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Miss Chen
2018年09月06日
虫害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等地。
虫害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7-9 mm。体黑色,有天蓝色光泽。触角黑色,9节,密生黑色绒毛。前翅淡烟褐色;翅柄黑色,中央稍带黄色;翅脉黑色。前足及中足腿节尖端、胜节、第一、二跗节或第一、三胫节,后足腿节尖端、脱节均黄白色。唇基前线平直,中窝深,近圆形。触角沟深。横缝及侧缝深,冠缝隐晦。头部及胸部刻点细稀;中胸前侧片几乎无刻点。头、胸部细毛黑色。雄虫体长5-7mm。中胸后片后端刻点较密。触角9节,第三节长度与第四、第五节长度和之比为1:1:1。其余色泽及构造(外生殖器除外)同雌虫。
卵
长椭圆形,长约2 mm,宽0.8 mm。初产时为粉红色,近孵化时变为灰色。
幼虫
初孵幼虫身体淡黄色,头黑色。5龄幼虫后期,腹部气门下线处每节各有2个黑点,6龄时黑点成肉瘤状。老熟幼虫身体黄色发亮,气门黑褐色,腹部有2排横向排列的刺。
蛹
长约10 mm,刚化蛹时,身体淡黄色,足白色透明。近羽化时为揭黑色。
虫害发生规律
竹林区 1年发生1代或2代,以老熟幼虫在上中1-4 cm深处结茧变为预蛹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始见成虫,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下旬为羽化末期;6月上旬开始产卵,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卵孵化,7月中旬幼虫进入7龄,并陆续下竹入土。其中部分发生2代的老熟幼虫8月下旬开始化蛹,9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为羽化盛期,并开始产卵,9月下旬卵孵化,10月下旬幼虫老熟下竹。幼虫从竹杆上爬行下竹,至地面入土作茧静伏其中。同一批蛹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早。
在羽化始盛期,雄成由约占78%,至盛期雌成虫的占70%。雨天基本不羽化;天气晴朗,有利于成虫羽化。雌雄性比一般为1:2.2。成虫羽化后喜成群活跃在阳光充足的东南坡毛竹、杂竹及其它植物顶部,阴天停息于叶片上,很少活动。交尾前,雌、雄成虫均在竹冠顶部成群飞舞。交尾后,卵产于毛竹或杂竹的叶肉组织内。产卵时,成虫停息在竹叶上,腹部紧贴叶片,从主脉两侧的叶片正面将卵产入。每产1粒卵移动约1mm,卵成“一”字形排列。一般每叶产卵1排偶有2排。产卵部位的叶背稍有泡状隆起。卵快孵化时,卵边缘出现小黑点。同一卵块的卵多在同一时间孵化。孵化率:第一代为50-100%,平均93%;第二代为20一100%,平均 75.4%。孵化时,幼虫多从正面咬一小孔钻出,少数从叶背钻出,不食卵壳。
幼虫孵出后即在原产卵叶上取食,全部幼虫沿叶缘排成一队,头向叶基,前一条幼虫的尾部翘在后一条幼虫的头上,从叶尖吃向叶的基部,常将叶食尽,仅留主脉,以后一起转移至另一叶片上取食。 4龄幼虫开始分散取食。幼虫蜕皮6次。蜕皮前停止取食,排尽体内粪便。蜕皮时用尾钩住被食叶的主脉或其他部位,由体中前部胀直,头亮与前胸间的旧蜕不断膨胀,伸胀几次后头壳开裂,虫体逐渐伸出。从脱裂线胀开到虫体爬出约需15分钟。脱皮后约75分钟,头壳成黑色,随即幼虫开始爬行活动。幼虫每次脱皮后,体长和头壳明显增大;而7龄幼虫体长自脱皮3-6天后缩短,此时开始爬行下竹,寻找适宜地面入土作茧。
虫害防治方法
1.加强毛竹林抚育,铲除林内或林缘蜜源植物,以断绝毛竹黑叶蜂补充营养来源。
2. 人工防治:(1)幼龄幼虫群集叶上时,可采取人工捕捉方法。(2)利用幼虫假死性,3龄后于树下铺张塑料薄膜,震动树干,收集落下幼虫拿来沤肥。
3. 生物防治可喷1亿孢子/毫升苏云金杆菌、10亿孢子/毫升白僵菌防治2—3龄幼虫。
4. 化学防治:(1)对幼龄幼虫可 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2)对于成虫可利用其取食花蜜习性,喷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
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等地。
虫害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7-9 mm。体黑色,有天蓝色光泽。触角黑色,9节,密生黑色绒毛。前翅淡烟褐色;翅柄黑色,中央稍带黄色;翅脉黑色。前足及中足腿节尖端、胜节、第一、二跗节或第一、三胫节,后足腿节尖端、脱节均黄白色。唇基前线平直,中窝深,近圆形。触角沟深。横缝及侧缝深,冠缝隐晦。头部及胸部刻点细稀;中胸前侧片几乎无刻点。头、胸部细毛黑色。雄虫体长5-7mm。中胸后片后端刻点较密。触角9节,第三节长度与第四、第五节长度和之比为1:1:1。其余色泽及构造(外生殖器除外)同雌虫。
卵
长椭圆形,长约2 mm,宽0.8 mm。初产时为粉红色,近孵化时变为灰色。
幼虫
初孵幼虫身体淡黄色,头黑色。5龄幼虫后期,腹部气门下线处每节各有2个黑点,6龄时黑点成肉瘤状。老熟幼虫身体黄色发亮,气门黑褐色,腹部有2排横向排列的刺。
蛹
长约10 mm,刚化蛹时,身体淡黄色,足白色透明。近羽化时为揭黑色。
虫害发生规律
竹林区 1年发生1代或2代,以老熟幼虫在上中1-4 cm深处结茧变为预蛹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始见成虫,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下旬为羽化末期;6月上旬开始产卵,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卵孵化,7月中旬幼虫进入7龄,并陆续下竹入土。其中部分发生2代的老熟幼虫8月下旬开始化蛹,9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为羽化盛期,并开始产卵,9月下旬卵孵化,10月下旬幼虫老熟下竹。幼虫从竹杆上爬行下竹,至地面入土作茧静伏其中。同一批蛹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早。
在羽化始盛期,雄成由约占78%,至盛期雌成虫的占70%。雨天基本不羽化;天气晴朗,有利于成虫羽化。雌雄性比一般为1:2.2。成虫羽化后喜成群活跃在阳光充足的东南坡毛竹、杂竹及其它植物顶部,阴天停息于叶片上,很少活动。交尾前,雌、雄成虫均在竹冠顶部成群飞舞。交尾后,卵产于毛竹或杂竹的叶肉组织内。产卵时,成虫停息在竹叶上,腹部紧贴叶片,从主脉两侧的叶片正面将卵产入。每产1粒卵移动约1mm,卵成“一”字形排列。一般每叶产卵1排偶有2排。产卵部位的叶背稍有泡状隆起。卵快孵化时,卵边缘出现小黑点。同一卵块的卵多在同一时间孵化。孵化率:第一代为50-100%,平均93%;第二代为20一100%,平均 75.4%。孵化时,幼虫多从正面咬一小孔钻出,少数从叶背钻出,不食卵壳。
幼虫孵出后即在原产卵叶上取食,全部幼虫沿叶缘排成一队,头向叶基,前一条幼虫的尾部翘在后一条幼虫的头上,从叶尖吃向叶的基部,常将叶食尽,仅留主脉,以后一起转移至另一叶片上取食。 4龄幼虫开始分散取食。幼虫蜕皮6次。蜕皮前停止取食,排尽体内粪便。蜕皮时用尾钩住被食叶的主脉或其他部位,由体中前部胀直,头亮与前胸间的旧蜕不断膨胀,伸胀几次后头壳开裂,虫体逐渐伸出。从脱裂线胀开到虫体爬出约需15分钟。脱皮后约75分钟,头壳成黑色,随即幼虫开始爬行活动。幼虫每次脱皮后,体长和头壳明显增大;而7龄幼虫体长自脱皮3-6天后缩短,此时开始爬行下竹,寻找适宜地面入土作茧。
虫害防治方法
1.加强毛竹林抚育,铲除林内或林缘蜜源植物,以断绝毛竹黑叶蜂补充营养来源。
2. 人工防治:(1)幼龄幼虫群集叶上时,可采取人工捕捉方法。(2)利用幼虫假死性,3龄后于树下铺张塑料薄膜,震动树干,收集落下幼虫拿来沤肥。
3. 生物防治可喷1亿孢子/毫升苏云金杆菌、10亿孢子/毫升白僵菌防治2—3龄幼虫。
4. 化学防治:(1)对幼龄幼虫可 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2)对于成虫可利用其取食花蜜习性,喷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8年09月05日
虫害分布
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虫害危害
主要危害碧桃、山桃、梅、李、杏等。
虫害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绿色,体表覆白色粉,尾片长而大。有翅胎生雌蚜头、胸部土黄色,胸背有黑瘤,腹部绿色。若蚜与无翅成蚜相似,体较小,淡黄绿色,体上有一层白粉。
虫害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0余代,以卵在枝条或芽缝等处越冬。京津地区约3月中旬越冬卵孵化,先群集于新叶为害,后扩散到整株叶片。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繁殖高峰,6月迁移至其他植物上,9月又迁回,11月下旬产卵越冬。
虫害防治方法
1.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2.虫量或早春寄主植物发芽前剪除有卵枝条。
3、利用黄色粘胶板诱粘有翅蚜虫。
4、注意保护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蚜小蜂)等。
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虫害危害
主要危害碧桃、山桃、梅、李、杏等。
虫害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绿色,体表覆白色粉,尾片长而大。有翅胎生雌蚜头、胸部土黄色,胸背有黑瘤,腹部绿色。若蚜与无翅成蚜相似,体较小,淡黄绿色,体上有一层白粉。
虫害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0余代,以卵在枝条或芽缝等处越冬。京津地区约3月中旬越冬卵孵化,先群集于新叶为害,后扩散到整株叶片。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繁殖高峰,6月迁移至其他植物上,9月又迁回,11月下旬产卵越冬。
虫害防治方法
1.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2.虫量或早春寄主植物发芽前剪除有卵枝条。
3、利用黄色粘胶板诱粘有翅蚜虫。
4、注意保护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蚜小蜂)等。
0
1
文章
Miss Chen
2018年09月05日
虫害分布
西南、华中、华东、华北,辽宁(大连)。
虫害危害
主要危害栗树。
虫害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扁圆球形,年轻时绿色,触角6节,死体坚硬、蜡质,有光泽,黄褐色,宽径 4.5-6.5mm,背具黑色横纹5-7条,前3条较宽,腹面与臀部具白色絮状物。雄体长1.7mm,翅展 3.5mm,棕褐色,触角丝状,6节,尾端交配器锥状,露出体外,两侧具细蜡丝各1根。卵长椭圆形, 淡橙红色。若虫1龄时扁椭圆形,长约O.5mm,淡 红褐色,触角6节,与足均为淡桶黄色; 2龄雌体 纺锤形,背凸,暗红褐色,被蜡毛,触角6节; 2龄雄体卵圆形,黄褐色,触角7节; 3龄雌体卵圆形,红褐色。蛹圆锥形,黄褐色。茧扁椭圆形,长约2mm,白色絮状。
虫害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芽基或伤疤处越冬。在浙江,3月初越冬雄若虫爬行至皮缝、伤口等隐蔽处聚集结茧化蛹,雌若虫在原处固定取食进入3龄。3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交尾后于5月初产卵,每雌产卵2000余粒,5月上、中旬孵化,5月下旬进入2龄若虫期,并以此越夏和越冬。老树重于幼树,下层枝重于上层枝。若虫死亡率较高。
虫害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提前预防,开春后喷施40%啶虫.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虫卵,减少孵化虫量
(3)蚧壳虫化学防治小窍门: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间:在若虫孵化盛期用药,此时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刺吸式口器,应选内吸性药剂,背覆厚厚蚧壳(铠甲),应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
甲维盐乳油( 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
针对低矮容易喷施的,可以用喷雾方式防治;针对高大树体的蚧壳虫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树体杀虫剂”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而调整。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其成虫、幼虫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
西南、华中、华东、华北,辽宁(大连)。
虫害危害
主要危害栗树。
虫害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扁圆球形,年轻时绿色,触角6节,死体坚硬、蜡质,有光泽,黄褐色,宽径 4.5-6.5mm,背具黑色横纹5-7条,前3条较宽,腹面与臀部具白色絮状物。雄体长1.7mm,翅展 3.5mm,棕褐色,触角丝状,6节,尾端交配器锥状,露出体外,两侧具细蜡丝各1根。卵长椭圆形, 淡橙红色。若虫1龄时扁椭圆形,长约O.5mm,淡 红褐色,触角6节,与足均为淡桶黄色; 2龄雌体 纺锤形,背凸,暗红褐色,被蜡毛,触角6节; 2龄雄体卵圆形,黄褐色,触角7节; 3龄雌体卵圆形,红褐色。蛹圆锥形,黄褐色。茧扁椭圆形,长约2mm,白色絮状。
虫害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芽基或伤疤处越冬。在浙江,3月初越冬雄若虫爬行至皮缝、伤口等隐蔽处聚集结茧化蛹,雌若虫在原处固定取食进入3龄。3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交尾后于5月初产卵,每雌产卵2000余粒,5月上、中旬孵化,5月下旬进入2龄若虫期,并以此越夏和越冬。老树重于幼树,下层枝重于上层枝。若虫死亡率较高。
虫害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提前预防,开春后喷施40%啶虫.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虫卵,减少孵化虫量
(3)蚧壳虫化学防治小窍门: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间:在若虫孵化盛期用药,此时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刺吸式口器,应选内吸性药剂,背覆厚厚蚧壳(铠甲),应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
甲维盐乳油( 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
针对低矮容易喷施的,可以用喷雾方式防治;针对高大树体的蚧壳虫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树体杀虫剂”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而调整。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其成虫、幼虫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8年09月05日
虫害分布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安徽、台湾、广东、陕西、四川等地。寄主是苹果、山楂、核桃、柞等。
虫害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5mm,体宽3-6mm。体黑色,全身被灰色短绒毛,并杂有许多火黄色或金黄色毛斑。前胸背板中央具丝绒般的斑纹4个,每边两个,前后各1,排成直行,前斑长形,后斑较短,近乎卵圆形,两者之间的距离超过后斑的长度;每个黑斑的左右两边都镶有相当宽的火金或金黄色毛斑。鞘翅饰有许多黄色和黑色的斑点,每翅中端的灰色毛较淡,在此淡色区的上缘和下缘中央,各有一个较大的不规则形的黑斑,其他较小的黑斑大致圆形,分布于基部之上,基部中央则极少或缺如;黄斑形状各异,分布全翅。小盾片中央火黄或金黄色,两翅较深。鞘翅沿小盾片周围的毛大致淡色。触角部分赤褐色,第1节背面杂有金黄色毛,第3节起每节基部近1/2为灰白色,各节下缘密生灰白及棕色缨毛。体腹面及足亦有灰白色长毛。体卵形。头部静止时与前足基部接触;额极宽;复眼很小,分成上下两叶,期间仅有一线相连,下叶较大,但长度只及颊长之半;头面布有刻点及颗粒。雄虫触角超出体长1/3,雌虫与体等长,柄节端疤有时不大显著,开放式。前胸背板具刻点及小颗粒,表面不平坦,中央后方及两侧有瘤状突起,侧面近前缘处有一瘤突。鞘翅基部1/4具颗粒。
虫害发生规律
黑龙江2年1代,以幼虫或成虫越冬。翌春5月初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取食并交配产卵。卵多产在树皮缝、枝节、死节处,尤喜产在腐朽变软的树皮上,卵期15天。5月底孵公,初孵幼虫蛀入皮层至皮下于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食。秋后于蛀道内越冬。第2年为在至7月底前后开始老熟于隧道内化蛹,蛹期10余天,羽化后咬圆形羽化孔出树,于落叶层和干基各种缝隙内越冬。
虫害防治方法
主要的措施包括选育抗性树种,加强林地水肥管理,保证林木生长健旺,营造各种混交林,保护和招引啄木鸟及其他天敌,及时清除虫害木,避免天牛的大量发生等。局部发生时,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如立即清除严重被害木,就地剥皮,置阳光下曝晒数周后利用。
虫害药剂防治
(1)涂白。秋、冬季至成虫产卵前,国光糊涂(树干涂白粉剂)与水按1:1比例混配好,加入200倍国光必治涂于树干基部(2米以内),防止产卵,可加入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防腐烂,做到有虫治虫,无虫防病。同时,还可以起到防寒、防日灼的效果。
(2) 喷药防治。成虫发生期,向树干喷洒40%国光必治乳油800倍液、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800-1000倍液,或者国光Bt、国光苏松质病毒等杀灭成虫。
(3)虫孔注药。幼虫危害期(6-8月),用小型喷雾器从虫道注入国光防蛀液剂,也可浸药棉塞孔,然后用粘泥或塑料袋堵注虫孔。
(4)熏蒸防治。磷化铝片是良好的熏蒸杀虫剂,可用该药堵孔,黄土封口,杀死幼虫。每孔放1/20片(3克/片)。或薄膜封干后,往薄膜内放药片熏蒸。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安徽、台湾、广东、陕西、四川等地。寄主是苹果、山楂、核桃、柞等。
虫害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5mm,体宽3-6mm。体黑色,全身被灰色短绒毛,并杂有许多火黄色或金黄色毛斑。前胸背板中央具丝绒般的斑纹4个,每边两个,前后各1,排成直行,前斑长形,后斑较短,近乎卵圆形,两者之间的距离超过后斑的长度;每个黑斑的左右两边都镶有相当宽的火金或金黄色毛斑。鞘翅饰有许多黄色和黑色的斑点,每翅中端的灰色毛较淡,在此淡色区的上缘和下缘中央,各有一个较大的不规则形的黑斑,其他较小的黑斑大致圆形,分布于基部之上,基部中央则极少或缺如;黄斑形状各异,分布全翅。小盾片中央火黄或金黄色,两翅较深。鞘翅沿小盾片周围的毛大致淡色。触角部分赤褐色,第1节背面杂有金黄色毛,第3节起每节基部近1/2为灰白色,各节下缘密生灰白及棕色缨毛。体腹面及足亦有灰白色长毛。体卵形。头部静止时与前足基部接触;额极宽;复眼很小,分成上下两叶,期间仅有一线相连,下叶较大,但长度只及颊长之半;头面布有刻点及颗粒。雄虫触角超出体长1/3,雌虫与体等长,柄节端疤有时不大显著,开放式。前胸背板具刻点及小颗粒,表面不平坦,中央后方及两侧有瘤状突起,侧面近前缘处有一瘤突。鞘翅基部1/4具颗粒。
虫害发生规律
黑龙江2年1代,以幼虫或成虫越冬。翌春5月初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取食并交配产卵。卵多产在树皮缝、枝节、死节处,尤喜产在腐朽变软的树皮上,卵期15天。5月底孵公,初孵幼虫蛀入皮层至皮下于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食。秋后于蛀道内越冬。第2年为在至7月底前后开始老熟于隧道内化蛹,蛹期10余天,羽化后咬圆形羽化孔出树,于落叶层和干基各种缝隙内越冬。
虫害防治方法
主要的措施包括选育抗性树种,加强林地水肥管理,保证林木生长健旺,营造各种混交林,保护和招引啄木鸟及其他天敌,及时清除虫害木,避免天牛的大量发生等。局部发生时,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如立即清除严重被害木,就地剥皮,置阳光下曝晒数周后利用。
虫害药剂防治
(1)涂白。秋、冬季至成虫产卵前,国光糊涂(树干涂白粉剂)与水按1:1比例混配好,加入200倍国光必治涂于树干基部(2米以内),防止产卵,可加入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防腐烂,做到有虫治虫,无虫防病。同时,还可以起到防寒、防日灼的效果。
(2) 喷药防治。成虫发生期,向树干喷洒40%国光必治乳油800倍液、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800-1000倍液,或者国光Bt、国光苏松质病毒等杀灭成虫。
(3)虫孔注药。幼虫危害期(6-8月),用小型喷雾器从虫道注入国光防蛀液剂,也可浸药棉塞孔,然后用粘泥或塑料袋堵注虫孔。
(4)熏蒸防治。磷化铝片是良好的熏蒸杀虫剂,可用该药堵孔,黄土封口,杀死幼虫。每孔放1/20片(3克/片)。或薄膜封干后,往薄膜内放药片熏蒸。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8年04月23日
厚脸皮植物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它的形态特征,又被称为燕子掌、玉树等,是一种四季常青的植物。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厚脸皮植物怎么养,厚脸皮的养殖方法等相关知识。
厚脸皮的养殖方法:
1、土壤:厚脸皮这种植物适应性强,栽培管理粗放。盆栽时可用腐叶土3份和砂土1份混合作基质。
2、施肥:厚脸皮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茎叶生长过高时,应摘心压低株形,促其多生枝。每年春季更新换盆,保持优美株态。
3、光照:因为厚脸皮比较喜欢充足的阳光,所以在有阳光的时候,大家需要尽量把厚脸皮放在阳台上,进行光合作用。但是不能完全暴晒和太阳直射,这样也会导致厚脸皮的枝叶被灼伤。
4、浇水:厚脸皮生长期浇水稍多,保持盆土湿润,但不能积水。秋冬气温下降,应减少浇水。冬季开花,严格控制浇水,但不要忘记浇水。
5、病虫害:厚脸皮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危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和蚜虫危害,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6、修剪:为了让厚脸皮可以枝叶繁盛,同时更好的健康成长,在我们进行修剪的时候,最好保持原本形状,只针对老黄的枝叶进行修剪。不要一次性过多的修剪,这样会损害厚脸皮的植株。
厚脸皮的养殖注意事项:
1、光照:夏天需要给厚脸皮植物遮荫,其它季节都应有充足的光照,否则叶缘的色彩将消失。
2、摘心:对新上盆的厚脸皮小苗要及时摘心,促进分枝;对于较老的植株,其茎半木质化、脱脚且多弯曲不挺立,观赏价值降低,应予以短截,使其萌发新枝。
3、换盆:在给厚脸皮盆景进行换盆工作的时候,需要留点旧土,然后再添上一些新鲜的土壤。在施肥的时候,不需要太多。在生长期的时候,每周浇水2次左右即可,不要太多;但在高温湿热的环境当中,浇水的次数需太多,在枝叶上喷洒点水雾,保持生存环境湿润即可。
厚脸皮的繁殖方法:
脸皮常用扦插、不定芽和播种繁殖。扦插,以5-6月最好,将健壮叶片平放在沙床上,与沙紧贴,保持湿度。插后1周即能从叶缘齿缺处长出小植株。长成后切割移入盆内。枝插,剪取顶端枝条8-10厘米长,稍干燥后插入沙床,1周后开始生根,2周后可盆栽。不定芽繁殖更为简便,将叶缘生长的较大不定芽剥下可直接上盆。播种,种子细小,播后不覆土,播后约12-15天发芽,发芽率高。
厚脸皮的养殖方法:
1、土壤:厚脸皮这种植物适应性强,栽培管理粗放。盆栽时可用腐叶土3份和砂土1份混合作基质。
2、施肥:厚脸皮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茎叶生长过高时,应摘心压低株形,促其多生枝。每年春季更新换盆,保持优美株态。
3、光照:因为厚脸皮比较喜欢充足的阳光,所以在有阳光的时候,大家需要尽量把厚脸皮放在阳台上,进行光合作用。但是不能完全暴晒和太阳直射,这样也会导致厚脸皮的枝叶被灼伤。
4、浇水:厚脸皮生长期浇水稍多,保持盆土湿润,但不能积水。秋冬气温下降,应减少浇水。冬季开花,严格控制浇水,但不要忘记浇水。
5、病虫害:厚脸皮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危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和蚜虫危害,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6、修剪:为了让厚脸皮可以枝叶繁盛,同时更好的健康成长,在我们进行修剪的时候,最好保持原本形状,只针对老黄的枝叶进行修剪。不要一次性过多的修剪,这样会损害厚脸皮的植株。
厚脸皮的养殖注意事项:
1、光照:夏天需要给厚脸皮植物遮荫,其它季节都应有充足的光照,否则叶缘的色彩将消失。
2、摘心:对新上盆的厚脸皮小苗要及时摘心,促进分枝;对于较老的植株,其茎半木质化、脱脚且多弯曲不挺立,观赏价值降低,应予以短截,使其萌发新枝。
3、换盆:在给厚脸皮盆景进行换盆工作的时候,需要留点旧土,然后再添上一些新鲜的土壤。在施肥的时候,不需要太多。在生长期的时候,每周浇水2次左右即可,不要太多;但在高温湿热的环境当中,浇水的次数需太多,在枝叶上喷洒点水雾,保持生存环境湿润即可。
厚脸皮的繁殖方法:
脸皮常用扦插、不定芽和播种繁殖。扦插,以5-6月最好,将健壮叶片平放在沙床上,与沙紧贴,保持湿度。插后1周即能从叶缘齿缺处长出小植株。长成后切割移入盆内。枝插,剪取顶端枝条8-10厘米长,稍干燥后插入沙床,1周后开始生根,2周后可盆栽。不定芽繁殖更为简便,将叶缘生长的较大不定芽剥下可直接上盆。播种,种子细小,播后不覆土,播后约12-15天发芽,发芽率高。
0
2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瓜叶菊李短尾蚜虫
分布与危害
瓜叶菊、金盏花等菊科植物及李、梅、杏、桃等果树。
以成虫、若虫吸汁为害植株叶和嫩茎等,使植株生长衰落。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淡黄至黄绿色,长1.6毫米左右。触角6节,具瓦纹;腹管圆筒形,较短,其部骨化灰褐色;尾片宽圆锥形,有曲粗长毛6-7根。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7毫米,头胸、触角和足均为黑色,腹色淡,具黑色斑纹。第3-6节腹节背片相连成大斑;触角第3节感觉圈11-19个,分布全节。其他特征与无翅型相似。
发生规律
1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李、梅等木本植物上越冬,翌年春越冬卵孵化,为害越冬寄主的新芽、新叶。夏季产生有翅胎生蚜,迁往瓜叶菊,金盏花等植物上为害。秋末迁回越冬寄主,产生两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A.温室栽培花上发现蚜虫,可人工用软毛刷蘸水轻轻刷除,并处理干净。
B.蚜虫发生量较大时,可喷洒国光毙克(吡虫啉)1000倍液、国光崇刻(啶虫脒)3000倍液,也可用黄板诱杀等。
C.保护和利用李短尾蚜的捕食性天敌,如七星瓢虫、二星瓢虫、黑带食蚜蝇和小花蝽等。
分布与危害
瓜叶菊、金盏花等菊科植物及李、梅、杏、桃等果树。
以成虫、若虫吸汁为害植株叶和嫩茎等,使植株生长衰落。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淡黄至黄绿色,长1.6毫米左右。触角6节,具瓦纹;腹管圆筒形,较短,其部骨化灰褐色;尾片宽圆锥形,有曲粗长毛6-7根。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7毫米,头胸、触角和足均为黑色,腹色淡,具黑色斑纹。第3-6节腹节背片相连成大斑;触角第3节感觉圈11-19个,分布全节。其他特征与无翅型相似。
发生规律
1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李、梅等木本植物上越冬,翌年春越冬卵孵化,为害越冬寄主的新芽、新叶。夏季产生有翅胎生蚜,迁往瓜叶菊,金盏花等植物上为害。秋末迁回越冬寄主,产生两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A.温室栽培花上发现蚜虫,可人工用软毛刷蘸水轻轻刷除,并处理干净。
B.蚜虫发生量较大时,可喷洒国光毙克(吡虫啉)1000倍液、国光崇刻(啶虫脒)3000倍液,也可用黄板诱杀等。
C.保护和利用李短尾蚜的捕食性天敌,如七星瓢虫、二星瓢虫、黑带食蚜蝇和小花蝽等。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非洲菊贪夜蛾
分布与危害
非洲菊、香石竹、菊花和万寿菊等花卉。主要以幼虫咬食嫩叶、花朵和花蕾,造成植株叶片缺刻,落花和落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4毫米。前翅锈褐色,内线为黑色双线波浪形外斜,中线黑色波形外斜至肾纹前端,外线黑色双线锯齿形。肾纹粉黄色中部褐色有黑边;后翅白色,边缘褐色。
卵:球形,基部扁平。
幼虫:体灰绿色或赤褐色,胴部背线浅色,气门后上方具白色斑纹。
发生规律
1年发生5代左右。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产卵于叶正反两面,卵聚集成块状,每块有卵20-30粒。成虫具趋光性。初孵幼虫群集叶片为害,长大后蛀入花蕾为害。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即落地。
防治方法
A.搞好园圃卫生,结合冬耕或换茬,消灭土中越冬虫蛹。
B.利用成虫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C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Bt悬乳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分布与危害
非洲菊、香石竹、菊花和万寿菊等花卉。主要以幼虫咬食嫩叶、花朵和花蕾,造成植株叶片缺刻,落花和落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4毫米。前翅锈褐色,内线为黑色双线波浪形外斜,中线黑色波形外斜至肾纹前端,外线黑色双线锯齿形。肾纹粉黄色中部褐色有黑边;后翅白色,边缘褐色。
卵:球形,基部扁平。
幼虫:体灰绿色或赤褐色,胴部背线浅色,气门后上方具白色斑纹。
发生规律
1年发生5代左右。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产卵于叶正反两面,卵聚集成块状,每块有卵20-30粒。成虫具趋光性。初孵幼虫群集叶片为害,长大后蛀入花蕾为害。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即落地。
防治方法
A.搞好园圃卫生,结合冬耕或换茬,消灭土中越冬虫蛹。
B.利用成虫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C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Bt悬乳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石斛白盾蚧
分布与危害
分布华南、西南,北方温室。主要危害石斛 、棕竹、荆头竹、茶、青冈等植物。
形态特征
雌成虫介壳细长,长2-3mm,白色,质薄,前狭后宽,略隆起,直或略弯曲;壳点2个,位于前端,淡黄色。虫体很细长,两侧近平行,长约1.5mm,黄色,臀前腹节侧突略显,前气门腺2-3个;臀板尖而狭长,臀叶2对发达,中叶陷入,叉开呈“∧”字状,基部轭连,内缘具粗齿列,侧叶双分,内分叶长形,第3叶为低齿突;臀板背缘腺每侧7个,排成1、2、2、2个;与缘腺同大的背腺在第3-5腹节成亚中、亚缘列,每列1-3腺,后胸至第3腹节边缘有小管腺;腹缘有小腹腺;围阴腺5群。雄成虫介壳形,长约1mm,两侧略平行,白色,溶蜡状,背中纵脊3条略显;壳点1个,位于前端。
发生规律
亚热带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2龄若虫和成虫在叶片上越冬,若1-2月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天气干旱,则越冬现象不明显。3-4月1代若虫出现,11-12月4代若虫出现。7-8月气温高达30℃以上时,虫体大量死亡。雌虫主要寄生在叶背面,分泌蜡质粉絮。呈堆状。
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将有虫的枝条剪除。
2.加强水肥管理,植物种植地要通风通气,提高植物抗虫力。
3.在若虫发生初期,喷洒无公害农药,如花保乳剂100倍液或崇刻(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
分布与危害
分布华南、西南,北方温室。主要危害石斛 、棕竹、荆头竹、茶、青冈等植物。
形态特征
雌成虫介壳细长,长2-3mm,白色,质薄,前狭后宽,略隆起,直或略弯曲;壳点2个,位于前端,淡黄色。虫体很细长,两侧近平行,长约1.5mm,黄色,臀前腹节侧突略显,前气门腺2-3个;臀板尖而狭长,臀叶2对发达,中叶陷入,叉开呈“∧”字状,基部轭连,内缘具粗齿列,侧叶双分,内分叶长形,第3叶为低齿突;臀板背缘腺每侧7个,排成1、2、2、2个;与缘腺同大的背腺在第3-5腹节成亚中、亚缘列,每列1-3腺,后胸至第3腹节边缘有小管腺;腹缘有小腹腺;围阴腺5群。雄成虫介壳形,长约1mm,两侧略平行,白色,溶蜡状,背中纵脊3条略显;壳点1个,位于前端。
发生规律
亚热带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2龄若虫和成虫在叶片上越冬,若1-2月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天气干旱,则越冬现象不明显。3-4月1代若虫出现,11-12月4代若虫出现。7-8月气温高达30℃以上时,虫体大量死亡。雌虫主要寄生在叶背面,分泌蜡质粉絮。呈堆状。
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将有虫的枝条剪除。
2.加强水肥管理,植物种植地要通风通气,提高植物抗虫力。
3.在若虫发生初期,喷洒无公害农药,如花保乳剂100倍液或崇刻(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卡特兰白粉虱
分布与危害
白粉虱主要为害植株的叶片,喜食叶片,通常在叶背取食,被害叶片呈灰白色,严重时干枯脱落。
形态特征
白粉虱成虫体长0.1~1.2毫米,翅展2.3毫米。体浅黄或浅绿色,背有白色蜡粉。复眼赤红色。触角短丝状。翅膜质,前、后翅上各有一条翅脉。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后渐为黑色。幼虫体扁平,椭圆形,黄绿色,体长0.5毫米左右。蛹椭圆形,隆起,浅黄色。蛹壳扁平,长椭圆形,淡黄色,半透明,整个蛹壳背面覆盖着白色絮状蜡丝。
发生规律
世代重叠现象显著,在同一时期可见到各种虫态。成虫喜欢选择上部嫩叶栖息。活动、取食和产卵。成虫一般不大活动,对黄色有趋性。营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的后代完全是雄虫。俘化后即固定在叶背刺吸为害。
防治方法
(1)要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在引进苗木时注意检查叶背有无粉虱类虫体,杜绝此类害虫的侵入。
(2)重视清园工作:要加强林地中耕除草等清园工作和剪除虫害枝、衰弱枝、徒长枝等修剪工作,以改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恢复树势生长。
(3)开展生物防治措施。保护和利用粉虱类天敌如瓢虫、草蛉、斯氏节蚜小蜂和黄色蚜小蜂等寄生蜂。
(4)物理防治:利用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势,可在桂花树旁埋插黄色木板或塑料板。板上涂黏油,然后振动桂花枝条,促使成虫飞黏到黄板上,起到诱杀作用也可用吸尘器吸捕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5)药剂防治:当害虫虫口密度高、危害严重而天敌又较少时,可采用化学药剂喷杀。喷药要在成虫期和幼虫盛孵期进行,药剂可用国光必治(40%啶虫.毒死蜱)2000倍液、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国光崇刻30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如遇世代重叠时,需要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3~4次。
分布与危害
白粉虱主要为害植株的叶片,喜食叶片,通常在叶背取食,被害叶片呈灰白色,严重时干枯脱落。
形态特征
白粉虱成虫体长0.1~1.2毫米,翅展2.3毫米。体浅黄或浅绿色,背有白色蜡粉。复眼赤红色。触角短丝状。翅膜质,前、后翅上各有一条翅脉。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后渐为黑色。幼虫体扁平,椭圆形,黄绿色,体长0.5毫米左右。蛹椭圆形,隆起,浅黄色。蛹壳扁平,长椭圆形,淡黄色,半透明,整个蛹壳背面覆盖着白色絮状蜡丝。
发生规律
世代重叠现象显著,在同一时期可见到各种虫态。成虫喜欢选择上部嫩叶栖息。活动、取食和产卵。成虫一般不大活动,对黄色有趋性。营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的后代完全是雄虫。俘化后即固定在叶背刺吸为害。
防治方法
(1)要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在引进苗木时注意检查叶背有无粉虱类虫体,杜绝此类害虫的侵入。
(2)重视清园工作:要加强林地中耕除草等清园工作和剪除虫害枝、衰弱枝、徒长枝等修剪工作,以改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恢复树势生长。
(3)开展生物防治措施。保护和利用粉虱类天敌如瓢虫、草蛉、斯氏节蚜小蜂和黄色蚜小蜂等寄生蜂。
(4)物理防治:利用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势,可在桂花树旁埋插黄色木板或塑料板。板上涂黏油,然后振动桂花枝条,促使成虫飞黏到黄板上,起到诱杀作用也可用吸尘器吸捕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5)药剂防治:当害虫虫口密度高、危害严重而天敌又较少时,可采用化学药剂喷杀。喷药要在成虫期和幼虫盛孵期进行,药剂可用国光必治(40%啶虫.毒死蜱)2000倍液、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国光崇刻30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如遇世代重叠时,需要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3~4次。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茶花潜叶蛾
分布与危害
被害幼叶的表皮出现半透明斑纹,被害新梢的表皮,出现白色或半透明泡状。茶花植株生长不良,叶片扭曲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毫米,翅展8-9毫米。体银白色,具光泽。头顶乳黄色,有1束的银白色毛竖立着;触角基部形成大的“眼罩”。前翅银白色,前缘近中央1波纹状斜带伸向后缘,近端部有褐色纹4条,l-2条、3-4条之间呈淡黄色,2-3条之间为银白色。臀角上有1黑色斑纹,斑纹中间有银色凸起,缘毛前半部褐色,后半部银白色;后翅披针形,银白色,缘毛极长。腹部腹面6节,雄虫第9节背板明显,与雌虫的区别。复眼黑色,常被触角鳞毛覆盖。
卵长0.3毫米,扁圆形,暗灰色,表面具网眼状刻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6.5毫米,体扁平,黄白色。头部及胴部每节侧方生有长毛3根。前胸背板乳白色。体节明显,腹部第三节最大,后方各节逐渐缩小。褐色口器,触角3节,单眼2个,呈黑褐色。
蛹藏于白色丝茧内,长3毫米,浅黄色,梭形。
发生规律
潜叶蛾以幼虫潜入茶花嫩叶和新梢皮下,进行蛀食,5月份开始危害,6月份虫害逐渐严重,到7~9月份虫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①、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②、家庭盆栽茶花如有若虫为害,可用人工捕捉杀灭。
分布与危害
被害幼叶的表皮出现半透明斑纹,被害新梢的表皮,出现白色或半透明泡状。茶花植株生长不良,叶片扭曲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毫米,翅展8-9毫米。体银白色,具光泽。头顶乳黄色,有1束的银白色毛竖立着;触角基部形成大的“眼罩”。前翅银白色,前缘近中央1波纹状斜带伸向后缘,近端部有褐色纹4条,l-2条、3-4条之间呈淡黄色,2-3条之间为银白色。臀角上有1黑色斑纹,斑纹中间有银色凸起,缘毛前半部褐色,后半部银白色;后翅披针形,银白色,缘毛极长。腹部腹面6节,雄虫第9节背板明显,与雌虫的区别。复眼黑色,常被触角鳞毛覆盖。
卵长0.3毫米,扁圆形,暗灰色,表面具网眼状刻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6.5毫米,体扁平,黄白色。头部及胴部每节侧方生有长毛3根。前胸背板乳白色。体节明显,腹部第三节最大,后方各节逐渐缩小。褐色口器,触角3节,单眼2个,呈黑褐色。
蛹藏于白色丝茧内,长3毫米,浅黄色,梭形。
发生规律
潜叶蛾以幼虫潜入茶花嫩叶和新梢皮下,进行蛀食,5月份开始危害,6月份虫害逐渐严重,到7~9月份虫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①、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②、家庭盆栽茶花如有若虫为害,可用人工捕捉杀灭。
0
1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巨马陆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全国。危害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莲、海棠、吊钟海棠及文竹等多种温室花卉。
形态特征
成虫雌雄异体,体长25-30mm,圆筒形,茶褐色,有光泽,全体分头、躯干两部分;头部有触角1对,背面两侧各有由若干单眼合成的集合眼1对,彼此靠近,腹面前端有口器;躯体无明 显胸腹之分,由大小相同的14-100体节组成,各腹节由2节愈合为1节,每节具附肢(行动足) 2 对和浅白色环带。卵白色,圆球形,外粘有一层透明胶性物质。幼虫初孵时白色,细长,经数次蜕皮后体色加深。
发生规律
二年繁殖1次。喜阴湿,怕光,在温室内多潜居于花盆底下、砖块下或盆架缝隙内。昼伏夜出,在盆底孔口内啃食盆花幼根或爬至盆面食害幼苗、嫩茎、嫩芽及嫩叶。雌虫成堆产卵,于盆地土表,每头雌体产卵约300粒,卵成块状,在适宜温度下约经20天孵化为幼体,幼体数月后成熟,寿命达1年以上。
防治方法
1.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除无用的砖块和花盆,扫除并烧毁残枝败叶,最大限度地减少马陆越冬场所。
2.在严重为害区,可向盆底四周表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全国。危害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莲、海棠、吊钟海棠及文竹等多种温室花卉。
形态特征
成虫雌雄异体,体长25-30mm,圆筒形,茶褐色,有光泽,全体分头、躯干两部分;头部有触角1对,背面两侧各有由若干单眼合成的集合眼1对,彼此靠近,腹面前端有口器;躯体无明 显胸腹之分,由大小相同的14-100体节组成,各腹节由2节愈合为1节,每节具附肢(行动足) 2 对和浅白色环带。卵白色,圆球形,外粘有一层透明胶性物质。幼虫初孵时白色,细长,经数次蜕皮后体色加深。
发生规律
二年繁殖1次。喜阴湿,怕光,在温室内多潜居于花盆底下、砖块下或盆架缝隙内。昼伏夜出,在盆底孔口内啃食盆花幼根或爬至盆面食害幼苗、嫩茎、嫩芽及嫩叶。雌虫成堆产卵,于盆地土表,每头雌体产卵约300粒,卵成块状,在适宜温度下约经20天孵化为幼体,幼体数月后成熟,寿命达1年以上。
防治方法
1.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除无用的砖块和花盆,扫除并烧毁残枝败叶,最大限度地减少马陆越冬场所。
2.在严重为害区,可向盆底四周表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蔷薇切叶蜂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北京、河北、台湾等地。主要危害月季、蔷薇、荣莉等蔷薇科植物及兰花。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长15mm,前翅长10mm左右,黑色有光泽,头胸部具棕灰色长毛。头刻点密,后缘略凹,额上部至头顶凹平;复眼黑褐色,单眼浅褐色;触角12节黑色;唇基长大于宽;上颚黑色强大,端具4齿;胸背刻点粗圆且浅,中盾沟不及背板的一半;小盾片新川形。后缘生密长毛。翅2对、浅褐色半透明,黑褐色脉纹不达外缘,前翅具1个闭锁的肘室。足黑褐色,中胫端距1根。后胫端距2根;第1跗节宽扁且长,大于第2~5跗节长之和;爪内侧近基部具小齿1个。腹部可见6节,各节前部2/3处刻点疏粗,后部细密,第1节前缘圆弧形凹切,第1~3节被灰白色长毛;第6腹板宽三角形。
雄成虫体长10mm,头,胸部被浓密黄毛,腹节间毛带黄色,无腹毛刷;上颚发达具齿。
卵
长椭圆形,乳白色。
幼虫
蛴螬型,无足;头小,黄褐色,上颚发达,胸、腹部乳白色,腹末尖细,体表多皱纹。茧近圆筒形,头端平载,尾端略尖,褐色。
蛹
离蛹,初化蛹为乳黄白色,后变为深褐色。
发生规律
月季切叶蜂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枯木树洞、石洞及其他天然洞穴中筑巢做茧越冬。第二年春化蛹,蛹期10~15天。越冬代发生集中而整齐。成虫4月中旬至5月初出现,南方4月下旬,北方5月中旬为成虫出现高峰期。成虫寿命约20~25天;卵期3~4天,幼虫期约20天。第一代成虫出现期南方5月中旬~6月下旬;北方6月中旬~7月中旬。第二代南方6月下旬~7月中旬;北方7月下旬-8月。第三代南方8月上旬~9月上、中旬;北方9月上旬~10月上旬。第四代只南方,为9月中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当气温高于20℃时雌蜂才开始出洞,从早到晚均可进行切叶,但以10~15时最盛。雌蜂切叶并非取食,而是用以筑巢,供贮藏"食料"和产卵之用。雌蜂喜欢选择嫩而薄,质地较柔软而充分展开的中上部叶片为筑巢材料。由于雌蜂重复切叶,而使叶片留下一些很规则的缺刻。
防治方法
(1).成虫出现高峰期以网捕捉,减少虫源。
(2).产卵期摘除有卵叶片。
(3)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北京、河北、台湾等地。主要危害月季、蔷薇、荣莉等蔷薇科植物及兰花。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长15mm,前翅长10mm左右,黑色有光泽,头胸部具棕灰色长毛。头刻点密,后缘略凹,额上部至头顶凹平;复眼黑褐色,单眼浅褐色;触角12节黑色;唇基长大于宽;上颚黑色强大,端具4齿;胸背刻点粗圆且浅,中盾沟不及背板的一半;小盾片新川形。后缘生密长毛。翅2对、浅褐色半透明,黑褐色脉纹不达外缘,前翅具1个闭锁的肘室。足黑褐色,中胫端距1根。后胫端距2根;第1跗节宽扁且长,大于第2~5跗节长之和;爪内侧近基部具小齿1个。腹部可见6节,各节前部2/3处刻点疏粗,后部细密,第1节前缘圆弧形凹切,第1~3节被灰白色长毛;第6腹板宽三角形。
雄成虫体长10mm,头,胸部被浓密黄毛,腹节间毛带黄色,无腹毛刷;上颚发达具齿。
卵
长椭圆形,乳白色。
幼虫
蛴螬型,无足;头小,黄褐色,上颚发达,胸、腹部乳白色,腹末尖细,体表多皱纹。茧近圆筒形,头端平载,尾端略尖,褐色。
蛹
离蛹,初化蛹为乳黄白色,后变为深褐色。
发生规律
月季切叶蜂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枯木树洞、石洞及其他天然洞穴中筑巢做茧越冬。第二年春化蛹,蛹期10~15天。越冬代发生集中而整齐。成虫4月中旬至5月初出现,南方4月下旬,北方5月中旬为成虫出现高峰期。成虫寿命约20~25天;卵期3~4天,幼虫期约20天。第一代成虫出现期南方5月中旬~6月下旬;北方6月中旬~7月中旬。第二代南方6月下旬~7月中旬;北方7月下旬-8月。第三代南方8月上旬~9月上、中旬;北方9月上旬~10月上旬。第四代只南方,为9月中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当气温高于20℃时雌蜂才开始出洞,从早到晚均可进行切叶,但以10~15时最盛。雌蜂切叶并非取食,而是用以筑巢,供贮藏"食料"和产卵之用。雌蜂喜欢选择嫩而薄,质地较柔软而充分展开的中上部叶片为筑巢材料。由于雌蜂重复切叶,而使叶片留下一些很规则的缺刻。
防治方法
(1).成虫出现高峰期以网捕捉,减少虫源。
(2).产卵期摘除有卵叶片。
(3)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大丽菊螟
分布与危害
大丽菊螟属蛀干害虫,又名亚洲玉米螟、大丽花螟等。
形态特征
以幼虫钻蛀茎部危害,受害严重时,植株几乎不能开花。
发生规律
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寄主的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日伏夜出。成虫一般将卵产在植物上部叶片背面,卵块成鱼鳞状,卵期7天。初孵幼虫从寄主的芽或叶柄基部蛀入茎内,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4-10月幼虫为害期,8-9月为害最重,10月下旬幼虫进入越冬。
防治方法
⑴发生严重地区彻底烧毁有虫茎秆,以减少越冬虫源;
⑵灯光诱杀成虫;
⑶在玉米地周围不要种植大丽花或杨柳;
⑷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防治时,针对卷叶危害特点,需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才能保证药效。
⑸卵期施放赤眼蜂,一般放蜂量为1:10。
分布与危害
大丽菊螟属蛀干害虫,又名亚洲玉米螟、大丽花螟等。
形态特征
以幼虫钻蛀茎部危害,受害严重时,植株几乎不能开花。
发生规律
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寄主的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日伏夜出。成虫一般将卵产在植物上部叶片背面,卵块成鱼鳞状,卵期7天。初孵幼虫从寄主的芽或叶柄基部蛀入茎内,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4-10月幼虫为害期,8-9月为害最重,10月下旬幼虫进入越冬。
防治方法
⑴发生严重地区彻底烧毁有虫茎秆,以减少越冬虫源;
⑵灯光诱杀成虫;
⑶在玉米地周围不要种植大丽花或杨柳;
⑷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防治时,针对卷叶危害特点,需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才能保证药效。
⑸卵期施放赤眼蜂,一般放蜂量为1:10。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鸢尾褐叶圆蚧
分布与危害
鸢尾、山茶花、桂花、蔷薇、夹竹桃等花木。
主要为害鸢尾叶部,受害叶叶色褪绿呈淡色斑点,发生严重时,褪色斑连成片,叶片黄萎早落。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介壳圆形,紫褐色至暗褐色,直径1-2毫米,中央隆起,壳面有密环纹,中间有2个金黄色或红褐色壳点。雌成虫黄褐色,圆形。雄成虫介壳长圆形或卵形,比雌介壳小,壳点偏于一方。雄成虫淡橙黄色,触角,胸背和足等为褐色。具半透明翅一对。
卵:淡橙黄色,长卵形。
若虫:初龄若虫淡橙黄色,长椭圆形;2龄后雌虫介壳圆形,雄虫介壳椭圆形。
蛹:褐黄色,椭圆形。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6代。多数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初夏开始活动为害直至11月左右。雌虫产卵期达2-8周,每雌产卵80-140粒。
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提前预防,开春后喷施40%啶虫.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虫卵,减少孵化虫量
(3)蚧壳虫化学防治小窍门: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间:在若虫孵化盛期用药,此时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刺吸式口器,应选内吸性药剂,背覆厚厚蚧壳(铠甲),应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维盐乳油( 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
针对低矮容易喷施的,可以用喷雾方式防治;针对高大树体的蚧壳虫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树体杀虫剂”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而调整。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其成虫、幼虫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
分布与危害
鸢尾、山茶花、桂花、蔷薇、夹竹桃等花木。
主要为害鸢尾叶部,受害叶叶色褪绿呈淡色斑点,发生严重时,褪色斑连成片,叶片黄萎早落。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介壳圆形,紫褐色至暗褐色,直径1-2毫米,中央隆起,壳面有密环纹,中间有2个金黄色或红褐色壳点。雌成虫黄褐色,圆形。雄成虫介壳长圆形或卵形,比雌介壳小,壳点偏于一方。雄成虫淡橙黄色,触角,胸背和足等为褐色。具半透明翅一对。
卵:淡橙黄色,长卵形。
若虫:初龄若虫淡橙黄色,长椭圆形;2龄后雌虫介壳圆形,雄虫介壳椭圆形。
蛹:褐黄色,椭圆形。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6代。多数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初夏开始活动为害直至11月左右。雌虫产卵期达2-8周,每雌产卵80-140粒。
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提前预防,开春后喷施40%啶虫.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虫卵,减少孵化虫量
(3)蚧壳虫化学防治小窍门: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间:在若虫孵化盛期用药,此时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刺吸式口器,应选内吸性药剂,背覆厚厚蚧壳(铠甲),应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维盐乳油( 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
针对低矮容易喷施的,可以用喷雾方式防治;针对高大树体的蚧壳虫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树体杀虫剂”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而调整。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其成虫、幼虫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杜鹃红蜘蛛
分布与危害
危害杜鹃
形态特征
红蜘蛛的雌成虫体长0.3毫米左右,暗红色,近椭圆形,体背隆起,足4对,暗红色。雄成虫体长0.25毫米,楔形,扁平,鲜红色。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多代,成虫在植株根部越冬,主要在叶背面近叶柄部的主脉附近危害。每年的6至7月高温、少雨、干旱天气繁殖快,发生数量较多。危害严重时,被害叶片焦枯脱落。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4月份以后应经常检查,发现个别叶片上有红蜘蛛时,应及时摘除虫叶并烧掉。有条件的可人工释放天敌,如瓢虫、草青蛉、蓟马等,进行生物防治。
2、药剂防治:若发现较多叶片有红蜘蛛时,可进行药剂防治,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杜鹃红蜘蛛
分布与危害
危害杜鹃
形态特征
红蜘蛛的雌成虫体长0.3毫米左右,暗红色,近椭圆形,体背隆起,足4对,暗红色。雄成虫体长0.25毫米,楔形,扁平,鲜红色。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多代,成虫在植株根部越冬,主要在叶背面近叶柄部的主脉附近危害。每年的6至7月高温、少雨、干旱天气繁殖快,发生数量较多。危害严重时,被害叶片焦枯脱落。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4月份以后应经常检查,发现个别叶片上有红蜘蛛时,应及时摘除虫叶并烧掉。有条件的可人工释放天敌,如瓢虫、草青蛉、蓟马等,进行生物防治。
2、药剂防治:若发现较多叶片有红蜘蛛时,可进行药剂防治,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