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Colour_
2017年07月10日

家里有一面墙或篱笆的话,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拒绝种一棵藤本月季,让它爬满整面墙。藤本植物开花时花朵硕大,花色艳丽,花团锦簇,花香芬芳四溢,令人迷醉。

藤本月季的生长习性
藤本月季性喜阳光,光照不足时茎蔓细长弱软,花色变浅,花量减少。喜温暖背风、空气流通的环境。适合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中生长,土壤过湿,则易烂根。
多数品种最适温度白昼15~26℃夜间10~15℃。较耐寒,冬季气温低于5℃即进入休眠。如夏季高温持续30℃以上,则多数品种开花减少,品质降低,进入半休状态。一般品种可耐-15℃低温。要求富含有机质、肥沃、疏松之微酸性土壤,但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宽。空气相对湿度宜75%~80%,但稍干、稍湿也可。有连续开花的特性。需要保持空气流通,无污染,若通气不良易发生白粉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氟化物等均对月季花有毒害。

藤本月季的养殖方法
1、插仟繁殖法:我们在对藤本月季扦插繁殖时,他的枝多于11月下旬将砖木挖出来在室内埋起来并且栽种苗床,10不浇水,大概20天就可以活下来了,用芽苗来接的话多数是在6、7越梅雨时节进行繁殖。藤本月季生性喜欢温暖的地方,所以在盆里进行培育时要放在向阳的地方;
2、嫁接繁殖法:嫁接繁殖法多数以没有刺的蔷薇做砧木嫁接最好,枝、芽、根接均可。藤本月季喜欢湿润而肥沃的土壤,我们一般家庭里的土壤都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我们可以在根部用泥炭保护根,就是挖个坑在里面填上泥炭。
藤本月季的栽培
1、阳光:藤本月季喜欢充足阳光的照耀,我们在日常管理时平均每天至少要有6个小时以上的光照,不然藤本月季开的花就没有那么好看,因为缺少了阳光;
2、土壤:盆栽的藤本月季特别要注意的是每到一个阶段都要更换土壤,一般是在春天新芽萌动前换土壤;
3、浇水施肥:浇水是很有讲究的要不干不湿,对于盆栽藤本月季花切记不要在盆里堆积水,会容易使根部腐烂,平时只要保持土壤湿润就可以了;
4、温度:藤本月季花喜欢温暖的气候环境,最适合的温度是18摄氏度到28摄氏度,切记不要受到高温的暴晒。
5、整体修剪
藤本月季具有较长的藤蔓,令其自由生长,不但不成形,而且影响生长及开花,故需依附在某预制支撑架上生长。因此,整形修剪的任务之一,就是根据园林造景的需要,让其在预先安排的支撑架上良好生长,以形成独特的观赏造型,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
冬季加以适当修剪,剪去残花、果实、枯枝等,并在土中施入肥料,来年即可繁花似锦。

藤本月季的生长习性
藤本月季性喜阳光,光照不足时茎蔓细长弱软,花色变浅,花量减少。喜温暖背风、空气流通的环境。适合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中生长,土壤过湿,则易烂根。
多数品种最适温度白昼15~26℃夜间10~15℃。较耐寒,冬季气温低于5℃即进入休眠。如夏季高温持续30℃以上,则多数品种开花减少,品质降低,进入半休状态。一般品种可耐-15℃低温。要求富含有机质、肥沃、疏松之微酸性土壤,但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宽。空气相对湿度宜75%~80%,但稍干、稍湿也可。有连续开花的特性。需要保持空气流通,无污染,若通气不良易发生白粉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氟化物等均对月季花有毒害。

藤本月季的养殖方法
1、插仟繁殖法:我们在对藤本月季扦插繁殖时,他的枝多于11月下旬将砖木挖出来在室内埋起来并且栽种苗床,10不浇水,大概20天就可以活下来了,用芽苗来接的话多数是在6、7越梅雨时节进行繁殖。藤本月季生性喜欢温暖的地方,所以在盆里进行培育时要放在向阳的地方;
2、嫁接繁殖法:嫁接繁殖法多数以没有刺的蔷薇做砧木嫁接最好,枝、芽、根接均可。藤本月季喜欢湿润而肥沃的土壤,我们一般家庭里的土壤都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我们可以在根部用泥炭保护根,就是挖个坑在里面填上泥炭。
藤本月季的栽培
1、阳光:藤本月季喜欢充足阳光的照耀,我们在日常管理时平均每天至少要有6个小时以上的光照,不然藤本月季开的花就没有那么好看,因为缺少了阳光;
2、土壤:盆栽的藤本月季特别要注意的是每到一个阶段都要更换土壤,一般是在春天新芽萌动前换土壤;
3、浇水施肥:浇水是很有讲究的要不干不湿,对于盆栽藤本月季花切记不要在盆里堆积水,会容易使根部腐烂,平时只要保持土壤湿润就可以了;
4、温度:藤本月季花喜欢温暖的气候环境,最适合的温度是18摄氏度到28摄氏度,切记不要受到高温的暴晒。
5、整体修剪
藤本月季具有较长的藤蔓,令其自由生长,不但不成形,而且影响生长及开花,故需依附在某预制支撑架上生长。因此,整形修剪的任务之一,就是根据园林造景的需要,让其在预先安排的支撑架上良好生长,以形成独特的观赏造型,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
冬季加以适当修剪,剪去残花、果实、枯枝等,并在土中施入肥料,来年即可繁花似锦。
1
6
文章
小九
2017年07月06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多肉两个字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它频繁地出现在办公桌、家里的阳台上,而子持莲华、姬胧月锦、祇园之舞、紫晃星、帝释天、日轮玉、静夜、白美人、静夜、荒波、永乐……光这些肉肉们的名字都足以唤起美好的想象,更吸引一大波萌妹纸、老干部加入多肉种植大军中。
无处不在的肉肉
多肉植物也称多浆植物、肉质植物,是个较古老的园艺植物,形态可爱多变,色彩会因光照、温度等变化的影响而变得艳丽,其中景天科植物尤为突出。它们生长粗放无限,容易繁殖,无论是直立的柱形还是小巧的地被形抑或是下垂的枝垂形都肥厚憨态。
多肉植物最早在国外流行,日本、韩国潮人将其发扬光大,因此很多名称都带有比较浓烈的日本风格,比如乙女心、霜之朝、黑法师、赤鬼城、琉璃殿、烈刺玉、雷童、天狗之舞等。
重要的是,“肉肉”对环境适应性强,对空间要求极小,干燥、贫瘠、高温、潮湿都不影响它的成活,岩石、沙砾、屋檐等都可以是它的生长环境,因而迅速在白领圈层流行起来。
一些家居装饰、景观都会看见多肉的身影,甚至一些森系风格的婚礼上,都能见到肉肉们的身影。

多肉植物的名字起源
世界上最古老的多肉文献,是希腊的博物学家梯欧夫拉苏斯所写的《职务之探究》,该书曾对大戟科多肉植物有所描述。现在这本书被英国王室植物园图书馆收藏着。
中国最早关于多肉的文献,则是在公元1000年前后,宋代范大成(号:石湖居士)所著《桂海草木志》书中,曾提及龙骨木之名。虽然中国自明代以后,对多肉植物研究较少,但是在华南一带,民间栽培多肉植物却很普遍,其中产自云南之四马路(景天科)及球兰又称英兰(萝摩科)等颇为有名。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年),均对多肉植物有所涉及。此后十七世纪,英国剑桥大学植物学教授里查·布拿特里于1716年完成巨著《多肉植物之历史》五卷,始确立Succulent一词,为Succulent(多肉植物)名称之由来。
在亚洲国家里,对多肉植物有更多深入研究的国家是日本。在1796年,日本的多肉研究风气就很盛行,当时的学者中泽以正写过《中山传信录物产考》一书,书中对大戟科多肉植物,绘图介绍,并称之为「霸王鞭草」。
日本明治时代园艺家松泽进之助氏,将Succulent Plants译成汉文「多肉植物」,从此之后,这些迷倒万千众生的多浆植物,才有了“多肉”这个称呼。

肉肉们的分类
多肉植物是一个近万种的庞大家族,分别属于50多个科,分布在除南极洲外的所有大陆。不同的品种内在的组织结构不一样,所以种植方法也不尽一样,因为多肉的分类显得十分有价值。关于多肉的品类,有些按植物进化的方向分,也有按照观赏、食用等价值分。
按照贮水部位来分:
叶多肉植物:叶高度肉质化,而茎的肉质化程度较低,部分种类的茎带一定程度的木质化。如番杏科、景天科、百合科和龙舌兰科的种类。番杏科、景天科目前是市面上十分常见的科属。
茎多肉植物:植物的贮水组织主要分布在茎部,部分种类茎分节、有棱和疣突,少数种类具稍带肉质的叶,但一般早落。以大戟科和萝摩科的多肉植物为代表。
茎干状多肉植物:植物的肉质部分集中在茎基部,而且这一部位特别膨大。因种类不同而膨大的茎基形状不一,但以球状或近似球状为主,有时半埋人地下,无节、无棱、无疣突。有叶或叶早落,叶直接从膨大茎基顶端或从突然变细的、几乎不带肉质的细长枝条上长出,有时这种细长枝也早落。以薯蓣科、葫芦科和西番莲科的多肉植物为代表。
多肉植物因萌萌的外表大受欢迎,但如果太过娇嫩不易养活,也不会广受人们喜爱与栽培。这让枝君联想到了世间的种种,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一个天生丽质的外表或许是成功的捷径,但如果失去了自己的独特魅力,也难以获得一席之地。
无处不在的肉肉
多肉植物也称多浆植物、肉质植物,是个较古老的园艺植物,形态可爱多变,色彩会因光照、温度等变化的影响而变得艳丽,其中景天科植物尤为突出。它们生长粗放无限,容易繁殖,无论是直立的柱形还是小巧的地被形抑或是下垂的枝垂形都肥厚憨态。
多肉植物最早在国外流行,日本、韩国潮人将其发扬光大,因此很多名称都带有比较浓烈的日本风格,比如乙女心、霜之朝、黑法师、赤鬼城、琉璃殿、烈刺玉、雷童、天狗之舞等。
重要的是,“肉肉”对环境适应性强,对空间要求极小,干燥、贫瘠、高温、潮湿都不影响它的成活,岩石、沙砾、屋檐等都可以是它的生长环境,因而迅速在白领圈层流行起来。
一些家居装饰、景观都会看见多肉的身影,甚至一些森系风格的婚礼上,都能见到肉肉们的身影。

多肉植物的名字起源
世界上最古老的多肉文献,是希腊的博物学家梯欧夫拉苏斯所写的《职务之探究》,该书曾对大戟科多肉植物有所描述。现在这本书被英国王室植物园图书馆收藏着。
中国最早关于多肉的文献,则是在公元1000年前后,宋代范大成(号:石湖居士)所著《桂海草木志》书中,曾提及龙骨木之名。虽然中国自明代以后,对多肉植物研究较少,但是在华南一带,民间栽培多肉植物却很普遍,其中产自云南之四马路(景天科)及球兰又称英兰(萝摩科)等颇为有名。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年),均对多肉植物有所涉及。此后十七世纪,英国剑桥大学植物学教授里查·布拿特里于1716年完成巨著《多肉植物之历史》五卷,始确立Succulent一词,为Succulent(多肉植物)名称之由来。
在亚洲国家里,对多肉植物有更多深入研究的国家是日本。在1796年,日本的多肉研究风气就很盛行,当时的学者中泽以正写过《中山传信录物产考》一书,书中对大戟科多肉植物,绘图介绍,并称之为「霸王鞭草」。
日本明治时代园艺家松泽进之助氏,将Succulent Plants译成汉文「多肉植物」,从此之后,这些迷倒万千众生的多浆植物,才有了“多肉”这个称呼。

肉肉们的分类
多肉植物是一个近万种的庞大家族,分别属于50多个科,分布在除南极洲外的所有大陆。不同的品种内在的组织结构不一样,所以种植方法也不尽一样,因为多肉的分类显得十分有价值。关于多肉的品类,有些按植物进化的方向分,也有按照观赏、食用等价值分。
按照贮水部位来分:
叶多肉植物:叶高度肉质化,而茎的肉质化程度较低,部分种类的茎带一定程度的木质化。如番杏科、景天科、百合科和龙舌兰科的种类。番杏科、景天科目前是市面上十分常见的科属。
茎多肉植物:植物的贮水组织主要分布在茎部,部分种类茎分节、有棱和疣突,少数种类具稍带肉质的叶,但一般早落。以大戟科和萝摩科的多肉植物为代表。
茎干状多肉植物:植物的肉质部分集中在茎基部,而且这一部位特别膨大。因种类不同而膨大的茎基形状不一,但以球状或近似球状为主,有时半埋人地下,无节、无棱、无疣突。有叶或叶早落,叶直接从膨大茎基顶端或从突然变细的、几乎不带肉质的细长枝条上长出,有时这种细长枝也早落。以薯蓣科、葫芦科和西番莲科的多肉植物为代表。
多肉植物因萌萌的外表大受欢迎,但如果太过娇嫩不易养活,也不会广受人们喜爱与栽培。这让枝君联想到了世间的种种,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一个天生丽质的外表或许是成功的捷径,但如果失去了自己的独特魅力,也难以获得一席之地。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