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
Suzy
2017年09月16日

发财树一直掉叶,才发的芽就开始蔫了,大点的叶子也有些变黄,高手帮帮忙吧,能救活不#1、发财树

0
0
sunnyzou:水大了…… 干到叶子往下垂了,再浇透水。增加光照和通风。光照明显不足。
玉米:不要等它们自己掉黄叶子,只要看到叶子发黄就剪掉,这样可以避免别的好叶子也发黄。∩_∩
(此外,叶子发黄还可能是叶子太多,营养供应不上,去掉一些叶子,多给发财树加一些营养物质。淘米水等。)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紫茉莉叶斑病
分布与危害
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别名胭脂花、胭脂豆、水粉花、粉子头、夜娇娇、夜晚花、入地老鼠等,属紫茉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及根入药,具清热利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之功效,全国均有分布。叶斑病是紫茉莉上的常见病害,各种植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片上出现浅褐色点状斑,后向四周扩展,病部圆形或不规则形,逐渐变薄,大小4-10mm,病斑边缘有褐色线纹,病健部分界明显。严重时造成穿孔,叶片早落。
病原
Phyllosticta sp.称一种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大小l00-110μm,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 圆形至椭圆形,大小4-6×3-4(μm)。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释放出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侵染。华北、东北7月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入冬前认真清园,集中把病残体烧毁。
(2)药剂防治。
化学防治:可定期喷施国光银泰(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国光思它灵(氨基酸螯合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用于防病前的预防和补充营养,提高观赏性;
发病初期,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如国光必鲜)500-600倍液,或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如国光英纳)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紫茉莉叶斑病
分布与危害
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别名胭脂花、胭脂豆、水粉花、粉子头、夜娇娇、夜晚花、入地老鼠等,属紫茉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及根入药,具清热利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之功效,全国均有分布。叶斑病是紫茉莉上的常见病害,各种植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片上出现浅褐色点状斑,后向四周扩展,病部圆形或不规则形,逐渐变薄,大小4-10mm,病斑边缘有褐色线纹,病健部分界明显。严重时造成穿孔,叶片早落。
病原
Phyllosticta sp.称一种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大小l00-110μm,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 圆形至椭圆形,大小4-6×3-4(μm)。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释放出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侵染。华北、东北7月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入冬前认真清园,集中把病残体烧毁。
(2)药剂防治。
化学防治:可定期喷施国光银泰(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国光思它灵(氨基酸螯合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用于防病前的预防和补充营养,提高观赏性;
发病初期,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如国光必鲜)500-600倍液,或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如国光英纳)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香石竹疫病
分布与危害
症状
茎与根发病。苗期受侵染,引起根腐而枯死。定植后侵染主茎及分枝,受害处呈水浸状,干燥时呈灰白色,受害处以上的茎叶枯萎。
病原
PhytophthoranicotianaeBreda称烟草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自气孔伸出,长10-744微米,孢子囊单生,长椭圆形或卵形,大小28.8-67.5×12.5-30微米,囊顶乳突明显,卵孢子球形,淡黄或金黄色,直径20-22。5微米。厚垣孢子微黄色圆球形,直径20-40微米。病菌发育温限12-36℃,25-32℃最适。菌丝50℃经5分钟致死。
发生规律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侵染寄主后发病。湿度大时,又由病部长出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重复侵染。
防治方法
1、筑高畦,防雨排涝。
2、药剂防治在病株率不超过1%以前施药。
1)喷雾:常用喷雾剂有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国光绿杀(58%甲霜灵锰锌)400-600倍液,国光绿杀(10%烯酰吗啉)250-300倍液,国光三治(50%氟吗啉锰锌)400-6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2)烟雾:棚室采用烟雾剂,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次每亩250克。
3)粉尘:粉尘施药技术用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每亩用药量1千克。
4)灌根:用国光三抗水剂1000-12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300克。

#香石竹疫病
分布与危害
症状
茎与根发病。苗期受侵染,引起根腐而枯死。定植后侵染主茎及分枝,受害处呈水浸状,干燥时呈灰白色,受害处以上的茎叶枯萎。
病原
PhytophthoranicotianaeBreda称烟草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自气孔伸出,长10-744微米,孢子囊单生,长椭圆形或卵形,大小28.8-67.5×12.5-30微米,囊顶乳突明显,卵孢子球形,淡黄或金黄色,直径20-22。5微米。厚垣孢子微黄色圆球形,直径20-40微米。病菌发育温限12-36℃,25-32℃最适。菌丝50℃经5分钟致死。
发生规律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侵染寄主后发病。湿度大时,又由病部长出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重复侵染。
防治方法
1、筑高畦,防雨排涝。
2、药剂防治在病株率不超过1%以前施药。
1)喷雾:常用喷雾剂有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国光绿杀(58%甲霜灵锰锌)400-600倍液,国光绿杀(10%烯酰吗啉)250-300倍液,国光三治(50%氟吗啉锰锌)400-6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2)烟雾:棚室采用烟雾剂,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次每亩250克。
3)粉尘:粉尘施药技术用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每亩用药量1千克。
4)灌根:用国光三抗水剂1000-12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300克。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天竺葵叶斑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栽培地区。为害天竺葵、腊梅、瓜叶菊、石竹、美人蕉、绿萝、花叶艳山姜等。发病严重植株,叶片枯死,不能正常发育。
症状
病菌发生在叶片上,病斑褐色,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稍隆起,大小为1-3mm。
病原
Altenaria peLargonii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格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尖部色稍淡,丛生基部可肥大呈球形,不直,分隔1-5隔,顶端钝圆,大小为25-70um×5um。分生孢子长棒状,淡褐色具纵横隔膜,3-5横隔,2-3纵隔,横隔处有缢缩,有的具喙或无喙,大小为20um×9.5-12.5um。
发生规律
Altenaria peLargonii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格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尖部色稍淡,丛生基部可肥大呈球形,不直,分隔1-5隔,顶端钝圆,大小为25-70um×5um。分生孢子长棒状,淡褐色具纵横隔膜,3-5横隔,2-3纵隔,横隔处有缢缩,有的具喙或无喙,大小为20um×9.5-12.5um。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叶烧毁,勿栽植过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繁殖生存的环境条件。
②发病前每隔10-15天喷1次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国光银泰(80%代森锌)500-600倍液进行预防。 病初期可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与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交替使用,防止单一用药病菌产生抗性。

#天竺葵叶斑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栽培地区。为害天竺葵、腊梅、瓜叶菊、石竹、美人蕉、绿萝、花叶艳山姜等。发病严重植株,叶片枯死,不能正常发育。
症状
病菌发生在叶片上,病斑褐色,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稍隆起,大小为1-3mm。
病原
Altenaria peLargonii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格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尖部色稍淡,丛生基部可肥大呈球形,不直,分隔1-5隔,顶端钝圆,大小为25-70um×5um。分生孢子长棒状,淡褐色具纵横隔膜,3-5横隔,2-3纵隔,横隔处有缢缩,有的具喙或无喙,大小为20um×9.5-12.5um。
发生规律
Altenaria peLargonii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格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尖部色稍淡,丛生基部可肥大呈球形,不直,分隔1-5隔,顶端钝圆,大小为25-70um×5um。分生孢子长棒状,淡褐色具纵横隔膜,3-5横隔,2-3纵隔,横隔处有缢缩,有的具喙或无喙,大小为20um×9.5-12.5um。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叶烧毁,勿栽植过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繁殖生存的环境条件。
②发病前每隔10-15天喷1次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国光银泰(80%代森锌)500-600倍液进行预防。 病初期可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与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交替使用,防止单一用药病菌产生抗性。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菊花番茄斑萎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普遍,凡栽培地区均有此病发生。为害菊花、矮牵牛、百枝莲、秋海棠、蒲包花、百日菊、瓜叶菊、翠菊、矢车菊、大丽花、凤仙花、牡丹、芍药、旱金莲、马蹄莲、文殊兰、长春花、千日红等,发生严重时,导致茎叶产生三角形坏死,丧失观赏价值。
症状
为害番茄斑萎病组的代表种。在菊花上表现为花叶,叶变形,幼小植株叶片出现褪绿带,斑驳,后期产生大量枯死斑,不能显花,植株甚至畸形。
病原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质粒近于等轴对称,直径70-90mm。有几个变异株系,烟蓟马能传毒,其个体侵染力强。该病毒理化性质不稳定。在汁液中致死温度为40-60℃,体外存活期2-5小时。稀释终点为2×10⒉-2×10-3.沉降系数530s。
发生规律
容易汁液接种,传毒昆虫主要为薊马、叶蝉、蚜虫也能传毒。致死温度40-60℃。
防治方法
①、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减少毒源及传播。
②、加强防治传毒昆虫,如蓟马,叶蝉等。选择无病毒繁殖材料,杜绝和控制病毒发生、发展。
③、 用针对性的治病毒病的药对症治疗,如宁南霉素、吗啉胍、盐酸吗啉胍、吗啉胍乙酸铜、氨基酸寡糖素等。

#菊花番茄斑萎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普遍,凡栽培地区均有此病发生。为害菊花、矮牵牛、百枝莲、秋海棠、蒲包花、百日菊、瓜叶菊、翠菊、矢车菊、大丽花、凤仙花、牡丹、芍药、旱金莲、马蹄莲、文殊兰、长春花、千日红等,发生严重时,导致茎叶产生三角形坏死,丧失观赏价值。
症状
为害番茄斑萎病组的代表种。在菊花上表现为花叶,叶变形,幼小植株叶片出现褪绿带,斑驳,后期产生大量枯死斑,不能显花,植株甚至畸形。
病原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质粒近于等轴对称,直径70-90mm。有几个变异株系,烟蓟马能传毒,其个体侵染力强。该病毒理化性质不稳定。在汁液中致死温度为40-60℃,体外存活期2-5小时。稀释终点为2×10⒉-2×10-3.沉降系数530s。
发生规律
容易汁液接种,传毒昆虫主要为薊马、叶蝉、蚜虫也能传毒。致死温度40-60℃。
防治方法
①、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减少毒源及传播。
②、加强防治传毒昆虫,如蓟马,叶蝉等。选择无病毒繁殖材料,杜绝和控制病毒发生、发展。
③、 用针对性的治病毒病的药对症治疗,如宁南霉素、吗啉胍、盐酸吗啉胍、吗啉胍乙酸铜、氨基酸寡糖素等。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迎春花黑霉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栽培地区的苗圃、庭园。为害迎春花。发病严重时,影响生长发育和开花。
症状
病害发生在叶片和叶花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周围黄褐色,中央为橄榄褐色的霉层,直径约3mm,为害花器引起花腐。
病原
ladosporium herbarum Link ex S.F.Gray,属半知菌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枝孢霉属。
为弱寄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或稍弯曲,中部或顶端局部膨大,直径为6.8-9um,橄榄色,有少数隔膜,有较少的分枝,大小55-164um×3-6.2um,有的长达250um。
分生孢子椭圆形和圆柱形,多为单胞,也有双胞,表面散生细刺,大小为8.5-24um×3.8-7.2um。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部组织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水溅进行传播为害。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残株及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
②萌芽前喷施铲除剂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国光银泰400-600倍液防止发病。发病期间喷施国光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国光绿青(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叶面喷雾,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

#迎春花黑霉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栽培地区的苗圃、庭园。为害迎春花。发病严重时,影响生长发育和开花。
症状
病害发生在叶片和叶花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周围黄褐色,中央为橄榄褐色的霉层,直径约3mm,为害花器引起花腐。
病原
ladosporium herbarum Link ex S.F.Gray,属半知菌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枝孢霉属。
为弱寄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或稍弯曲,中部或顶端局部膨大,直径为6.8-9um,橄榄色,有少数隔膜,有较少的分枝,大小55-164um×3-6.2um,有的长达250um。
分生孢子椭圆形和圆柱形,多为单胞,也有双胞,表面散生细刺,大小为8.5-24um×3.8-7.2um。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部组织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水溅进行传播为害。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残株及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
②萌芽前喷施铲除剂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国光银泰400-600倍液防止发病。发病期间喷施国光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国光绿青(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叶面喷雾,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锈病是红花上重要病害,全国各种植区广泛发生,造成不同程度损失。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苞叶。苗期染病子叶、下胚轴及根部密生黄色病斑,大小5-10×2-3(mm),其中密生针头状黄色颗粒状物,即病菌性子器。后期在锈子器边缘产生栗褐色近圆形斑点,即锈子器,表皮破裂后散出锈孢子。成株叶片染病叶背散生栗褐色至锈褐色或暗褐色稍隆起的小疱状物,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大小0.5-1mm。疮斑表皮破裂后,孢子堆周围表皮向上翻卷,逸出大量棕褐色夏孢子,有时叶片正面也可产生夏孢子堆。进入发病后期,夏孢子堆处生出暗褐色至黑褐色疱状物,即病菌的冬孢子堆,大小1-1.5mm。严重时叶面上孢子堆满布,叶片枯黄,病株常较健株提早15天枯死。
病原
Pucciniacarthami(Hutz.)Corda称#红花柄锈菌 ,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性孢子器球形,蜜黄色,顶端突出在寄主表皮外,大小90-150×80-140(μm);性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7-5.0×2.4-3.6(μm)。性孢子成熟时从性子器孔口排出,呈蜜露状。锈孢子器栗褐色,近圆形至条状,产生黄褐色锈孢子,圆形至椭圆形,表生微刺,大小22-32×2l-26(μm)。夏孢子黄褐色至浅茶褐色,球形至广椭圆形,球形,表面生微刺,大小22-29×22-26(μm)。冬孢子褐色至茶褐色,双胞,椭圆形,表面生瘤状小突起,有短柄,大小31.7-41.5×21.5-26.8(μm)。冬孢子萌发温限10-35℃,25℃最适。夏孢子在干燥时能存活166天。
发生规律
红花锈菌系长循环型单主寄生锈菌。病菌以冬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翌春冬孢子萌发产虫担孢子引起初侵染。西北红花春播区,3月下旬播种的,30天后子叶、下胚轴及根部出现性子器,5-6天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侵入叶片,5月下旬叶斑上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又通过风雨传播引致再侵染,8月中旬植株衰老产生冬孢子堆和冬孢子越冬。该病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流行,其流行程度取决于5-8月的雨量和浇水次数。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或早熟避病的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高燥地块种植红花,出苗30天左右,间苗时注意拔除病株,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严格控制灌水量,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适当增施磷钾肥或草木灰,增强抗病力。
(3)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0.4%的15%三唑酮拌种。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国光黑杀(12.5%烯唑醇)2500-3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波美0.3°石硫合剂。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可改用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9000-10000倍。

分布与危害
锈病是红花上重要病害,全国各种植区广泛发生,造成不同程度损失。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苞叶。苗期染病子叶、下胚轴及根部密生黄色病斑,大小5-10×2-3(mm),其中密生针头状黄色颗粒状物,即病菌性子器。后期在锈子器边缘产生栗褐色近圆形斑点,即锈子器,表皮破裂后散出锈孢子。成株叶片染病叶背散生栗褐色至锈褐色或暗褐色稍隆起的小疱状物,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大小0.5-1mm。疮斑表皮破裂后,孢子堆周围表皮向上翻卷,逸出大量棕褐色夏孢子,有时叶片正面也可产生夏孢子堆。进入发病后期,夏孢子堆处生出暗褐色至黑褐色疱状物,即病菌的冬孢子堆,大小1-1.5mm。严重时叶面上孢子堆满布,叶片枯黄,病株常较健株提早15天枯死。
病原
Pucciniacarthami(Hutz.)Corda称#红花柄锈菌 ,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性孢子器球形,蜜黄色,顶端突出在寄主表皮外,大小90-150×80-140(μm);性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7-5.0×2.4-3.6(μm)。性孢子成熟时从性子器孔口排出,呈蜜露状。锈孢子器栗褐色,近圆形至条状,产生黄褐色锈孢子,圆形至椭圆形,表生微刺,大小22-32×2l-26(μm)。夏孢子黄褐色至浅茶褐色,球形至广椭圆形,球形,表面生微刺,大小22-29×22-26(μm)。冬孢子褐色至茶褐色,双胞,椭圆形,表面生瘤状小突起,有短柄,大小31.7-41.5×21.5-26.8(μm)。冬孢子萌发温限10-35℃,25℃最适。夏孢子在干燥时能存活166天。
发生规律
红花锈菌系长循环型单主寄生锈菌。病菌以冬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翌春冬孢子萌发产虫担孢子引起初侵染。西北红花春播区,3月下旬播种的,30天后子叶、下胚轴及根部出现性子器,5-6天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侵入叶片,5月下旬叶斑上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又通过风雨传播引致再侵染,8月中旬植株衰老产生冬孢子堆和冬孢子越冬。该病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流行,其流行程度取决于5-8月的雨量和浇水次数。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或早熟避病的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高燥地块种植红花,出苗30天左右,间苗时注意拔除病株,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严格控制灌水量,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适当增施磷钾肥或草木灰,增强抗病力。
(3)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0.4%的15%三唑酮拌种。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国光黑杀(12.5%烯唑醇)2500-3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波美0.3°石硫合剂。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可改用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9000-10000倍。
0
1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北方温室。
症状
发生在月季叶部。初期叶面出现黄绿色针点斑,后期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紫色,扩展后连成片,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部出现小黑点,病叶边缘似火烧状。
病原
半知菌类玫瑰叶点霉phyllostictarosarum pass.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组织、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由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以叶边缘被害重。秋季老叶发病重,多年留茬植株发病重,气温在20℃以上的多雨季节发病重,栽植过密、管理粗放的绿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并销毁病叶,减少病源。
2.加强养护管理,合理密植,提高月季抗性。
3.选择和栽植抗病品种,淘汰敏感品种。
4.发病前可用国光银泰提前预防,发病初期可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液进行防治。

分布与危害
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北方温室。
症状
发生在月季叶部。初期叶面出现黄绿色针点斑,后期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紫色,扩展后连成片,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部出现小黑点,病叶边缘似火烧状。
病原
半知菌类玫瑰叶点霉phyllostictarosarum pass.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组织、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由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以叶边缘被害重。秋季老叶发病重,多年留茬植株发病重,气温在20℃以上的多雨季节发病重,栽植过密、管理粗放的绿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并销毁病叶,减少病源。
2.加强养护管理,合理密植,提高月季抗性。
3.选择和栽植抗病品种,淘汰敏感品种。
4.发病前可用国光银泰提前预防,发病初期可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液进行防治。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分布与危害
#黄守瓜
各地均有分布。危害雏菊、翠菊、瓜叶菊、芍药等植物。
危害特点:成虫食害寄主植物幼苗、嫩茎、叶、花;幼虫在土中啃食根部,造成植株干枯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0~8.0毫米,宽3.5~4.2毫米,椭圆形,全体除复眼、上唇、后胸腹面至腹部等处黑色外,其他部分均为橙黄色。雌虫腹部较尖,尖端露出鞘翅外,末节腹面有一V形凹陷。雄虫腹部较钝,末节腹面有一匙形构造。卵近球形,直径约0.8毫米,黄色。幼虫体长11.5~13.0毫米,初孵化为白色。
发生规律
在年平均气温9~16℃的地区每年发生1代;年平均气温在16~23℃的地区每年发生2代;年平均气温在20~25℃的地区每年发生3~4代。各地均以成虫潜伏在避风向阳的田埂土坡缝隙中、土块下或杂草落叶中越冬,稍有群集性。越冬成虫在第2年3月底至4月上旬开始活动。成虫喜阳光,飞翔力强,有假死性:成虫取食叶片时以身体为半径旋转咬食一圈,再食圈内叶片,在叶片上留下环形食痕或孔洞。雌虫一生交配多次,交尾1~2天开始产卵,每雌产卵250~400粒。卵大多成堆,或敌产于寄主根际附近湿土凹陷处。幼虫共3龄。幼虫孵化后即钻入土内,寻找寄主组织危害,先吃支根及茎基,3龄后可蛀入主根或近地的根茎内部上下蛀食。老熟后即在危害部位附近做茧化蛹。
防治方法
在成虫产卵期用或混用草木灰、石灰粉、锯末和2%巴丹粉剂,每亩2千克撒在根附近土面或叶上,防止成虫产卵危害。花苗移栽前后至5片叶前及时喷洒50%巴丹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10%多来宝悬浮剂1000倍液。防治幼虫危害根部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灌根。
#黄守瓜
各地均有分布。危害雏菊、翠菊、瓜叶菊、芍药等植物。
危害特点:成虫食害寄主植物幼苗、嫩茎、叶、花;幼虫在土中啃食根部,造成植株干枯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0~8.0毫米,宽3.5~4.2毫米,椭圆形,全体除复眼、上唇、后胸腹面至腹部等处黑色外,其他部分均为橙黄色。雌虫腹部较尖,尖端露出鞘翅外,末节腹面有一V形凹陷。雄虫腹部较钝,末节腹面有一匙形构造。卵近球形,直径约0.8毫米,黄色。幼虫体长11.5~13.0毫米,初孵化为白色。
发生规律
在年平均气温9~16℃的地区每年发生1代;年平均气温在16~23℃的地区每年发生2代;年平均气温在20~25℃的地区每年发生3~4代。各地均以成虫潜伏在避风向阳的田埂土坡缝隙中、土块下或杂草落叶中越冬,稍有群集性。越冬成虫在第2年3月底至4月上旬开始活动。成虫喜阳光,飞翔力强,有假死性:成虫取食叶片时以身体为半径旋转咬食一圈,再食圈内叶片,在叶片上留下环形食痕或孔洞。雌虫一生交配多次,交尾1~2天开始产卵,每雌产卵250~400粒。卵大多成堆,或敌产于寄主根际附近湿土凹陷处。幼虫共3龄。幼虫孵化后即钻入土内,寻找寄主组织危害,先吃支根及茎基,3龄后可蛀入主根或近地的根茎内部上下蛀食。老熟后即在危害部位附近做茧化蛹。
防治方法
在成虫产卵期用或混用草木灰、石灰粉、锯末和2%巴丹粉剂,每亩2千克撒在根附近土面或叶上,防止成虫产卵危害。花苗移栽前后至5片叶前及时喷洒50%巴丹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10%多来宝悬浮剂1000倍液。防治幼虫危害根部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灌根。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金鱼草稻绿蝽
分布与危害
金鱼草、豆类及水稻等植物。
以若虫和成虫在植株的茎叶上吸食汁液,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影响开花。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5-16毫米,体绿色,头小近三角形。前胸背板具狭黄边,侧角圆,微突。小盾片长三角形,末端狭圆,超过腹部中央,基缘处有3个黄白色小点。前翅革质无斑纹。腹部腹面淡绿色,密布绿色斑点,足绿色。
卵:淡黄色,圆形。
若虫:老熟若虫绿至暗绿色,背部具黑褐色斑点和红褐色格子状斑。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5代,以成虫在根部或杂草、土缝内越冬。翌春成虫活动,开始产卵。卵多产于叶片和嫩茎上,聚生,每卵块从十几粒至百多粒不等。
防治方法
A.注意圃地卫生,秋冬季清除枯叶、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B.虫害发生期,可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

#金鱼草稻绿蝽
分布与危害
金鱼草、豆类及水稻等植物。
以若虫和成虫在植株的茎叶上吸食汁液,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影响开花。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5-16毫米,体绿色,头小近三角形。前胸背板具狭黄边,侧角圆,微突。小盾片长三角形,末端狭圆,超过腹部中央,基缘处有3个黄白色小点。前翅革质无斑纹。腹部腹面淡绿色,密布绿色斑点,足绿色。
卵:淡黄色,圆形。
若虫:老熟若虫绿至暗绿色,背部具黑褐色斑点和红褐色格子状斑。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5代,以成虫在根部或杂草、土缝内越冬。翌春成虫活动,开始产卵。卵多产于叶片和嫩茎上,聚生,每卵块从十几粒至百多粒不等。
防治方法
A.注意圃地卫生,秋冬季清除枯叶、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B.虫害发生期,可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分布与危害
#花蓟马
成虫、若虫多群集于花内取食为害,花器、花瓣受害后成白化,经日晒后变为黑褐色,危害严重的花朵萎蔫。叶受害后呈现银白色条斑,严重的枯焦萎缩。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mm。褐色;头、胸部稍浅,前腿节端部和胫节浅褐色。触角第1、2和第6-8节褐色,3-5节黄色,但第5节端半部褐色。前翅微黄色。腹部1-7背板前缘线暗褐色。头背复眼后有横纹。单眼间鬃较粗长,位于后单眼前方。触角8节,较粗;第3、4节具叉状感觉锥。前胸前缘鬃4对,亚中对和前角鬃长;后缘鬃5对,后角外鬃较长。前翅前缘鬃27根,前脉鬃均匀排列,21根;后脉鬃18根。腹部第l背板布满横纹,第2-8背板仅两侧有横线纹。第5-8背板两侧具微弯梳;第8背板后缘梳完整,梳毛稀疏而小。雄虫较雌虫小,黄色。腹板3-7节有近似哑铃形的腺域。
卵肾形,长0.2mm,宽0.1mm。孵化前显现出两个红色眼点。
二龄若虫体长约1mm,基色黄;复眼红;触角7节,第3、4节最长,第3节有覆瓦状环纹,第4节有环状排列的微鬃;胸、腹部背面体鬃尖端微圆钝;第9腹节后缘有一圈清楚的微齿。
发生规律
在南方各城市一年发生11-14代,在华北、西北地区年发生6-8代。在20℃恒温条件下完成一代需20-25天。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土壤表皮层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出现第一代。10月下旬、11月上旬进入越冬代。10月中旬成虫数量明显减少。该蓟马世代重叠严重。成虫寿命春季为35天左右,夏季为20至28天,秋季为40-73天。雄成虫寿命较雌成虫短。雌雄比为1:0.3-0.5。成虫羽化后2-3天开始交配产卵,全天均进行。卵单产于花组织表皮下,每雌可产卵77-248粒,产卵历期长达20-50天。每年6-7月、8-9月下旬是该蓟马的危害高峰期。
防治方法
1.早春在寄主上防治,花苗出土前喷洒杀虫剂,进行一次预防性防治,可压低虫口,减少迁移。
2.定苗后百株有虫15-30头或真叶前百株有虫10头、真叶后百株有虫20-30头,喷洒50%辛硫磷乳油或5%锐劲特悬浮剂、35%伏杀磷乳油1500倍液、44%速凯乳油1000倍液、10%除尽乳油2000倍液、1.8%爱比菌素4000倍液、35%赛丹乳油2000倍液。此外可选用2.5%保得乳油2000-2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有效成份2g、44%多虫清乳油30ml对水60kg喷雾。
#花蓟马
成虫、若虫多群集于花内取食为害,花器、花瓣受害后成白化,经日晒后变为黑褐色,危害严重的花朵萎蔫。叶受害后呈现银白色条斑,严重的枯焦萎缩。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mm。褐色;头、胸部稍浅,前腿节端部和胫节浅褐色。触角第1、2和第6-8节褐色,3-5节黄色,但第5节端半部褐色。前翅微黄色。腹部1-7背板前缘线暗褐色。头背复眼后有横纹。单眼间鬃较粗长,位于后单眼前方。触角8节,较粗;第3、4节具叉状感觉锥。前胸前缘鬃4对,亚中对和前角鬃长;后缘鬃5对,后角外鬃较长。前翅前缘鬃27根,前脉鬃均匀排列,21根;后脉鬃18根。腹部第l背板布满横纹,第2-8背板仅两侧有横线纹。第5-8背板两侧具微弯梳;第8背板后缘梳完整,梳毛稀疏而小。雄虫较雌虫小,黄色。腹板3-7节有近似哑铃形的腺域。
卵肾形,长0.2mm,宽0.1mm。孵化前显现出两个红色眼点。
二龄若虫体长约1mm,基色黄;复眼红;触角7节,第3、4节最长,第3节有覆瓦状环纹,第4节有环状排列的微鬃;胸、腹部背面体鬃尖端微圆钝;第9腹节后缘有一圈清楚的微齿。
发生规律
在南方各城市一年发生11-14代,在华北、西北地区年发生6-8代。在20℃恒温条件下完成一代需20-25天。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土壤表皮层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出现第一代。10月下旬、11月上旬进入越冬代。10月中旬成虫数量明显减少。该蓟马世代重叠严重。成虫寿命春季为35天左右,夏季为20至28天,秋季为40-73天。雄成虫寿命较雌成虫短。雌雄比为1:0.3-0.5。成虫羽化后2-3天开始交配产卵,全天均进行。卵单产于花组织表皮下,每雌可产卵77-248粒,产卵历期长达20-50天。每年6-7月、8-9月下旬是该蓟马的危害高峰期。
防治方法
1.早春在寄主上防治,花苗出土前喷洒杀虫剂,进行一次预防性防治,可压低虫口,减少迁移。
2.定苗后百株有虫15-30头或真叶前百株有虫10头、真叶后百株有虫20-30头,喷洒50%辛硫磷乳油或5%锐劲特悬浮剂、35%伏杀磷乳油1500倍液、44%速凯乳油1000倍液、10%除尽乳油2000倍液、1.8%爱比菌素4000倍液、35%赛丹乳油2000倍液。此外可选用2.5%保得乳油2000-2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有效成份2g、44%多虫清乳油30ml对水60kg喷雾。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