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唐菖蒲大造桥虫
分布与危害
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地。除为害唐菖蒲外,还为害月季、锦葵、蔷薇、菊花、一串红、万寿菊、萱草等。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蚕食叶片,造成叶片穿孔和缺刻。发生严重时,叶片被食仅留叶脉。有时花蕾、花冠也受其害。影响植株的正常开花结果。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8毫米,翅展38-40毫米,体浅灰色,触角锯齿状,每节上有灰至褐色丛毛。头部细小,复眼黑色,头、胸交界处有1列长毛。前翅灰黄色,外缘线由半月形点列组成。中室斑纹为白色,四周有黑褐色圈。
卵长椭圆,直径月0.7毫米,初产时为青绿色,上有许多小颗粒状突起,坚厚强韧。
老熟幼虫体长约38-49毫米,胸被侧面密布黄点。背线甚宽,直达尾端,亚背线黑色,气门线黄褐色。
蛹深褐色,长约14毫米,尾端尖锐。
发生规律
河北地区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成虫一般将卵产在叶背、枝条上、土缝间等处,卵期约7天。初孵幼虫借风吐丝扩散,行走时常曲腹如桥形,不活跃,常拟态如嫩枝条栖息。幼虫为害期在5-10月。10月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长江下游地区1年发生4-5代,高温夏季只需要40多天就可完成1代。
防治方法
(1)捕杀成虫,利用成虫飞翔力不强,可人工用捕虫网捕捉。
(2)利用成虫具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3)加强栽培管理,冬季翻土,将周边杂草清除,以消灭卵块,减少虫源。
(4)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追寄蝇、螳螂、胡蜂、猎蝽、益鸟等。
(5)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唐菖蒲大造桥虫
分布与危害
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地。除为害唐菖蒲外,还为害月季、锦葵、蔷薇、菊花、一串红、万寿菊、萱草等。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蚕食叶片,造成叶片穿孔和缺刻。发生严重时,叶片被食仅留叶脉。有时花蕾、花冠也受其害。影响植株的正常开花结果。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8毫米,翅展38-40毫米,体浅灰色,触角锯齿状,每节上有灰至褐色丛毛。头部细小,复眼黑色,头、胸交界处有1列长毛。前翅灰黄色,外缘线由半月形点列组成。中室斑纹为白色,四周有黑褐色圈。
卵长椭圆,直径月0.7毫米,初产时为青绿色,上有许多小颗粒状突起,坚厚强韧。
老熟幼虫体长约38-49毫米,胸被侧面密布黄点。背线甚宽,直达尾端,亚背线黑色,气门线黄褐色。
蛹深褐色,长约14毫米,尾端尖锐。
发生规律
河北地区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成虫一般将卵产在叶背、枝条上、土缝间等处,卵期约7天。初孵幼虫借风吐丝扩散,行走时常曲腹如桥形,不活跃,常拟态如嫩枝条栖息。幼虫为害期在5-10月。10月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长江下游地区1年发生4-5代,高温夏季只需要40多天就可完成1代。
防治方法
(1)捕杀成虫,利用成虫飞翔力不强,可人工用捕虫网捕捉。
(2)利用成虫具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3)加强栽培管理,冬季翻土,将周边杂草清除,以消灭卵块,减少虫源。
(4)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追寄蝇、螳螂、胡蜂、猎蝽、益鸟等。
(5)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月季叶蜂
分布与危害
月季叶蜂学名Arge pagana Panzer,别名蔷薇三节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分布广泛,在河南、江苏、浙江、广东等省都有分布。为害月季、蔷薇和玫瑰等。主要是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致花卉生长不良,降低观赏价值,发生严重时,甚至死亡。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将植株的嫩叶吃光,仅剩下几条主叶脉,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降低其观赏价值,甚至导致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9毫米,翅展约17毫米。呈褐色状,头、胸、翅和足均为蓝黑色,带有金属蓝光泽。触角3.5-4.5毫米。中胸背面尖“X”型凹陷。腹部暗橙黄色。雌蜂产卵器发达,呈并合的双镰刀状。
卵长0.5毫米,淡黄色,椭圆形。末端稍大。
老熟幼虫体长20-23毫米,黄绿色,头部黄色,臀板红褐色,胸部第2节至腹部第8节,每体节上均有3横列疣状突起,呈黑褐色。
蛹长9.5毫米,头部、胸部褐色,腹部棕黄色。在淡黄色的薄茧中。
发生规律
广州地区月季叶蜂每年发生8代,山东一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中结茧越冬。4-5月羽化成虫,成虫白天羽化,次日交配。雌虫一生仅交尾1次,雄虫可交尾多次。成虫寿命5天。雌蜂交尾后将卵产在月季枝条皮层内,通常产卵可深至木质部,卵期7-19天。近孵化时,产卵处的裂缝开裂,孵出的幼虫自裂缝爬出,并向嫩梢爬行。在北京,6月发生一代幼虫,8月发生第二代幼虫。幼虫共6龄,喜群集,昼夜均取食,有互相残杀和假死性。幼虫在9月底-11月陆续入土做茧越冬。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在幼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可进行人工捕杀。
(3)冬季进行松土,杀灭越冬虫蛹。
(4)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月季叶蜂
分布与危害
月季叶蜂学名Arge pagana Panzer,别名蔷薇三节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分布广泛,在河南、江苏、浙江、广东等省都有分布。为害月季、蔷薇和玫瑰等。主要是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致花卉生长不良,降低观赏价值,发生严重时,甚至死亡。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将植株的嫩叶吃光,仅剩下几条主叶脉,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降低其观赏价值,甚至导致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9毫米,翅展约17毫米。呈褐色状,头、胸、翅和足均为蓝黑色,带有金属蓝光泽。触角3.5-4.5毫米。中胸背面尖“X”型凹陷。腹部暗橙黄色。雌蜂产卵器发达,呈并合的双镰刀状。
卵长0.5毫米,淡黄色,椭圆形。末端稍大。
老熟幼虫体长20-23毫米,黄绿色,头部黄色,臀板红褐色,胸部第2节至腹部第8节,每体节上均有3横列疣状突起,呈黑褐色。
蛹长9.5毫米,头部、胸部褐色,腹部棕黄色。在淡黄色的薄茧中。
发生规律
广州地区月季叶蜂每年发生8代,山东一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中结茧越冬。4-5月羽化成虫,成虫白天羽化,次日交配。雌虫一生仅交尾1次,雄虫可交尾多次。成虫寿命5天。雌蜂交尾后将卵产在月季枝条皮层内,通常产卵可深至木质部,卵期7-19天。近孵化时,产卵处的裂缝开裂,孵出的幼虫自裂缝爬出,并向嫩梢爬行。在北京,6月发生一代幼虫,8月发生第二代幼虫。幼虫共6龄,喜群集,昼夜均取食,有互相残杀和假死性。幼虫在9月底-11月陆续入土做茧越冬。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在幼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可进行人工捕杀。
(3)冬季进行松土,杀灭越冬虫蛹。
(4)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一串红朱砂叶螨
分布与危害
在我国华南、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发生普遍。除为害一串红外,还为害孔雀草、香石竹、樱花、白玉兰、月季、文竹等花卉。
主要以成螨和幼螨在寄主叶背吸汁液,使叶面产生白色点状。盛发期在茎、叶上形成一层薄丝网,使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成螨 体色变化较大,一般呈红色,也有褐绿色等。足4对。雌螨体长0.38-0.48毫米,卵圆形。体背两侧有块状或条形深褐色斑纹。斑纹从头胸部开始,一直延伸到腹末后端;有时斑纹分隔成2块,其中前一块大些。雄虫略呈菱形,稍小,体长0.3-0.4毫米。腹部瘦小,末端较尖。
卵 为圆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无色透明,后渐变为橙红色。
初孵幼螨 体呈近圆形,淡红色,长0.1-0.2毫米,足3对。
若螨为幼螨蜕1次皮后为第1若螨,比幼螨稍大,略呈椭圆形,体色较深,体侧开始出现较深的斑块。足4对,此后雄若螨即老熟,蜕皮变为雄成螨。雌性第一若螨蜕皮后成第二若螨,体比第一若 螨大,再次蜕皮才成雌成螨。
发生规律
该螨发生代数从北向南10-20代。长江流域,以受精雌成螨在土块缝隙、树皮裂缝及枯枝落叶等处越冬。越冬螨少数散居。翌年春季,气温10度以上时开始活动,温室内无越冬现象,喜高温。雌成螨寿命30天,越冬期为5-7个月。该螨世代重叠,在高温干燥季节易暴发成灾。主要靠爬行和风进行传播。当虫口密度较大时螨成群集,吐丝串联下垂,借风吹扩散。主要是以两性生殖,也能孤雌生殖。
防治方法
(1)改善栽培环境,使栽培地段通风、凉爽,适时浇水,以减缓繁殖速度。
(2)在受害地段,消除周围枯枝、落叶及杂草,冬季深翻土地,减少虫源。
(3)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小黑瓢虫、小花蝽、六点蓟马、中华草蛉、拟长毛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
(4)化学防治 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一串红朱砂叶螨
分布与危害
在我国华南、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发生普遍。除为害一串红外,还为害孔雀草、香石竹、樱花、白玉兰、月季、文竹等花卉。
主要以成螨和幼螨在寄主叶背吸汁液,使叶面产生白色点状。盛发期在茎、叶上形成一层薄丝网,使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成螨 体色变化较大,一般呈红色,也有褐绿色等。足4对。雌螨体长0.38-0.48毫米,卵圆形。体背两侧有块状或条形深褐色斑纹。斑纹从头胸部开始,一直延伸到腹末后端;有时斑纹分隔成2块,其中前一块大些。雄虫略呈菱形,稍小,体长0.3-0.4毫米。腹部瘦小,末端较尖。
卵 为圆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无色透明,后渐变为橙红色。
初孵幼螨 体呈近圆形,淡红色,长0.1-0.2毫米,足3对。
若螨为幼螨蜕1次皮后为第1若螨,比幼螨稍大,略呈椭圆形,体色较深,体侧开始出现较深的斑块。足4对,此后雄若螨即老熟,蜕皮变为雄成螨。雌性第一若螨蜕皮后成第二若螨,体比第一若 螨大,再次蜕皮才成雌成螨。
发生规律
该螨发生代数从北向南10-20代。长江流域,以受精雌成螨在土块缝隙、树皮裂缝及枯枝落叶等处越冬。越冬螨少数散居。翌年春季,气温10度以上时开始活动,温室内无越冬现象,喜高温。雌成螨寿命30天,越冬期为5-7个月。该螨世代重叠,在高温干燥季节易暴发成灾。主要靠爬行和风进行传播。当虫口密度较大时螨成群集,吐丝串联下垂,借风吹扩散。主要是以两性生殖,也能孤雌生殖。
防治方法
(1)改善栽培环境,使栽培地段通风、凉爽,适时浇水,以减缓繁殖速度。
(2)在受害地段,消除周围枯枝、落叶及杂草,冬季深翻土地,减少虫源。
(3)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小黑瓢虫、小花蝽、六点蓟马、中华草蛉、拟长毛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
(4)化学防治 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豹蠹蛾
分布与危害
国内分布较广,为害月季、紫荆、洋蹄甲、日本晚樱、山茶、山杏、石榴、碧桃、白玉兰、广玉兰、梅兰、黄杨、栀子花、香樟和法桐等。在我国南方还发生咖啡木蠹蛾(Z.coffeae Nietner)又名咖啡豹蠹蛾等,除上述花卉外,还为害香石竹、杜鹃、柑橘、橙、咖啡、海棠等。
又称六星黑色蠹蛾,属鳞翅目豹蠹蛾科。主要危害枝条。幼虫多自枝杈或嫩梢的叶腋处蛀入,向上蛀食。受害新梢很快枯萎,幼虫以后向下转移,再次蛀入嫩枝内,继续向下蛀食,被害枝条内部被咬成孔洞,孔壁光滑而直,内无粪便,在枝条向阴面排粪。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40-4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基部双栉齿状,端部丝状。翅展40-4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基部双栉齿状,端部丝状。全体灰白色,前翅散生大小不等的蓝黑色斜纹斑点。
后翅外缘有8个蓝黑色斑点,中部有一个较大的铜色斑点,胸部背面有3对近圆形的蓝黑色斑纹,腹部背面各节有3条纵纹,两侧各有1个圆斑。卵:长圆形,长径约1毫米,未受精卵米黄色,受精卵粉红色。幼虫:赤褐色,体长30-40毫米,前胸硬皮板基部有1黑褐色近长方形斑块,后缘有2横列黑色小齿,臀板及第9腹节基部黑褐色。
蛹:为裸蛹。体长19-24毫米,赤褐色,背面有锯齿状横带,尾具短臀刺。成虫白天隐藏在植株内部、叶片背面或枝条中下部,夜间活动,飞翔力强,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成虫多在下午16-20时羽化,羽化后的成虫次日1时左右交尾,1-2天后产卵,卵产于枝条中上部枝杈处或芽腋处,堆产量5-25粒。低龄幼虫有群集习性,长到10毫米后扩散为害。幼虫具有转移为害习性,老熟后在孔洞内吐丝缀屑堵塞两端,并向外咬一羽化孔,用环状间断的老皮盖住,做茧化蛹。
发生规律
豹蠹蛾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或肾在寄主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出现成虫,有趋光性,日伏夜出,卵产在伤口、粗皮裂缝处,卵期约20天。幼虫较活跃,有转移为害习性,先绕枝条环食,然后进入木质部蛀成孔道。由于地区不同及11月份的气温变化,该虫发育有异,则以老熟幼虫或蛹在蛀道内越冬。咖啡木蠹蛾生活习性与六星黑点蠹蛾相似,5-6月出现成虫。初孵幼虫先食嫩芽和叶柄,以后转蛀1-2年生枝条。资料报道,咖啡木蠹蛾在华南地区1年发生2代,翌年2-3月成虫羽化,8-9月为第二代成虫羽化期。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理花墩,收二茬花后,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合修剪,剪掉有虫枝,如修剪太迟,幼虫蛀入下部粗枝再截枝对花墩长势有影响。
②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豹蠹蛾
分布与危害
国内分布较广,为害月季、紫荆、洋蹄甲、日本晚樱、山茶、山杏、石榴、碧桃、白玉兰、广玉兰、梅兰、黄杨、栀子花、香樟和法桐等。在我国南方还发生咖啡木蠹蛾(Z.coffeae Nietner)又名咖啡豹蠹蛾等,除上述花卉外,还为害香石竹、杜鹃、柑橘、橙、咖啡、海棠等。
又称六星黑色蠹蛾,属鳞翅目豹蠹蛾科。主要危害枝条。幼虫多自枝杈或嫩梢的叶腋处蛀入,向上蛀食。受害新梢很快枯萎,幼虫以后向下转移,再次蛀入嫩枝内,继续向下蛀食,被害枝条内部被咬成孔洞,孔壁光滑而直,内无粪便,在枝条向阴面排粪。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40-4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基部双栉齿状,端部丝状。翅展40-4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基部双栉齿状,端部丝状。全体灰白色,前翅散生大小不等的蓝黑色斜纹斑点。
后翅外缘有8个蓝黑色斑点,中部有一个较大的铜色斑点,胸部背面有3对近圆形的蓝黑色斑纹,腹部背面各节有3条纵纹,两侧各有1个圆斑。卵:长圆形,长径约1毫米,未受精卵米黄色,受精卵粉红色。幼虫:赤褐色,体长30-40毫米,前胸硬皮板基部有1黑褐色近长方形斑块,后缘有2横列黑色小齿,臀板及第9腹节基部黑褐色。
蛹:为裸蛹。体长19-24毫米,赤褐色,背面有锯齿状横带,尾具短臀刺。成虫白天隐藏在植株内部、叶片背面或枝条中下部,夜间活动,飞翔力强,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成虫多在下午16-20时羽化,羽化后的成虫次日1时左右交尾,1-2天后产卵,卵产于枝条中上部枝杈处或芽腋处,堆产量5-25粒。低龄幼虫有群集习性,长到10毫米后扩散为害。幼虫具有转移为害习性,老熟后在孔洞内吐丝缀屑堵塞两端,并向外咬一羽化孔,用环状间断的老皮盖住,做茧化蛹。
发生规律
豹蠹蛾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或肾在寄主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出现成虫,有趋光性,日伏夜出,卵产在伤口、粗皮裂缝处,卵期约20天。幼虫较活跃,有转移为害习性,先绕枝条环食,然后进入木质部蛀成孔道。由于地区不同及11月份的气温变化,该虫发育有异,则以老熟幼虫或蛹在蛀道内越冬。咖啡木蠹蛾生活习性与六星黑点蠹蛾相似,5-6月出现成虫。初孵幼虫先食嫩芽和叶柄,以后转蛀1-2年生枝条。资料报道,咖啡木蠹蛾在华南地区1年发生2代,翌年2-3月成虫羽化,8-9月为第二代成虫羽化期。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理花墩,收二茬花后,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合修剪,剪掉有虫枝,如修剪太迟,幼虫蛀入下部粗枝再截枝对花墩长势有影响。
②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北方温室。
症状
发生在月季叶部。初期叶面出现黄绿色针点斑,后期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紫色,扩展后连成片,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部出现小黑点,病叶边缘似火烧状。
病原
半知菌类玫瑰叶点霉phyllostictarosarum pass.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组织、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由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以叶边缘被害重。秋季老叶发病重,多年留茬植株发病重,气温在20℃以上的多雨季节发病重,栽植过密、管理粗放的绿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并销毁病叶,减少病源。
2.加强养护管理,合理密植,提高月季抗性。
3.选择和栽植抗病品种,淘汰敏感品种。
4.发病前可用国光银泰提前预防,发病初期可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液进行防治。
分布与危害
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北方温室。
症状
发生在月季叶部。初期叶面出现黄绿色针点斑,后期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紫色,扩展后连成片,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部出现小黑点,病叶边缘似火烧状。
病原
半知菌类玫瑰叶点霉phyllostictarosarum pass.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组织、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由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以叶边缘被害重。秋季老叶发病重,多年留茬植株发病重,气温在20℃以上的多雨季节发病重,栽植过密、管理粗放的绿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并销毁病叶,减少病源。
2.加强养护管理,合理密植,提高月季抗性。
3.选择和栽植抗病品种,淘汰敏感品种。
4.发病前可用国光银泰提前预防,发病初期可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液进行防治。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月季白粉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四川、云南、江苏、浙江、江西、上海、北京、天津、青岛等地。以北京、重庆发病严重。
症状
病原
子囊菌门毡毛单囊壳Sphaerothecapannosa LeV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芽、叶或枝上越冬。翌年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经风传播,从叶片气孔,幼嫩组织或直接侵入植物体。气温15℃时开始发病,17-25℃为发病适温,30℃以上发病较少;病菌对湿度适应范围很广,温暖潮湿季节发病迅速,5-6月和9-10月是发病盛期。土选育抗病品种。
防治方法
1.适当增施磷、钾肥。
2.合理施肥,避免氮肥过多,壤中氮肥过多或钾肥过少时易发病。
3.早春清除并烧毁病叶。
4.适度修剪,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5.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可使用国光黑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国光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叶面喷雾进行防治。
#月季白粉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四川、云南、江苏、浙江、江西、上海、北京、天津、青岛等地。以北京、重庆发病严重。
症状
病原
子囊菌门毡毛单囊壳Sphaerothecapannosa LeV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芽、叶或枝上越冬。翌年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经风传播,从叶片气孔,幼嫩组织或直接侵入植物体。气温15℃时开始发病,17-25℃为发病适温,30℃以上发病较少;病菌对湿度适应范围很广,温暖潮湿季节发病迅速,5-6月和9-10月是发病盛期。土选育抗病品种。
防治方法
1.适当增施磷、钾肥。
2.合理施肥,避免氮肥过多,壤中氮肥过多或钾肥过少时易发病。
3.早春清除并烧毁病叶。
4.适度修剪,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5.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可使用国光黑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国光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叶面喷雾进行防治。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