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美琪爱拍照
2017年05月24日
卡特兰属兰科附生兰类,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其中哥伦比亚和巴西野生最多。其花色五彩斑斓、花型硕大、气味芬芳,有“热带兰之王”之称,哥伦比亚、巴西、哥斯达黎加等国都以卡特兰为国花。由于病虫害的侵染,使兰株部分器官生长受阻,造成兰花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降低,因此在卡特兰的日常养护过程中,需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以减少损失。下面介绍兰花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害
炭疽病主要侵害卡特兰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浅色凹陷斑点,病斑处会产生同心圆状小颗粒,以后斑点逐渐变大成圆形,斑点颜色逐渐加深,直至深褐色,严重时全叶变黑。多为通风不良和闷热所致,同时氮肥过量也易引起此病菌的感染。
防治方法:除去病叶,伤口处涂抹杀菌剂。加强通风,减少湿度,增施磷、钾肥,增强兰花的抗病性。并用多菌灵、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以后每隔10~15天喷药1次。
花枯病多危害卡特兰的花或花序,幼嫩的芽也易受感染。感染部分为凹陷的暗褐色至黑色病斑,上面通常覆盖白色的菌丝体以及小的粉色孢子,严重感染能使花在芽期变黄、凋落。此病也能感染叶片,多在受伤组织处出现小斑点。多因花鞘积水、高温潮湿所致。
防治方法:栽培过程中注意环境湿度不可太高,特别是在夜间温度较低时。花芽分化期浇水时注意不要把水撒到花鞘中。在植株发病时需剪除病花,每4~7天用80%的代森锰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和浇灌土壤。
萎蔫病主要感染根状茎,使之变为紫色,输导组织变为粉红紫色,也可扩展至假鳞茎和根。由于导管堵塞使叶变灰色、植株枯萎而死亡。
防治办法:清除病株和带菌的土壤,用50%克菌丹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浸泡或浇灌土壤。亦可用0.5%福尔马林液。
花腐病感染初期在花被片上出现淡褐色、非常小的水渍斑点,然后斑点变大并使整个花腐烂,但病害仅局限于花朵上,所以又称花斑病或花褐腐病。在湿度过高、通风不好、夜间温度太高的环境中容易感染此病。
防治方法:开花前如发现天气骤然降温,应立即减少室内湿度,并喷洒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1%石硫合剂来预防花腐病的发生,其它杀真菌药也可用,但不可用克菌丹等伤花的药物。
病害
炭疽病主要侵害卡特兰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浅色凹陷斑点,病斑处会产生同心圆状小颗粒,以后斑点逐渐变大成圆形,斑点颜色逐渐加深,直至深褐色,严重时全叶变黑。多为通风不良和闷热所致,同时氮肥过量也易引起此病菌的感染。
防治方法:除去病叶,伤口处涂抹杀菌剂。加强通风,减少湿度,增施磷、钾肥,增强兰花的抗病性。并用多菌灵、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以后每隔10~15天喷药1次。
花枯病多危害卡特兰的花或花序,幼嫩的芽也易受感染。感染部分为凹陷的暗褐色至黑色病斑,上面通常覆盖白色的菌丝体以及小的粉色孢子,严重感染能使花在芽期变黄、凋落。此病也能感染叶片,多在受伤组织处出现小斑点。多因花鞘积水、高温潮湿所致。
防治方法:栽培过程中注意环境湿度不可太高,特别是在夜间温度较低时。花芽分化期浇水时注意不要把水撒到花鞘中。在植株发病时需剪除病花,每4~7天用80%的代森锰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和浇灌土壤。
萎蔫病主要感染根状茎,使之变为紫色,输导组织变为粉红紫色,也可扩展至假鳞茎和根。由于导管堵塞使叶变灰色、植株枯萎而死亡。
防治办法:清除病株和带菌的土壤,用50%克菌丹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浸泡或浇灌土壤。亦可用0.5%福尔马林液。
花腐病感染初期在花被片上出现淡褐色、非常小的水渍斑点,然后斑点变大并使整个花腐烂,但病害仅局限于花朵上,所以又称花斑病或花褐腐病。在湿度过高、通风不好、夜间温度太高的环境中容易感染此病。
防治方法:开花前如发现天气骤然降温,应立即减少室内湿度,并喷洒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1%石硫合剂来预防花腐病的发生,其它杀真菌药也可用,但不可用克菌丹等伤花的药物。
0
0
文章
绮丽
2017年05月18日
卡特兰的常见种类
蕾丽卡特兰
属园艺类杂交品种,是国际上出名的兰花之一。有着圆柱状的假鳞茎,其花顶约有叶子1-3枚;又厚又硬;花可单支也可数朵,并生于假鳞茎的顶部,又大又美丽。蕾丽卡特兰原生于美洲的热带地区,是阿根廷,巴西等国家的国花。颜色有白色,黄色,红色,绿色,红紫色等。其繁殖需要进行分株繁殖,组织培养或者无菌播种。喜欢潮湿温暖的眼光环境下。它的生长环境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并适当的进行施肥和通风。
橙黄卡特兰
橙黄卡特兰原产于墨西哥地区。其一般在每年的4-5月份期间开花。其栽植方式适于木框或树蕨板方式栽植。橙黄卡特兰的假鳞茎是乡下生长的,其顶部有两片灰绿色叶子,与其他品种并不相同。花为黄绿色,飘香四溢。有着管状唇瓣,前端为近圆形,其花期较长,为单朵。
其余的还有大花卡特兰,双色卡特兰等大量杂交性优良品种。其色彩较为丰富,有黄,白,橙黄,深红,紫红等多色。常见的品种有“香山”, “落日”,“榆林”,“优美”,“真美”,“火球”,“长河”,“圣诞糖果”等。
1
0
文章
樊问
2017年05月04日
兰花灰霉病又称兰花花腐病。我国南、北方花圃时有发生,除危害兰科植物中的兰属外,还危害蝴蝶兰属、卡特兰属、石斛兰属、万带兰属、鹤顶兰属等花卉植物。其中蝴蝶兰、大花蕙兰和墨兰等园艺珍品受害较重。
1、症状
蝴蝶兰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器,萼片、花瓣、花梗,有时也危害叶片和茎。发病初期,花瓣、花萼受侵染后,24h即可产生小型半透明水渍状斑,随后病斑变成褐色,有时病斑四周还有白色或淡粉红色的圈。每朵花上病斑的数量不一,但当花朵开始凋谢时,病斑增加很快,花瓣变黑褐色腐烂。湿度大时,从腐烂的花朵上长出绒毛状、鼠灰色生长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花梗和花茎染病,早期出现水渍状小点,渐扩展成圆至长椭圆形病斑,黑褐色,略下陷。病斑扩大至绕茎一周时,花朵即死之。危害叶片时,叶尖焦枯。该病每年多在早春和秋冬出现2~3个发病高峰。严重时花上病斑累累,灰霉触目皆是,这对于赏叶盛似赏花或专门赏花的兰花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气温高时,病害仅限于较老的正在凋谢的花上。花开始衰老或已经衰弱时,多种兰花均可感染此病。
2、病原
经鉴定该病病原菌为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为.称灰葡萄孢,属丝孢目真菌。条件恶劣时,有时在病部长出片状菌核,菌核基物表面生,大小不一,多为3~4.5mm×l.8~3mm,小者直径仅11mm。在查氏培养基上,菌核半埋生居多,大小2.5~15mm,圆至长圆形。性孢子阶段常见,丝精器白色,群体呈灰白色,性孢子球形,大小3~4微米。无性态产生的菌落初为灰白色,后为褐色。分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在菌落内,浅褐至褐色,有隔膜,大小280~350微米×l2~24微米,顶端1~2次分枝,略膨大,有的呈棒状,其上密生小梗,上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广卵圆形,较多,单胞,近无色,大小6~8微米×5~12微米。扫描电镜下,孢子表面光滑。在观赏植物中,该菌除侵染兰花外,还可侵染球根海棠、仙客来、金盏菊、鸭嘴花、贴梗海棠、大岩桐、美人蕉、醉蝶花、文殊兰、珊瑚花、大丽花、令箭荷花、萱草、扶桑、唐菖蒲、矮牵牛、朱顶红、菊花、万寿菊、一品红、茶花、迎春花、月季、樱花、杜鹃花、一串红、马蹄莲等多种花卉。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在5~12cm的土壤中越冬。翌春气温7~8℃,相对湿度88%以上时,在菌核上产生大量菌丝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于气流、水滴或露水及园艺操作将其传播开来。该病的扩展是渐进式的,幼苗受侵后,病菌能定植下来。它常随植株生长而扩展,在现蕾开花前先危害茎部或叶片或潜伏下来,开花以后只要发病条件适宜,花器很快染病。灰霉病的发生受发病条件影响很大。菌核在5-30℃条件下均可萌发,21℃时只需1d即萌发,5℃时需5d才萌发。其菌丝发育起点温度为2℃,最高31℃,20~23℃最适。孢子萌发适温为18~24℃,21℃经24h即萌发,萌发率72.6%,35℃经24h培养,仅有个别孢子萌发,37℃则不能萌发。该菌对湿度要求常较温度严格,RH低于84%孢子不能萌发,高于88%才能正常萌发,92%~95%孢子萌发率最高。RH80%时历时15d才产生分生孢子,RHl00%仅需3d即大量产孢。此外,高湿对病菌侵入、扩展和流行有利,潜育期也可缩短。该菌侵染需要一定的营养,如即将凋落的花瓣或受完粉的柱头,有伤口的茎、叶都是灰霉菌易侵染的部位。病菌侵入后先腐生,当形成群体后,再向活力旺盛的健花或茎侵染。
该病在兰圃或棚室流行常需要菌量积累的过程。蝴蝶兰灰霉病受侵染的部位主要是花萼、花瓣和柱头,其病菌来源是即将凋谢的花。因此,兰花花期的天气条件对本病影响较大。此间气温7~18℃、RH高于88%,容易发病。在塑料棚、日光温室及居室相对湿度常可满足发病的要求,而室内气温是该病流行的限制因素,当低于18℃的温度出现的日数多,灰霉病即开始发生,当气温达20℃以上,湿度降至60%左右时,灰霉病又慢慢停滞下来。据观察广东冬春阴雨连绵时发病重;浙江、上海、福建在梅雨季节易流行;1999年北京地区11月中旬,大雾持续几天,湿度满足了发病的需要,这时未加温的棚室兰圃室温只有15~17℃,对兰花生长不利,但却对兰花灰霉病流行有利,因此又出现一次发病高峰。
4、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精心养护合理调控环境的温湿度,尤其是早春、初冬低温高湿季节,使养护兰花的温度或湿度不利灰霉病发生的条件。花房或居室要注意加温和通风,防止湿气滞留;浇水时不要溅到花上,如果从顶上浇水必须在上午太阳出来后进行,使叶上的水干得快些。灰霉病属气传病害,及时清除病残物以防病菌孢子飞散。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procymiodone)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iprodione)、50%农利灵(vinclozolin)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benomyl)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约10d一次,连续防治2~3次。在老芽阶段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药效较稳定。如果该病发生较重时,必须在开花前用药,7d后再喷1次,但对有颜色的花,苯菌灵有时会留下淡淡的能看见的污迹。据台湾吕理焱报道,刚出瓶的兰花苗移栽后马上喷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并在栽培介质表面施50%甲霜灵粒剂25g/立方米,能控制花腐病危害。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50%多·霉威(多菌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隔10d左右1次,连接2~3次。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提倡轮换交替或复配用药。
1、症状
蝴蝶兰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器,萼片、花瓣、花梗,有时也危害叶片和茎。发病初期,花瓣、花萼受侵染后,24h即可产生小型半透明水渍状斑,随后病斑变成褐色,有时病斑四周还有白色或淡粉红色的圈。每朵花上病斑的数量不一,但当花朵开始凋谢时,病斑增加很快,花瓣变黑褐色腐烂。湿度大时,从腐烂的花朵上长出绒毛状、鼠灰色生长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花梗和花茎染病,早期出现水渍状小点,渐扩展成圆至长椭圆形病斑,黑褐色,略下陷。病斑扩大至绕茎一周时,花朵即死之。危害叶片时,叶尖焦枯。该病每年多在早春和秋冬出现2~3个发病高峰。严重时花上病斑累累,灰霉触目皆是,这对于赏叶盛似赏花或专门赏花的兰花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气温高时,病害仅限于较老的正在凋谢的花上。花开始衰老或已经衰弱时,多种兰花均可感染此病。
2、病原
经鉴定该病病原菌为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为.称灰葡萄孢,属丝孢目真菌。条件恶劣时,有时在病部长出片状菌核,菌核基物表面生,大小不一,多为3~4.5mm×l.8~3mm,小者直径仅11mm。在查氏培养基上,菌核半埋生居多,大小2.5~15mm,圆至长圆形。性孢子阶段常见,丝精器白色,群体呈灰白色,性孢子球形,大小3~4微米。无性态产生的菌落初为灰白色,后为褐色。分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在菌落内,浅褐至褐色,有隔膜,大小280~350微米×l2~24微米,顶端1~2次分枝,略膨大,有的呈棒状,其上密生小梗,上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广卵圆形,较多,单胞,近无色,大小6~8微米×5~12微米。扫描电镜下,孢子表面光滑。在观赏植物中,该菌除侵染兰花外,还可侵染球根海棠、仙客来、金盏菊、鸭嘴花、贴梗海棠、大岩桐、美人蕉、醉蝶花、文殊兰、珊瑚花、大丽花、令箭荷花、萱草、扶桑、唐菖蒲、矮牵牛、朱顶红、菊花、万寿菊、一品红、茶花、迎春花、月季、樱花、杜鹃花、一串红、马蹄莲等多种花卉。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在5~12cm的土壤中越冬。翌春气温7~8℃,相对湿度88%以上时,在菌核上产生大量菌丝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于气流、水滴或露水及园艺操作将其传播开来。该病的扩展是渐进式的,幼苗受侵后,病菌能定植下来。它常随植株生长而扩展,在现蕾开花前先危害茎部或叶片或潜伏下来,开花以后只要发病条件适宜,花器很快染病。灰霉病的发生受发病条件影响很大。菌核在5-30℃条件下均可萌发,21℃时只需1d即萌发,5℃时需5d才萌发。其菌丝发育起点温度为2℃,最高31℃,20~23℃最适。孢子萌发适温为18~24℃,21℃经24h即萌发,萌发率72.6%,35℃经24h培养,仅有个别孢子萌发,37℃则不能萌发。该菌对湿度要求常较温度严格,RH低于84%孢子不能萌发,高于88%才能正常萌发,92%~95%孢子萌发率最高。RH80%时历时15d才产生分生孢子,RHl00%仅需3d即大量产孢。此外,高湿对病菌侵入、扩展和流行有利,潜育期也可缩短。该菌侵染需要一定的营养,如即将凋落的花瓣或受完粉的柱头,有伤口的茎、叶都是灰霉菌易侵染的部位。病菌侵入后先腐生,当形成群体后,再向活力旺盛的健花或茎侵染。
该病在兰圃或棚室流行常需要菌量积累的过程。蝴蝶兰灰霉病受侵染的部位主要是花萼、花瓣和柱头,其病菌来源是即将凋谢的花。因此,兰花花期的天气条件对本病影响较大。此间气温7~18℃、RH高于88%,容易发病。在塑料棚、日光温室及居室相对湿度常可满足发病的要求,而室内气温是该病流行的限制因素,当低于18℃的温度出现的日数多,灰霉病即开始发生,当气温达20℃以上,湿度降至60%左右时,灰霉病又慢慢停滞下来。据观察广东冬春阴雨连绵时发病重;浙江、上海、福建在梅雨季节易流行;1999年北京地区11月中旬,大雾持续几天,湿度满足了发病的需要,这时未加温的棚室兰圃室温只有15~17℃,对兰花生长不利,但却对兰花灰霉病流行有利,因此又出现一次发病高峰。
4、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精心养护合理调控环境的温湿度,尤其是早春、初冬低温高湿季节,使养护兰花的温度或湿度不利灰霉病发生的条件。花房或居室要注意加温和通风,防止湿气滞留;浇水时不要溅到花上,如果从顶上浇水必须在上午太阳出来后进行,使叶上的水干得快些。灰霉病属气传病害,及时清除病残物以防病菌孢子飞散。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procymiodone)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iprodione)、50%农利灵(vinclozolin)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benomyl)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约10d一次,连续防治2~3次。在老芽阶段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药效较稳定。如果该病发生较重时,必须在开花前用药,7d后再喷1次,但对有颜色的花,苯菌灵有时会留下淡淡的能看见的污迹。据台湾吕理焱报道,刚出瓶的兰花苗移栽后马上喷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并在栽培介质表面施50%甲霜灵粒剂25g/立方米,能控制花腐病危害。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50%多·霉威(多菌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隔10d左右1次,连接2~3次。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提倡轮换交替或复配用药。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