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茉莉朱砂叶螨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常见的受害花卉有茉莉、月季、桂花、一串红、万寿菊、菊花、凤仙花、鸡冠花、蜀葵、黄蜀葵、木芙蓉、香叶天竺葵、木槿、石竹、鸢尾、山梅花、桃、黄花菜等。被害叶片初呈黄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卷曲,枯黄脱落
形态特征
一般呈红色、锈红色。螨体两侧常用长条形纵行块状斑玟,斑纹从头胸部开始一直延伸到腹部后端,有时分隔成前后两块,其中前一块略大。雌成螨梨形,体长0.42-0.50毫米。雄成螨体长为0.26毫米,腹部较瘦小,末端较尖。
卵 圆球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透明无色,后渐变为橙黄色。
幼螨 体近圆形,长约0.15毫米,半透明,取食后体色成暗绿色。足3对。
若螨 幼螨蜕一次皮后为第一龄若螨。第一龄若螨较幼螨稍大,略呈椭圆形,体色较深,体侧透露出较明显的块状斑纹。
发生规律
主要以受精雌成螨在土块缝隙、树皮裂缝及枯叶等处越冬。越冬时一般几个或几百个群集在一起。翌年春天温度上升时开始繁殖危害。在高温的7-8月份发生重。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
朱砂叶螨主要是两性生殖,也能进行孤雌生殖,但未受精卵孵化的幼螨均为雄螨。卵多产于叶背叶脉两侧。每头雌螨平均产卵数为50-150粒,多者可达700粒左右。雌螨平均产卵期14天,平均寿命为30天,越冬时可活5-7个月。高温干燥利于其发生。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1℃,湿度为35%。
防治方法
(1)改善栽培环境,使栽培地段通风、凉爽,适时浇水,以减缓繁殖速度。
(2)在受害地段,消除周围枯枝、落叶及杂草,冬季深翻土地,减少虫源。
(3)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小黑瓢虫、小花蝽、六点蓟马、中华草蛉、拟长毛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
(4)化学防治 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常见的受害花卉有茉莉、月季、桂花、一串红、万寿菊、菊花、凤仙花、鸡冠花、蜀葵、黄蜀葵、木芙蓉、香叶天竺葵、木槿、石竹、鸢尾、山梅花、桃、黄花菜等。被害叶片初呈黄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卷曲,枯黄脱落
形态特征
一般呈红色、锈红色。螨体两侧常用长条形纵行块状斑玟,斑纹从头胸部开始一直延伸到腹部后端,有时分隔成前后两块,其中前一块略大。雌成螨梨形,体长0.42-0.50毫米。雄成螨体长为0.26毫米,腹部较瘦小,末端较尖。
卵 圆球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透明无色,后渐变为橙黄色。
幼螨 体近圆形,长约0.15毫米,半透明,取食后体色成暗绿色。足3对。
若螨 幼螨蜕一次皮后为第一龄若螨。第一龄若螨较幼螨稍大,略呈椭圆形,体色较深,体侧透露出较明显的块状斑纹。
发生规律
主要以受精雌成螨在土块缝隙、树皮裂缝及枯叶等处越冬。越冬时一般几个或几百个群集在一起。翌年春天温度上升时开始繁殖危害。在高温的7-8月份发生重。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
朱砂叶螨主要是两性生殖,也能进行孤雌生殖,但未受精卵孵化的幼螨均为雄螨。卵多产于叶背叶脉两侧。每头雌螨平均产卵数为50-150粒,多者可达700粒左右。雌螨平均产卵期14天,平均寿命为30天,越冬时可活5-7个月。高温干燥利于其发生。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1℃,湿度为35%。
防治方法
(1)改善栽培环境,使栽培地段通风、凉爽,适时浇水,以减缓繁殖速度。
(2)在受害地段,消除周围枯枝、落叶及杂草,冬季深翻土地,减少虫源。
(3)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小黑瓢虫、小花蝽、六点蓟马、中华草蛉、拟长毛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
(4)化学防治 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鸡冠花芋双线天蛾
分布与危害
芋双线天蛾学名Theretra oldenlandiae (Fabricius),属于鳞翅目,天蛾科,又名凤仙花天蛾。主要分布在华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地区。以幼虫危害凤仙花、水芋、葡萄、长春花、地锦、鸡冠花、三色堇、大丽花等多种花卉。
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将叶片食成孔洞,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主脉和枝条,甚至可使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8毫米左右,翅展65-75毫米,灰褐色。头及胸部两侧有灰白色缘毛,腹部有两条银白色背线,两侧有深棕色及淡黄色纵条。前翅由顶角到后缘有一条白色斜带,此外还有5条灰色细线。后翅黑褐色,有灰黄色斜带一条,缘毛白色。前后翅反面为黄褐色,有3条暗褐色横带。
卵球形,浅绿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80毫米。圆筒形,较粗大。体色多有变化,通常为绿褐色和紫褐色,胸背有两行黄白点,体两侧有黄色圆斑和眼状纹,圆斑内有红黑或黄黑两色。第八腹节背面有尾角1个,尾角黑色,仅末端白色。
蛹长41-44毫米,筒形,棕黄色。
发生规律
该虫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来年6-7月出现成虫。成虫趋光性很强,昼伏夜出。成虫交尾后,将卵产在嫩叶上,卵期约10天左右。8月上旬幼虫开始为害,该幼虫有避光性,多在清晨取食,白天躲在花卉的枝叉阴处,其食量很大,常造成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叶片,花被蚕食一光,影响花卉正常生长和观赏。8月底幼虫老熟化蛹,9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危害至10月,然后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
(3)也可进行人工捕杀。
(4)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Bt悬乳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鸡冠花芋双线天蛾
分布与危害
芋双线天蛾学名Theretra oldenlandiae (Fabricius),属于鳞翅目,天蛾科,又名凤仙花天蛾。主要分布在华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地区。以幼虫危害凤仙花、水芋、葡萄、长春花、地锦、鸡冠花、三色堇、大丽花等多种花卉。
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将叶片食成孔洞,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主脉和枝条,甚至可使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8毫米左右,翅展65-75毫米,灰褐色。头及胸部两侧有灰白色缘毛,腹部有两条银白色背线,两侧有深棕色及淡黄色纵条。前翅由顶角到后缘有一条白色斜带,此外还有5条灰色细线。后翅黑褐色,有灰黄色斜带一条,缘毛白色。前后翅反面为黄褐色,有3条暗褐色横带。
卵球形,浅绿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80毫米。圆筒形,较粗大。体色多有变化,通常为绿褐色和紫褐色,胸背有两行黄白点,体两侧有黄色圆斑和眼状纹,圆斑内有红黑或黄黑两色。第八腹节背面有尾角1个,尾角黑色,仅末端白色。
蛹长41-44毫米,筒形,棕黄色。
发生规律
该虫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来年6-7月出现成虫。成虫趋光性很强,昼伏夜出。成虫交尾后,将卵产在嫩叶上,卵期约10天左右。8月上旬幼虫开始为害,该幼虫有避光性,多在清晨取食,白天躲在花卉的枝叉阴处,其食量很大,常造成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叶片,花被蚕食一光,影响花卉正常生长和观赏。8月底幼虫老熟化蛹,9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危害至10月,然后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
(3)也可进行人工捕杀。
(4)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Bt悬乳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菊花番茄斑萎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普遍,凡栽培地区均有此病发生。为害菊花、矮牵牛、百枝莲、秋海棠、蒲包花、百日菊、瓜叶菊、翠菊、矢车菊、大丽花、凤仙花、牡丹、芍药、旱金莲、马蹄莲、文殊兰、长春花、千日红等,发生严重时,导致茎叶产生三角形坏死,丧失观赏价值。
症状
为害番茄斑萎病组的代表种。在菊花上表现为花叶,叶变形,幼小植株叶片出现褪绿带,斑驳,后期产生大量枯死斑,不能显花,植株甚至畸形。
病原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质粒近于等轴对称,直径70-90mm。有几个变异株系,烟蓟马能传毒,其个体侵染力强。该病毒理化性质不稳定。在汁液中致死温度为40-60℃,体外存活期2-5小时。稀释终点为2×10⒉-2×10-3.沉降系数530s。
发生规律
容易汁液接种,传毒昆虫主要为薊马、叶蝉、蚜虫也能传毒。致死温度40-60℃。
防治方法
①、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减少毒源及传播。
②、加强防治传毒昆虫,如蓟马,叶蝉等。选择无病毒繁殖材料,杜绝和控制病毒发生、发展。
③、 用针对性的治病毒病的药对症治疗,如宁南霉素、吗啉胍、盐酸吗啉胍、吗啉胍乙酸铜、氨基酸寡糖素等。
#菊花番茄斑萎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普遍,凡栽培地区均有此病发生。为害菊花、矮牵牛、百枝莲、秋海棠、蒲包花、百日菊、瓜叶菊、翠菊、矢车菊、大丽花、凤仙花、牡丹、芍药、旱金莲、马蹄莲、文殊兰、长春花、千日红等,发生严重时,导致茎叶产生三角形坏死,丧失观赏价值。
症状
为害番茄斑萎病组的代表种。在菊花上表现为花叶,叶变形,幼小植株叶片出现褪绿带,斑驳,后期产生大量枯死斑,不能显花,植株甚至畸形。
病原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质粒近于等轴对称,直径70-90mm。有几个变异株系,烟蓟马能传毒,其个体侵染力强。该病毒理化性质不稳定。在汁液中致死温度为40-60℃,体外存活期2-5小时。稀释终点为2×10⒉-2×10-3.沉降系数530s。
发生规律
容易汁液接种,传毒昆虫主要为薊马、叶蝉、蚜虫也能传毒。致死温度40-60℃。
防治方法
①、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减少毒源及传播。
②、加强防治传毒昆虫,如蓟马,叶蝉等。选择无病毒繁殖材料,杜绝和控制病毒发生、发展。
③、 用针对性的治病毒病的药对症治疗,如宁南霉素、吗啉胍、盐酸吗啉胍、吗啉胍乙酸铜、氨基酸寡糖素等。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分布与危害
#幼苗猝倒病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主要危害松,刺槐、银杏、海棠、菊花、鸢尾、金鱼草、一串红、凤仙花、蒲包花、马蹄莲、天竺葵等幼苗。能造成大片幼苗死亡。
种子在萌发前出土后可致烂种;幼苗展出幼叶后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色淡褐色至黑褐色,并凹陷缢缩,不等有幼叶凋萎,苗即猝倒。插枝基部也易遭受侵染,呈水渍状,变成褐色腐烂,或植株细根腐烂,表现突然萎蔫等。幼苗过密,地面潮湿时,此病发展很快,数日内即可成片猝倒,在残体上常有白色棉絮状菌丝层。
症状
pythium sp,其中最主要的是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Fitzp,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目腐霉科。菌丝发达,宽2.8-7.2um,不分隔,无色。孢子囊不规则,直径4-20um,在水中极易产生,有很强水生习性,喜潮湿。孢子囊产生孢囊后在包囊中产生散发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双鞭毛。
病原
在北京病原菌为土壤习居菌,腐生性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以卵孢子在土中过冬。4月下旬开始侵染,5月和8、9月发病最严重。孢子子囊可直接萌发或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温度适宜、幼苗过密、长的不健壮等,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该病为典型的土壤病害,土壤带菌是中心环节。传播、侵染、发病等都与水有密切关系。因此,采取播种前大水阴地,使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直至幼苗出土20天以内严格控制病害的发生,并附以播种前土壤进行根部浇灌药剂,以灭菌防止病害扩大流行,药剂可选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均为2-4kg/㎡。
发病后可用国光三抗(30%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国光根灵(70%敌磺钠)800-1000倍液浇灌。
#幼苗猝倒病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主要危害松,刺槐、银杏、海棠、菊花、鸢尾、金鱼草、一串红、凤仙花、蒲包花、马蹄莲、天竺葵等幼苗。能造成大片幼苗死亡。
种子在萌发前出土后可致烂种;幼苗展出幼叶后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色淡褐色至黑褐色,并凹陷缢缩,不等有幼叶凋萎,苗即猝倒。插枝基部也易遭受侵染,呈水渍状,变成褐色腐烂,或植株细根腐烂,表现突然萎蔫等。幼苗过密,地面潮湿时,此病发展很快,数日内即可成片猝倒,在残体上常有白色棉絮状菌丝层。
症状
pythium sp,其中最主要的是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Fitzp,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目腐霉科。菌丝发达,宽2.8-7.2um,不分隔,无色。孢子囊不规则,直径4-20um,在水中极易产生,有很强水生习性,喜潮湿。孢子囊产生孢囊后在包囊中产生散发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双鞭毛。
病原
在北京病原菌为土壤习居菌,腐生性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以卵孢子在土中过冬。4月下旬开始侵染,5月和8、9月发病最严重。孢子子囊可直接萌发或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温度适宜、幼苗过密、长的不健壮等,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该病为典型的土壤病害,土壤带菌是中心环节。传播、侵染、发病等都与水有密切关系。因此,采取播种前大水阴地,使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直至幼苗出土20天以内严格控制病害的发生,并附以播种前土壤进行根部浇灌药剂,以灭菌防止病害扩大流行,药剂可选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均为2-4kg/㎡。
发病后可用国光三抗(30%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国光根灵(70%敌磺钠)800-1000倍液浇灌。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芋双线天蛾 学名Theretraoldenlandiae(Fabricius),属于鳞翅目,天蛾科,又名凤仙花天蛾。主要分布在华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地区。以幼虫危害凤仙花、水芋、葡萄、长春花、地锦、鸡冠花、三色堇、大丽花等多种花卉。
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将叶片食成孔洞,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主脉和枝条,甚至可使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8毫米左右,翅展65-75毫米,灰褐色。头及胸部两侧有灰白色缘毛,腹部有两条银白色背线,两侧有深棕色及淡黄色纵条。前翅由顶角到后缘有一条白色斜带,此外还有5条灰色细线。后翅黑褐色,有灰黄色斜带一条,缘毛白色。前后翅反面为黄褐色,有3条暗褐色横带。
卵球形,浅绿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80毫米。圆筒形,较粗大。体色多有变化,通常为绿褐色和紫褐色,胸背有两行黄白点,体两侧有黄色圆斑和眼状纹,圆斑内有红黑或黄黑两色。第八腹节背面有尾角1个,尾角黑色,仅末端白色。
蛹长41-44毫米,筒形,棕黄色。
发生规律
该虫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来年6-7月出现成虫。成虫趋光性很强,昼伏夜出。成虫交尾后,将卵产在嫩叶上,卵期约10天左右。8月上旬幼虫开始为害,该幼虫有避光性,多在清晨取食,白天躲在花卉的枝叉阴处,其食量很大,常造成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叶片,花被蚕食一光,影响花卉正常生长和观赏。8月底幼虫老熟化蛹,9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危害至10月,然后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
(3)也可进行人工捕杀。
(4)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分布与危害
#芋双线天蛾 学名Theretraoldenlandiae(Fabricius),属于鳞翅目,天蛾科,又名凤仙花天蛾。主要分布在华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地区。以幼虫危害凤仙花、水芋、葡萄、长春花、地锦、鸡冠花、三色堇、大丽花等多种花卉。
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将叶片食成孔洞,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主脉和枝条,甚至可使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8毫米左右,翅展65-75毫米,灰褐色。头及胸部两侧有灰白色缘毛,腹部有两条银白色背线,两侧有深棕色及淡黄色纵条。前翅由顶角到后缘有一条白色斜带,此外还有5条灰色细线。后翅黑褐色,有灰黄色斜带一条,缘毛白色。前后翅反面为黄褐色,有3条暗褐色横带。
卵球形,浅绿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80毫米。圆筒形,较粗大。体色多有变化,通常为绿褐色和紫褐色,胸背有两行黄白点,体两侧有黄色圆斑和眼状纹,圆斑内有红黑或黄黑两色。第八腹节背面有尾角1个,尾角黑色,仅末端白色。
蛹长41-44毫米,筒形,棕黄色。
发生规律
该虫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来年6-7月出现成虫。成虫趋光性很强,昼伏夜出。成虫交尾后,将卵产在嫩叶上,卵期约10天左右。8月上旬幼虫开始为害,该幼虫有避光性,多在清晨取食,白天躲在花卉的枝叉阴处,其食量很大,常造成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叶片,花被蚕食一光,影响花卉正常生长和观赏。8月底幼虫老熟化蛹,9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危害至10月,然后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
(3)也可进行人工捕杀。
(4)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