少量开放(约10%),大部分仍处于半闭合状态,花梗挺立,花色较淡,但内涵香味浓足,是最佳采花时期。
盛花初期:初花期仅持续1天时间,即转入盛花初期。此时花部分开放(30%-50%),花色转深,香气袭人,是秋日观赏桂花佳时良辰,也是关键的采花时期。
盛花期:盛花初期持续1-2天后转入盛花期。此时花大部分或近全部开放(50%-90%),花色更深,仍有观赏价值,但香味有所散逸,此时采花已嫌稍晚。
盛花末期:盛花期持续1-2天后转入盛花末期。此时花已全部开放,花梗和 花冠 片开始分离,并见少量落花,旋即大量落花,微风过处,簌簌然犹如降雨,常粘附在游客发际和 衣襟 上。花色转淡,香味顿减,花事接近终了。
花谢期:盛花末期一般维持1-2天,即转入到花谢期。此时,花色渗淡,花事终了。若天气晴朗,焦枯的少量花朵常附留树上;如遇上阴雨,则枯谢花朵全部散落地面。[4]
分布范围
园林桂花原产中国西南喜马拉雅山东段,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国西南部、四川、陕南、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长,现广泛栽种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其适生区北可抵黄河下游,南可至两广、海南等地。[2]
生长地区水热条件好,降水量适宜,土壤多为黄棕壤或黄褐土,植被则以亚热带阔叶林类型为主。在上述条件的孕育和影响下,桂花生长良好,并形成了安徽六安、湖北咸宁、湖南桃源、江苏苏州、广西桂林、湖北武汉、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几大全国有名的桂花商品生产基地。[2]
品种分类
桂花经过长期栽植、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产生了许多栽培品种。通过进一步调查清理,已初步确定各桂花品种32个。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银桂、丹桂之分;以叶型而言,有柳叶桂、金扇桂、滴水黄、葵花叶、柴柄黄之分;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月月佳之分等。[5]
桂花由于久经人工栽培,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栽培品种。在对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桂花资源及品种进行了广泛调查,实地记录桂花开花性状,对各种类型桂花的性状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出较为稳定的遗传性状,并以传统分类的方法和园林生产上的应用,鉴定整理出桂花的四个品种群。
四季桂品种群:该品种丛生灌木状,树形低矮,分枝短密,树冠圆球形。新叶深红色,老熟叶绿色或黄绿色;叶片呈椭圆状阔卵圆形,全缘或疏生锯齿,叶缘波状不明显;叶质较薄,叶面的叶肉略凸起,网脉较明显。叶柄平均长1厘米左右。重要特征是:叶片的主脉与侧脉之间的交角很大,接近垂直状态。 ‘四季桂’的花芽常单生或2-3枚叠生,每年9月至次3月分批开花。花色较淡,为乳黄色至柠檬黄色,花香不及银桂、金桂、丹桂浓郁,品种有大叶四季桂、小叶四季桂。四季开花,有“月月桂”、“日香桂”、“大叶佛顶珠”、“齿叶四季桂”等品种。
丹桂品种群:一种常绿灌木,雌雄异株,树冠圆球形。树皮浅灰色,较平滑,皮孔稀疏。叶革质,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 5-5厘米;叶面较平整,叶缘反卷,全缘,先端偶有疏齿,基部宽楔形;先端钝尖或短尖;侧脉8-10对,网脉两面明显;叶柄长8-10毫米。花色橙红,花冠稍内扣;香味淡。花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秋季开花,花色较深,橙黄、橙红至朱红色,气味浓郁,叶片厚,有“大花丹桂”、“齿丹桂”、“朱砂丹桂”、“宽叶红”等品种。
金桂品种群:常绿性小乔木,树冠圆球形;树势强健,枝条挺拔,十分紧密。树皮灰色,皮孔圆或椭圆形,春梢比较粗壮,长度平均15.9厘米;叶色深绿,革质,富有光泽;叶片椭圆形,叶面不平整,叶缘微波曲,反卷明显;全缘,偶先端有锯齿;花色黄,有浓香,不结实。秋季开花,花柠檬黄淡至金黄色。品种有“大花金桂”、大叶黄”、“潢川金桂”、“晚金桂”、“圆叶金桂”、咸宁晚桂、球桂、圆辨金桂、柳叶苏桂、金师桂、波叶金桂、等品种。
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
应选在春季或秋季,尤以阴天或雨天栽植最好。选在通风、排水良好且温暖的地方,光照充足或半阴环境均可。移栽要打好土球,以确保成活率。栽植土要求偏酸性,忌碱土。盆栽桂花盆土的配比是腐叶土2份、园土3份、沙土3份、腐熟的饼肥2份,将其混合均匀,然后上盆或换盆,可于春季萌芽前进行。[9]
光照温度
在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可露地栽培越冬。盆栽应冬季搬入室内,置于阳光充足处,使其充分接受直射阳光,室温保持5℃以上,但不可超过10℃。翌年4月萌芽后移至室外,先放在背风向阳处养护,待稳定生长后再逐渐移至通风向阳或半阴的环境,然后进行正常管理。生长期光照不足,影响花芽分化。[9]
浇水施肥
地栽前,树穴内应先搀入草本灰及有机肥料,栽后浇1次透水。新技发出前保持土壤湿润,切勿浇肥水。一般春季施1次氮肥,夏季施1次磷、钾肥,使花繁叶茂,入冬前施1次越冬有机肥,以腐熟的饼肥、厩肥为主。忌浓肥,尤其忌入粪尿。盆栽桂花在北方冬季应入低温温室,在室内注意通风透光,少浇水。4月出房后,可适当增加水量,生长旺季可浇适量的淡肥水,花开季节肥水可略浓些。[9]
整形修剪
因树而定,根据树姿将大框架定好,将其他葫蘖条、过密枝、徒长枝、交叉枝、病弱枝去除,使通风透光。对树势上强下弱者,可将上部枝条短截1/3,使整体树势强健,同时在修剪口涂抹愈伤防腐膜保护伤口。[9]
一、除萌、抹芽:除萌和抹芽是在新芽刚刚萌发或新梢刚刚开始抽生的早期,新梢尚未木质化之前将它们抹除的一种方法。这一工作进行得及时,可以节省许多有机养分,促使保留枝条的快速健康发展。除萌抹芽的重点在幼树近地面的根颈部位,一年要进行多次,特别在春、夏、秋梢旺发前要及时进行。这些从不定芽、潜伏芽萌发的新梢,生命力强,抽生速度快,处理时间稍有耽误,基部就会出现许多丛生枝。更有甚者,有些徒长枝径直向上,与主干平行竞争,扰乱原有树形。由于种种原因除萌抹芽未能及时进行,萌蘖已经长成,修剪时应该从基部彻底清除,不留活桩,否则,萌蘖越剪越多。[9]
嫁接后(枝接或芽接剪砧后)的除萌抹芽特别重要。由于接穗和砧木的愈合需要一个过程,往往是接穗尚未萌发,砧木上的隐芽便萌动抽生,与接穗争夺养分,降低嫁接成活率。即使嫁接成活,接穗抽生了新枝,萌蘖的生长势还是强于接穗,处理不及时,就会严重影响接穗新梢的生长。所以嫁接以后的除萌抹芽要多次反复进行。[9]
二、摘心、扭梢:摘心和扭梢主要针对正在迅速生长的新梢进行。摘除新梢先端的幼嫩部分,可以控制新梢生长高度,促进枝条老熟,刺激侧枝的分生。扭枝是将半木质化的新梢扭伤,通过损伤木质部的输导组织,削弱该枝条的生长势,并保留该枝条叶片的光合功能。摘心和扭梢用于新梢生长势的调控。桂花苗木基部分枝多,主干不明显的时候,选留一个位置着生好,生长相对比较强的新梢,保留不予处理,对所有其他嫩枝进行摘心或扭枝,则保留的新梢由于顶端优势得到加强,营养集中,高度迅速增加。如此反复操作2-3次,可以培养出粗壮的主干。主干生长过于迅速,会出现太长太细或者出现竞争枝时都可以通过摘心进行调节。[9]
三、短截、回缩和疏删:小桂花苗生长老熟的枝条需要借助整枝剪进行修剪。短截又称短剪,是将一年生的枝条剪去一部分,以减少该枝条上芽的数量,集中养分,促进枝条的增粗和分枝,刺激剪口芽抽生强枝。短截修剪多用于主枝延长枝的修剪。短截时应该注意选择剪口芽的饱满程度和芽位方向,通常选择发育饱满的芽作剪口芽,以抽生强的延长枝。如果短截的枝本身生长太旺,春梢、夏梢和秋梢连续生长,单枝延伸过长,也可利用盲节的潜伏芽留作剪口芽,以促进枝条中下部分分枝。芽位的选择主要是调节枝条的延伸方向。短截的轻重程度根据枝 条的粗度和希望达到的修剪反应刺激强度而定。对桂花来说,枝条的前端节间密,容易形成轮生枝,所以主枝延长枝的修剪,一般剪去枝条的1/3,以避免轮生枝的出现。[9]
回缩是对二年生以上的老枝进行重短截的一种修剪方式。回缩修剪主要用于骨干枝的换头,改变大枝的延伸方向,开张主枝角度以及调整枝序之间生长势的平衡。[9]
疏删修剪是将枝条从基部完全剪除,主要用于处理生长过于密集的枝条。对于主枝延长枝,疏删其下过密的轮生枝,以便集中养分,保证延长枝的正常生长。疏删单位枝序的强枝,可以削弱该枝序的生长势,起到平衡树势、改善光照的作用。[9]
北方种植
一般地说桂花广泛栽种于中国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其适生区北可抵黄河下游,南可至两广、海南。但是北京、青岛也可以种植桂花的。在“冯天哲”著作的“家庭养花300问”中就有说冬季在桂花的幼树入冬后浇一次防冻水并在树基部培土护根外,再用厚报纸7层包裹树干和枝条,就能在北京露天过冬了。三年后就不用过冬再包裹了。[9]
病虫防治
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见的叶部病害,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势,降低桂花产花量和观赏价值。[10]
褐斑病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10mm,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0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10]
枯斑病
该病病原菌多从叶缘、叶尖端侵入,发生在叶片的叶缘和叶尖。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大斑,边缘为深褐色。枯斑病发生在7-11月份,在环境条件不好的棚室内全年可发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风、水传播侵染。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时及越冬后的老叶及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较重。[10]
炭疽病
该病侵染桂花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炭疽病发生在4-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由风雨传播。[10]
防治措施
首先要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盆栽的桂花要及时摘除病叶。其次加强栽培管理。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质栽植桂花;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栽植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科学使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2:200倍的波尔多液,以后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重病区在苗木出圃时要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0]
虫害防治
家庭养殖桂花的主要虫害是螨,俗称红蜘蛛。一旦发现发病,应立即处置,可用螨虫清,蚜螨杀,三唑锡进行叶面喷雾。要将叶片的正反面都均匀的喷到。每周一次,连续2-3次,即可治愈。[1
相关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