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stone
2017年05月21日
#洋水仙 是属温带球根花卉,喜好冷凉的气候,忌高温多湿,生育适温为10~15℃。
我们现在引进的是洋水仙的自然球,在家庭种植可以这样做:
1、种球种植前,用多菌灵等杀真菌剂洗一下,自然风干后种植。
2、将种球放到7—9℃的冰箱内,也可以将种球种在土壤中,放置到7-9℃环境中,低温处理30—40天,以打破其休眠期,可有效促进开花;
3、低温处理后,将种植盆移至正常生长温度下,30-50天即可开花。
4、栽培土壤应选择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肥沃砂质壤土。通常视种植盆的大小,采用丛植的形式每盆种3—5个种球,球根必须用泥土完全覆盖。种植后移至日照约为50%的半荫处,土壤经常保持湿润,当叶芽伸出土面后,再将盆栽移至日照约为70—80%的环境下栽培。
5、生长期间,可以每两个星期用磷酸二氢钾稀喷淋一次,以促进开花。
以上种植方法,请花友们根据自已家庭的实际条件及以往的种植习惯,作为参考之用。
我们现在引进的是洋水仙的自然球,在家庭种植可以这样做:
1、种球种植前,用多菌灵等杀真菌剂洗一下,自然风干后种植。
2、将种球放到7—9℃的冰箱内,也可以将种球种在土壤中,放置到7-9℃环境中,低温处理30—40天,以打破其休眠期,可有效促进开花;
3、低温处理后,将种植盆移至正常生长温度下,30-50天即可开花。
4、栽培土壤应选择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肥沃砂质壤土。通常视种植盆的大小,采用丛植的形式每盆种3—5个种球,球根必须用泥土完全覆盖。种植后移至日照约为50%的半荫处,土壤经常保持湿润,当叶芽伸出土面后,再将盆栽移至日照约为70—80%的环境下栽培。
5、生长期间,可以每两个星期用磷酸二氢钾稀喷淋一次,以促进开花。
以上种植方法,请花友们根据自已家庭的实际条件及以往的种植习惯,作为参考之用。
1
1
文章
樊问
2017年05月05日
#非洲菊 连年在保护地栽培,由于环境温暖、潮湿、气流不畅,易导致虫害和病害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就是非洲菊斑点病,这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症状 叶上产生紫褐色的小斑,逐渐扩大为具有同心轮纹的大斑(直径2毫米至5毫米)。后期花中心腐烂,上面有稀疏的灰褐色尘埃状真菌丝。
#发病规律 一般下部叶最先发病。氨肥用量过多,容易引发病害。土壤黏重、排水不良也是诱发病害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
(1)土壤处理可采用氯化苦熏蒸,有效杀死病原菌,从基质上减少菌源积累量。
(2)调节温湿度非洲菊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至25℃,夜间保持在10℃以上,在低温低湿条件下不易发生病害。
(3)每7天至10天喷一次杀菌剂,如75%百菌清500倍液、50%克菌丹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效果明显。
#症状 叶上产生紫褐色的小斑,逐渐扩大为具有同心轮纹的大斑(直径2毫米至5毫米)。后期花中心腐烂,上面有稀疏的灰褐色尘埃状真菌丝。
#发病规律 一般下部叶最先发病。氨肥用量过多,容易引发病害。土壤黏重、排水不良也是诱发病害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
(1)土壤处理可采用氯化苦熏蒸,有效杀死病原菌,从基质上减少菌源积累量。
(2)调节温湿度非洲菊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至25℃,夜间保持在10℃以上,在低温低湿条件下不易发生病害。
(3)每7天至10天喷一次杀菌剂,如75%百菌清500倍液、50%克菌丹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效果明显。
0
0
文章
樊问
2017年05月04日
#症状
#锈病 是花卉受真菌中锈菌寄生而引起的病害的总称。多种花卉上都可发生。玫瑰锈病,可为害玫瑰地上部分的各绿色器官,主要为害叶片和芽。春季展叶后,叶正面出现不明显的小黄点--性孢子器,叶背及叶柄上出现黄色稍隆起的小斑点--锈孢子器(直径0.5-1.5毫米),突破表皮后散出橘红色粉末(锈孢子),病斑外围往往有退色环,以后叶背面又产生略呈多角形的较大(3-5毫米)病斑,散出橘黄色粉状物(夏孢子),秋季叶背面又出现大量的黑色粉粒(冬孢子堆)嫩梢、叶柄、果实等上面的病斑明显隆起。该病菌还侵染月季、野玫瑰等蔷蔽属多种植物。
#发病规律
该病菌是单主寄生锈菌,以菌丝体及冬孢子在病芽、病枝、病叶上越冬。夏孢子在生长季节可反复侵染,借助风雨传播,由气孔侵入寄主植物。该病在生长季节皆可发生,以6-7月份发病较重。四季温暖、多雨、多雾的年份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则加重病害。
#防治方法
①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芽、病叶,烧毁或埋入土中;休眠期喷波美3度的石硫合剂,以消灭侵染来源。
②增施磷、钾、镁肥,控制氮肥量,以防徒长;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提高植株抗性。
③新叶展开后喷药防治,可选用25%粉锈宁1500-2000倍液、敌锈钠250-300倍、50%代森锰锌500倍、0.2-0.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75%氧化萎锈灵3000倍。
#锈病 是花卉受真菌中锈菌寄生而引起的病害的总称。多种花卉上都可发生。玫瑰锈病,可为害玫瑰地上部分的各绿色器官,主要为害叶片和芽。春季展叶后,叶正面出现不明显的小黄点--性孢子器,叶背及叶柄上出现黄色稍隆起的小斑点--锈孢子器(直径0.5-1.5毫米),突破表皮后散出橘红色粉末(锈孢子),病斑外围往往有退色环,以后叶背面又产生略呈多角形的较大(3-5毫米)病斑,散出橘黄色粉状物(夏孢子),秋季叶背面又出现大量的黑色粉粒(冬孢子堆)嫩梢、叶柄、果实等上面的病斑明显隆起。该病菌还侵染月季、野玫瑰等蔷蔽属多种植物。
#发病规律
该病菌是单主寄生锈菌,以菌丝体及冬孢子在病芽、病枝、病叶上越冬。夏孢子在生长季节可反复侵染,借助风雨传播,由气孔侵入寄主植物。该病在生长季节皆可发生,以6-7月份发病较重。四季温暖、多雨、多雾的年份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则加重病害。
#防治方法
①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芽、病叶,烧毁或埋入土中;休眠期喷波美3度的石硫合剂,以消灭侵染来源。
②增施磷、钾、镁肥,控制氮肥量,以防徒长;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提高植株抗性。
③新叶展开后喷药防治,可选用25%粉锈宁1500-2000倍液、敌锈钠250-300倍、50%代森锰锌500倍、0.2-0.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75%氧化萎锈灵3000倍。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