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大花蕙兰蓟马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主要危害大花蕙兰的花、茎、叶和花朵,尤其喜欢栖息于花心部或花瓣与花萼重叠处,以针状口器刺吸花朵的汁液,使叶片和花朵出现小白点或灰白色斑点。新芽或叶鞘夹层间也容易有幼虫栖息,茎叶部被害后呈黄化枯萎现象,严重影响大花蕙兰的生长发育,降低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约2毫米,暗黑色;若虫浅黄色。
发生规律
其生活周期很短,发生代数较多,可全年发生危害,但以5~10月间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防治蓟马应着力于消除其寄生环境,如及时剪除不用的花枝、密闭熏蒸、定期喷洒杀虫剂等。
幼虫期喷施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国光乐克(5.7%甲维盐)3000倍,或国光必治(40%啶虫.毒)1500-2000倍;或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根据害虫危害情况适当用药2-3次,间隔7-10天。喷药时应注意喷及花内蓟马隐藏处。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主要危害大花蕙兰的花、茎、叶和花朵,尤其喜欢栖息于花心部或花瓣与花萼重叠处,以针状口器刺吸花朵的汁液,使叶片和花朵出现小白点或灰白色斑点。新芽或叶鞘夹层间也容易有幼虫栖息,茎叶部被害后呈黄化枯萎现象,严重影响大花蕙兰的生长发育,降低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约2毫米,暗黑色;若虫浅黄色。
发生规律
其生活周期很短,发生代数较多,可全年发生危害,但以5~10月间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防治蓟马应着力于消除其寄生环境,如及时剪除不用的花枝、密闭熏蒸、定期喷洒杀虫剂等。
幼虫期喷施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国光乐克(5.7%甲维盐)3000倍,或国光必治(40%啶虫.毒)1500-2000倍;或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根据害虫危害情况适当用药2-3次,间隔7-10天。喷药时应注意喷及花内蓟马隐藏处。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郁金香蓟马
分布与危害
为害郁金香的蓟马主要是红带网纹蓟马,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湖南、江西、贵州、江苏、上海、四川等地。
危害特点:红带网纹蓟马主要以成、若虫吸食郁金香叶背汁液为害,被害叶片失绿,变为褐色,叶组织变厚变脆,边缘向叶正面翻卷或破裂,导致叶片早落。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1-1.3毫米,宽0.4毫米黑色,有光泽,褐黄色。
幼虫 初孵若虫无色透明状,成长若虫体橙红色,第一腹节后缘和第二腹节背面鲜红色,呈一明显红色横带,所以称为红带网纹蓟马。腹端黑色,有6条黑色刺毛。
蛹 前蛹体色与若虫同,体长1-1.2毫米。翅芽显现,仅达2-3腹节,腹端淡褐色,无黑刺毛。伪蛹与前蛹相似。翅芽长达第四至第五腹节,近羽化前体色转为暗褐至黑褐。
发生规律
该蓟马年发生代数因地而易,一般6-10代。一般是以成虫在园土内或盆周围的枯枝落叶内,或其他球根、部分植株的叶鞘内越冬。翌年3-4月开始活动。将卵散产在嫩叶表皮下的叶脉内。在温室中日平均气温19℃、相对湿度85%左右时,完成1代需20天多,夏季仅需15天左右。雌雄性比在夏季均为雌虫,直到秋季始有雄虫。成虫、若虫多在叶柄、叶脉附近危害。该虫具有趋光 性,昼伏夜出,有时在早晚及阴天爬到叶面上,白天则在叶鞘和叶腋处危害。成虫很活跃,扩散传播很快。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郁金香抵抗力,冬季清除田园,将枯枝落叶及周围杂草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虫源。
2、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
3、化学防治 在该虫发生盛期即7-8月,幼虫期使用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倍液+国光崇刻2000倍液,或者国光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液+国光崇刻2000倍液喷雾防治。可连用2-3次,间隔7-10天。
分布与危害
为害郁金香的蓟马主要是红带网纹蓟马,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湖南、江西、贵州、江苏、上海、四川等地。
危害特点:红带网纹蓟马主要以成、若虫吸食郁金香叶背汁液为害,被害叶片失绿,变为褐色,叶组织变厚变脆,边缘向叶正面翻卷或破裂,导致叶片早落。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1-1.3毫米,宽0.4毫米黑色,有光泽,褐黄色。
幼虫 初孵若虫无色透明状,成长若虫体橙红色,第一腹节后缘和第二腹节背面鲜红色,呈一明显红色横带,所以称为红带网纹蓟马。腹端黑色,有6条黑色刺毛。
蛹 前蛹体色与若虫同,体长1-1.2毫米。翅芽显现,仅达2-3腹节,腹端淡褐色,无黑刺毛。伪蛹与前蛹相似。翅芽长达第四至第五腹节,近羽化前体色转为暗褐至黑褐。
发生规律
该蓟马年发生代数因地而易,一般6-10代。一般是以成虫在园土内或盆周围的枯枝落叶内,或其他球根、部分植株的叶鞘内越冬。翌年3-4月开始活动。将卵散产在嫩叶表皮下的叶脉内。在温室中日平均气温19℃、相对湿度85%左右时,完成1代需20天多,夏季仅需15天左右。雌雄性比在夏季均为雌虫,直到秋季始有雄虫。成虫、若虫多在叶柄、叶脉附近危害。该虫具有趋光 性,昼伏夜出,有时在早晚及阴天爬到叶面上,白天则在叶鞘和叶腋处危害。成虫很活跃,扩散传播很快。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郁金香抵抗力,冬季清除田园,将枯枝落叶及周围杂草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虫源。
2、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
3、化学防治 在该虫发生盛期即7-8月,幼虫期使用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倍液+国光崇刻2000倍液,或者国光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液+国光崇刻2000倍液喷雾防治。可连用2-3次,间隔7-10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分布与危害
#花蓟马
成虫、若虫多群集于花内取食为害,花器、花瓣受害后成白化,经日晒后变为黑褐色,危害严重的花朵萎蔫。叶受害后呈现银白色条斑,严重的枯焦萎缩。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mm。褐色;头、胸部稍浅,前腿节端部和胫节浅褐色。触角第1、2和第6-8节褐色,3-5节黄色,但第5节端半部褐色。前翅微黄色。腹部1-7背板前缘线暗褐色。头背复眼后有横纹。单眼间鬃较粗长,位于后单眼前方。触角8节,较粗;第3、4节具叉状感觉锥。前胸前缘鬃4对,亚中对和前角鬃长;后缘鬃5对,后角外鬃较长。前翅前缘鬃27根,前脉鬃均匀排列,21根;后脉鬃18根。腹部第l背板布满横纹,第2-8背板仅两侧有横线纹。第5-8背板两侧具微弯梳;第8背板后缘梳完整,梳毛稀疏而小。雄虫较雌虫小,黄色。腹板3-7节有近似哑铃形的腺域。
卵肾形,长0.2mm,宽0.1mm。孵化前显现出两个红色眼点。
二龄若虫体长约1mm,基色黄;复眼红;触角7节,第3、4节最长,第3节有覆瓦状环纹,第4节有环状排列的微鬃;胸、腹部背面体鬃尖端微圆钝;第9腹节后缘有一圈清楚的微齿。
发生规律
在南方各城市一年发生11-14代,在华北、西北地区年发生6-8代。在20℃恒温条件下完成一代需20-25天。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土壤表皮层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出现第一代。10月下旬、11月上旬进入越冬代。10月中旬成虫数量明显减少。该蓟马世代重叠严重。成虫寿命春季为35天左右,夏季为20至28天,秋季为40-73天。雄成虫寿命较雌成虫短。雌雄比为1:0.3-0.5。成虫羽化后2-3天开始交配产卵,全天均进行。卵单产于花组织表皮下,每雌可产卵77-248粒,产卵历期长达20-50天。每年6-7月、8-9月下旬是该蓟马的危害高峰期。
防治方法
1.早春在寄主上防治,花苗出土前喷洒杀虫剂,进行一次预防性防治,可压低虫口,减少迁移。
2.定苗后百株有虫15-30头或真叶前百株有虫10头、真叶后百株有虫20-30头,喷洒50%辛硫磷乳油或5%锐劲特悬浮剂、35%伏杀磷乳油1500倍液、44%速凯乳油1000倍液、10%除尽乳油2000倍液、1.8%爱比菌素4000倍液、35%赛丹乳油2000倍液。此外可选用2.5%保得乳油2000-2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有效成份2g、44%多虫清乳油30ml对水60kg喷雾。
#花蓟马
成虫、若虫多群集于花内取食为害,花器、花瓣受害后成白化,经日晒后变为黑褐色,危害严重的花朵萎蔫。叶受害后呈现银白色条斑,严重的枯焦萎缩。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mm。褐色;头、胸部稍浅,前腿节端部和胫节浅褐色。触角第1、2和第6-8节褐色,3-5节黄色,但第5节端半部褐色。前翅微黄色。腹部1-7背板前缘线暗褐色。头背复眼后有横纹。单眼间鬃较粗长,位于后单眼前方。触角8节,较粗;第3、4节具叉状感觉锥。前胸前缘鬃4对,亚中对和前角鬃长;后缘鬃5对,后角外鬃较长。前翅前缘鬃27根,前脉鬃均匀排列,21根;后脉鬃18根。腹部第l背板布满横纹,第2-8背板仅两侧有横线纹。第5-8背板两侧具微弯梳;第8背板后缘梳完整,梳毛稀疏而小。雄虫较雌虫小,黄色。腹板3-7节有近似哑铃形的腺域。
卵肾形,长0.2mm,宽0.1mm。孵化前显现出两个红色眼点。
二龄若虫体长约1mm,基色黄;复眼红;触角7节,第3、4节最长,第3节有覆瓦状环纹,第4节有环状排列的微鬃;胸、腹部背面体鬃尖端微圆钝;第9腹节后缘有一圈清楚的微齿。
发生规律
在南方各城市一年发生11-14代,在华北、西北地区年发生6-8代。在20℃恒温条件下完成一代需20-25天。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土壤表皮层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出现第一代。10月下旬、11月上旬进入越冬代。10月中旬成虫数量明显减少。该蓟马世代重叠严重。成虫寿命春季为35天左右,夏季为20至28天,秋季为40-73天。雄成虫寿命较雌成虫短。雌雄比为1:0.3-0.5。成虫羽化后2-3天开始交配产卵,全天均进行。卵单产于花组织表皮下,每雌可产卵77-248粒,产卵历期长达20-50天。每年6-7月、8-9月下旬是该蓟马的危害高峰期。
防治方法
1.早春在寄主上防治,花苗出土前喷洒杀虫剂,进行一次预防性防治,可压低虫口,减少迁移。
2.定苗后百株有虫15-30头或真叶前百株有虫10头、真叶后百株有虫20-30头,喷洒50%辛硫磷乳油或5%锐劲特悬浮剂、35%伏杀磷乳油1500倍液、44%速凯乳油1000倍液、10%除尽乳油2000倍液、1.8%爱比菌素4000倍液、35%赛丹乳油2000倍液。此外可选用2.5%保得乳油2000-2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有效成份2g、44%多虫清乳油30ml对水60kg喷雾。
0
0
文章
美琪爱拍照
2017年05月24日

#花卉 的害虫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刺吸害虫、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和地下害虫等四大类。
(1)刺吸害虫。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粉虱、介壳虫、蓟马、蝽象等。这类害虫用针状口器刺吸花卉组织汁液,引起卷叶、虫瘿或是叶片上出现灰黄等色小点或是叶片、枝条枯黄等症状。防治方法:喷洒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除介壳虫外,其他害虫还可喷洒2.5%溴氰菊酯2500-3000倍液;防治红蜘蛛还可喷洒2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
(2)食叶害虫。主要有刺蛾、蓑蛾、卷叶蛾、夜蛾、毒蛾、天蛾、舟蛾、枯叶蛾、凤蝶、粉蝶等幼虫及金龟子、象甲、叶蜂等。这类害虫用咀嚼式口器,取食固体食物,有的将叶片咬得残缺不全,有的卷叶为害,有的把叶子吃光,仅留下粗的叶脉等等。
防治方法:
①人工消灭越冬虫茧或护囊等。
②幼虫初孵期,喷洒90%敌百虫或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1000倍液。
③防治金龟子和叶蜂,还可采用人工捕杀法。
(3)蛀干害虫。常见为害花木的蛀干害虫主要有天牛、木蠹蛾、吉丁虫、茎蜂等。这类害虫为害特点是钻蛀花木枝条、茎干内食害,造成孔洞或隧道。防治方法:不同种类的蛀干害虫,防治方法有所不同,但有其共同的防治方法,即可用钢丝插入虫孔,刺死幼虫或从虫孔处注射80%敌敌畏或40%氧化乐果20—50倍液,注射后立即用粘泥将虫孔密封毒杀幼虫;防治天牛还可用人工捕杀成虫;防治木蠹蛾中用灯光诱杀成蛾;防治吉丁虫还可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于清晨人工摇枝捕杀等。
(4)地下害虫。地下害虫是指在土中为害花根部或近土表主茎的害虫。常见的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大蟋蟀、地蛆等。这类害虫的生活特点是多潜伏在土中,不易发现,同时为害盛期多集中在春、秋两季。
防治方法:
①苗床要适当深耕,清除杂草,并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②毒谷毒杀,将谷子煮成半熟,晾成半干,拌上50%辛硫磷乳剂,用药量为谷子重量的0.1%~0.2%,充分混匀后施入土中,可防治蛄蝼、蛴螬、金针虫等。
③毒饵诱杀,用50克90%晶体敌百虫加5千克饵料(鲜草或炒香的饼肥等)拌匀制成毒饵,于傍晚施寄主花卉根际附近,即可诱杀蝼蛄、地老虎等。
④防治地老虎还可以人工捕杀;防治地蛆可用40%乐果1000倍液浇灌寄主花卉根际。
(1)刺吸害虫。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粉虱、介壳虫、蓟马、蝽象等。这类害虫用针状口器刺吸花卉组织汁液,引起卷叶、虫瘿或是叶片上出现灰黄等色小点或是叶片、枝条枯黄等症状。防治方法:喷洒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除介壳虫外,其他害虫还可喷洒2.5%溴氰菊酯2500-3000倍液;防治红蜘蛛还可喷洒2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
(2)食叶害虫。主要有刺蛾、蓑蛾、卷叶蛾、夜蛾、毒蛾、天蛾、舟蛾、枯叶蛾、凤蝶、粉蝶等幼虫及金龟子、象甲、叶蜂等。这类害虫用咀嚼式口器,取食固体食物,有的将叶片咬得残缺不全,有的卷叶为害,有的把叶子吃光,仅留下粗的叶脉等等。
防治方法:
①人工消灭越冬虫茧或护囊等。
②幼虫初孵期,喷洒90%敌百虫或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1000倍液。
③防治金龟子和叶蜂,还可采用人工捕杀法。
(3)蛀干害虫。常见为害花木的蛀干害虫主要有天牛、木蠹蛾、吉丁虫、茎蜂等。这类害虫为害特点是钻蛀花木枝条、茎干内食害,造成孔洞或隧道。防治方法:不同种类的蛀干害虫,防治方法有所不同,但有其共同的防治方法,即可用钢丝插入虫孔,刺死幼虫或从虫孔处注射80%敌敌畏或40%氧化乐果20—50倍液,注射后立即用粘泥将虫孔密封毒杀幼虫;防治天牛还可用人工捕杀成虫;防治木蠹蛾中用灯光诱杀成蛾;防治吉丁虫还可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于清晨人工摇枝捕杀等。
(4)地下害虫。地下害虫是指在土中为害花根部或近土表主茎的害虫。常见的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大蟋蟀、地蛆等。这类害虫的生活特点是多潜伏在土中,不易发现,同时为害盛期多集中在春、秋两季。
防治方法:
①苗床要适当深耕,清除杂草,并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②毒谷毒杀,将谷子煮成半熟,晾成半干,拌上50%辛硫磷乳剂,用药量为谷子重量的0.1%~0.2%,充分混匀后施入土中,可防治蛄蝼、蛴螬、金针虫等。
③毒饵诱杀,用50克90%晶体敌百虫加5千克饵料(鲜草或炒香的饼肥等)拌匀制成毒饵,于傍晚施寄主花卉根际附近,即可诱杀蝼蛄、地老虎等。
④防治地老虎还可以人工捕杀;防治地蛆可用40%乐果1000倍液浇灌寄主花卉根际。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