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鸢尾褐叶圆蚧
分布与危害
鸢尾、山茶花、桂花、蔷薇、夹竹桃等花木。
主要为害鸢尾叶部,受害叶叶色褪绿呈淡色斑点,发生严重时,褪色斑连成片,叶片黄萎早落。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介壳圆形,紫褐色至暗褐色,直径1-2毫米,中央隆起,壳面有密环纹,中间有2个金黄色或红褐色壳点。雌成虫黄褐色,圆形。雄成虫介壳长圆形或卵形,比雌介壳小,壳点偏于一方。雄成虫淡橙黄色,触角,胸背和足等为褐色。具半透明翅一对。
卵:淡橙黄色,长卵形。
若虫:初龄若虫淡橙黄色,长椭圆形;2龄后雌虫介壳圆形,雄虫介壳椭圆形。
蛹:褐黄色,椭圆形。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6代。多数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初夏开始活动为害直至11月左右。雌虫产卵期达2-8周,每雌产卵80-140粒。
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提前预防,开春后喷施40%啶虫.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虫卵,减少孵化虫量
(3)蚧壳虫化学防治小窍门: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间:在若虫孵化盛期用药,此时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刺吸式口器,应选内吸性药剂,背覆厚厚蚧壳(铠甲),应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维盐乳油( 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
针对低矮容易喷施的,可以用喷雾方式防治;针对高大树体的蚧壳虫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树体杀虫剂”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而调整。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其成虫、幼虫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
分布与危害
鸢尾、山茶花、桂花、蔷薇、夹竹桃等花木。
主要为害鸢尾叶部,受害叶叶色褪绿呈淡色斑点,发生严重时,褪色斑连成片,叶片黄萎早落。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介壳圆形,紫褐色至暗褐色,直径1-2毫米,中央隆起,壳面有密环纹,中间有2个金黄色或红褐色壳点。雌成虫黄褐色,圆形。雄成虫介壳长圆形或卵形,比雌介壳小,壳点偏于一方。雄成虫淡橙黄色,触角,胸背和足等为褐色。具半透明翅一对。
卵:淡橙黄色,长卵形。
若虫:初龄若虫淡橙黄色,长椭圆形;2龄后雌虫介壳圆形,雄虫介壳椭圆形。
蛹:褐黄色,椭圆形。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6代。多数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初夏开始活动为害直至11月左右。雌虫产卵期达2-8周,每雌产卵80-140粒。
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提前预防,开春后喷施40%啶虫.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虫卵,减少孵化虫量
(3)蚧壳虫化学防治小窍门: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间:在若虫孵化盛期用药,此时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刺吸式口器,应选内吸性药剂,背覆厚厚蚧壳(铠甲),应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维盐乳油( 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
针对低矮容易喷施的,可以用喷雾方式防治;针对高大树体的蚧壳虫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树体杀虫剂”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而调整。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其成虫、幼虫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豹蠹蛾
分布与危害
国内分布较广,为害月季、紫荆、洋蹄甲、日本晚樱、山茶、山杏、石榴、碧桃、白玉兰、广玉兰、梅兰、黄杨、栀子花、香樟和法桐等。在我国南方还发生咖啡木蠹蛾(Z.coffeae Nietner)又名咖啡豹蠹蛾等,除上述花卉外,还为害香石竹、杜鹃、柑橘、橙、咖啡、海棠等。
又称六星黑色蠹蛾,属鳞翅目豹蠹蛾科。主要危害枝条。幼虫多自枝杈或嫩梢的叶腋处蛀入,向上蛀食。受害新梢很快枯萎,幼虫以后向下转移,再次蛀入嫩枝内,继续向下蛀食,被害枝条内部被咬成孔洞,孔壁光滑而直,内无粪便,在枝条向阴面排粪。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40-4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基部双栉齿状,端部丝状。翅展40-4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基部双栉齿状,端部丝状。全体灰白色,前翅散生大小不等的蓝黑色斜纹斑点。
后翅外缘有8个蓝黑色斑点,中部有一个较大的铜色斑点,胸部背面有3对近圆形的蓝黑色斑纹,腹部背面各节有3条纵纹,两侧各有1个圆斑。卵:长圆形,长径约1毫米,未受精卵米黄色,受精卵粉红色。幼虫:赤褐色,体长30-40毫米,前胸硬皮板基部有1黑褐色近长方形斑块,后缘有2横列黑色小齿,臀板及第9腹节基部黑褐色。
蛹:为裸蛹。体长19-24毫米,赤褐色,背面有锯齿状横带,尾具短臀刺。成虫白天隐藏在植株内部、叶片背面或枝条中下部,夜间活动,飞翔力强,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成虫多在下午16-20时羽化,羽化后的成虫次日1时左右交尾,1-2天后产卵,卵产于枝条中上部枝杈处或芽腋处,堆产量5-25粒。低龄幼虫有群集习性,长到10毫米后扩散为害。幼虫具有转移为害习性,老熟后在孔洞内吐丝缀屑堵塞两端,并向外咬一羽化孔,用环状间断的老皮盖住,做茧化蛹。
发生规律
豹蠹蛾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或肾在寄主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出现成虫,有趋光性,日伏夜出,卵产在伤口、粗皮裂缝处,卵期约20天。幼虫较活跃,有转移为害习性,先绕枝条环食,然后进入木质部蛀成孔道。由于地区不同及11月份的气温变化,该虫发育有异,则以老熟幼虫或蛹在蛀道内越冬。咖啡木蠹蛾生活习性与六星黑点蠹蛾相似,5-6月出现成虫。初孵幼虫先食嫩芽和叶柄,以后转蛀1-2年生枝条。资料报道,咖啡木蠹蛾在华南地区1年发生2代,翌年2-3月成虫羽化,8-9月为第二代成虫羽化期。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理花墩,收二茬花后,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合修剪,剪掉有虫枝,如修剪太迟,幼虫蛀入下部粗枝再截枝对花墩长势有影响。
②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豹蠹蛾
分布与危害
国内分布较广,为害月季、紫荆、洋蹄甲、日本晚樱、山茶、山杏、石榴、碧桃、白玉兰、广玉兰、梅兰、黄杨、栀子花、香樟和法桐等。在我国南方还发生咖啡木蠹蛾(Z.coffeae Nietner)又名咖啡豹蠹蛾等,除上述花卉外,还为害香石竹、杜鹃、柑橘、橙、咖啡、海棠等。
又称六星黑色蠹蛾,属鳞翅目豹蠹蛾科。主要危害枝条。幼虫多自枝杈或嫩梢的叶腋处蛀入,向上蛀食。受害新梢很快枯萎,幼虫以后向下转移,再次蛀入嫩枝内,继续向下蛀食,被害枝条内部被咬成孔洞,孔壁光滑而直,内无粪便,在枝条向阴面排粪。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40-4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基部双栉齿状,端部丝状。翅展40-4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基部双栉齿状,端部丝状。全体灰白色,前翅散生大小不等的蓝黑色斜纹斑点。
后翅外缘有8个蓝黑色斑点,中部有一个较大的铜色斑点,胸部背面有3对近圆形的蓝黑色斑纹,腹部背面各节有3条纵纹,两侧各有1个圆斑。卵:长圆形,长径约1毫米,未受精卵米黄色,受精卵粉红色。幼虫:赤褐色,体长30-40毫米,前胸硬皮板基部有1黑褐色近长方形斑块,后缘有2横列黑色小齿,臀板及第9腹节基部黑褐色。
蛹:为裸蛹。体长19-24毫米,赤褐色,背面有锯齿状横带,尾具短臀刺。成虫白天隐藏在植株内部、叶片背面或枝条中下部,夜间活动,飞翔力强,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成虫多在下午16-20时羽化,羽化后的成虫次日1时左右交尾,1-2天后产卵,卵产于枝条中上部枝杈处或芽腋处,堆产量5-25粒。低龄幼虫有群集习性,长到10毫米后扩散为害。幼虫具有转移为害习性,老熟后在孔洞内吐丝缀屑堵塞两端,并向外咬一羽化孔,用环状间断的老皮盖住,做茧化蛹。
发生规律
豹蠹蛾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或肾在寄主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出现成虫,有趋光性,日伏夜出,卵产在伤口、粗皮裂缝处,卵期约20天。幼虫较活跃,有转移为害习性,先绕枝条环食,然后进入木质部蛀成孔道。由于地区不同及11月份的气温变化,该虫发育有异,则以老熟幼虫或蛹在蛀道内越冬。咖啡木蠹蛾生活习性与六星黑点蠹蛾相似,5-6月出现成虫。初孵幼虫先食嫩芽和叶柄,以后转蛀1-2年生枝条。资料报道,咖啡木蠹蛾在华南地区1年发生2代,翌年2-3月成虫羽化,8-9月为第二代成虫羽化期。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理花墩,收二茬花后,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合修剪,剪掉有虫枝,如修剪太迟,幼虫蛀入下部粗枝再截枝对花墩长势有影响。
②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米兰煤污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较为普遍。危害米兰、白兰、棕榈、钢竹、黄杨、山茶、海桐、茉莉、冬青、樱桃、蔷薇等,多由蚜虫、粉虱、蚧类危害导致发病,危害严重时,导致植株叶片漆黑,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株死亡。
症状
在叶上生黑色疏松状小斑,连片后形成较坚硬的墨黑色煤层,遇水不易散开脱落。
病原
MelioIaspp,属半知菌门核菌纲小煤炱属。
发生规律
煤污病发生主要诱因是蚧类,在植物上取食后其排泄物及其分泌物,通风透光为蚧类为害于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固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①消灭介壳虫、粉虱、蚜虫是防治煤污病的根本措施。
②整枝修剪利于通风透光,增强树势,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③休眠期可喷施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防治蚧类、螨类等害虫。发病初期使用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蚧壳虫或使用国光崇刻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加上国光乐克乳油3000-5000倍叶面喷雾进行防治。
#米兰煤污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较为普遍。危害米兰、白兰、棕榈、钢竹、黄杨、山茶、海桐、茉莉、冬青、樱桃、蔷薇等,多由蚜虫、粉虱、蚧类危害导致发病,危害严重时,导致植株叶片漆黑,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株死亡。
症状
在叶上生黑色疏松状小斑,连片后形成较坚硬的墨黑色煤层,遇水不易散开脱落。
病原
MelioIaspp,属半知菌门核菌纲小煤炱属。
发生规律
煤污病发生主要诱因是蚧类,在植物上取食后其排泄物及其分泌物,通风透光为蚧类为害于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固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①消灭介壳虫、粉虱、蚜虫是防治煤污病的根本措施。
②整枝修剪利于通风透光,增强树势,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③休眠期可喷施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防治蚧类、螨类等害虫。发病初期使用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蚧壳虫或使用国光崇刻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加上国光乐克乳油3000-5000倍叶面喷雾进行防治。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