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美琪爱拍照
2017年05月24日
#蕨类植物 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危害也不可避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也要加以防治,以提高观赏效果。
一、侵染性病害由病菌造成,使蕨类出现各种病斑,影响观赏。危害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线虫病、锈病、煤污病、猝倒病等。
1. 炭疽病。真菌病害,其特征是病斑处有粉红色黏状物,主要危害植株的嫩叶。被害部位开始在叶缘或叶尖呈水渍状圆形、近圆形的暗褐色小斑,而后逐渐由几个病斑扩大成不规则的斑块,颜色变为焦黄,有的病斑成云片状,边缘有浅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有许多微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死亡。波斯顿蕨柔软的生长点受这种病菌的侵害,顶端变成褐色,萎蔫,损害植物的商品外观。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腔在病叶上过冬,当温度升到20℃、相对湿度超过75%时开始发病,病菌借雨水传播,在25℃、湿度为80%~90%时蔓延迅速。防治:此病以预防为主,在新叶形成的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季节应喷药预防。调节温室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保持叶片干燥,杜绝病株引入,彻底清除附近的病残体,可预防此病的发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能收到良好效果。有效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大生、利得可、施保克等杀菌剂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 褐斑病。蕨类植物的褐斑病又叫叶斑病或叶枯病,常发生在叶片的顶端,受害叶片初期为圆形黑斑,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黑色并有小黑点,此后病斑扩大迅速,叶片最后变成黑色干枯死亡。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落叶,春夏秋季均有可能发生,高温多湿季节易流行。防治:发现病株要立即隔离喷药,或剪除并集中焚烧,同时喷药保护。可采用50%多菌灵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施防治。浇水过多或湿度过大,也易发生褐斑病。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3. 线虫病。又称根瘤线虫或根结线虫,病原物为白色线状两头尖的软体虫子。病株发生褐斑萎蔫,并逐渐枯死。多种温室蕨类植物受线虫的侵害,可由带红褐色或带黑色、从中肋延伸到叶沿的带线辨认出来。把一小片褐色斑块放入水中,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小蠕虫在四处活动。防治:清除受害叶片,消除其生长条件,有利于减轻线虫的侵害。用10%克线磷、克线丹或25%丙线磷等杀虫剂,施药后覆盖新鲜黄土,灌少量水,可显着压低根结线虫虫口密度。也有用热水处理防治巢蕨的线虫侵害的,栽植前用43℃热水浸泡植株10~15分钟。
4. 锈病。锈病可发生在蕨类植物的翠云草等种类上,它每年3~4月在幼嫩叶基部反面叶脉上产生担孢子,侵入植株而产生性孢子器与锈孢子器。5月份叶面上散发淡黄色粉末状夏孢子,然后产生褐色的冬孢子,如果大量孢子器侵入植株,植株就会生长不良。
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50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5. 煤污病。蕨类植物的叶片被黑色霉菌的孢子和菌丝体覆盖,通常生长在介壳虫及其它刺吸式昆虫所分泌的蜜露上。应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以防治介壳虫及其它刺式昆虫。
6. 猝倒病。此种病害由两三种不同的真菌引起,使原叶体变软、发黑而解体,在播种繁殖蕨类植物时经常发生。应将蕨类植物孢子播种在用蒸汽消毒处理过的土壤上,或用地可松溶液浇灌处理土壤,也有助于抗御猝倒病。
二、生理性病害1. 日灼病。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2. 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
3. 温度不适。①高温危害。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②低温危害。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
4. 营养不良。①缺素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②过剩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
三、常见虫害
蕨类植物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蛞蝓等。1. 介壳虫。在多种介壳虫中,褐软蚧和夹桃蚧危害最为严重,其它蚧类较少见。介壳虫寄生于蕨类植物叶片边缘或叶背面,其幼虫期很短,行动缓慢,当移动到叶背时,即开始结壳,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介壳虫繁殖速度较快,虫量较多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并引起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出现斑点,影响生长及观赏。雌成虫可连续生出幼介壳虫,幼虫两个月就可以长成成虫,初孵低龄若虫抗药性较差,此时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没有特效药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应注意检查,保持环境通风。在种植蕨类时,要控制叶面不要过湿,并经常检查叶片正反两面,虫害少量发生时可采取人工刷除;5月下旬为介壳虫孵化盛期,此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马拉硫磷喷洒剂对爬行阶段的介壳虫极有效。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也能清除介壳虫侵害。虫害严重时,要将整片叶子剪掉并焚烧。少数蕨类对有机磷有过敏反应,施用前应先试验。还应注意和利用红霉菌等蚧类天敌。
2. 蚜虫。蚜虫常见的有黑色和绿色两种,通常出现在早春和夏初,常群居于蕨类植物幼嫩茎梢处。为害时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变黄。另外,蚜虫的分泌物常招致各种霉菌的寄生,易产生煤污病。防治时,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再喷施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液、敌百虫1000倍液等防治。
3. 红蜘蛛。红蜘蛛为螨类,体积小,繁殖速度快,1年可繁殖10代左右。红蜘蛛用刺吸式口器吮吸蕨类植物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发黄。由于体形小,繁殖快,肉眼又较难发现,若防治不及时,危害会很严重。高温持续季节采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50%氧化乐果1000倍液交替防治。
4. 蛞蝓。蛞蝓又称鼻涕虫,属腹足纲,蛞蝓科,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壳通常退化,外套膜被覆全背部。触角两对,第二对顶端生眼。肺孔开于体前右侧,身体能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条痕。初夏在树皮下及石下产白色的卵。蛞蝓是危害蕨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常藏匿在盆钵的内壁、底部漏水孔处,或植株的基部及土壤表面的覆盖物下,喜夜间出来活动,咬食蕨类植物的幼嫩枝叶。可在夜间22~23时喷施70~100倍的氨水进行防治,并可达到施肥的目的。也可采用人工捕捉。蛞蝓再生能力强,捕到的蛞蝓要丢到盐酸溶液中杀死。在温暖潮湿环境中,除蛞蝓外,还有蜗牛、鼠妇等小动物大量滋生,狂食蕨叶;蚯蚓则吞食蕨类幼根,使其生长停滞。可撒施灭蜗灵、蜗牛敌粉剂、密达杀螺或石灰,也可喷洒氨水、高浓度食盐水、硫酸铜等防治,还可实施人工捕杀。
四、藓类和地衣的危害
这些植物不会直接危害蕨类,但能对蕨类植物原叶体和小植株造成遮阳和影响。它们扩散速度快,能很快铺满地面,阻止水分和养分进入土壤,影响蕨类植物生长。处理办法:在播种孢子前用蒸馏水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土壤被其它孢子植株污染。另外,不干净的浇水用具也是污染源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和肥料,使蕨类植物的原叶体快速生长并成熟,以减少其它孢子植物的影响,是较好地避免危害的方法。
一、侵染性病害由病菌造成,使蕨类出现各种病斑,影响观赏。危害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线虫病、锈病、煤污病、猝倒病等。
1. 炭疽病。真菌病害,其特征是病斑处有粉红色黏状物,主要危害植株的嫩叶。被害部位开始在叶缘或叶尖呈水渍状圆形、近圆形的暗褐色小斑,而后逐渐由几个病斑扩大成不规则的斑块,颜色变为焦黄,有的病斑成云片状,边缘有浅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有许多微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死亡。波斯顿蕨柔软的生长点受这种病菌的侵害,顶端变成褐色,萎蔫,损害植物的商品外观。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腔在病叶上过冬,当温度升到20℃、相对湿度超过75%时开始发病,病菌借雨水传播,在25℃、湿度为80%~90%时蔓延迅速。防治:此病以预防为主,在新叶形成的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季节应喷药预防。调节温室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保持叶片干燥,杜绝病株引入,彻底清除附近的病残体,可预防此病的发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能收到良好效果。有效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大生、利得可、施保克等杀菌剂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 褐斑病。蕨类植物的褐斑病又叫叶斑病或叶枯病,常发生在叶片的顶端,受害叶片初期为圆形黑斑,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黑色并有小黑点,此后病斑扩大迅速,叶片最后变成黑色干枯死亡。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落叶,春夏秋季均有可能发生,高温多湿季节易流行。防治:发现病株要立即隔离喷药,或剪除并集中焚烧,同时喷药保护。可采用50%多菌灵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施防治。浇水过多或湿度过大,也易发生褐斑病。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3. 线虫病。又称根瘤线虫或根结线虫,病原物为白色线状两头尖的软体虫子。病株发生褐斑萎蔫,并逐渐枯死。多种温室蕨类植物受线虫的侵害,可由带红褐色或带黑色、从中肋延伸到叶沿的带线辨认出来。把一小片褐色斑块放入水中,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小蠕虫在四处活动。防治:清除受害叶片,消除其生长条件,有利于减轻线虫的侵害。用10%克线磷、克线丹或25%丙线磷等杀虫剂,施药后覆盖新鲜黄土,灌少量水,可显着压低根结线虫虫口密度。也有用热水处理防治巢蕨的线虫侵害的,栽植前用43℃热水浸泡植株10~15分钟。
4. 锈病。锈病可发生在蕨类植物的翠云草等种类上,它每年3~4月在幼嫩叶基部反面叶脉上产生担孢子,侵入植株而产生性孢子器与锈孢子器。5月份叶面上散发淡黄色粉末状夏孢子,然后产生褐色的冬孢子,如果大量孢子器侵入植株,植株就会生长不良。
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50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5. 煤污病。蕨类植物的叶片被黑色霉菌的孢子和菌丝体覆盖,通常生长在介壳虫及其它刺吸式昆虫所分泌的蜜露上。应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以防治介壳虫及其它刺式昆虫。
6. 猝倒病。此种病害由两三种不同的真菌引起,使原叶体变软、发黑而解体,在播种繁殖蕨类植物时经常发生。应将蕨类植物孢子播种在用蒸汽消毒处理过的土壤上,或用地可松溶液浇灌处理土壤,也有助于抗御猝倒病。
二、生理性病害1. 日灼病。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2. 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
3. 温度不适。①高温危害。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②低温危害。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
4. 营养不良。①缺素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②过剩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
三、常见虫害
蕨类植物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蛞蝓等。1. 介壳虫。在多种介壳虫中,褐软蚧和夹桃蚧危害最为严重,其它蚧类较少见。介壳虫寄生于蕨类植物叶片边缘或叶背面,其幼虫期很短,行动缓慢,当移动到叶背时,即开始结壳,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介壳虫繁殖速度较快,虫量较多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并引起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出现斑点,影响生长及观赏。雌成虫可连续生出幼介壳虫,幼虫两个月就可以长成成虫,初孵低龄若虫抗药性较差,此时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没有特效药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应注意检查,保持环境通风。在种植蕨类时,要控制叶面不要过湿,并经常检查叶片正反两面,虫害少量发生时可采取人工刷除;5月下旬为介壳虫孵化盛期,此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马拉硫磷喷洒剂对爬行阶段的介壳虫极有效。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也能清除介壳虫侵害。虫害严重时,要将整片叶子剪掉并焚烧。少数蕨类对有机磷有过敏反应,施用前应先试验。还应注意和利用红霉菌等蚧类天敌。
2. 蚜虫。蚜虫常见的有黑色和绿色两种,通常出现在早春和夏初,常群居于蕨类植物幼嫩茎梢处。为害时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变黄。另外,蚜虫的分泌物常招致各种霉菌的寄生,易产生煤污病。防治时,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再喷施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液、敌百虫1000倍液等防治。
3. 红蜘蛛。红蜘蛛为螨类,体积小,繁殖速度快,1年可繁殖10代左右。红蜘蛛用刺吸式口器吮吸蕨类植物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发黄。由于体形小,繁殖快,肉眼又较难发现,若防治不及时,危害会很严重。高温持续季节采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50%氧化乐果1000倍液交替防治。
4. 蛞蝓。蛞蝓又称鼻涕虫,属腹足纲,蛞蝓科,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壳通常退化,外套膜被覆全背部。触角两对,第二对顶端生眼。肺孔开于体前右侧,身体能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条痕。初夏在树皮下及石下产白色的卵。蛞蝓是危害蕨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常藏匿在盆钵的内壁、底部漏水孔处,或植株的基部及土壤表面的覆盖物下,喜夜间出来活动,咬食蕨类植物的幼嫩枝叶。可在夜间22~23时喷施70~100倍的氨水进行防治,并可达到施肥的目的。也可采用人工捕捉。蛞蝓再生能力强,捕到的蛞蝓要丢到盐酸溶液中杀死。在温暖潮湿环境中,除蛞蝓外,还有蜗牛、鼠妇等小动物大量滋生,狂食蕨叶;蚯蚓则吞食蕨类幼根,使其生长停滞。可撒施灭蜗灵、蜗牛敌粉剂、密达杀螺或石灰,也可喷洒氨水、高浓度食盐水、硫酸铜等防治,还可实施人工捕杀。
四、藓类和地衣的危害
这些植物不会直接危害蕨类,但能对蕨类植物原叶体和小植株造成遮阳和影响。它们扩散速度快,能很快铺满地面,阻止水分和养分进入土壤,影响蕨类植物生长。处理办法:在播种孢子前用蒸馏水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土壤被其它孢子植株污染。另外,不干净的浇水用具也是污染源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和肥料,使蕨类植物的原叶体快速生长并成熟,以减少其它孢子植物的影响,是较好地避免危害的方法。
0
0
文章
爱狗爱花爱小刚
2017年05月23日
【花友问题】#波士顿蕨 怎么养
【花匠网解答】波士顿蕨喜欢明亮的散射光,决不能接受直射的阳光。浇水以保持湿润为原则,夏天可1~2日浇水一次,秋冬则等泥土半干时再浇水。植株若因缺水而凋萎时,可将整盆泡入水中回春,叶片则多加喷雾。若浸泡24小时候仍未恢复挺立,不妨将所有叶片剪除,以促进新叶的生长。喜温暖气候。生长适宜温度为 18~ 24℃,低于5℃时生长不良。
蕨类的根系属于弱质,极为敏感,因此施肥浓度不宜太高,不宜过多施用速效化肥。但是蕨类又都喜欢肥沃又保水的土壤,所以最好的方式便是在装盆时先加入腐熟的厩肥,生长期间宜施用稀释的腐熟饼肥,但注意勿沾污叶面,以免伤害叶片,施用后要用清水清洗污染的叶片。
波士顿蕨繁殖可在早春4~5月结合翻盆时进行分株繁殖。先将植株倒置扣出花盆,抖去旧土,然后将植株切割成若干丛分别栽植。分栽的植株置于阴处缓苗一周左右,即可转入正常的养护。
园艺家的叮嘱:因波士顿蕨的根部生长得非常密实,最好用浸泡(每次约浸10分钟)的方式浇水,让它的根能充分吸收水分。
【花匠网解答】波士顿蕨喜欢明亮的散射光,决不能接受直射的阳光。浇水以保持湿润为原则,夏天可1~2日浇水一次,秋冬则等泥土半干时再浇水。植株若因缺水而凋萎时,可将整盆泡入水中回春,叶片则多加喷雾。若浸泡24小时候仍未恢复挺立,不妨将所有叶片剪除,以促进新叶的生长。喜温暖气候。生长适宜温度为 18~ 24℃,低于5℃时生长不良。
蕨类的根系属于弱质,极为敏感,因此施肥浓度不宜太高,不宜过多施用速效化肥。但是蕨类又都喜欢肥沃又保水的土壤,所以最好的方式便是在装盆时先加入腐熟的厩肥,生长期间宜施用稀释的腐熟饼肥,但注意勿沾污叶面,以免伤害叶片,施用后要用清水清洗污染的叶片。
波士顿蕨繁殖可在早春4~5月结合翻盆时进行分株繁殖。先将植株倒置扣出花盆,抖去旧土,然后将植株切割成若干丛分别栽植。分栽的植株置于阴处缓苗一周左右,即可转入正常的养护。
园艺家的叮嘱:因波士顿蕨的根部生长得非常密实,最好用浸泡(每次约浸10分钟)的方式浇水,让它的根能充分吸收水分。
1
5
文章
Erin
2017年05月22日
蝴蝶兰属热带附生兰,栽培基质选择保水、透气的植料,如火砖粒、椰壳块、木炭块、蕨根或蛇木板等,置于遮光50%~70%的半荫蔽处培养。夏季防止高温、闷热,加强通风,保持70%~80%的空气湿度;冬季应注意防低温寒害。
蝴蝶兰主要靠根外追肥来促进植株生长,故在其生长季节里,每周喷施1次浓度为0.1%~0.3%的氮磷钾全肥或磷酸二氢钾,以及石硫合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农药,防病治病。
(1)蝴蝶兰温室栽培:可用无土基质栽培,也可土壤地栽。无土基质可用苔藓、泥炭、树皮等,云南的几家公司用苔藓作基质盆栽,用营养液水肥并施,效果较好。
(2)蝴蝶兰地栽基质可选用泥炭、珍珠岩、腐叶土加适当红土配制而成,并经过蒸汽消毒后使用。温室内作成宽1.2米,深度约20—25厘米的栽植床,床体应具备良好的排水和透气条件,最好建成与地面隔离的高床。床内置入栽培基质。温室内应具备通风设备、遮阴设备、喷雾设备、加温设备和喷滴灌设备。
(3)蝴蝶兰栽种密度为每平方米20—32株,等间距定植。植后浇水多以喷水的方式进行,喷水宜用软水,以防叶面留下水垢影响生长。喷雾状水既对植株浇水,又增大了掌空气温度,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
(4)蝴蝶兰施肥基本是结合浇水进行,一般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按比例溶解在水中,调节酸碱度为微酸性,然后对全株进行喷洒,每周1—2次,浓度为0.1%—0.2%,最好使用植株能直接吸收的化肥。
(5)根据蝴蝶兰的生态习性,调节最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并保持环境通风。创造一个最适宜蝴蝶兰生长发育的环境是保证切花产量品质的重要条件。
(6)蝴蝶兰整形修剪:当植株开花时,有时会出现花梗顶部下垂的现象,可用竹竿予以支撑。如为盆栽观赏,还可用铁丝支撑,专门把上部弯曲,以便花枝有一定造型,从而提高了观赏性。另外,地栽植株要及时清除外围枯叶,集中烧毁,以防病菌感染。
(7)蝴蝶兰主要病虫害:细菌性软腐病、斑点病、灰霉病、炭疽病、疫病、蛞蝓等,要加强防治。切花采收:当花序基部的小花开放2—3朵时为采收适期,所收花的切花整理分级后单枝进行包装,装箱上市。如要贮藏,因蝴蝶兰怕低温,应在不低于13℃的条件下贮藏,以免发生冻害。
蝴蝶兰湿度:蝴蝶兰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生长期间应保持在70%-80%,因此,应经常往周围的空间喷水以增加湿度,但基质的水分不可过大,否则易烂根,稍干的基质利于新根的生长。
蝴蝶兰光照:每天根据天气状况及时打开遮阴网,以促进蝴蝶兰的光合作用,在温度较高或湿度过大时开天窗使之通风透气。蝴蝶兰施肥:蝴蝶兰施肥坚持“薄肥勤施”的原则,可将1500倍复合肥与5000倍硼酸混合喷雾,以后每隔一周施一次1500倍复合肥,另外蝴蝶兰为肉质根,要使其根系肥厚,钾肥的施用就比较重要。
光照和荫蔽
室外养兰需要遮光,夏季遮光70%~80%,春、秋季遮光50%~60%,冬季遮光40%~50%。遮光材料有遮光网、帘子,或自制的木条、竹片架子。自制遮光架子应为条子宽4~5厘米,间隔3.3~4厘米,架于兰盆之上1米左右。
蝴蝶兰主要靠根外追肥来促进植株生长,故在其生长季节里,每周喷施1次浓度为0.1%~0.3%的氮磷钾全肥或磷酸二氢钾,以及石硫合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农药,防病治病。
(1)蝴蝶兰温室栽培:可用无土基质栽培,也可土壤地栽。无土基质可用苔藓、泥炭、树皮等,云南的几家公司用苔藓作基质盆栽,用营养液水肥并施,效果较好。
(2)蝴蝶兰地栽基质可选用泥炭、珍珠岩、腐叶土加适当红土配制而成,并经过蒸汽消毒后使用。温室内作成宽1.2米,深度约20—25厘米的栽植床,床体应具备良好的排水和透气条件,最好建成与地面隔离的高床。床内置入栽培基质。温室内应具备通风设备、遮阴设备、喷雾设备、加温设备和喷滴灌设备。
(3)蝴蝶兰栽种密度为每平方米20—32株,等间距定植。植后浇水多以喷水的方式进行,喷水宜用软水,以防叶面留下水垢影响生长。喷雾状水既对植株浇水,又增大了掌空气温度,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
(4)蝴蝶兰施肥基本是结合浇水进行,一般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按比例溶解在水中,调节酸碱度为微酸性,然后对全株进行喷洒,每周1—2次,浓度为0.1%—0.2%,最好使用植株能直接吸收的化肥。
(5)根据蝴蝶兰的生态习性,调节最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并保持环境通风。创造一个最适宜蝴蝶兰生长发育的环境是保证切花产量品质的重要条件。
(6)蝴蝶兰整形修剪:当植株开花时,有时会出现花梗顶部下垂的现象,可用竹竿予以支撑。如为盆栽观赏,还可用铁丝支撑,专门把上部弯曲,以便花枝有一定造型,从而提高了观赏性。另外,地栽植株要及时清除外围枯叶,集中烧毁,以防病菌感染。
(7)蝴蝶兰主要病虫害:细菌性软腐病、斑点病、灰霉病、炭疽病、疫病、蛞蝓等,要加强防治。切花采收:当花序基部的小花开放2—3朵时为采收适期,所收花的切花整理分级后单枝进行包装,装箱上市。如要贮藏,因蝴蝶兰怕低温,应在不低于13℃的条件下贮藏,以免发生冻害。
蝴蝶兰湿度:蝴蝶兰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生长期间应保持在70%-80%,因此,应经常往周围的空间喷水以增加湿度,但基质的水分不可过大,否则易烂根,稍干的基质利于新根的生长。
蝴蝶兰光照:每天根据天气状况及时打开遮阴网,以促进蝴蝶兰的光合作用,在温度较高或湿度过大时开天窗使之通风透气。蝴蝶兰施肥:蝴蝶兰施肥坚持“薄肥勤施”的原则,可将1500倍复合肥与5000倍硼酸混合喷雾,以后每隔一周施一次1500倍复合肥,另外蝴蝶兰为肉质根,要使其根系肥厚,钾肥的施用就比较重要。
光照和荫蔽
室外养兰需要遮光,夏季遮光70%~80%,春、秋季遮光50%~60%,冬季遮光40%~50%。遮光材料有遮光网、帘子,或自制的木条、竹片架子。自制遮光架子应为条子宽4~5厘米,间隔3.3~4厘米,架于兰盆之上1米左右。
1
1
文章
Rainbow
2017年05月21日
西南凤尾蕨(P.wallichiana):又称开三叉凤尾蕨。株高可达1.5米。根状茎短粗,呈木质化,先端被褐色鳞片。叶丛生,叶柄坚硬,栗红色,表面粗糙,有较宽的纵沟,叶片五角状阔卵形,三回羽状裂,自叶柄顶端分为三部分,中间一枝最大,长50~70厘米,宽20~25厘米,两侧的部分小于中央的一枝。小羽片边缘有浅齿线状尖尾,篦齿状深裂达到小羽轴两侧的狭翅。叶脉沿小羽轴两侧形成一行狭长网眼,裂片上的叶脉二叉。孢子囊群沿裂片顶部以下3/5的也员连续分布,囊群盖膜质条形。
斜羽凤尾蕨(P.oshimensis)中型陆生角,株高50~8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及叶柄基部具褐色鳞片,2回羽状复叶,侧生羽片7~9对,对生,尾头可达1.5~2.5厘米,篦齿状深羽裂几乎达到羽轴,最下一对羽片基部下侧通常有有一片小羽片。叶脉明显斜展。
三色凤尾蕨(P.arspericaulis var.tricolor):羽片沿羽轴两侧有白色或玫瑰色的宽带。大叶凤尾蕨(P.cretica):根状茎横生。叶柄光滑,浅棕色,直接长在根茎上,长约30厘米,叶革质,椭圆形,长约30厘米,宽20厘米,淡绿色。以叶片众为轴,羽片状开列。银叶凤尾蕨,是大叶凤尾蕨的一个变种。沿羽片中脉有两条白色的条纹,直达叶尖。
长叶舒筋草(P.vittata),又名蜈蚣草。株高约30~15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密被蓬松的黄褐色鳞片。叶丛生,深褐色,叶柄坚硬,叶片倒披针状长圆形,长20~90厘米,1回羽状复叶。羽片无柄,条状披针形,基部稍膨大,两侧稍呈耳状,上侧羽片覆盖叶轴,中部羽片最大,向下逐渐缩短,互生或近对生。孢子囊群条形,排列在羽片边缘。
凤尾草(p.multifida):又名井栏边草。株高30~4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密集丛生,不育叶卵状长圆形,1回羽状裂。羽片常3对对生,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可育叶叶柄较长,狭线形,仅不育部分有锯齿,孢子囊群沿叶片边缘连续分布。
斜羽凤尾蕨(P.oshimensis)中型陆生角,株高50~8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及叶柄基部具褐色鳞片,2回羽状复叶,侧生羽片7~9对,对生,尾头可达1.5~2.5厘米,篦齿状深羽裂几乎达到羽轴,最下一对羽片基部下侧通常有有一片小羽片。叶脉明显斜展。
三色凤尾蕨(P.arspericaulis var.tricolor):羽片沿羽轴两侧有白色或玫瑰色的宽带。大叶凤尾蕨(P.cretica):根状茎横生。叶柄光滑,浅棕色,直接长在根茎上,长约30厘米,叶革质,椭圆形,长约30厘米,宽20厘米,淡绿色。以叶片众为轴,羽片状开列。银叶凤尾蕨,是大叶凤尾蕨的一个变种。沿羽片中脉有两条白色的条纹,直达叶尖。
长叶舒筋草(P.vittata),又名蜈蚣草。株高约30~15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密被蓬松的黄褐色鳞片。叶丛生,深褐色,叶柄坚硬,叶片倒披针状长圆形,长20~90厘米,1回羽状复叶。羽片无柄,条状披针形,基部稍膨大,两侧稍呈耳状,上侧羽片覆盖叶轴,中部羽片最大,向下逐渐缩短,互生或近对生。孢子囊群条形,排列在羽片边缘。
凤尾草(p.multifida):又名井栏边草。株高30~4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密集丛生,不育叶卵状长圆形,1回羽状裂。羽片常3对对生,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可育叶叶柄较长,狭线形,仅不育部分有锯齿,孢子囊群沿叶片边缘连续分布。
0
0
文章
Rainbow
2017年05月21日
#凤尾蕨 的别名很多,主要以其叶形和生态环境来命名。全丛颜色嫩绿,叶片披拂,极有风姿,配山石盆景尤妙。地栽应选背阴湿润处,可供成片、成行绿化。叶可配插花。
盆栽可点缀书桌、茶几、窗台和阳台,也适用于客厅、书房、卧室做悬挂式或镶挂式布置。
凤尾蕨多生于山谷石缝,井边或灌木林缘阴湿处。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和稍潮湿环境,也耐半阴,极耐干旱。生长适温昼温为21-26度,夜温为10-15度,耐寒,越冬温度不低于5度,冬季在室内养护,叶片仍柔嫩翠绿,冬季时要少浇水,多见阳光。在夏季畏直射阳光,应适当遮光,否则直射时间过长会造成叶片卷曲。
凤尾蕨既没有花,又没有种子,凤尾蕨原来是以无性孢子生殖的,凤尾蕨的孢子在孢囊中发育成熟后,就爆裂离开母体,飞播到地上,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又发育成了一株新凤尾蕨。凤尾蕨的繁殖主要用分株法,用孢子繁殖也较容易。分株全年都可进行,只要注意遮荫保湿。
建筑物的背阴处和屋后井边较多野生品种,也可将其挖取上盆。用孢子繁殖则应在孢子成熟后,用信封收集起来,然后撒在由腐叶土和碎砖混合的基质上,放阴湿处,不久即可萌发,待苗长至一定程度时分栽上盆。
栽培时宜用排水、保水性好的基质,可用园土、泥炭和碎砖各1份配制。生长期要保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喷水使其周围环境有较高的湿度,这一点对其健壮生长,增加其青翠外观很有关系。
新换盆的,半年内可以不必施肥,以后每月施二次有机液肥。养植环境以不见阳光的背阴湿润处为好,多受直射光照容易干燥枯瘪,叶尖易出现枯黄。
盆栽可点缀书桌、茶几、窗台和阳台,也适用于客厅、书房、卧室做悬挂式或镶挂式布置。
凤尾蕨多生于山谷石缝,井边或灌木林缘阴湿处。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和稍潮湿环境,也耐半阴,极耐干旱。生长适温昼温为21-26度,夜温为10-15度,耐寒,越冬温度不低于5度,冬季在室内养护,叶片仍柔嫩翠绿,冬季时要少浇水,多见阳光。在夏季畏直射阳光,应适当遮光,否则直射时间过长会造成叶片卷曲。
凤尾蕨既没有花,又没有种子,凤尾蕨原来是以无性孢子生殖的,凤尾蕨的孢子在孢囊中发育成熟后,就爆裂离开母体,飞播到地上,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又发育成了一株新凤尾蕨。凤尾蕨的繁殖主要用分株法,用孢子繁殖也较容易。分株全年都可进行,只要注意遮荫保湿。
建筑物的背阴处和屋后井边较多野生品种,也可将其挖取上盆。用孢子繁殖则应在孢子成熟后,用信封收集起来,然后撒在由腐叶土和碎砖混合的基质上,放阴湿处,不久即可萌发,待苗长至一定程度时分栽上盆。
栽培时宜用排水、保水性好的基质,可用园土、泥炭和碎砖各1份配制。生长期要保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喷水使其周围环境有较高的湿度,这一点对其健壮生长,增加其青翠外观很有关系。
新换盆的,半年内可以不必施肥,以后每月施二次有机液肥。养植环境以不见阳光的背阴湿润处为好,多受直射光照容易干燥枯瘪,叶尖易出现枯黄。
0
0
文章
绮丽
2017年05月20日
#鸟巢蕨 的养殖方法
鸟巢蕨的栽植
生长两到三年的巢蕨,株型开张,根部已经可以挤满盆架,从盆内脱出,除掉部分基部枯萎的孢子叶和部分残根,之后取出植株,分别重新栽植上盆。盆栽土最好选用腐叶土或泥炭土。春季换盆时,最好在盆中添加苔藓和腐叶土,再加一些碎石。
光照与温度
夏季要进行适当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在室内要放到光线明亮的地方,不可长期将其置于阴暗处。鸟巢蕨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2~27℃,冬季气温较低时要将其移进温室中,温度保持在16℃以上,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
浇水与施肥
夏季高温潮湿,新叶生长对水分要求较高,要多浇水,充分喷洒叶面,有利于孢子萌发。
养殖鸟巢蕨的注意事项
一、盆栽土壤选用泥炭土或者腐叶土,将温度保持在22~27℃。
二、夏季气温高,鸟巢蕨新生叶生长需要喷比较多的水,保持适当的空气湿度,促进孢子的萌发。
三、保持适当的阳光,避免阳光直射。
四、冬季气温较低时,要保持盆土湿润。
以上就是鸟巢蕨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的相关介绍,相信各位花友们已经知道该如何养护鸟巢蕨。
0
0
文章
智人
2017年05月19日
有花友问#鸟巢蕨 为什么不开花,其实鸟巢蕨是不会开花的,因为蕨类植物相对种子植物来说,比较低等,植株上没有花的结构,因此它不会开花,主要靠孢子繁殖,属于不显花植物。
在植物分类上看,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比较高等,具有花的结构,因此属于显花植物,但真正的开花植物是被子植物这一大类,而澡类、菌类、苔藓、蕨类植物,这些植物相对低等,不具有花器,因此属于不显花植物。
ps:花友除了关心鸟巢蕨开花与否的问题以外,还想了解鸟巢蕨繁殖方面的知识,鸟巢蕨繁殖主要可用孢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就不说了,一目了然,但也比较适合普通花友,孢子繁殖对于普通花友来说有难度,但是家庭养的鸟巢蕨是可以看到孢子的,如下图:
如果花友要尝试播种可参考:春季先将细沙和腐殖土拌匀,经高温消毒,装入播种盆内压平,将成熟的孢子均匀撒播在盆土上,然后连盆浸入浅水中,利用渗透作用,使盆土充分湿润,上盖玻璃保湿,并将其置于温润阴凉处,7天至10天孢子即可萌发,经1个月左右,就会长出绿色的原叶体,3个月后待其长出几片真叶时,方可上盆培育。
在植物分类上看,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比较高等,具有花的结构,因此属于显花植物,但真正的开花植物是被子植物这一大类,而澡类、菌类、苔藓、蕨类植物,这些植物相对低等,不具有花器,因此属于不显花植物。
ps:花友除了关心鸟巢蕨开花与否的问题以外,还想了解鸟巢蕨繁殖方面的知识,鸟巢蕨繁殖主要可用孢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就不说了,一目了然,但也比较适合普通花友,孢子繁殖对于普通花友来说有难度,但是家庭养的鸟巢蕨是可以看到孢子的,如下图:
如果花友要尝试播种可参考:春季先将细沙和腐殖土拌匀,经高温消毒,装入播种盆内压平,将成熟的孢子均匀撒播在盆土上,然后连盆浸入浅水中,利用渗透作用,使盆土充分湿润,上盖玻璃保湿,并将其置于温润阴凉处,7天至10天孢子即可萌发,经1个月左右,就会长出绿色的原叶体,3个月后待其长出几片真叶时,方可上盆培育。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