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百合桃蚜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别名赋虫、烟蚜、桃赤蚜、油汉。是植物上危害最普遍的一种蚜虫。在我国分布广泛。除为害百合,还为害香石竹、蔷薇、樱花、万寿菊、晚香玉、梅、瓜叶菊、木芙蓉、玫瑰、鸡冠花、报春花等花卉。
主要是以成虫、若虫为害,刺吸枝、叶的汁液,使被害叶向背面做不规则的卷曲,导致枝枯叶黄。同时该蚜虫也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形态特征
成虫分有翅和无翅两种。有翅蚜体长1.6-2.1毫米,卵圆形,体色差异很大,有绿、淡黄绿、紫褐、橘红等色,头胸部黑色,额瘤显著。体表粗糙有粒状结构,但背中域平滑,尾片圆锥形,近端部23处收缩,上生曲毛树根。无翅蚜虫体长1.4-2毫米,绿色或红褐色,触角鞭状,足基部淡褐色,其余部分黑色,尾片粗大,绿色。腹部背面有黑斑及翠绿色中带和侧横带,腹管圆筒形。
卵体较小,长约1毫米,椭圆形,初为绿色后变黑色。
若虫近似无翅胎生雌蚜,淡绿或淡红色。
发生规律
桃蚜在华北地区一年可发生10余代,长江流域一年发生20-30代。各虫态均可越冬,主要是在桃、十字花科的花及蔬菜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有翅蚜迁出,3—6月主要在百合上为害,当百合现蕾及成熟后,又产生有翅蚜迁出,在菊花和茄子等植物上为害,随后再转到小白菜和芥菜上为害,10月后产卵越冬。成虫及若虫群集叶片背面及嫩梢吸取汁液危害。被害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冬季温暖,春暖早,雨水均匀的年份发生严重,高温高湿不利发生。在24℃的温度下,发育最快,高于28℃对其发育不利。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破坏害虫的繁衍和生活环境;清除虫源植物 播种前清洁育苗场地,拔掉杂草和各种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
(2)进行诱杀,设置黄色板从66厘长、33厘米宽的长方形框的上方使涂黄面朝内包住夹紧插在果园周围高出地面 0.5米,隔3-5米远一块,再在没涂色的外面涂以机油。这样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
(3)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草蛉等。
(4)化学防治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别名赋虫、烟蚜、桃赤蚜、油汉。是植物上危害最普遍的一种蚜虫。在我国分布广泛。除为害百合,还为害香石竹、蔷薇、樱花、万寿菊、晚香玉、梅、瓜叶菊、木芙蓉、玫瑰、鸡冠花、报春花等花卉。
主要是以成虫、若虫为害,刺吸枝、叶的汁液,使被害叶向背面做不规则的卷曲,导致枝枯叶黄。同时该蚜虫也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形态特征
成虫分有翅和无翅两种。有翅蚜体长1.6-2.1毫米,卵圆形,体色差异很大,有绿、淡黄绿、紫褐、橘红等色,头胸部黑色,额瘤显著。体表粗糙有粒状结构,但背中域平滑,尾片圆锥形,近端部23处收缩,上生曲毛树根。无翅蚜虫体长1.4-2毫米,绿色或红褐色,触角鞭状,足基部淡褐色,其余部分黑色,尾片粗大,绿色。腹部背面有黑斑及翠绿色中带和侧横带,腹管圆筒形。
卵体较小,长约1毫米,椭圆形,初为绿色后变黑色。
若虫近似无翅胎生雌蚜,淡绿或淡红色。
发生规律
桃蚜在华北地区一年可发生10余代,长江流域一年发生20-30代。各虫态均可越冬,主要是在桃、十字花科的花及蔬菜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有翅蚜迁出,3—6月主要在百合上为害,当百合现蕾及成熟后,又产生有翅蚜迁出,在菊花和茄子等植物上为害,随后再转到小白菜和芥菜上为害,10月后产卵越冬。成虫及若虫群集叶片背面及嫩梢吸取汁液危害。被害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冬季温暖,春暖早,雨水均匀的年份发生严重,高温高湿不利发生。在24℃的温度下,发育最快,高于28℃对其发育不利。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破坏害虫的繁衍和生活环境;清除虫源植物 播种前清洁育苗场地,拔掉杂草和各种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
(2)进行诱杀,设置黄色板从66厘长、33厘米宽的长方形框的上方使涂黄面朝内包住夹紧插在果园周围高出地面 0.5米,隔3-5米远一块,再在没涂色的外面涂以机油。这样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
(3)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草蛉等。
(4)化学防治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百合双斜卷叶蛾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别名卷叶虫,该虫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华北、东北等地。寄主除有百合外,还有月季、蔷薇、忍冬、梅花、石榴等花卉。为害严重。
该虫以初龄幼虫为害为主,主要为害百合初生幼叶,虫龄大后,吐丝缀叶,躲藏其中嚼食叶片,为害严重时仅留叶表皮,呈网眼状。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0毫米,翅展15-19毫米。唇须前伸,第二节末端膨大。雄蛾前翅有狭长的缘褶。头部、翅基片及前翅棕褐色,基斑中带和端纹深褐色。后翅有波纹。
卵 直径0.8毫米。椭圆形,淡黄绿色。
幼虫头部深褐色,长16-18毫米,体淡绿色。
发生规律
该虫年生3-5代,以幼虫结茧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出土,幼虫较活跃,受惊后吐丝下垂逃跑。6月为化蛹期,蛹期约7天,在6月中旬进行羽化,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8月为为害盛期,10月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利用成虫具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3)必要时可进行人工捕捉。
(4)冬季进行土壤消毒,消灭越冬茧。
(5)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别名卷叶虫,该虫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华北、东北等地。寄主除有百合外,还有月季、蔷薇、忍冬、梅花、石榴等花卉。为害严重。
该虫以初龄幼虫为害为主,主要为害百合初生幼叶,虫龄大后,吐丝缀叶,躲藏其中嚼食叶片,为害严重时仅留叶表皮,呈网眼状。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0毫米,翅展15-19毫米。唇须前伸,第二节末端膨大。雄蛾前翅有狭长的缘褶。头部、翅基片及前翅棕褐色,基斑中带和端纹深褐色。后翅有波纹。
卵 直径0.8毫米。椭圆形,淡黄绿色。
幼虫头部深褐色,长16-18毫米,体淡绿色。
发生规律
该虫年生3-5代,以幼虫结茧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出土,幼虫较活跃,受惊后吐丝下垂逃跑。6月为化蛹期,蛹期约7天,在6月中旬进行羽化,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8月为为害盛期,10月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利用成虫具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3)必要时可进行人工捕捉。
(4)冬季进行土壤消毒,消灭越冬茧。
(5)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茉莉朱砂叶螨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常见的受害花卉有茉莉、月季、桂花、一串红、万寿菊、菊花、凤仙花、鸡冠花、蜀葵、黄蜀葵、木芙蓉、香叶天竺葵、木槿、石竹、鸢尾、山梅花、桃、黄花菜等。被害叶片初呈黄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卷曲,枯黄脱落
形态特征
一般呈红色、锈红色。螨体两侧常用长条形纵行块状斑玟,斑纹从头胸部开始一直延伸到腹部后端,有时分隔成前后两块,其中前一块略大。雌成螨梨形,体长0.42-0.50毫米。雄成螨体长为0.26毫米,腹部较瘦小,末端较尖。
卵 圆球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透明无色,后渐变为橙黄色。
幼螨 体近圆形,长约0.15毫米,半透明,取食后体色成暗绿色。足3对。
若螨 幼螨蜕一次皮后为第一龄若螨。第一龄若螨较幼螨稍大,略呈椭圆形,体色较深,体侧透露出较明显的块状斑纹。
发生规律
主要以受精雌成螨在土块缝隙、树皮裂缝及枯叶等处越冬。越冬时一般几个或几百个群集在一起。翌年春天温度上升时开始繁殖危害。在高温的7-8月份发生重。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
朱砂叶螨主要是两性生殖,也能进行孤雌生殖,但未受精卵孵化的幼螨均为雄螨。卵多产于叶背叶脉两侧。每头雌螨平均产卵数为50-150粒,多者可达700粒左右。雌螨平均产卵期14天,平均寿命为30天,越冬时可活5-7个月。高温干燥利于其发生。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1℃,湿度为35%。
防治方法
(1)改善栽培环境,使栽培地段通风、凉爽,适时浇水,以减缓繁殖速度。
(2)在受害地段,消除周围枯枝、落叶及杂草,冬季深翻土地,减少虫源。
(3)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小黑瓢虫、小花蝽、六点蓟马、中华草蛉、拟长毛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
(4)化学防治 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常见的受害花卉有茉莉、月季、桂花、一串红、万寿菊、菊花、凤仙花、鸡冠花、蜀葵、黄蜀葵、木芙蓉、香叶天竺葵、木槿、石竹、鸢尾、山梅花、桃、黄花菜等。被害叶片初呈黄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卷曲,枯黄脱落
形态特征
一般呈红色、锈红色。螨体两侧常用长条形纵行块状斑玟,斑纹从头胸部开始一直延伸到腹部后端,有时分隔成前后两块,其中前一块略大。雌成螨梨形,体长0.42-0.50毫米。雄成螨体长为0.26毫米,腹部较瘦小,末端较尖。
卵 圆球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透明无色,后渐变为橙黄色。
幼螨 体近圆形,长约0.15毫米,半透明,取食后体色成暗绿色。足3对。
若螨 幼螨蜕一次皮后为第一龄若螨。第一龄若螨较幼螨稍大,略呈椭圆形,体色较深,体侧透露出较明显的块状斑纹。
发生规律
主要以受精雌成螨在土块缝隙、树皮裂缝及枯叶等处越冬。越冬时一般几个或几百个群集在一起。翌年春天温度上升时开始繁殖危害。在高温的7-8月份发生重。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
朱砂叶螨主要是两性生殖,也能进行孤雌生殖,但未受精卵孵化的幼螨均为雄螨。卵多产于叶背叶脉两侧。每头雌螨平均产卵数为50-150粒,多者可达700粒左右。雌螨平均产卵期14天,平均寿命为30天,越冬时可活5-7个月。高温干燥利于其发生。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1℃,湿度为35%。
防治方法
(1)改善栽培环境,使栽培地段通风、凉爽,适时浇水,以减缓繁殖速度。
(2)在受害地段,消除周围枯枝、落叶及杂草,冬季深翻土地,减少虫源。
(3)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小黑瓢虫、小花蝽、六点蓟马、中华草蛉、拟长毛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
(4)化学防治 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腊梅朱砂叶螨 学名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又称棉花红蜘蛛、红叶螨,为真螨目叶螨科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成若螨在叶背吸取汁液。叶片受害后,叶面初现灰白色小点,成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全叶干枯脱落。危害腊梅。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0.28-0.32mm,体红至紫红色(有些甚至为黑色),在身体两侧各具一倒“山”字形黑斑,体末端圆,呈卵圆形。
雄成虫:体色常为绿色或橙黄色,较雌螨略小,体后部尖削。
卵:圆形,初产乳白色,后期呈乳黄色,产于丝网上。
发生规律
腊梅朱砂叶螨在北方一年可发生20代左右,以授精的雌成虫在土块下、杂草根迹、落叶中越冬,来年3月下旬成虫出蛰。首先在腊梅边的杂草取食、生活并繁殖1-2代,然后由杂草上陆续迁往腊梅为害。
成螨产卵前期1天,产卵量50-110粒,成虫平均寿命在6月为22天;7月为19天;9-10月为29天。卵的发育历期在24℃为3-4天;在29℃,2-3天;幼若期在6-7月为5-6天。所产卵,授精卵为雌虫,不授精卵为雄虫。
秋季虫体陆续迁往地下的杂草上生活,于11月上旬越冬。
腊梅朱砂叶螨每年种群消长有所不同。低温年份,发生的晚,常于7月后进入猖獗发生期,但下降的也晚,常可为害至8月中旬以后;高温年份6月上旬即可进入年中盛期,盛期至7月中下旬结束。
防治方法
①清除杂草及枯枝落叶,消灭越冬虫源。合理灌溉施肥,促进腊梅健壮生长,增强抗虫能力。
②利用天敌如:长毛钝绥螨、德氏钝绥螨、异绒螨、塔六点蓟马和深点食螨瓢虫等。
③化学防治:使用国光红杀(10%苯丁哒螨灵)+国光乐克(5.7%甲维盐)3000倍液混合喷雾进行防治。
分布与危害
#腊梅朱砂叶螨 学名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又称棉花红蜘蛛、红叶螨,为真螨目叶螨科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成若螨在叶背吸取汁液。叶片受害后,叶面初现灰白色小点,成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全叶干枯脱落。危害腊梅。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0.28-0.32mm,体红至紫红色(有些甚至为黑色),在身体两侧各具一倒“山”字形黑斑,体末端圆,呈卵圆形。
雄成虫:体色常为绿色或橙黄色,较雌螨略小,体后部尖削。
卵:圆形,初产乳白色,后期呈乳黄色,产于丝网上。
发生规律
腊梅朱砂叶螨在北方一年可发生20代左右,以授精的雌成虫在土块下、杂草根迹、落叶中越冬,来年3月下旬成虫出蛰。首先在腊梅边的杂草取食、生活并繁殖1-2代,然后由杂草上陆续迁往腊梅为害。
成螨产卵前期1天,产卵量50-110粒,成虫平均寿命在6月为22天;7月为19天;9-10月为29天。卵的发育历期在24℃为3-4天;在29℃,2-3天;幼若期在6-7月为5-6天。所产卵,授精卵为雌虫,不授精卵为雄虫。
秋季虫体陆续迁往地下的杂草上生活,于11月上旬越冬。
腊梅朱砂叶螨每年种群消长有所不同。低温年份,发生的晚,常于7月后进入猖獗发生期,但下降的也晚,常可为害至8月中旬以后;高温年份6月上旬即可进入年中盛期,盛期至7月中下旬结束。
防治方法
①清除杂草及枯枝落叶,消灭越冬虫源。合理灌溉施肥,促进腊梅健壮生长,增强抗虫能力。
②利用天敌如:长毛钝绥螨、德氏钝绥螨、异绒螨、塔六点蓟马和深点食螨瓢虫等。
③化学防治:使用国光红杀(10%苯丁哒螨灵)+国光乐克(5.7%甲维盐)3000倍液混合喷雾进行防治。
0
1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绣线菊蚜
分布与危害
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
寄主 绣线菊、木瓜、石楠、麻叶绣球、榆叶梅、海棠、樱花、山楂、柑桔、枇杷、李、杏等。
以成虫、若虫刺吸叶和枝梢的汁液,叶片被害后向背面横卷,影响新梢生长及树体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6—1.7mm,宽0.94mm,长卵圆形,多为黄色,有时黄绿或绿色。头浅黑色,具l0根毛。口器、腹管、尾片黑色。体表具网状纹,体侧缘瘤馒头形,体背毛尖;腹部各节具中毛1对,除第1和8节有l对缘毛外,第2—7节各具2对缘毛。触角6节,丝状,无次生感觉圈,短于体躯,基部浅黑色,3—6节具瓦状纹。尾板端圆,生毛12一13根,腹管长亦生瓦状纹。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5mm,翅展4.5mm左右,近纺锤形。头部、胸部、腹管、尾片黑色,腹部绿色或淡绿至黄绿色。2—4腹节两侧具大型黑缘斑,腹管后斑大于前斑,第1—8 腹节具短横带。口器黑色,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丝状,较体短,第3节有次生感觉圈5—10个,第4节有0—4个。体表网纹不明显。若虫 鲜黄色,复眼、触角、足、腹管黑色。无翅若蚜体肥大,腹管短。有翅若蚜胸部较发达,具翅芽。卵 椭圆形,长0.5mm,初淡黄至黄褐色,后漆黑色,具光泽。
发生规律
年生l0多代,以卵在枝杈、芽旁及皮缝处越冬。翌春寄主萌动后越冬卵孵化为干母,4月下旬于芽、嫩梢顶端、新生叶的背面为害10余天即发育成熟,开始进行孤雌生殖直到秋末,只有最后1代进行两性生殖,无翅产卵雌蚜和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为害前期因气温低,繁殖慢,多产生无翅孤雌胎生蚜;5月下旬开始出现有翅孤雌胎生蚜,并迁飞扩散;6—7月繁殖最快,枝梢、叶柄、叶背布满蚜虫,是虫口密度迅速增长的为害严重期,致叶片向叶背横卷,叶尖向叶背、叶柄方向弯曲。8—9月雨季虫口密度下降,10—11月产生有性蚜交配产卵,一般初霜前产下的卵均可安全越冬。天敌有瓢虫、草玲、食蚜蝇、蚜茧蜂等。
防治方法
(1)结合夏剪,剪除被害枝稍。并保护天敌。
(2)早春发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粘土柴油乳剂杀卵。
(3)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绣线菊蚜
分布与危害
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
寄主 绣线菊、木瓜、石楠、麻叶绣球、榆叶梅、海棠、樱花、山楂、柑桔、枇杷、李、杏等。
以成虫、若虫刺吸叶和枝梢的汁液,叶片被害后向背面横卷,影响新梢生长及树体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6—1.7mm,宽0.94mm,长卵圆形,多为黄色,有时黄绿或绿色。头浅黑色,具l0根毛。口器、腹管、尾片黑色。体表具网状纹,体侧缘瘤馒头形,体背毛尖;腹部各节具中毛1对,除第1和8节有l对缘毛外,第2—7节各具2对缘毛。触角6节,丝状,无次生感觉圈,短于体躯,基部浅黑色,3—6节具瓦状纹。尾板端圆,生毛12一13根,腹管长亦生瓦状纹。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5mm,翅展4.5mm左右,近纺锤形。头部、胸部、腹管、尾片黑色,腹部绿色或淡绿至黄绿色。2—4腹节两侧具大型黑缘斑,腹管后斑大于前斑,第1—8 腹节具短横带。口器黑色,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丝状,较体短,第3节有次生感觉圈5—10个,第4节有0—4个。体表网纹不明显。若虫 鲜黄色,复眼、触角、足、腹管黑色。无翅若蚜体肥大,腹管短。有翅若蚜胸部较发达,具翅芽。卵 椭圆形,长0.5mm,初淡黄至黄褐色,后漆黑色,具光泽。
发生规律
年生l0多代,以卵在枝杈、芽旁及皮缝处越冬。翌春寄主萌动后越冬卵孵化为干母,4月下旬于芽、嫩梢顶端、新生叶的背面为害10余天即发育成熟,开始进行孤雌生殖直到秋末,只有最后1代进行两性生殖,无翅产卵雌蚜和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为害前期因气温低,繁殖慢,多产生无翅孤雌胎生蚜;5月下旬开始出现有翅孤雌胎生蚜,并迁飞扩散;6—7月繁殖最快,枝梢、叶柄、叶背布满蚜虫,是虫口密度迅速增长的为害严重期,致叶片向叶背横卷,叶尖向叶背、叶柄方向弯曲。8—9月雨季虫口密度下降,10—11月产生有性蚜交配产卵,一般初霜前产下的卵均可安全越冬。天敌有瓢虫、草玲、食蚜蝇、蚜茧蜂等。
防治方法
(1)结合夏剪,剪除被害枝稍。并保护天敌。
(2)早春发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粘土柴油乳剂杀卵。
(3)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豹蠹蛾
分布与危害
国内分布较广,为害月季、紫荆、洋蹄甲、日本晚樱、山茶、山杏、石榴、碧桃、白玉兰、广玉兰、梅兰、黄杨、栀子花、香樟和法桐等。在我国南方还发生咖啡木蠹蛾(Z.coffeae Nietner)又名咖啡豹蠹蛾等,除上述花卉外,还为害香石竹、杜鹃、柑橘、橙、咖啡、海棠等。
又称六星黑色蠹蛾,属鳞翅目豹蠹蛾科。主要危害枝条。幼虫多自枝杈或嫩梢的叶腋处蛀入,向上蛀食。受害新梢很快枯萎,幼虫以后向下转移,再次蛀入嫩枝内,继续向下蛀食,被害枝条内部被咬成孔洞,孔壁光滑而直,内无粪便,在枝条向阴面排粪。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40-4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基部双栉齿状,端部丝状。翅展40-4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基部双栉齿状,端部丝状。全体灰白色,前翅散生大小不等的蓝黑色斜纹斑点。
后翅外缘有8个蓝黑色斑点,中部有一个较大的铜色斑点,胸部背面有3对近圆形的蓝黑色斑纹,腹部背面各节有3条纵纹,两侧各有1个圆斑。卵:长圆形,长径约1毫米,未受精卵米黄色,受精卵粉红色。幼虫:赤褐色,体长30-40毫米,前胸硬皮板基部有1黑褐色近长方形斑块,后缘有2横列黑色小齿,臀板及第9腹节基部黑褐色。
蛹:为裸蛹。体长19-24毫米,赤褐色,背面有锯齿状横带,尾具短臀刺。成虫白天隐藏在植株内部、叶片背面或枝条中下部,夜间活动,飞翔力强,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成虫多在下午16-20时羽化,羽化后的成虫次日1时左右交尾,1-2天后产卵,卵产于枝条中上部枝杈处或芽腋处,堆产量5-25粒。低龄幼虫有群集习性,长到10毫米后扩散为害。幼虫具有转移为害习性,老熟后在孔洞内吐丝缀屑堵塞两端,并向外咬一羽化孔,用环状间断的老皮盖住,做茧化蛹。
发生规律
豹蠹蛾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或肾在寄主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出现成虫,有趋光性,日伏夜出,卵产在伤口、粗皮裂缝处,卵期约20天。幼虫较活跃,有转移为害习性,先绕枝条环食,然后进入木质部蛀成孔道。由于地区不同及11月份的气温变化,该虫发育有异,则以老熟幼虫或蛹在蛀道内越冬。咖啡木蠹蛾生活习性与六星黑点蠹蛾相似,5-6月出现成虫。初孵幼虫先食嫩芽和叶柄,以后转蛀1-2年生枝条。资料报道,咖啡木蠹蛾在华南地区1年发生2代,翌年2-3月成虫羽化,8-9月为第二代成虫羽化期。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理花墩,收二茬花后,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合修剪,剪掉有虫枝,如修剪太迟,幼虫蛀入下部粗枝再截枝对花墩长势有影响。
②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豹蠹蛾
分布与危害
国内分布较广,为害月季、紫荆、洋蹄甲、日本晚樱、山茶、山杏、石榴、碧桃、白玉兰、广玉兰、梅兰、黄杨、栀子花、香樟和法桐等。在我国南方还发生咖啡木蠹蛾(Z.coffeae Nietner)又名咖啡豹蠹蛾等,除上述花卉外,还为害香石竹、杜鹃、柑橘、橙、咖啡、海棠等。
又称六星黑色蠹蛾,属鳞翅目豹蠹蛾科。主要危害枝条。幼虫多自枝杈或嫩梢的叶腋处蛀入,向上蛀食。受害新梢很快枯萎,幼虫以后向下转移,再次蛀入嫩枝内,继续向下蛀食,被害枝条内部被咬成孔洞,孔壁光滑而直,内无粪便,在枝条向阴面排粪。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40-4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基部双栉齿状,端部丝状。翅展40-4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基部双栉齿状,端部丝状。全体灰白色,前翅散生大小不等的蓝黑色斜纹斑点。
后翅外缘有8个蓝黑色斑点,中部有一个较大的铜色斑点,胸部背面有3对近圆形的蓝黑色斑纹,腹部背面各节有3条纵纹,两侧各有1个圆斑。卵:长圆形,长径约1毫米,未受精卵米黄色,受精卵粉红色。幼虫:赤褐色,体长30-40毫米,前胸硬皮板基部有1黑褐色近长方形斑块,后缘有2横列黑色小齿,臀板及第9腹节基部黑褐色。
蛹:为裸蛹。体长19-24毫米,赤褐色,背面有锯齿状横带,尾具短臀刺。成虫白天隐藏在植株内部、叶片背面或枝条中下部,夜间活动,飞翔力强,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成虫多在下午16-20时羽化,羽化后的成虫次日1时左右交尾,1-2天后产卵,卵产于枝条中上部枝杈处或芽腋处,堆产量5-25粒。低龄幼虫有群集习性,长到10毫米后扩散为害。幼虫具有转移为害习性,老熟后在孔洞内吐丝缀屑堵塞两端,并向外咬一羽化孔,用环状间断的老皮盖住,做茧化蛹。
发生规律
豹蠹蛾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或肾在寄主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出现成虫,有趋光性,日伏夜出,卵产在伤口、粗皮裂缝处,卵期约20天。幼虫较活跃,有转移为害习性,先绕枝条环食,然后进入木质部蛀成孔道。由于地区不同及11月份的气温变化,该虫发育有异,则以老熟幼虫或蛹在蛀道内越冬。咖啡木蠹蛾生活习性与六星黑点蠹蛾相似,5-6月出现成虫。初孵幼虫先食嫩芽和叶柄,以后转蛀1-2年生枝条。资料报道,咖啡木蠹蛾在华南地区1年发生2代,翌年2-3月成虫羽化,8-9月为第二代成虫羽化期。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理花墩,收二茬花后,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合修剪,剪掉有虫枝,如修剪太迟,幼虫蛀入下部粗枝再截枝对花墩长势有影响。
②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天竺葵叶斑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栽培地区。为害天竺葵、腊梅、瓜叶菊、石竹、美人蕉、绿萝、花叶艳山姜等。发病严重植株,叶片枯死,不能正常发育。
症状
病菌发生在叶片上,病斑褐色,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稍隆起,大小为1-3mm。
病原
Altenaria peLargonii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格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尖部色稍淡,丛生基部可肥大呈球形,不直,分隔1-5隔,顶端钝圆,大小为25-70um×5um。分生孢子长棒状,淡褐色具纵横隔膜,3-5横隔,2-3纵隔,横隔处有缢缩,有的具喙或无喙,大小为20um×9.5-12.5um。
发生规律
Altenaria peLargonii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格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尖部色稍淡,丛生基部可肥大呈球形,不直,分隔1-5隔,顶端钝圆,大小为25-70um×5um。分生孢子长棒状,淡褐色具纵横隔膜,3-5横隔,2-3纵隔,横隔处有缢缩,有的具喙或无喙,大小为20um×9.5-12.5um。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叶烧毁,勿栽植过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繁殖生存的环境条件。
②发病前每隔10-15天喷1次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国光银泰(80%代森锌)500-600倍液进行预防。 病初期可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与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交替使用,防止单一用药病菌产生抗性。
#天竺葵叶斑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栽培地区。为害天竺葵、腊梅、瓜叶菊、石竹、美人蕉、绿萝、花叶艳山姜等。发病严重植株,叶片枯死,不能正常发育。
症状
病菌发生在叶片上,病斑褐色,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稍隆起,大小为1-3mm。
病原
Altenaria peLargonii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格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尖部色稍淡,丛生基部可肥大呈球形,不直,分隔1-5隔,顶端钝圆,大小为25-70um×5um。分生孢子长棒状,淡褐色具纵横隔膜,3-5横隔,2-3纵隔,横隔处有缢缩,有的具喙或无喙,大小为20um×9.5-12.5um。
发生规律
Altenaria peLargonii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格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尖部色稍淡,丛生基部可肥大呈球形,不直,分隔1-5隔,顶端钝圆,大小为25-70um×5um。分生孢子长棒状,淡褐色具纵横隔膜,3-5横隔,2-3纵隔,横隔处有缢缩,有的具喙或无喙,大小为20um×9.5-12.5um。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叶烧毁,勿栽植过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繁殖生存的环境条件。
②发病前每隔10-15天喷1次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国光银泰(80%代森锌)500-600倍液进行预防。 病初期可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与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交替使用,防止单一用药病菌产生抗性。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