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小九
2017年07月10日
花既供观赏,又可给人美味。古代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佳句。秀色可餐的当然不止是秋菊,杨万里在“供我西窗当晚餐”的诗句中所指“当晚餐”的材料则是桂花。事实上,除菊花和桂花外,常用以入馔的花卉还有萱草花(金针菜)、牡丹花、莲花、兰花、梅花等等。从古代食用腌韭花、面拖玉兰花、苔菜花、松花、玫瑰花、茉莉花、栀子花等的记载看,可食花卉的品种还相当多。
在苏州,每年农历的2月12日为“花朝节”。这一天,城乡人民都喜欢在花木上贴红纸、系红绸,以庆贺“百花生日”。其中还有一个诱人的节目就是“吃花粥”。如用玉兰花瓣制作玉兰饼;用迎春花、芙蓉花加醋炒豆腐;用茉莉花炒鸡丝、肉丝等,至于白糖桂花粥、玫瑰赤豆粥、茉莉肉粥、玉兰鱼片粥……就更是寻常人家的桌上美食了。据记载,武则天于花朝日游园时,令宫女采百花和米捣碎蒸糕,以赐从臣。
近年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云南居住的20多个少数民族,食花现象相当普遍,食用的花类竟多达上百种。有的用花煮汤、烧肉,有的就与辣酱伴食。
在台湾,1991年还举办过“逛花街、喝花酒,吃花卉大餐”的活动。推出的有荷花虾片、玉兰花肉片、康乃馨果冻、玫瑰汉堡包、鲜花沙拉、兰花冰瓣、碎花卷等几十个品种,盛极一时。
花卉食物在国外也备受欢迎。古罗马人就以喜食玫瑰而闻名。
生活在格陵兰岛上的因纽特人几乎无花不吃。他们还常把油浇在花上,放在皮袋里,储存到冬天再吃。欧洲有些国家的人民喜用蔷薇花瓣煮果酱,土耳其人则用茉莉和紫罗兰制作甜食品;英国人爱食金盏花、雏菊、玫瑰花和红白紫色的天竹葵等;印度南部居民则爱吃花制蜜饯。亚洲各国人民早有食花的习惯。1989年,在日本还召开了一次亚洲食花文化国际讨论会。而今,“鲜花当美食”在日本更加流行起来。在美国,鲜花食物亦是大受欢迎,鲜花馅饼、花汁冰水、玫瑰花汤……都为大众争相品尝;各式各样的“花卉宴”层出不穷。现在,嚼蕊餐香的“花卉宴”又与健脑、减肥、美容、抗衰老结合起来。花卉,正在为大众作出新的贡献。
在苏州,每年农历的2月12日为“花朝节”。这一天,城乡人民都喜欢在花木上贴红纸、系红绸,以庆贺“百花生日”。其中还有一个诱人的节目就是“吃花粥”。如用玉兰花瓣制作玉兰饼;用迎春花、芙蓉花加醋炒豆腐;用茉莉花炒鸡丝、肉丝等,至于白糖桂花粥、玫瑰赤豆粥、茉莉肉粥、玉兰鱼片粥……就更是寻常人家的桌上美食了。据记载,武则天于花朝日游园时,令宫女采百花和米捣碎蒸糕,以赐从臣。
近年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云南居住的20多个少数民族,食花现象相当普遍,食用的花类竟多达上百种。有的用花煮汤、烧肉,有的就与辣酱伴食。
在台湾,1991年还举办过“逛花街、喝花酒,吃花卉大餐”的活动。推出的有荷花虾片、玉兰花肉片、康乃馨果冻、玫瑰汉堡包、鲜花沙拉、兰花冰瓣、碎花卷等几十个品种,盛极一时。
花卉食物在国外也备受欢迎。古罗马人就以喜食玫瑰而闻名。
生活在格陵兰岛上的因纽特人几乎无花不吃。他们还常把油浇在花上,放在皮袋里,储存到冬天再吃。欧洲有些国家的人民喜用蔷薇花瓣煮果酱,土耳其人则用茉莉和紫罗兰制作甜食品;英国人爱食金盏花、雏菊、玫瑰花和红白紫色的天竹葵等;印度南部居民则爱吃花制蜜饯。亚洲各国人民早有食花的习惯。1989年,在日本还召开了一次亚洲食花文化国际讨论会。而今,“鲜花当美食”在日本更加流行起来。在美国,鲜花食物亦是大受欢迎,鲜花馅饼、花汁冰水、玫瑰花汤……都为大众争相品尝;各式各样的“花卉宴”层出不穷。现在,嚼蕊餐香的“花卉宴”又与健脑、减肥、美容、抗衰老结合起来。花卉,正在为大众作出新的贡献。
0
0
文章
Mark
2017年05月27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菊花 渊源
菊花在中国的花木文化中的地位颇重。早在东周,即有“九月荣菊”的记载,而屈原是以菊自比第一人,他在离骚中挥墨,形容自己“夕餐秋菊之落英”,且“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东风”。而真正菊文化的创始人是晋代陶渊明,这位“菊友”与菊花朝夕相伴以至于住处也“秋菊盈园”,他得菊境之深,古往今来无人能及。唐代的孟浩然描绘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乡村赏菊之境;其同时代黄巢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成为今人的谈资。到了宋代则是“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的重阳盛景。明代诗人李梦阳“只今秋色里,忍为菊花来”和清乾隆帝的“枫叶梧青落,霜花堆白菊”都可见明清时菊风益盛。在《红楼梦》中的众首菊诗,更是牵肠之笔。
在这些菊花的篇章中,并没有丝毫与哀悼有关的笔墨。
菊花的哀悼含义来自国外
很少有人意识到,用菊花扫墓如同用玫瑰表达爱情一样,其实主要是“西俗东渐”的结果;而更少会有人知道,菊花是从中国遍及世界的。
欧洲的词典上出现“菊花”一词,大约是17世纪末荷兰人在经商时将其从我国引入之后,18世纪菊花传入法国,而后19世纪中期又被引入拉丁美洲……以致遍及全球。
在欧洲,菊花栽种得最多之处是墓地,因为欧洲的传统文化认为菊花是墓地之花,如果做客或送人的话,此花是万万不可携带的。在拉丁美洲,菊花也有“妖花”之称。可见其在西方的地位。
又有消息报道,中国的菊花大量出口至东邻日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海相隔之遥,搭上这些保藏运输的高昂费用,居然也能获利颇丰;这是由于日本对菊花需求量之大以致日本国内供不应求。在日本,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离世,也常常要用到两三万枝菊花;更何况一个墓地每年对菊花的需求量。
在国外是如此;而在菊花的故乡中国,它为什么又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含义呢?
“儒文化”和“重阳节”诠释菊花内涵
与国外迥异,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层含义,一是高尚的气节;二是吉祥长寿。
和道家的“师法自然”相反,儒文化讲究的是“比德”,主观地以自然山水来对应人的品行。菊花即以它凌霜而放,西风不落的傲骨和其“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气度被赋予了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另外,菊花开放在九月,“九”是单位数中最大的数,被称做“至数”、“阳数”,因而菊花与九九双阳相叠的重阳一样,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寓意。“采菊东篱下”是为了食取菊花的保健功效以健康,“悠然见南山”也照应了“寿比南山”之意。
可见,古代是以菊花祝福或赞赏活者;而今则是用其悼念故人。
菊花在中国的花木文化中的地位颇重。早在东周,即有“九月荣菊”的记载,而屈原是以菊自比第一人,他在离骚中挥墨,形容自己“夕餐秋菊之落英”,且“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东风”。而真正菊文化的创始人是晋代陶渊明,这位“菊友”与菊花朝夕相伴以至于住处也“秋菊盈园”,他得菊境之深,古往今来无人能及。唐代的孟浩然描绘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乡村赏菊之境;其同时代黄巢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成为今人的谈资。到了宋代则是“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的重阳盛景。明代诗人李梦阳“只今秋色里,忍为菊花来”和清乾隆帝的“枫叶梧青落,霜花堆白菊”都可见明清时菊风益盛。在《红楼梦》中的众首菊诗,更是牵肠之笔。
在这些菊花的篇章中,并没有丝毫与哀悼有关的笔墨。
菊花的哀悼含义来自国外
很少有人意识到,用菊花扫墓如同用玫瑰表达爱情一样,其实主要是“西俗东渐”的结果;而更少会有人知道,菊花是从中国遍及世界的。
欧洲的词典上出现“菊花”一词,大约是17世纪末荷兰人在经商时将其从我国引入之后,18世纪菊花传入法国,而后19世纪中期又被引入拉丁美洲……以致遍及全球。
在欧洲,菊花栽种得最多之处是墓地,因为欧洲的传统文化认为菊花是墓地之花,如果做客或送人的话,此花是万万不可携带的。在拉丁美洲,菊花也有“妖花”之称。可见其在西方的地位。
又有消息报道,中国的菊花大量出口至东邻日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海相隔之遥,搭上这些保藏运输的高昂费用,居然也能获利颇丰;这是由于日本对菊花需求量之大以致日本国内供不应求。在日本,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离世,也常常要用到两三万枝菊花;更何况一个墓地每年对菊花的需求量。
在国外是如此;而在菊花的故乡中国,它为什么又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含义呢?
“儒文化”和“重阳节”诠释菊花内涵
与国外迥异,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层含义,一是高尚的气节;二是吉祥长寿。
和道家的“师法自然”相反,儒文化讲究的是“比德”,主观地以自然山水来对应人的品行。菊花即以它凌霜而放,西风不落的傲骨和其“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气度被赋予了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另外,菊花开放在九月,“九”是单位数中最大的数,被称做“至数”、“阳数”,因而菊花与九九双阳相叠的重阳一样,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寓意。“采菊东篱下”是为了食取菊花的保健功效以健康,“悠然见南山”也照应了“寿比南山”之意。
可见,古代是以菊花祝福或赞赏活者;而今则是用其悼念故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