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小九
2017年07月10日
#南烛 的介绍
南烛是杜鹃花科,越橘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9米;分枝多,老枝紫褐色,无毛。叶薄革质,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有花多数,苞片叶状,披针形,花梗短,花冠白色,花丝细长,花盘密生短柔毛。浆果熟时紫黑色,花果期6~10月。
分布东南亚,南至南太平洋的新赫布里底群岛,北经越南、缅甸、达琉球群岛及小笠原群岛,西至印度(南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仅少数分布至西南。
南烛的枝叶有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子亦有强筋益气,固精驻颜。
南烛的形态特征
枝
南烛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9)米;分枝多,幼枝被短柔毛或无毛,老枝紫褐色,无毛。
叶
南烛的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菱状椭圆形、披针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顶端锐尖、渐尖,稀长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稀钝圆,边缘有细锯齿,表面平坦有光泽,两面无毛,侧脉5~7对,斜伸至边缘以内网结,与中脉、网脉在表面和背面均稍微突起;叶柄长2~8毫米,通常无毛或被微毛。
花
南烛的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长4~10厘米,有多数花,
序轴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苞片叶状,披针形,长0.5-2厘米,两面沿脉被微毛或两面近无毛,边缘有锯齿,宿存或脱落,小苞片2,线形或卵形,长1~3毫米,密被微毛或无毛;花梗短,长1-4毫米,密被短毛或近无毛;萼筒密被短柔毛或茸毛,稀近无毛,萼齿短小,三角形,长1毫米左右,密被短毛或无毛;花冠白色,筒状,有时略呈坛状,长5~7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稀近无毛,内面有疏柔毛,口部裂片短小,三角形,外折;雄蕊内藏,长4-5毫米,花丝细长,长2~2.5毫米,密被疏柔毛,药室背部无距,药管长为药室的2~2.5倍;花盘密生短柔毛。
果
南烛的浆果直径5-8毫米,熟时紫黑色,外面通常被短柔毛,稀无毛。
南烛的花期6~7月,果期8~10月。
该种分布至云、贵高原及台湾,植株上出现了一些变异:花序各部分毛变少甚至近于无毛;苞片变小。
南烛的生态习性
南烛生于丘陵地带或海拔400~1400米的山地。
南烛喜温暖气候及酸性土地,耐旱、耐寒、耐瘠薄,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
南烛的栽培技术
繁殖播种
繁殖多以扦插和播种为主。扦插繁殖,于春季取一年生N,JN木质化的健壮枝条,剪去下部叶片,在梅雨季节前扦插。播种繁殖,将去年秋季采摘的浆果用0.3%高锰酸钾液浸种后, 于早春直接播种即可。播种宜用浅盆、木箱或地床, 以排水良好的粗砂粒铺于底部。撒播后,薄覆一层细土。灌水少量多次。出苗后,每周喷1次0.5%~1%的波尔多液,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移植。
管理方法
肥水管理。盆栽土可将腐殖土、炉灰按1:1的比例配制。春季可每月追施1次磷肥,花后施以氮磷为主的混合肥料,幼果期喷施壮果蒂灵,果实膨大期施用追肥,此期氮、磷施用量要分别占到年施肥总量的10%、5%和10%,确保有足够的营养供树体生长发育。碱性土质地区浇水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及食醋。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一般在早春或冬季进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以保证树冠和树型的完美。修剪口涂抹愈伤防腐膜。
南烛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
南烛最常见的病害是褐斑病,主要发生在梅雨季节, 可将波尔多液和其他保护性杀菌剂交替使用,每隔15天左右喷洒1次,降雨多时7~10天喷1次。
虫害防治
南烛最常见的虫害是红蜘蛛,多在6~8月高温干旱时危害严重,可用73%克螨乳油 1000~3000倍液、0.9%齐螨素乳油5000~6000倍液、20%螨死净2500倍液、2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1000倍液,交替轮换使用,效果较好。
南烛的分布区域
南烛产中国台湾省、华东、华中、华南至西南。分布朝鲜、日本(南部),南至中南半岛诸国、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
南烛的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南烛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绿手指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
终极护花任务: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对于疾病,不粗心大意、不推延、不放弃希望,勇敢面对,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
南烛叶
出处:出自《本草新编》。
别名:南烛枝叶。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权的叶或枝叶。8-9月间采收,拣净杂质,晒干。
化学成份:叶含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无羁萜(酮)(friedelin),表无羁萜醇(epifriedlanol),槲皮素(quercet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即homoorientin),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 acid),内消旋肌醇(myoinositol)。叶和嫩枝含微量元素钡、溴、硼、铁、锰、铅、锡、镓、钛、镍、铋、钼、矾、锆、铜、银、锌、钻、锶。
性味:酸;涩;性平。
归经:心;脾;肾经。
功能主治:益肠胃;养肝肾。主脾胃气虚;久泻;少食;肝肾不足;腰膝乏力;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熬膏;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⑴《本草拾遗》: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
⑵《日华子本草》:益肠胃,捣汁浸蒸,晒干服。
⑶《本草汇言》:益气添精,凉血养筋。
⑷《本草经疏》:南烛,《本经》言其味苦气平,性无毒,然尝其味亦多带微涩,其气平者,平即凉也。《十剂》云,涩可去脱,非其味带涩,则不能止泄,非其气本凉,则不能变白。发者,血之余也,颜色者,血之华也,血热则鬓发早白而颜枯槁;脾弱则困倦嗜卧而气力不长;肾虚则筋骨软弱而行步不前。入心凉血,入脾益气,入肾添精,其云却老,非虚语矣。凡变白之药,多是气味苦寒,有妨脾胃,惟南烛气味和平,兼能益脾。南烛同旱莲草、没食子、地黄、桑根、枸杞、山茱萸、何首乌)白蒺藜,为乌须发之圣药,气味和平,性复无毒。除变白外,无他用。
南烛子
出自《本草纲目》。
⑴《本草图经》:南烛,今惟江东州郡有之。株高三、五尺,叶类苦楝而小,陵冬不雕,冬生红子作穗。人家多种植庭除间,俗谓之南天烛,不拘时采其枝叶用。亦谓之南烛草木。其子似茱萸,九月熟,酸美可食。叶不相对,似茗而圆厚,味小酢,冬夏常青,枝茎微紫,大者亦高四、五丈而甚肥脆易摧折也。
⑵《纲目》:南烛,吴、楚山中甚多。叶似山矾,光滑而味酸涩,七月开小白花,结实如朴树子成簇,
来源:为杜鹃花科村物乌饭树的果实。8~10月间果实成熟后采摘,晒干。
化学成份:干燥果实含糖分约20%,游离酸7.02%,以苹果酸(malic acid)为主,枸橼酸(cit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少量。
药理作用:提取物在体外能使艾氏腹水癌细胞变性。
性味:酸;甘;性平
归经:肝;肾;肝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固精气;止泻痢。主肝肾不足;须发早白;筋骨无力;久泄梦遗;带下不止;久泻外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剂。
各家论述:
⑴《纲目》: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
⑵《药材学》:强精益肾。治久泄梦遗,体虚气弱,赤白带下。
⑶《要药分剂》:《纲目》于南烛枝叶,载有止泄、除睡、变白三条,于子载有固精、驻颜二条,其强筋益力,子与枝叶相同,此殆互文,非若他药之主治,或子或枝或叶,有绝不相同者也。余尝以南烛子治久痢久泻,辄效,以治饭后瞌睡,亦效,可知止泄除睡不独枝叶为然也。又尝以子治痢血日久症,亦效、此并《本草》所来及者。曾制一方,用南烛子为君,制首乌为臣,谷芽生、焦各半为佐,其使药则随症加用,如久痢加黄连、木香、诃子,久泻加山药、建莲,除睡加益智、远志,痢血加黄连、槐花、当归、地榆,真是如响斯应。
选方:添精益髓,舒筋明目,南烛子(生者)两斤,白果(去壳)四两,山药末一斤,茯苓四两,芡实半斤,同捣为饼,火焙乾为末;入枸杞子一斤,熟地一斤,山茱萸一斤,桑叶末二斤(嫩桑为妙),巨胜子半斤。共为末,蜜为丸。每日早晨老酒送下五钱。(《本草新编》)
备注
⑴本品有毒,全株含梫木毒素,嫩叶含量尤多。中毒后易引起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多尿,神经中枢及运动神经末梢麻痹,肌肉痉挛。
⑵古代本草所载的南烛是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南方收购和各地销售的南烛子即为此种的干燥果实。(《全国中草药汇编》)
南烛根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别名:乌饭树根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根。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节片晒干。
性味:酸;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主牙痛;跌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江西《草药手册》:散瘀,消肿,止痛。
南烛是杜鹃花科,越橘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9米;分枝多,老枝紫褐色,无毛。叶薄革质,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有花多数,苞片叶状,披针形,花梗短,花冠白色,花丝细长,花盘密生短柔毛。浆果熟时紫黑色,花果期6~10月。
分布东南亚,南至南太平洋的新赫布里底群岛,北经越南、缅甸、达琉球群岛及小笠原群岛,西至印度(南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仅少数分布至西南。
南烛的枝叶有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子亦有强筋益气,固精驻颜。
南烛的形态特征
枝
南烛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9)米;分枝多,幼枝被短柔毛或无毛,老枝紫褐色,无毛。
叶
南烛的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菱状椭圆形、披针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顶端锐尖、渐尖,稀长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稀钝圆,边缘有细锯齿,表面平坦有光泽,两面无毛,侧脉5~7对,斜伸至边缘以内网结,与中脉、网脉在表面和背面均稍微突起;叶柄长2~8毫米,通常无毛或被微毛。
花
南烛的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长4~10厘米,有多数花,
序轴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苞片叶状,披针形,长0.5-2厘米,两面沿脉被微毛或两面近无毛,边缘有锯齿,宿存或脱落,小苞片2,线形或卵形,长1~3毫米,密被微毛或无毛;花梗短,长1-4毫米,密被短毛或近无毛;萼筒密被短柔毛或茸毛,稀近无毛,萼齿短小,三角形,长1毫米左右,密被短毛或无毛;花冠白色,筒状,有时略呈坛状,长5~7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稀近无毛,内面有疏柔毛,口部裂片短小,三角形,外折;雄蕊内藏,长4-5毫米,花丝细长,长2~2.5毫米,密被疏柔毛,药室背部无距,药管长为药室的2~2.5倍;花盘密生短柔毛。
果
南烛的浆果直径5-8毫米,熟时紫黑色,外面通常被短柔毛,稀无毛。
南烛的花期6~7月,果期8~10月。
该种分布至云、贵高原及台湾,植株上出现了一些变异:花序各部分毛变少甚至近于无毛;苞片变小。
南烛的生态习性
南烛生于丘陵地带或海拔400~1400米的山地。
南烛喜温暖气候及酸性土地,耐旱、耐寒、耐瘠薄,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
南烛的栽培技术
繁殖播种
繁殖多以扦插和播种为主。扦插繁殖,于春季取一年生N,JN木质化的健壮枝条,剪去下部叶片,在梅雨季节前扦插。播种繁殖,将去年秋季采摘的浆果用0.3%高锰酸钾液浸种后, 于早春直接播种即可。播种宜用浅盆、木箱或地床, 以排水良好的粗砂粒铺于底部。撒播后,薄覆一层细土。灌水少量多次。出苗后,每周喷1次0.5%~1%的波尔多液,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移植。
管理方法
肥水管理。盆栽土可将腐殖土、炉灰按1:1的比例配制。春季可每月追施1次磷肥,花后施以氮磷为主的混合肥料,幼果期喷施壮果蒂灵,果实膨大期施用追肥,此期氮、磷施用量要分别占到年施肥总量的10%、5%和10%,确保有足够的营养供树体生长发育。碱性土质地区浇水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及食醋。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一般在早春或冬季进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以保证树冠和树型的完美。修剪口涂抹愈伤防腐膜。
南烛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
南烛最常见的病害是褐斑病,主要发生在梅雨季节, 可将波尔多液和其他保护性杀菌剂交替使用,每隔15天左右喷洒1次,降雨多时7~10天喷1次。
虫害防治
南烛最常见的虫害是红蜘蛛,多在6~8月高温干旱时危害严重,可用73%克螨乳油 1000~3000倍液、0.9%齐螨素乳油5000~6000倍液、20%螨死净2500倍液、2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1000倍液,交替轮换使用,效果较好。
南烛的分布区域
南烛产中国台湾省、华东、华中、华南至西南。分布朝鲜、日本(南部),南至中南半岛诸国、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
南烛的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南烛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绿手指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
终极护花任务: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对于疾病,不粗心大意、不推延、不放弃希望,勇敢面对,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
南烛叶
出处:出自《本草新编》。
别名:南烛枝叶。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权的叶或枝叶。8-9月间采收,拣净杂质,晒干。
化学成份:叶含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无羁萜(酮)(friedelin),表无羁萜醇(epifriedlanol),槲皮素(quercet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即homoorientin),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 acid),内消旋肌醇(myoinositol)。叶和嫩枝含微量元素钡、溴、硼、铁、锰、铅、锡、镓、钛、镍、铋、钼、矾、锆、铜、银、锌、钻、锶。
性味:酸;涩;性平。
归经:心;脾;肾经。
功能主治:益肠胃;养肝肾。主脾胃气虚;久泻;少食;肝肾不足;腰膝乏力;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熬膏;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⑴《本草拾遗》: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
⑵《日华子本草》:益肠胃,捣汁浸蒸,晒干服。
⑶《本草汇言》:益气添精,凉血养筋。
⑷《本草经疏》:南烛,《本经》言其味苦气平,性无毒,然尝其味亦多带微涩,其气平者,平即凉也。《十剂》云,涩可去脱,非其味带涩,则不能止泄,非其气本凉,则不能变白。发者,血之余也,颜色者,血之华也,血热则鬓发早白而颜枯槁;脾弱则困倦嗜卧而气力不长;肾虚则筋骨软弱而行步不前。入心凉血,入脾益气,入肾添精,其云却老,非虚语矣。凡变白之药,多是气味苦寒,有妨脾胃,惟南烛气味和平,兼能益脾。南烛同旱莲草、没食子、地黄、桑根、枸杞、山茱萸、何首乌)白蒺藜,为乌须发之圣药,气味和平,性复无毒。除变白外,无他用。
南烛子
出自《本草纲目》。
⑴《本草图经》:南烛,今惟江东州郡有之。株高三、五尺,叶类苦楝而小,陵冬不雕,冬生红子作穗。人家多种植庭除间,俗谓之南天烛,不拘时采其枝叶用。亦谓之南烛草木。其子似茱萸,九月熟,酸美可食。叶不相对,似茗而圆厚,味小酢,冬夏常青,枝茎微紫,大者亦高四、五丈而甚肥脆易摧折也。
⑵《纲目》:南烛,吴、楚山中甚多。叶似山矾,光滑而味酸涩,七月开小白花,结实如朴树子成簇,
来源:为杜鹃花科村物乌饭树的果实。8~10月间果实成熟后采摘,晒干。
化学成份:干燥果实含糖分约20%,游离酸7.02%,以苹果酸(malic acid)为主,枸橼酸(cit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少量。
药理作用:提取物在体外能使艾氏腹水癌细胞变性。
性味:酸;甘;性平
归经:肝;肾;肝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固精气;止泻痢。主肝肾不足;须发早白;筋骨无力;久泄梦遗;带下不止;久泻外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剂。
各家论述:
⑴《纲目》: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
⑵《药材学》:强精益肾。治久泄梦遗,体虚气弱,赤白带下。
⑶《要药分剂》:《纲目》于南烛枝叶,载有止泄、除睡、变白三条,于子载有固精、驻颜二条,其强筋益力,子与枝叶相同,此殆互文,非若他药之主治,或子或枝或叶,有绝不相同者也。余尝以南烛子治久痢久泻,辄效,以治饭后瞌睡,亦效,可知止泄除睡不独枝叶为然也。又尝以子治痢血日久症,亦效、此并《本草》所来及者。曾制一方,用南烛子为君,制首乌为臣,谷芽生、焦各半为佐,其使药则随症加用,如久痢加黄连、木香、诃子,久泻加山药、建莲,除睡加益智、远志,痢血加黄连、槐花、当归、地榆,真是如响斯应。
选方:添精益髓,舒筋明目,南烛子(生者)两斤,白果(去壳)四两,山药末一斤,茯苓四两,芡实半斤,同捣为饼,火焙乾为末;入枸杞子一斤,熟地一斤,山茱萸一斤,桑叶末二斤(嫩桑为妙),巨胜子半斤。共为末,蜜为丸。每日早晨老酒送下五钱。(《本草新编》)
备注
⑴本品有毒,全株含梫木毒素,嫩叶含量尤多。中毒后易引起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多尿,神经中枢及运动神经末梢麻痹,肌肉痉挛。
⑵古代本草所载的南烛是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南方收购和各地销售的南烛子即为此种的干燥果实。(《全国中草药汇编》)
南烛根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别名:乌饭树根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根。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节片晒干。
性味:酸;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主牙痛;跌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江西《草药手册》:散瘀,消肿,止痛。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