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碟食大鱼
2018年01月20日
非洲紫罗兰花之精美叶片,其他花草的叶片与非洲紫罗兰比较的话果真相形见绌,用色彩缤纷、形态万千、美轮美奂来形容不为过。玩品种、玩色彩、玩新奇,玩极致即是人生一大境界。北京一老玩家说过:一个不会玩儿的人,想必他做任何都不会出成绩。喜欢玩花草不要错过精致的非洲紫罗兰,最好最美的选择。(微信同电话:18318792600 优惠多多)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12月25日
龙血树形态优美,点缀家居,效果不凡。龙血树株形优美规整,叶形叶色多姿多彩,为现代室内装饰的优良观叶植物,中、小盆花可点缀书房、客厅和卧室,大中型植株可美化、布置厅堂,龙血树对光线的适应性较强,在阴暗的室内可连续观赏2-4周,明亮的室内可长期摆放,用于家具摆设也是一流的选择。
龙血树叶子发黄的几种原因
长期没有换盆
虽然龙血树是生命力很强的长寿爷,但是你要长期把它当捡来的孩子养着,它也难受啊!
长期不换盆,植物根系的生长空间不足,吸收营养的能力下降,植株状况变差,叶片发黄就成了顺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换盆时伤到了根
很多时候,有的伤害是无法避免的,谁能够保证我一锄头挖下去能挖出个完整的土豆来?
换盆也一样,总是竭尽全力地小心了,然而并没有什么用,还是会伤害到根系。伤到根系之后,上盆的龙血树不能进行正常的养护,需要等它缓苗。
缓苗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叶片发黄,甚至掉落的情况。
水肥管理不当
龙血树新叶发黄,是水分不够,如果是老叶发黄,就是养分不够。
空气干燥,也会导致叶片水分缺乏而发黄。
病虫害的妨碍
出现大面积的叶片掉落,可能是根系腐烂或者虫害妨碍。这时候,要检查一下根系的情况,再检查叶片有没有虫卵。
龙血树叶片发黄怎么办
换盆
龙血树可2-3年换盆一次,盆尽量选择稍微大些的,给足生长空间,束缚,永远不会有茁壮成长的植物出现。
换盆时,不是尽力避免伤及根系,而是竭尽全力避免伤及根系,尽到了责任,还是伤到了,那就让它自己缓苗吧,没事的,它很强!
浇水施肥齐头并进
龙血树除了冬天无需施肥外,春夏秋可薄而勤施。盆土保持湿润,必要时可向叶面喷水,向植株上方喷雾,增加空气湿度。
长期放在阴凉处养护的龙血树也可以适当晒晒太阳,进行一下光合作用,闻闻阳光的味道。
病虫害的出现不能忍
病虫害的出现,一定要及时检查,及时喷药,及时挽救那些还没有发黄的叶片。
对症下药逐一解决,相信你的龙血树又能生龙活虎!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12月05日
“蝴蝶之舞”玉吊钟,景天科、伽蓝菜属的多肉植物、也称多浆植物,别名洋吊钟。该物种喜温暖凉爽的气候环境,不耐高温烈日,它叶色艳丽,形态如花,株型美观,根须奇特,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原产马达加斯加岛干燥、阳光充足的热带地区。
玉吊钟的观赏价值
玉吊钟植株挺立,株型优美。叶子是蓝绿或灰绿色,覆有斑点,极富变化,十分好看,是多肉植物中的观叶佳品。玉吊钟也会开花,亭立的花序,盛开橙红色朵朵小花,异常诱人。
玉吊钟适合作盆花,用来点缀花坛,假山,景色很好。还可以用来作盆栽观赏,适合在客室、书房做装饰,美化家居。
玉吊钟的赠送价值
玉吊钟的花语是情有独钟。
将玉吊钟摘枝赠人,表示情有独钟的意思。
玉吊钟的花期是冬季,而整个冬季里囊括了包括元旦,春节,圣诞,情人节在内的中西方节日。在玉吊钟开花的时节,美丽的花朵犹如一串串小彩钟,小巧玲珑,恣意点缀,能给节日增添一些喜庆气氛,引人喜爱,还能有一种不一样的寓意。
玉吊钟的屋顶绿化价值
玉吊钟可以做屋顶绿化植被,制作还是比较简单的,只需要在生长时适当修剪或摘心,改变造型,此外,无需其它后期管理。
玉吊钟的药用价值
玉吊钟可以全草入药。
玉吊钟的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烧烫伤,外伤出血:用鲜全草捣烂外敷;疮疖红肿:用鲜全草加黄糖少许,共捣烂外敷。
0
1
文章
权问薇
2017年09月23日
#金钱兜 剪顶方法
金钱兜疯长时,可以给金钱兜进行剪顶。我们都知道,这样做可以平衡植株的生长,使其形状更美观,长的更健康,并且有利于金钱兜整体形态的完善。另外,花友们可以选择几条粗枝保留,将新芽依据造型的需要进行修剪。
修剪后如何养护
湿度
要注意湿度控制。修剪完成后,要保持土壤微湿偏干。若是在夏季温度较高时修剪,可以经常向叶片上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保持足够的水分。至于浇水,若是冬季,约半个月浇水1次,春秋季则每周1次即可。
光照
金钱兜极喜光照,修剪后适宜放在光照充足、通风条件好的环境中。若是条件允许,也可以有一些阳光直射,但是应避免暴晒,特别是夏季强烈的光照。特别注意如果是在冬天,合理的光照相当重要,温度也应维持在12℃以上,不然温度过低会导致叶片大量凋零脱落,甚至植物死亡。
施肥
施肥的问题。修剪完成后,可以每两周左右施一次薄肥,栽培土中可加入适量的沤制过的饼肥或复合肥。
土壤
关于土壤的问题。金钱兜适合生长于酸性土壤之中,土壤最好肥沃松软,含营养物质丰富,可以适当掺入少量的动物粪便。不过在气温较低时,应停止追肥,以免低温条件下肥害伤根。
0
0
文章
小九
2017年09月22日
很多人将龙吐珠养成盆栽的小灌木,但却没有发挥它的攀援功能,龙吐珠的形态就有点类似三角梅,喜欢充足的阳光,粗放养护也能生长,另外它们都有一定攀爬效果,适合养在阳台或院子里,一起来看看这种奇异的植物。
#龙吐珠 长着白色的花萼,都怕诶红色的花冠和长长伸出来的花蕊,有给人一种龙吐珠的感觉,不过仔细看它的花朵,感觉又像是小灯笼一般。
龙吐珠实际上就是一种藤本植物,一般的可以长到2~3米,适合种在墙边或栅栏上,作为攀援植物,不开花的时候也会是很不错的观叶植物,特别是一些斑叶的品种。
养护龙吐珠的环境要保持常年温暖湿润,它是一种亚热带花卉,最低养护温度最好是在10度以上,可耐短暂低温,北方可以作为盆栽养护。
龙吐珠对光照的需求较高,需要较为充足的日照,但是要避免烈日暴晒,所以养在半阴半阳的环境才能健壮生长。
夏季过度高温或光照太强的时候就要适当遮阴,温度高的时候需要保证土壤的水分充足,避免过度干旱,可以保持土壤湿润,这样才能促进之后更好开花。
栽种龙吐珠需要疏松肥沃和漂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或腐殖土,保证土壤的排水性,如果是地栽的,要避免栽种在地势低洼的环境,不然容易积水烂根。
养护龙龙吐珠需要充足的水分,生长期保证土壤微润,但是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潮湿或湿度过大。
想要让龙吐珠开花更好,平常就要注意薄肥勤施,注意定期施肥,花期前要每两周给一次稀薄的磷酸二氢钾,促进更好开花。
花后及时摘掉残花,春季恢复生长之前,可以对植株进行适当的修剪,一些弱枝、病枝和交叉枝剪掉,这样可以让植株长得更整齐,也能促进分枝,开花更多。
龙吐珠会不断向上攀爬生长,如果想要它生长更加旺盛,就可以搭设一些支架让它攀爬,春季都它的枝条进行适当的修剪。
发现病叶或病枝要及时剪掉,不要留在盆土里,之后每周喷百菌清或托布津,喷3次左右就行了。
#龙吐珠 长着白色的花萼,都怕诶红色的花冠和长长伸出来的花蕊,有给人一种龙吐珠的感觉,不过仔细看它的花朵,感觉又像是小灯笼一般。
龙吐珠实际上就是一种藤本植物,一般的可以长到2~3米,适合种在墙边或栅栏上,作为攀援植物,不开花的时候也会是很不错的观叶植物,特别是一些斑叶的品种。
养护龙吐珠的环境要保持常年温暖湿润,它是一种亚热带花卉,最低养护温度最好是在10度以上,可耐短暂低温,北方可以作为盆栽养护。
龙吐珠对光照的需求较高,需要较为充足的日照,但是要避免烈日暴晒,所以养在半阴半阳的环境才能健壮生长。
夏季过度高温或光照太强的时候就要适当遮阴,温度高的时候需要保证土壤的水分充足,避免过度干旱,可以保持土壤湿润,这样才能促进之后更好开花。
栽种龙吐珠需要疏松肥沃和漂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或腐殖土,保证土壤的排水性,如果是地栽的,要避免栽种在地势低洼的环境,不然容易积水烂根。
养护龙龙吐珠需要充足的水分,生长期保证土壤微润,但是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潮湿或湿度过大。
想要让龙吐珠开花更好,平常就要注意薄肥勤施,注意定期施肥,花期前要每两周给一次稀薄的磷酸二氢钾,促进更好开花。
花后及时摘掉残花,春季恢复生长之前,可以对植株进行适当的修剪,一些弱枝、病枝和交叉枝剪掉,这样可以让植株长得更整齐,也能促进分枝,开花更多。
龙吐珠会不断向上攀爬生长,如果想要它生长更加旺盛,就可以搭设一些支架让它攀爬,春季都它的枝条进行适当的修剪。
发现病叶或病枝要及时剪掉,不要留在盆土里,之后每周喷百菌清或托布津,喷3次左右就行了。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瓜叶菊李短尾蚜虫
分布与危害
瓜叶菊、金盏花等菊科植物及李、梅、杏、桃等果树。
以成虫、若虫吸汁为害植株叶和嫩茎等,使植株生长衰落。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淡黄至黄绿色,长1.6毫米左右。触角6节,具瓦纹;腹管圆筒形,较短,其部骨化灰褐色;尾片宽圆锥形,有曲粗长毛6-7根。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7毫米,头胸、触角和足均为黑色,腹色淡,具黑色斑纹。第3-6节腹节背片相连成大斑;触角第3节感觉圈11-19个,分布全节。其他特征与无翅型相似。
发生规律
1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李、梅等木本植物上越冬,翌年春越冬卵孵化,为害越冬寄主的新芽、新叶。夏季产生有翅胎生蚜,迁往瓜叶菊,金盏花等植物上为害。秋末迁回越冬寄主,产生两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A.温室栽培花上发现蚜虫,可人工用软毛刷蘸水轻轻刷除,并处理干净。
B.蚜虫发生量较大时,可喷洒国光毙克(吡虫啉)1000倍液、国光崇刻(啶虫脒)3000倍液,也可用黄板诱杀等。
C.保护和利用李短尾蚜的捕食性天敌,如七星瓢虫、二星瓢虫、黑带食蚜蝇和小花蝽等。
分布与危害
瓜叶菊、金盏花等菊科植物及李、梅、杏、桃等果树。
以成虫、若虫吸汁为害植株叶和嫩茎等,使植株生长衰落。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淡黄至黄绿色,长1.6毫米左右。触角6节,具瓦纹;腹管圆筒形,较短,其部骨化灰褐色;尾片宽圆锥形,有曲粗长毛6-7根。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7毫米,头胸、触角和足均为黑色,腹色淡,具黑色斑纹。第3-6节腹节背片相连成大斑;触角第3节感觉圈11-19个,分布全节。其他特征与无翅型相似。
发生规律
1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李、梅等木本植物上越冬,翌年春越冬卵孵化,为害越冬寄主的新芽、新叶。夏季产生有翅胎生蚜,迁往瓜叶菊,金盏花等植物上为害。秋末迁回越冬寄主,产生两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A.温室栽培花上发现蚜虫,可人工用软毛刷蘸水轻轻刷除,并处理干净。
B.蚜虫发生量较大时,可喷洒国光毙克(吡虫啉)1000倍液、国光崇刻(啶虫脒)3000倍液,也可用黄板诱杀等。
C.保护和利用李短尾蚜的捕食性天敌,如七星瓢虫、二星瓢虫、黑带食蚜蝇和小花蝽等。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非洲菊贪夜蛾
分布与危害
非洲菊、香石竹、菊花和万寿菊等花卉。主要以幼虫咬食嫩叶、花朵和花蕾,造成植株叶片缺刻,落花和落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4毫米。前翅锈褐色,内线为黑色双线波浪形外斜,中线黑色波形外斜至肾纹前端,外线黑色双线锯齿形。肾纹粉黄色中部褐色有黑边;后翅白色,边缘褐色。
卵:球形,基部扁平。
幼虫:体灰绿色或赤褐色,胴部背线浅色,气门后上方具白色斑纹。
发生规律
1年发生5代左右。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产卵于叶正反两面,卵聚集成块状,每块有卵20-30粒。成虫具趋光性。初孵幼虫群集叶片为害,长大后蛀入花蕾为害。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即落地。
防治方法
A.搞好园圃卫生,结合冬耕或换茬,消灭土中越冬虫蛹。
B.利用成虫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C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Bt悬乳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分布与危害
非洲菊、香石竹、菊花和万寿菊等花卉。主要以幼虫咬食嫩叶、花朵和花蕾,造成植株叶片缺刻,落花和落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4毫米。前翅锈褐色,内线为黑色双线波浪形外斜,中线黑色波形外斜至肾纹前端,外线黑色双线锯齿形。肾纹粉黄色中部褐色有黑边;后翅白色,边缘褐色。
卵:球形,基部扁平。
幼虫:体灰绿色或赤褐色,胴部背线浅色,气门后上方具白色斑纹。
发生规律
1年发生5代左右。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产卵于叶正反两面,卵聚集成块状,每块有卵20-30粒。成虫具趋光性。初孵幼虫群集叶片为害,长大后蛀入花蕾为害。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即落地。
防治方法
A.搞好园圃卫生,结合冬耕或换茬,消灭土中越冬虫蛹。
B.利用成虫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C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Bt悬乳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石斛白盾蚧
分布与危害
分布华南、西南,北方温室。主要危害石斛 、棕竹、荆头竹、茶、青冈等植物。
形态特征
雌成虫介壳细长,长2-3mm,白色,质薄,前狭后宽,略隆起,直或略弯曲;壳点2个,位于前端,淡黄色。虫体很细长,两侧近平行,长约1.5mm,黄色,臀前腹节侧突略显,前气门腺2-3个;臀板尖而狭长,臀叶2对发达,中叶陷入,叉开呈“∧”字状,基部轭连,内缘具粗齿列,侧叶双分,内分叶长形,第3叶为低齿突;臀板背缘腺每侧7个,排成1、2、2、2个;与缘腺同大的背腺在第3-5腹节成亚中、亚缘列,每列1-3腺,后胸至第3腹节边缘有小管腺;腹缘有小腹腺;围阴腺5群。雄成虫介壳形,长约1mm,两侧略平行,白色,溶蜡状,背中纵脊3条略显;壳点1个,位于前端。
发生规律
亚热带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2龄若虫和成虫在叶片上越冬,若1-2月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天气干旱,则越冬现象不明显。3-4月1代若虫出现,11-12月4代若虫出现。7-8月气温高达30℃以上时,虫体大量死亡。雌虫主要寄生在叶背面,分泌蜡质粉絮。呈堆状。
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将有虫的枝条剪除。
2.加强水肥管理,植物种植地要通风通气,提高植物抗虫力。
3.在若虫发生初期,喷洒无公害农药,如花保乳剂100倍液或崇刻(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
分布与危害
分布华南、西南,北方温室。主要危害石斛 、棕竹、荆头竹、茶、青冈等植物。
形态特征
雌成虫介壳细长,长2-3mm,白色,质薄,前狭后宽,略隆起,直或略弯曲;壳点2个,位于前端,淡黄色。虫体很细长,两侧近平行,长约1.5mm,黄色,臀前腹节侧突略显,前气门腺2-3个;臀板尖而狭长,臀叶2对发达,中叶陷入,叉开呈“∧”字状,基部轭连,内缘具粗齿列,侧叶双分,内分叶长形,第3叶为低齿突;臀板背缘腺每侧7个,排成1、2、2、2个;与缘腺同大的背腺在第3-5腹节成亚中、亚缘列,每列1-3腺,后胸至第3腹节边缘有小管腺;腹缘有小腹腺;围阴腺5群。雄成虫介壳形,长约1mm,两侧略平行,白色,溶蜡状,背中纵脊3条略显;壳点1个,位于前端。
发生规律
亚热带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2龄若虫和成虫在叶片上越冬,若1-2月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天气干旱,则越冬现象不明显。3-4月1代若虫出现,11-12月4代若虫出现。7-8月气温高达30℃以上时,虫体大量死亡。雌虫主要寄生在叶背面,分泌蜡质粉絮。呈堆状。
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将有虫的枝条剪除。
2.加强水肥管理,植物种植地要通风通气,提高植物抗虫力。
3.在若虫发生初期,喷洒无公害农药,如花保乳剂100倍液或崇刻(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卡特兰白粉虱
分布与危害
白粉虱主要为害植株的叶片,喜食叶片,通常在叶背取食,被害叶片呈灰白色,严重时干枯脱落。
形态特征
白粉虱成虫体长0.1~1.2毫米,翅展2.3毫米。体浅黄或浅绿色,背有白色蜡粉。复眼赤红色。触角短丝状。翅膜质,前、后翅上各有一条翅脉。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后渐为黑色。幼虫体扁平,椭圆形,黄绿色,体长0.5毫米左右。蛹椭圆形,隆起,浅黄色。蛹壳扁平,长椭圆形,淡黄色,半透明,整个蛹壳背面覆盖着白色絮状蜡丝。
发生规律
世代重叠现象显著,在同一时期可见到各种虫态。成虫喜欢选择上部嫩叶栖息。活动、取食和产卵。成虫一般不大活动,对黄色有趋性。营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的后代完全是雄虫。俘化后即固定在叶背刺吸为害。
防治方法
(1)要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在引进苗木时注意检查叶背有无粉虱类虫体,杜绝此类害虫的侵入。
(2)重视清园工作:要加强林地中耕除草等清园工作和剪除虫害枝、衰弱枝、徒长枝等修剪工作,以改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恢复树势生长。
(3)开展生物防治措施。保护和利用粉虱类天敌如瓢虫、草蛉、斯氏节蚜小蜂和黄色蚜小蜂等寄生蜂。
(4)物理防治:利用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势,可在桂花树旁埋插黄色木板或塑料板。板上涂黏油,然后振动桂花枝条,促使成虫飞黏到黄板上,起到诱杀作用也可用吸尘器吸捕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5)药剂防治:当害虫虫口密度高、危害严重而天敌又较少时,可采用化学药剂喷杀。喷药要在成虫期和幼虫盛孵期进行,药剂可用国光必治(40%啶虫.毒死蜱)2000倍液、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国光崇刻30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如遇世代重叠时,需要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3~4次。
分布与危害
白粉虱主要为害植株的叶片,喜食叶片,通常在叶背取食,被害叶片呈灰白色,严重时干枯脱落。
形态特征
白粉虱成虫体长0.1~1.2毫米,翅展2.3毫米。体浅黄或浅绿色,背有白色蜡粉。复眼赤红色。触角短丝状。翅膜质,前、后翅上各有一条翅脉。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后渐为黑色。幼虫体扁平,椭圆形,黄绿色,体长0.5毫米左右。蛹椭圆形,隆起,浅黄色。蛹壳扁平,长椭圆形,淡黄色,半透明,整个蛹壳背面覆盖着白色絮状蜡丝。
发生规律
世代重叠现象显著,在同一时期可见到各种虫态。成虫喜欢选择上部嫩叶栖息。活动、取食和产卵。成虫一般不大活动,对黄色有趋性。营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的后代完全是雄虫。俘化后即固定在叶背刺吸为害。
防治方法
(1)要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在引进苗木时注意检查叶背有无粉虱类虫体,杜绝此类害虫的侵入。
(2)重视清园工作:要加强林地中耕除草等清园工作和剪除虫害枝、衰弱枝、徒长枝等修剪工作,以改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恢复树势生长。
(3)开展生物防治措施。保护和利用粉虱类天敌如瓢虫、草蛉、斯氏节蚜小蜂和黄色蚜小蜂等寄生蜂。
(4)物理防治:利用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势,可在桂花树旁埋插黄色木板或塑料板。板上涂黏油,然后振动桂花枝条,促使成虫飞黏到黄板上,起到诱杀作用也可用吸尘器吸捕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5)药剂防治:当害虫虫口密度高、危害严重而天敌又较少时,可采用化学药剂喷杀。喷药要在成虫期和幼虫盛孵期进行,药剂可用国光必治(40%啶虫.毒死蜱)2000倍液、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国光崇刻30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如遇世代重叠时,需要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3~4次。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茶花潜叶蛾
分布与危害
被害幼叶的表皮出现半透明斑纹,被害新梢的表皮,出现白色或半透明泡状。茶花植株生长不良,叶片扭曲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毫米,翅展8-9毫米。体银白色,具光泽。头顶乳黄色,有1束的银白色毛竖立着;触角基部形成大的“眼罩”。前翅银白色,前缘近中央1波纹状斜带伸向后缘,近端部有褐色纹4条,l-2条、3-4条之间呈淡黄色,2-3条之间为银白色。臀角上有1黑色斑纹,斑纹中间有银色凸起,缘毛前半部褐色,后半部银白色;后翅披针形,银白色,缘毛极长。腹部腹面6节,雄虫第9节背板明显,与雌虫的区别。复眼黑色,常被触角鳞毛覆盖。
卵长0.3毫米,扁圆形,暗灰色,表面具网眼状刻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6.5毫米,体扁平,黄白色。头部及胴部每节侧方生有长毛3根。前胸背板乳白色。体节明显,腹部第三节最大,后方各节逐渐缩小。褐色口器,触角3节,单眼2个,呈黑褐色。
蛹藏于白色丝茧内,长3毫米,浅黄色,梭形。
发生规律
潜叶蛾以幼虫潜入茶花嫩叶和新梢皮下,进行蛀食,5月份开始危害,6月份虫害逐渐严重,到7~9月份虫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①、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②、家庭盆栽茶花如有若虫为害,可用人工捕捉杀灭。
分布与危害
被害幼叶的表皮出现半透明斑纹,被害新梢的表皮,出现白色或半透明泡状。茶花植株生长不良,叶片扭曲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毫米,翅展8-9毫米。体银白色,具光泽。头顶乳黄色,有1束的银白色毛竖立着;触角基部形成大的“眼罩”。前翅银白色,前缘近中央1波纹状斜带伸向后缘,近端部有褐色纹4条,l-2条、3-4条之间呈淡黄色,2-3条之间为银白色。臀角上有1黑色斑纹,斑纹中间有银色凸起,缘毛前半部褐色,后半部银白色;后翅披针形,银白色,缘毛极长。腹部腹面6节,雄虫第9节背板明显,与雌虫的区别。复眼黑色,常被触角鳞毛覆盖。
卵长0.3毫米,扁圆形,暗灰色,表面具网眼状刻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6.5毫米,体扁平,黄白色。头部及胴部每节侧方生有长毛3根。前胸背板乳白色。体节明显,腹部第三节最大,后方各节逐渐缩小。褐色口器,触角3节,单眼2个,呈黑褐色。
蛹藏于白色丝茧内,长3毫米,浅黄色,梭形。
发生规律
潜叶蛾以幼虫潜入茶花嫩叶和新梢皮下,进行蛀食,5月份开始危害,6月份虫害逐渐严重,到7~9月份虫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①、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②、家庭盆栽茶花如有若虫为害,可用人工捕捉杀灭。
0
1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巨马陆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全国。危害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莲、海棠、吊钟海棠及文竹等多种温室花卉。
形态特征
成虫雌雄异体,体长25-30mm,圆筒形,茶褐色,有光泽,全体分头、躯干两部分;头部有触角1对,背面两侧各有由若干单眼合成的集合眼1对,彼此靠近,腹面前端有口器;躯体无明 显胸腹之分,由大小相同的14-100体节组成,各腹节由2节愈合为1节,每节具附肢(行动足) 2 对和浅白色环带。卵白色,圆球形,外粘有一层透明胶性物质。幼虫初孵时白色,细长,经数次蜕皮后体色加深。
发生规律
二年繁殖1次。喜阴湿,怕光,在温室内多潜居于花盆底下、砖块下或盆架缝隙内。昼伏夜出,在盆底孔口内啃食盆花幼根或爬至盆面食害幼苗、嫩茎、嫩芽及嫩叶。雌虫成堆产卵,于盆地土表,每头雌体产卵约300粒,卵成块状,在适宜温度下约经20天孵化为幼体,幼体数月后成熟,寿命达1年以上。
防治方法
1.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除无用的砖块和花盆,扫除并烧毁残枝败叶,最大限度地减少马陆越冬场所。
2.在严重为害区,可向盆底四周表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全国。危害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莲、海棠、吊钟海棠及文竹等多种温室花卉。
形态特征
成虫雌雄异体,体长25-30mm,圆筒形,茶褐色,有光泽,全体分头、躯干两部分;头部有触角1对,背面两侧各有由若干单眼合成的集合眼1对,彼此靠近,腹面前端有口器;躯体无明 显胸腹之分,由大小相同的14-100体节组成,各腹节由2节愈合为1节,每节具附肢(行动足) 2 对和浅白色环带。卵白色,圆球形,外粘有一层透明胶性物质。幼虫初孵时白色,细长,经数次蜕皮后体色加深。
发生规律
二年繁殖1次。喜阴湿,怕光,在温室内多潜居于花盆底下、砖块下或盆架缝隙内。昼伏夜出,在盆底孔口内啃食盆花幼根或爬至盆面食害幼苗、嫩茎、嫩芽及嫩叶。雌虫成堆产卵,于盆地土表,每头雌体产卵约300粒,卵成块状,在适宜温度下约经20天孵化为幼体,幼体数月后成熟,寿命达1年以上。
防治方法
1.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除无用的砖块和花盆,扫除并烧毁残枝败叶,最大限度地减少马陆越冬场所。
2.在严重为害区,可向盆底四周表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蔷薇切叶蜂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北京、河北、台湾等地。主要危害月季、蔷薇、荣莉等蔷薇科植物及兰花。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长15mm,前翅长10mm左右,黑色有光泽,头胸部具棕灰色长毛。头刻点密,后缘略凹,额上部至头顶凹平;复眼黑褐色,单眼浅褐色;触角12节黑色;唇基长大于宽;上颚黑色强大,端具4齿;胸背刻点粗圆且浅,中盾沟不及背板的一半;小盾片新川形。后缘生密长毛。翅2对、浅褐色半透明,黑褐色脉纹不达外缘,前翅具1个闭锁的肘室。足黑褐色,中胫端距1根。后胫端距2根;第1跗节宽扁且长,大于第2~5跗节长之和;爪内侧近基部具小齿1个。腹部可见6节,各节前部2/3处刻点疏粗,后部细密,第1节前缘圆弧形凹切,第1~3节被灰白色长毛;第6腹板宽三角形。
雄成虫体长10mm,头,胸部被浓密黄毛,腹节间毛带黄色,无腹毛刷;上颚发达具齿。
卵
长椭圆形,乳白色。
幼虫
蛴螬型,无足;头小,黄褐色,上颚发达,胸、腹部乳白色,腹末尖细,体表多皱纹。茧近圆筒形,头端平载,尾端略尖,褐色。
蛹
离蛹,初化蛹为乳黄白色,后变为深褐色。
发生规律
月季切叶蜂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枯木树洞、石洞及其他天然洞穴中筑巢做茧越冬。第二年春化蛹,蛹期10~15天。越冬代发生集中而整齐。成虫4月中旬至5月初出现,南方4月下旬,北方5月中旬为成虫出现高峰期。成虫寿命约20~25天;卵期3~4天,幼虫期约20天。第一代成虫出现期南方5月中旬~6月下旬;北方6月中旬~7月中旬。第二代南方6月下旬~7月中旬;北方7月下旬-8月。第三代南方8月上旬~9月上、中旬;北方9月上旬~10月上旬。第四代只南方,为9月中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当气温高于20℃时雌蜂才开始出洞,从早到晚均可进行切叶,但以10~15时最盛。雌蜂切叶并非取食,而是用以筑巢,供贮藏"食料"和产卵之用。雌蜂喜欢选择嫩而薄,质地较柔软而充分展开的中上部叶片为筑巢材料。由于雌蜂重复切叶,而使叶片留下一些很规则的缺刻。
防治方法
(1).成虫出现高峰期以网捕捉,减少虫源。
(2).产卵期摘除有卵叶片。
(3)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北京、河北、台湾等地。主要危害月季、蔷薇、荣莉等蔷薇科植物及兰花。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长15mm,前翅长10mm左右,黑色有光泽,头胸部具棕灰色长毛。头刻点密,后缘略凹,额上部至头顶凹平;复眼黑褐色,单眼浅褐色;触角12节黑色;唇基长大于宽;上颚黑色强大,端具4齿;胸背刻点粗圆且浅,中盾沟不及背板的一半;小盾片新川形。后缘生密长毛。翅2对、浅褐色半透明,黑褐色脉纹不达外缘,前翅具1个闭锁的肘室。足黑褐色,中胫端距1根。后胫端距2根;第1跗节宽扁且长,大于第2~5跗节长之和;爪内侧近基部具小齿1个。腹部可见6节,各节前部2/3处刻点疏粗,后部细密,第1节前缘圆弧形凹切,第1~3节被灰白色长毛;第6腹板宽三角形。
雄成虫体长10mm,头,胸部被浓密黄毛,腹节间毛带黄色,无腹毛刷;上颚发达具齿。
卵
长椭圆形,乳白色。
幼虫
蛴螬型,无足;头小,黄褐色,上颚发达,胸、腹部乳白色,腹末尖细,体表多皱纹。茧近圆筒形,头端平载,尾端略尖,褐色。
蛹
离蛹,初化蛹为乳黄白色,后变为深褐色。
发生规律
月季切叶蜂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枯木树洞、石洞及其他天然洞穴中筑巢做茧越冬。第二年春化蛹,蛹期10~15天。越冬代发生集中而整齐。成虫4月中旬至5月初出现,南方4月下旬,北方5月中旬为成虫出现高峰期。成虫寿命约20~25天;卵期3~4天,幼虫期约20天。第一代成虫出现期南方5月中旬~6月下旬;北方6月中旬~7月中旬。第二代南方6月下旬~7月中旬;北方7月下旬-8月。第三代南方8月上旬~9月上、中旬;北方9月上旬~10月上旬。第四代只南方,为9月中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当气温高于20℃时雌蜂才开始出洞,从早到晚均可进行切叶,但以10~15时最盛。雌蜂切叶并非取食,而是用以筑巢,供贮藏"食料"和产卵之用。雌蜂喜欢选择嫩而薄,质地较柔软而充分展开的中上部叶片为筑巢材料。由于雌蜂重复切叶,而使叶片留下一些很规则的缺刻。
防治方法
(1).成虫出现高峰期以网捕捉,减少虫源。
(2).产卵期摘除有卵叶片。
(3)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君子兰褐软介壳虫
分布与危害
褐软介壳虫一般并不直接破坏植株组织,只是受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各种病症和变态,如卷叶、叶片皱缩,严重的还会出现瘤状等,并传播病菌。
形态特征
褐软介壳虫是一种刺吸式口器的害虫。这种害虫的雌成虫为卵形或长卵形,扁平、背部稍微隆起,身长一般为3~4cm,宽3~3.5cm,前端圆窄,后端膨大,通常浅黄褐色,黄色或红褐色,背部向内稍弯曲,体背软或略硬化,构成不规则的格子形图案,触角7~8节,眼一对,红褐色,足细或中等粗细。初孵若虫卵形,上部稍圆,下部尖,淡黄色,体长0.6mm,宽0.3mm。若虫为长椭圆形,扁平,背部略隆起,淡黄褐色,体缘有缘毛,一对尾缘毛很长,达体长的一半,外形与成虫相似。
发生规律
褐软介壳虫多发生于高温多湿季节,冬季在室内也容易发生。正常情况下一年发生四代,在露天以1~2龄若虫越冬。各代分孵若虫的时间为3月中旬、5月下旬、8月上旬和10月上旬。每只雌虫可生300只以上,其后雌成虫死亡,变为棕红色。
褐软介壳虫常常聚集在君子兰叶鞘上,影响君子兰的光合作用,使君子兰长势不旺,叶片枯萎,失去观赏价值。介壳虫本身繁殖力强,多数虫体覆盖一层蜡壳,具有较强的抗药能力,如不及时防治,严重时也会造成君子兰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
介壳虫的防治,也应以预防为主。介壳虫常年固定在一个地方危害植株,因虫体微小,一般被人们忽略,所以在购买君子兰时,注意不要把带有介壳虫的君子兰带回家,否则无意中进行了人为的传播,给君子兰的生长带来影响。
(1)人工除治。介壳虫利用它细长的口针,深深地插入君子兰组织深处,吸食植株的营养。它一旦离开植株体,就会无法生存。因此,可用人工除治的方法。用竹签、小木棍等工具,轻轻地把介壳虫和煤烟状物擦掉,再用清水擦洗。在除治过程中不要造成叶片伤痕,防止侵染其他病症。人工除治介壳虫的时间最好选在介壳虫的若虫和成虫期。在成虫产卵时,就要对虫卵一并刮除。人工除治虽然方法简便,但是由于介壳虫体积小,不易根除,同时工作量较大应提倡用化学药剂根治。
(2)药物除治。化学药剂除治介壳虫是大面积防治介壳虫的主要方法。初孵的若虫,身上的胶质、蜡质等保护层较薄,容易吸收药物。养护者可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行防治 。对2龄以上的介壳虫,由于虫体覆盖着胶质和蜡质,除治时必须选用针对性的专用于蚧壳虫防治的药剂,如国光必治(40%啶虫毒)2000-300倍液进行喷杀,均可起到防治的作用。虫龄小用低浓度,虫龄大用高浓度。在操作时,要注意正反面叶片,只要有虫害的部位都要喷到。
(3)生物防治。又称以虫治虫。主要是利用介壳虫的天敌~瓢虫、寄生蜂、寄生菌等。特别是瓢虫中的红缘黑瓢虫,一生中能捕食介壳虫2000只。白天瓢虫常在豆科类植物的枝叶上觅食。此虫有假死现象,容易捕捉,捉后可用透气纸袋装上备用。在早晨或傍晚将捕捉的瓢虫用枝叶引放在介壳虫聚集在部位,瓢虫立即大口嚼食介壳虫,每5分钟就能吃虫2~3只。一株生介壳虫的成龄君子兰,只要放入2~3支瓢虫,就足以把所有介壳虫消灭掉。
分布与危害
褐软介壳虫一般并不直接破坏植株组织,只是受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各种病症和变态,如卷叶、叶片皱缩,严重的还会出现瘤状等,并传播病菌。
形态特征
褐软介壳虫是一种刺吸式口器的害虫。这种害虫的雌成虫为卵形或长卵形,扁平、背部稍微隆起,身长一般为3~4cm,宽3~3.5cm,前端圆窄,后端膨大,通常浅黄褐色,黄色或红褐色,背部向内稍弯曲,体背软或略硬化,构成不规则的格子形图案,触角7~8节,眼一对,红褐色,足细或中等粗细。初孵若虫卵形,上部稍圆,下部尖,淡黄色,体长0.6mm,宽0.3mm。若虫为长椭圆形,扁平,背部略隆起,淡黄褐色,体缘有缘毛,一对尾缘毛很长,达体长的一半,外形与成虫相似。
发生规律
褐软介壳虫多发生于高温多湿季节,冬季在室内也容易发生。正常情况下一年发生四代,在露天以1~2龄若虫越冬。各代分孵若虫的时间为3月中旬、5月下旬、8月上旬和10月上旬。每只雌虫可生300只以上,其后雌成虫死亡,变为棕红色。
褐软介壳虫常常聚集在君子兰叶鞘上,影响君子兰的光合作用,使君子兰长势不旺,叶片枯萎,失去观赏价值。介壳虫本身繁殖力强,多数虫体覆盖一层蜡壳,具有较强的抗药能力,如不及时防治,严重时也会造成君子兰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
介壳虫的防治,也应以预防为主。介壳虫常年固定在一个地方危害植株,因虫体微小,一般被人们忽略,所以在购买君子兰时,注意不要把带有介壳虫的君子兰带回家,否则无意中进行了人为的传播,给君子兰的生长带来影响。
(1)人工除治。介壳虫利用它细长的口针,深深地插入君子兰组织深处,吸食植株的营养。它一旦离开植株体,就会无法生存。因此,可用人工除治的方法。用竹签、小木棍等工具,轻轻地把介壳虫和煤烟状物擦掉,再用清水擦洗。在除治过程中不要造成叶片伤痕,防止侵染其他病症。人工除治介壳虫的时间最好选在介壳虫的若虫和成虫期。在成虫产卵时,就要对虫卵一并刮除。人工除治虽然方法简便,但是由于介壳虫体积小,不易根除,同时工作量较大应提倡用化学药剂根治。
(2)药物除治。化学药剂除治介壳虫是大面积防治介壳虫的主要方法。初孵的若虫,身上的胶质、蜡质等保护层较薄,容易吸收药物。养护者可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行防治 。对2龄以上的介壳虫,由于虫体覆盖着胶质和蜡质,除治时必须选用针对性的专用于蚧壳虫防治的药剂,如国光必治(40%啶虫毒)2000-300倍液进行喷杀,均可起到防治的作用。虫龄小用低浓度,虫龄大用高浓度。在操作时,要注意正反面叶片,只要有虫害的部位都要喷到。
(3)生物防治。又称以虫治虫。主要是利用介壳虫的天敌~瓢虫、寄生蜂、寄生菌等。特别是瓢虫中的红缘黑瓢虫,一生中能捕食介壳虫2000只。白天瓢虫常在豆科类植物的枝叶上觅食。此虫有假死现象,容易捕捉,捉后可用透气纸袋装上备用。在早晨或傍晚将捕捉的瓢虫用枝叶引放在介壳虫聚集在部位,瓢虫立即大口嚼食介壳虫,每5分钟就能吃虫2~3只。一株生介壳虫的成龄君子兰,只要放入2~3支瓢虫,就足以把所有介壳虫消灭掉。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大丽菊螟
分布与危害
大丽菊螟属蛀干害虫,又名亚洲玉米螟、大丽花螟等。
形态特征
以幼虫钻蛀茎部危害,受害严重时,植株几乎不能开花。
发生规律
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寄主的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日伏夜出。成虫一般将卵产在植物上部叶片背面,卵块成鱼鳞状,卵期7天。初孵幼虫从寄主的芽或叶柄基部蛀入茎内,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4-10月幼虫为害期,8-9月为害最重,10月下旬幼虫进入越冬。
防治方法
⑴发生严重地区彻底烧毁有虫茎秆,以减少越冬虫源;
⑵灯光诱杀成虫;
⑶在玉米地周围不要种植大丽花或杨柳;
⑷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防治时,针对卷叶危害特点,需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才能保证药效。
⑸卵期施放赤眼蜂,一般放蜂量为1:10。
分布与危害
大丽菊螟属蛀干害虫,又名亚洲玉米螟、大丽花螟等。
形态特征
以幼虫钻蛀茎部危害,受害严重时,植株几乎不能开花。
发生规律
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寄主的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日伏夜出。成虫一般将卵产在植物上部叶片背面,卵块成鱼鳞状,卵期7天。初孵幼虫从寄主的芽或叶柄基部蛀入茎内,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4-10月幼虫为害期,8-9月为害最重,10月下旬幼虫进入越冬。
防治方法
⑴发生严重地区彻底烧毁有虫茎秆,以减少越冬虫源;
⑵灯光诱杀成虫;
⑶在玉米地周围不要种植大丽花或杨柳;
⑷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防治时,针对卷叶危害特点,需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才能保证药效。
⑸卵期施放赤眼蜂,一般放蜂量为1:10。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鸢尾褐叶圆蚧
分布与危害
鸢尾、山茶花、桂花、蔷薇、夹竹桃等花木。
主要为害鸢尾叶部,受害叶叶色褪绿呈淡色斑点,发生严重时,褪色斑连成片,叶片黄萎早落。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介壳圆形,紫褐色至暗褐色,直径1-2毫米,中央隆起,壳面有密环纹,中间有2个金黄色或红褐色壳点。雌成虫黄褐色,圆形。雄成虫介壳长圆形或卵形,比雌介壳小,壳点偏于一方。雄成虫淡橙黄色,触角,胸背和足等为褐色。具半透明翅一对。
卵:淡橙黄色,长卵形。
若虫:初龄若虫淡橙黄色,长椭圆形;2龄后雌虫介壳圆形,雄虫介壳椭圆形。
蛹:褐黄色,椭圆形。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6代。多数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初夏开始活动为害直至11月左右。雌虫产卵期达2-8周,每雌产卵80-140粒。
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提前预防,开春后喷施40%啶虫.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虫卵,减少孵化虫量
(3)蚧壳虫化学防治小窍门: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间:在若虫孵化盛期用药,此时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刺吸式口器,应选内吸性药剂,背覆厚厚蚧壳(铠甲),应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维盐乳油( 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
针对低矮容易喷施的,可以用喷雾方式防治;针对高大树体的蚧壳虫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树体杀虫剂”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而调整。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其成虫、幼虫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
分布与危害
鸢尾、山茶花、桂花、蔷薇、夹竹桃等花木。
主要为害鸢尾叶部,受害叶叶色褪绿呈淡色斑点,发生严重时,褪色斑连成片,叶片黄萎早落。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介壳圆形,紫褐色至暗褐色,直径1-2毫米,中央隆起,壳面有密环纹,中间有2个金黄色或红褐色壳点。雌成虫黄褐色,圆形。雄成虫介壳长圆形或卵形,比雌介壳小,壳点偏于一方。雄成虫淡橙黄色,触角,胸背和足等为褐色。具半透明翅一对。
卵:淡橙黄色,长卵形。
若虫:初龄若虫淡橙黄色,长椭圆形;2龄后雌虫介壳圆形,雄虫介壳椭圆形。
蛹:褐黄色,椭圆形。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6代。多数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初夏开始活动为害直至11月左右。雌虫产卵期达2-8周,每雌产卵80-140粒。
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提前预防,开春后喷施40%啶虫.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虫卵,减少孵化虫量
(3)蚧壳虫化学防治小窍门: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间:在若虫孵化盛期用药,此时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刺吸式口器,应选内吸性药剂,背覆厚厚蚧壳(铠甲),应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维盐乳油( 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
针对低矮容易喷施的,可以用喷雾方式防治;针对高大树体的蚧壳虫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树体杀虫剂”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而调整。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其成虫、幼虫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