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金盏菊人纹污灯蛾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在国内外均有分布,寄主有金盏菊、芍药、萱草、鸢尾、菊花、月季等花卉,为害严重。
主要以幼虫啃食叶肉,分散危害,蚕食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和孔洞。仅剩主脉和叶柄。
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46-50毫米;雌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55-58毫米;雄虫触角短、锯齿状;雌虫触角羽毛状;头、胸黄白色,腹部背面呈红色;前翅黄白色,后翅红色或白色,前后翅背面均为淡红色。
卵直径约0.6毫米扁圆形,淡绿色。
幼虫头部黑色,胴部淡黄褐色,背线不明显,亚背线暗绿色,体上密生棕黄色长毛。
发生规律
人纹污等蛾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春4-6月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在5-6月开始危害,成虫有趋光性。卵产在叶背呈块状,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分散活动,老熟幼虫受振动后即落地,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
(1)冬耕除草消灭越冬蛹。
(2)成虫羽化期,根据其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及时摘除有卵的叶片。
(3)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在国内外均有分布,寄主有金盏菊、芍药、萱草、鸢尾、菊花、月季等花卉,为害严重。
主要以幼虫啃食叶肉,分散危害,蚕食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和孔洞。仅剩主脉和叶柄。
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46-50毫米;雌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55-58毫米;雄虫触角短、锯齿状;雌虫触角羽毛状;头、胸黄白色,腹部背面呈红色;前翅黄白色,后翅红色或白色,前后翅背面均为淡红色。
卵直径约0.6毫米扁圆形,淡绿色。
幼虫头部黑色,胴部淡黄褐色,背线不明显,亚背线暗绿色,体上密生棕黄色长毛。
发生规律
人纹污等蛾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春4-6月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在5-6月开始危害,成虫有趋光性。卵产在叶背呈块状,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分散活动,老熟幼虫受振动后即落地,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
(1)冬耕除草消灭越冬蛹。
(2)成虫羽化期,根据其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及时摘除有卵的叶片。
(3)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茉莉朱砂叶螨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常见的受害花卉有茉莉、月季、桂花、一串红、万寿菊、菊花、凤仙花、鸡冠花、蜀葵、黄蜀葵、木芙蓉、香叶天竺葵、木槿、石竹、鸢尾、山梅花、桃、黄花菜等。被害叶片初呈黄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卷曲,枯黄脱落
形态特征
一般呈红色、锈红色。螨体两侧常用长条形纵行块状斑玟,斑纹从头胸部开始一直延伸到腹部后端,有时分隔成前后两块,其中前一块略大。雌成螨梨形,体长0.42-0.50毫米。雄成螨体长为0.26毫米,腹部较瘦小,末端较尖。
卵 圆球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透明无色,后渐变为橙黄色。
幼螨 体近圆形,长约0.15毫米,半透明,取食后体色成暗绿色。足3对。
若螨 幼螨蜕一次皮后为第一龄若螨。第一龄若螨较幼螨稍大,略呈椭圆形,体色较深,体侧透露出较明显的块状斑纹。
发生规律
主要以受精雌成螨在土块缝隙、树皮裂缝及枯叶等处越冬。越冬时一般几个或几百个群集在一起。翌年春天温度上升时开始繁殖危害。在高温的7-8月份发生重。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
朱砂叶螨主要是两性生殖,也能进行孤雌生殖,但未受精卵孵化的幼螨均为雄螨。卵多产于叶背叶脉两侧。每头雌螨平均产卵数为50-150粒,多者可达700粒左右。雌螨平均产卵期14天,平均寿命为30天,越冬时可活5-7个月。高温干燥利于其发生。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1℃,湿度为35%。
防治方法
(1)改善栽培环境,使栽培地段通风、凉爽,适时浇水,以减缓繁殖速度。
(2)在受害地段,消除周围枯枝、落叶及杂草,冬季深翻土地,减少虫源。
(3)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小黑瓢虫、小花蝽、六点蓟马、中华草蛉、拟长毛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
(4)化学防治 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常见的受害花卉有茉莉、月季、桂花、一串红、万寿菊、菊花、凤仙花、鸡冠花、蜀葵、黄蜀葵、木芙蓉、香叶天竺葵、木槿、石竹、鸢尾、山梅花、桃、黄花菜等。被害叶片初呈黄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卷曲,枯黄脱落
形态特征
一般呈红色、锈红色。螨体两侧常用长条形纵行块状斑玟,斑纹从头胸部开始一直延伸到腹部后端,有时分隔成前后两块,其中前一块略大。雌成螨梨形,体长0.42-0.50毫米。雄成螨体长为0.26毫米,腹部较瘦小,末端较尖。
卵 圆球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透明无色,后渐变为橙黄色。
幼螨 体近圆形,长约0.15毫米,半透明,取食后体色成暗绿色。足3对。
若螨 幼螨蜕一次皮后为第一龄若螨。第一龄若螨较幼螨稍大,略呈椭圆形,体色较深,体侧透露出较明显的块状斑纹。
发生规律
主要以受精雌成螨在土块缝隙、树皮裂缝及枯叶等处越冬。越冬时一般几个或几百个群集在一起。翌年春天温度上升时开始繁殖危害。在高温的7-8月份发生重。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
朱砂叶螨主要是两性生殖,也能进行孤雌生殖,但未受精卵孵化的幼螨均为雄螨。卵多产于叶背叶脉两侧。每头雌螨平均产卵数为50-150粒,多者可达700粒左右。雌螨平均产卵期14天,平均寿命为30天,越冬时可活5-7个月。高温干燥利于其发生。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1℃,湿度为35%。
防治方法
(1)改善栽培环境,使栽培地段通风、凉爽,适时浇水,以减缓繁殖速度。
(2)在受害地段,消除周围枯枝、落叶及杂草,冬季深翻土地,减少虫源。
(3)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小黑瓢虫、小花蝽、六点蓟马、中华草蛉、拟长毛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
(4)化学防治 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月季茎蜂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华北、华东各地。主要危害月季、蔷薇、玫瑰、十姐妹、白蜡等花木。
为害状 以幼虫蛀食花卉的茎干,常从蛀孔处倒折、萎蔫,对月季危害很大。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长16毫米(不包括产卵管),翅展22-26毫米。体黑色有光泽,3-5腹节和第六腹节基部一半均赤褐色,第一腹节的背板露出一部分,1-2腹节背板的两侧黄色,其他翅脉黑褐色。雄成虫略小,翅展12-14毫米,颜面中央有黄色。腹部赤褐色或黑色,各背板两侧缘黄色。
卵 黄白色,直径1.2毫米。
幼虫 乳白色,头部浅黄色,体长17毫米。
蛹 棕红色,纺锤形。
发生规律
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害茎内越冬。翌年4月间化蛹,5月上、中旬(柳絮盛飞期)出现成虫。卵产在当年的新梢和含苞待放的花梗上,当幼虫孵化蛀入茎干后就倒折、萎蔫。幼虫沿着茎干中心继续向下蛀害,直到地下部分。月季茎蜂蛀害时无排泄排出,一般均充塞在蛀空的虫道内。
10月后天气渐冷,幼虫做一薄茧在茎内越冬,其部位一般距地面10-20厘米。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季修剪,消灭越冬幼虫。一般在冬季修剪时,剪除有褐色斑点的枝条,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幼虫的数量。
2.区域联防。茎蜂成虫有较强的飞翔能力,防治时应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联防联治,封锁成虫的生存空间,缩小扩散范围。
3.化学防治。根据茎蜂生活习性和危害状况,在化学防治上,要采用内吸性杀虫剂,因此,可采用灌根和叶面喷雾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1)喷雾:采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 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加增效剂对叶面及枝条喷雾。叶面与枝条喷到、喷匀即可。在无风的清晨或傍晚喷施为宜。
(2)防治时间:防治茎蜂应掌握在成虫羽化期至幼虫孵化期。最佳防治期掌握在4月上中旬。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华北、华东各地。主要危害月季、蔷薇、玫瑰、十姐妹、白蜡等花木。
为害状 以幼虫蛀食花卉的茎干,常从蛀孔处倒折、萎蔫,对月季危害很大。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长16毫米(不包括产卵管),翅展22-26毫米。体黑色有光泽,3-5腹节和第六腹节基部一半均赤褐色,第一腹节的背板露出一部分,1-2腹节背板的两侧黄色,其他翅脉黑褐色。雄成虫略小,翅展12-14毫米,颜面中央有黄色。腹部赤褐色或黑色,各背板两侧缘黄色。
卵 黄白色,直径1.2毫米。
幼虫 乳白色,头部浅黄色,体长17毫米。
蛹 棕红色,纺锤形。
发生规律
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害茎内越冬。翌年4月间化蛹,5月上、中旬(柳絮盛飞期)出现成虫。卵产在当年的新梢和含苞待放的花梗上,当幼虫孵化蛀入茎干后就倒折、萎蔫。幼虫沿着茎干中心继续向下蛀害,直到地下部分。月季茎蜂蛀害时无排泄排出,一般均充塞在蛀空的虫道内。
10月后天气渐冷,幼虫做一薄茧在茎内越冬,其部位一般距地面10-20厘米。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季修剪,消灭越冬幼虫。一般在冬季修剪时,剪除有褐色斑点的枝条,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幼虫的数量。
2.区域联防。茎蜂成虫有较强的飞翔能力,防治时应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联防联治,封锁成虫的生存空间,缩小扩散范围。
3.化学防治。根据茎蜂生活习性和危害状况,在化学防治上,要采用内吸性杀虫剂,因此,可采用灌根和叶面喷雾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1)喷雾:采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 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加增效剂对叶面及枝条喷雾。叶面与枝条喷到、喷匀即可。在无风的清晨或傍晚喷施为宜。
(2)防治时间:防治茎蜂应掌握在成虫羽化期至幼虫孵化期。最佳防治期掌握在4月上中旬。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荷花豆毒蛾
分布与危害
豆毒蛾又名肾毒蛾,主要分布长江流域地区,北方亦有轻度为害。
荷花、月季、茶、紫藤、海棠等花木。
以幼虫蚕食叶片。初孵幼虫群集叶背为害,蚕食叶肉剩余网状表皮;幼虫稍大后分散取食,蚕食叶片使之穿孔或仅留叶脉。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黄褐色至深褐色,长约17毫米。前翅具2条褐色横纹带,带纹之间有一肾形斑。
卵: 淡青绿色,半球形。
幼虫: 黑色,全身多毛。体前后两端和腹部几节具成束长毛,尤其腹部前2节毛束向两侧平伸,黑色。在腹部第6-7节背面,各有一黄褐色圆形翻缩腺。
蛹: 红褐色。背面具长毛。
发生规律
1年发生2-3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成虫羽化。成具趋光性,白天潜伏,夜间交尾、产卵。卵产于叶背呈块状。初龄幼虫有群集性,长大后分散为害。老熟幼虫在叶背吐丝结茧化蛹。幼虫体外长有毒毛。
防治方法
A.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捕成虫。
B.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C.注意保护和利用姬蜂、螳螂等天敌。
分布与危害
豆毒蛾又名肾毒蛾,主要分布长江流域地区,北方亦有轻度为害。
荷花、月季、茶、紫藤、海棠等花木。
以幼虫蚕食叶片。初孵幼虫群集叶背为害,蚕食叶肉剩余网状表皮;幼虫稍大后分散取食,蚕食叶片使之穿孔或仅留叶脉。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黄褐色至深褐色,长约17毫米。前翅具2条褐色横纹带,带纹之间有一肾形斑。
卵: 淡青绿色,半球形。
幼虫: 黑色,全身多毛。体前后两端和腹部几节具成束长毛,尤其腹部前2节毛束向两侧平伸,黑色。在腹部第6-7节背面,各有一黄褐色圆形翻缩腺。
蛹: 红褐色。背面具长毛。
发生规律
1年发生2-3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成虫羽化。成具趋光性,白天潜伏,夜间交尾、产卵。卵产于叶背呈块状。初龄幼虫有群集性,长大后分散为害。老熟幼虫在叶背吐丝结茧化蛹。幼虫体外长有毒毛。
防治方法
A.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捕成虫。
B.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C.注意保护和利用姬蜂、螳螂等天敌。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鸢尾褐叶圆蚧
分布与危害
鸢尾、山茶花、桂花、蔷薇、夹竹桃等花木。
主要为害鸢尾叶部,受害叶叶色褪绿呈淡色斑点,发生严重时,褪色斑连成片,叶片黄萎早落。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介壳圆形,紫褐色至暗褐色,直径1-2毫米,中央隆起,壳面有密环纹,中间有2个金黄色或红褐色壳点。雌成虫黄褐色,圆形。雄成虫介壳长圆形或卵形,比雌介壳小,壳点偏于一方。雄成虫淡橙黄色,触角,胸背和足等为褐色。具半透明翅一对。
卵:淡橙黄色,长卵形。
若虫:初龄若虫淡橙黄色,长椭圆形;2龄后雌虫介壳圆形,雄虫介壳椭圆形。
蛹:褐黄色,椭圆形。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6代。多数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初夏开始活动为害直至11月左右。雌虫产卵期达2-8周,每雌产卵80-140粒。
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提前预防,开春后喷施40%啶虫.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虫卵,减少孵化虫量
(3)蚧壳虫化学防治小窍门: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间:在若虫孵化盛期用药,此时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刺吸式口器,应选内吸性药剂,背覆厚厚蚧壳(铠甲),应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维盐乳油( 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
针对低矮容易喷施的,可以用喷雾方式防治;针对高大树体的蚧壳虫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树体杀虫剂”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而调整。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其成虫、幼虫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
分布与危害
鸢尾、山茶花、桂花、蔷薇、夹竹桃等花木。
主要为害鸢尾叶部,受害叶叶色褪绿呈淡色斑点,发生严重时,褪色斑连成片,叶片黄萎早落。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介壳圆形,紫褐色至暗褐色,直径1-2毫米,中央隆起,壳面有密环纹,中间有2个金黄色或红褐色壳点。雌成虫黄褐色,圆形。雄成虫介壳长圆形或卵形,比雌介壳小,壳点偏于一方。雄成虫淡橙黄色,触角,胸背和足等为褐色。具半透明翅一对。
卵:淡橙黄色,长卵形。
若虫:初龄若虫淡橙黄色,长椭圆形;2龄后雌虫介壳圆形,雄虫介壳椭圆形。
蛹:褐黄色,椭圆形。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6代。多数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初夏开始活动为害直至11月左右。雌虫产卵期达2-8周,每雌产卵80-140粒。
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提前预防,开春后喷施40%啶虫.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虫卵,减少孵化虫量
(3)蚧壳虫化学防治小窍门: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间:在若虫孵化盛期用药,此时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刺吸式口器,应选内吸性药剂,背覆厚厚蚧壳(铠甲),应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维盐乳油( 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
针对低矮容易喷施的,可以用喷雾方式防治;针对高大树体的蚧壳虫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树体杀虫剂”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而调整。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其成虫、幼虫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香石竹蛴螬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统称。别名白地蚕、土白蚕、地狗子、杂拉虫。该虫种类繁多,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寄主范围广。
成虫食叶,一夜间可把一片地上的花木叶片吃光。主要取食花卉根部,导致整株枯萎而死亡。
形态特征
在江、浙一带以铜绿金龟子与大黑金龟子为害香石竹的蛴螬居多。
成虫:体椭圆形,长18-21毫米,宽8-10毫米,全体铜绿色,有光泽。头与前胸较狭窄而尖,小盾板为短盾形。前胸背板密生点刻。翅鞘黄铜绿色,有反光。翅基外侧略带隆起,翅鞘边缘为黑褐色,翅鞘上有纵行隆起纹4条。足黄褐色。腹部腹面黄褐色,有光泽。最后一节露于翅外。
卵:初产时椭圆形,或一端尖,弯似梨形,乳白色,后逐渐膨大,最后呈圆形。
老熟幼虫:体长23-30毫米,肥胖,常常弯曲呈C状,多数仰卧,白色或淡黄色。头大而向下侵 斜,黄褐色或棕色。
蛹:长20毫米,宽10毫米,淡黄色。腹部第一至七节背面各节间沿中脊沟两侧,有1眼形凹痕;尾节腹面半椭圆形。
发生规律
多数金龟子2年或1年1代,有少数1年完成2代的。最长的有6年完成1代。3龄幼虫在11月入土越冬,4-5月为暴食期,成虫在6月闷热天气、雨夜活动最盛,有趋光性。7月数量再次增多,尤其是在有机制多的地段。成虫出土后不久就开始交尾,经10天后产卵,将卵散产在根旁土中。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将香石竹周围的杂草清除,冬前适时翻耕土地,杀死土中越冬的蛴螬。
(2)物理防治 成虫盛发期即6月点黑光灯进行诱杀。
(3)化学防治 在成虫盛发期,可用乙刻1000-1500倍液,或依它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针对金龟子幼虫,可用地杀4-6千克/亩撒施后浇水,或土杀稀释1000-1500倍浇灌防治。在成虫期,可点黑光灯进行诱杀成虫。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统称。别名白地蚕、土白蚕、地狗子、杂拉虫。该虫种类繁多,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寄主范围广。
成虫食叶,一夜间可把一片地上的花木叶片吃光。主要取食花卉根部,导致整株枯萎而死亡。
形态特征
在江、浙一带以铜绿金龟子与大黑金龟子为害香石竹的蛴螬居多。
成虫:体椭圆形,长18-21毫米,宽8-10毫米,全体铜绿色,有光泽。头与前胸较狭窄而尖,小盾板为短盾形。前胸背板密生点刻。翅鞘黄铜绿色,有反光。翅基外侧略带隆起,翅鞘边缘为黑褐色,翅鞘上有纵行隆起纹4条。足黄褐色。腹部腹面黄褐色,有光泽。最后一节露于翅外。
卵:初产时椭圆形,或一端尖,弯似梨形,乳白色,后逐渐膨大,最后呈圆形。
老熟幼虫:体长23-30毫米,肥胖,常常弯曲呈C状,多数仰卧,白色或淡黄色。头大而向下侵 斜,黄褐色或棕色。
蛹:长20毫米,宽10毫米,淡黄色。腹部第一至七节背面各节间沿中脊沟两侧,有1眼形凹痕;尾节腹面半椭圆形。
发生规律
多数金龟子2年或1年1代,有少数1年完成2代的。最长的有6年完成1代。3龄幼虫在11月入土越冬,4-5月为暴食期,成虫在6月闷热天气、雨夜活动最盛,有趋光性。7月数量再次增多,尤其是在有机制多的地段。成虫出土后不久就开始交尾,经10天后产卵,将卵散产在根旁土中。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将香石竹周围的杂草清除,冬前适时翻耕土地,杀死土中越冬的蛴螬。
(2)物理防治 成虫盛发期即6月点黑光灯进行诱杀。
(3)化学防治 在成虫盛发期,可用乙刻1000-1500倍液,或依它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针对金龟子幼虫,可用地杀4-6千克/亩撒施后浇水,或土杀稀释1000-1500倍浇灌防治。在成虫期,可点黑光灯进行诱杀成虫。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菊潜叶蝇
分布与危害
菊潜叶蝇学名Phytomyza syngenesiae Hardy属于双翅目,潜叶蝇科。在我国南方、北方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菊花及菊科杂草等。该虫食性杂。
主要以幼虫潜入叶肉钻蛀为害,潜道纵横交错。造成叶肉被吃光,引起叶片枯萎。雌虫用产卵器刺破叶组织产卵,及雌雄成虫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造成许多白点。
形态特征
成虫形似小苍蝇,雌成虫体长约2-3毫米,翅展6.3-7.0毫米。雄虫略小,体灰色至灰黑色,复眼红褐色。翅一对,透明,有紫色闪光。足黑色,腿节端部黄色。雌虫有漆黑色粗壮产卵器;雄虫腹末有1对抱握器。
卵长约0.3毫米,椭圆形,灰白色,略透明。
幼虫长圆筒形,长3.2-3.5毫米,蛆状;老龄幼虫体黄白色或鲜黄色。
蛹长约2毫米,纺锤形,羽化前黑褐色。
发生规律
该虫在南方年发生10代,在北方是以蛹越冬,江、浙一代越冬虫态不固定。在浙江杭州3月下旬可见成虫,4-5月为发生盛期,为害严重。夏季发生较少,秋季虫口回升,数量不多。成虫羽化后1-2天交尾产卵。一般江卵产在叶背近边缘处,幼虫孵化后即可取食。幼虫期共3龄,在气温为20度下,完成一代需14天。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在菊花凋谢后,将植株上部剪除并烧毁,发现受害叶及时摘除。附近有豆科、十字花科、菊科杂草要及时清除,减少虫源。
(2)保护和利用天敌。
(3)化学防治 在幼虫潜叶为害初期及时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毙克)1000倍液、5.7%甲维盐(乐克)乳油2500-3000倍液 ,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 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 。
分布与危害
菊潜叶蝇学名Phytomyza syngenesiae Hardy属于双翅目,潜叶蝇科。在我国南方、北方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菊花及菊科杂草等。该虫食性杂。
主要以幼虫潜入叶肉钻蛀为害,潜道纵横交错。造成叶肉被吃光,引起叶片枯萎。雌虫用产卵器刺破叶组织产卵,及雌雄成虫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造成许多白点。
形态特征
成虫形似小苍蝇,雌成虫体长约2-3毫米,翅展6.3-7.0毫米。雄虫略小,体灰色至灰黑色,复眼红褐色。翅一对,透明,有紫色闪光。足黑色,腿节端部黄色。雌虫有漆黑色粗壮产卵器;雄虫腹末有1对抱握器。
卵长约0.3毫米,椭圆形,灰白色,略透明。
幼虫长圆筒形,长3.2-3.5毫米,蛆状;老龄幼虫体黄白色或鲜黄色。
蛹长约2毫米,纺锤形,羽化前黑褐色。
发生规律
该虫在南方年发生10代,在北方是以蛹越冬,江、浙一代越冬虫态不固定。在浙江杭州3月下旬可见成虫,4-5月为发生盛期,为害严重。夏季发生较少,秋季虫口回升,数量不多。成虫羽化后1-2天交尾产卵。一般江卵产在叶背近边缘处,幼虫孵化后即可取食。幼虫期共3龄,在气温为20度下,完成一代需14天。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在菊花凋谢后,将植株上部剪除并烧毁,发现受害叶及时摘除。附近有豆科、十字花科、菊科杂草要及时清除,减少虫源。
(2)保护和利用天敌。
(3)化学防治 在幼虫潜叶为害初期及时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毙克)1000倍液、5.7%甲维盐(乐克)乳油2500-3000倍液 ,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 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 。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金盏菊中金弧夜蛾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在我国河南及华东等地有均有分布。寄主有金盏菊、菊花、翠菊、大丽菊、蓟等。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吸食叶片为害,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毫米,翅展37—42毫米。头、前中胸部红褐色,后胸褐色。腹部黄白色。前翅紫褐色,有大的金色近三角形斑。
老熟幼虫长40毫米。头部小,胴部黄绿色。腹部第五至八节较粗,逐渐向前方缩小。步曲行走。
发生规律
该虫1年生2—3代。以蛹在寄主上越冬。4-5月羽化为成虫。成虫有趋光性。6-11月均可见到幼虫虫为害,以7-8月为害最烈。幼虫老熟卷叶筑一薄茧化蛹其中。
防治方法
(1)根据成虫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在幼虫少量发生时,可用人工捕捉;也可用800~1000倍液50%杀螟松消灭虫害。
(3)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在我国河南及华东等地有均有分布。寄主有金盏菊、菊花、翠菊、大丽菊、蓟等。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吸食叶片为害,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毫米,翅展37—42毫米。头、前中胸部红褐色,后胸褐色。腹部黄白色。前翅紫褐色,有大的金色近三角形斑。
老熟幼虫长40毫米。头部小,胴部黄绿色。腹部第五至八节较粗,逐渐向前方缩小。步曲行走。
发生规律
该虫1年生2—3代。以蛹在寄主上越冬。4-5月羽化为成虫。成虫有趋光性。6-11月均可见到幼虫虫为害,以7-8月为害最烈。幼虫老熟卷叶筑一薄茧化蛹其中。
防治方法
(1)根据成虫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在幼虫少量发生时,可用人工捕捉;也可用800~1000倍液50%杀螟松消灭虫害。
(3)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菊姬尽管蚜
分布与危害
菊姬长管蚜又名菊小长管蚜,是菊花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
危害症状:以若蚜、成蚜危害菊花,群集危害幼茎嫩叶,有的在叶背为害,使叶片卷缩,影响茎叶正常生长发育。开花前,还可群集为害花梗,影响开花。到秋后第二次盛发期群集危害花梗、花蕾,开花后还危害花蕊,并进入管状花瓣,严重影响花的质量和观赏价值。该虫分泌物还易诱发煤污病的发生。严重为害时,植株矮化或死亡。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深红褐色,长2.0-2.5毫米;触角、腹管和尾片暗褐色;腹管圆筒形,末端渐细,表面呈网眼状。尾片圆锥形,表面有齿状颗粒,并长有11-15根毛。
有翅胎生雌蚜体暗红褐色,具翅一对。腹部斑纹较无翅型显著;腹管、尾片形状同无翅型,尾片毛9-12根。
若蚜体赤褐色。体态似无翅成蚜。
发生规律
菊小长管蚜每年发生10~20代,以无翅胎生雌蚜在留种菊花的叶腋和芽旁越冬。在温暖地区不发生有性蚜,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在温室或暖房中越冬。到三月初即开始活动繁殖。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繁殖盛期,5月上旬有翅蚜开始上升,5月中旬至为有翅蚜盛发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田间的虫口密度较低,8月初开始回升。9月中旬到10月下旬为第二次繁殖盛期,虫口密度出现第二个峰值。从11月中旬起以无翅孤生雌蚜集中向留种株或菊茬上越冬。当平均温度为20℃、相对湿度65%-70%时,完成一代历时约为10天。
防治方法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分布与危害
菊姬长管蚜又名菊小长管蚜,是菊花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
危害症状:以若蚜、成蚜危害菊花,群集危害幼茎嫩叶,有的在叶背为害,使叶片卷缩,影响茎叶正常生长发育。开花前,还可群集为害花梗,影响开花。到秋后第二次盛发期群集危害花梗、花蕾,开花后还危害花蕊,并进入管状花瓣,严重影响花的质量和观赏价值。该虫分泌物还易诱发煤污病的发生。严重为害时,植株矮化或死亡。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深红褐色,长2.0-2.5毫米;触角、腹管和尾片暗褐色;腹管圆筒形,末端渐细,表面呈网眼状。尾片圆锥形,表面有齿状颗粒,并长有11-15根毛。
有翅胎生雌蚜体暗红褐色,具翅一对。腹部斑纹较无翅型显著;腹管、尾片形状同无翅型,尾片毛9-12根。
若蚜体赤褐色。体态似无翅成蚜。
发生规律
菊小长管蚜每年发生10~20代,以无翅胎生雌蚜在留种菊花的叶腋和芽旁越冬。在温暖地区不发生有性蚜,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在温室或暖房中越冬。到三月初即开始活动繁殖。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繁殖盛期,5月上旬有翅蚜开始上升,5月中旬至为有翅蚜盛发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田间的虫口密度较低,8月初开始回升。9月中旬到10月下旬为第二次繁殖盛期,虫口密度出现第二个峰值。从11月中旬起以无翅孤生雌蚜集中向留种株或菊茬上越冬。当平均温度为20℃、相对湿度65%-70%时,完成一代历时约为10天。
防治方法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分布与危害
危害红花蕉的#蕉苞虫 为香蕉卷叶虫,又名香蕉弄蝶。危害时,其幼虫将叶卷成苞,取食叶片。发生严重时叶苞累累,蕉叶残缺,不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而且减少花茎产量,降低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蕉苞虫在南方地区或棚室内1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苞中越冬,成虫于春季出现。成虫在清晨和傍晚活动,飞翔迅速。卵散产于寄主叶片、嫩茎和叶柄,以8~9月危害最严重。
防治方法
①清除枯叶残株,集中烧毁,在幼虫初发生时,及时摘除虫苞,杀死其中虫体;
②注意保护天敌赤眼蜂;
③在幼虫初发生时,用90%敌百虫原药800倍液进行喷杀。
危害红花蕉的#蕉苞虫 为香蕉卷叶虫,又名香蕉弄蝶。危害时,其幼虫将叶卷成苞,取食叶片。发生严重时叶苞累累,蕉叶残缺,不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而且减少花茎产量,降低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蕉苞虫在南方地区或棚室内1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苞中越冬,成虫于春季出现。成虫在清晨和傍晚活动,飞翔迅速。卵散产于寄主叶片、嫩茎和叶柄,以8~9月危害最严重。
防治方法
①清除枯叶残株,集中烧毁,在幼虫初发生时,及时摘除虫苞,杀死其中虫体;
②注意保护天敌赤眼蜂;
③在幼虫初发生时,用90%敌百虫原药800倍液进行喷杀。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银花叶蜂
分布与危害
银花叶蜂幼虫为害叶片,初孵幼虫喜爬到嫩叶上取食,从叶的边缘向内取食,呈整齐的缺刻,全叶吃光后再转移到邻近叶片为害。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叶片吃光,使植株不能开花,不但严重影响当年花的产量,而且使次年发叶较晚,致使受害枝条枯死。
据调查该虫仅危害金银花
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9-10毫米,翅展21-22毫米,雄虫体长7-8毫米,翅展18-19毫米。体蓝黑色,有金属光泽。触角黑色,3节,第3节较长,雄虫第3节的绒毛较雌虫明显。翅半透明,淡褐色,产卵器锯齿状。
卵:乳白色,肾形,长1.2-l.5毫米,宽0.7-0.8毫米。
幼虫:体长22-23毫米,头和前足呈黑色,体桃红色,背中线为一条淡绿色纵带,背侧线为金黄 色纵带,气门线淡绿色,体背有许多黑色小毛瘤;前胸有3排14个,中后胸有3排16个,腹部2-6节,有3排18个,背中央的毛瘤较大。幼虫5龄,1龄体长3.5毫米,头宽0.4毫米;2龄体长6毫米,头宽0.7毫米;3龄体长8毫米,头宽0.9毫米;4龄体长12.3毫米,头宽1.3毫米;5龄体长17.4毫米,头宽1.7毫米。蛹:黑褐色,外附长椭圆形的茧。
发生规律
银花叶蜂在四川1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化蛹越冬。次年3月上旬成虫羽化,取食花蜜和蚜虫分泌的蜜露。成虫晴天活动,尤以12-15时活动最盛,飞翔力较强,可飞离地面2米,水平距离10-20米。阴雨天栖息在枝叶下不动。成虫活动3-4天后开始产卵,产卵时雌虫用锯齿状产卵器割开叶面边缘的表皮,将卵1-3粒产于表皮下。每雌虫产卵6-24粒。产卵处的叶边缘组织变成水浸状,后变为黑褐色。成虫寿命3-14天。卵期5-14天.孵化率84%。幼虫期10-19.5天。
幼虫分散危害,主要为害嫩叶,取食后幼虫头、胸、足逐渐变为黑色,体绿色,4龄后体呈桃红色。幼虫蜕皮多在早7时和傍晚。幼虫老熟后沿植株下爬,进入0.5-1厘米深的土层或枯叶中,吐丝结茧,蜷缩其中化蛹,各代蛹期为7-19.5天,越冬代蛹期185天。全年以第1和第2代为害严重,但不为害叶厚、茸毛长而硬的金银花品种。
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发生数量较大时可于冬、春季在树下挖虫茧,减少越冬虫源。
②药剂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银花叶蜂
分布与危害
银花叶蜂幼虫为害叶片,初孵幼虫喜爬到嫩叶上取食,从叶的边缘向内取食,呈整齐的缺刻,全叶吃光后再转移到邻近叶片为害。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叶片吃光,使植株不能开花,不但严重影响当年花的产量,而且使次年发叶较晚,致使受害枝条枯死。
据调查该虫仅危害金银花
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9-10毫米,翅展21-22毫米,雄虫体长7-8毫米,翅展18-19毫米。体蓝黑色,有金属光泽。触角黑色,3节,第3节较长,雄虫第3节的绒毛较雌虫明显。翅半透明,淡褐色,产卵器锯齿状。
卵:乳白色,肾形,长1.2-l.5毫米,宽0.7-0.8毫米。
幼虫:体长22-23毫米,头和前足呈黑色,体桃红色,背中线为一条淡绿色纵带,背侧线为金黄 色纵带,气门线淡绿色,体背有许多黑色小毛瘤;前胸有3排14个,中后胸有3排16个,腹部2-6节,有3排18个,背中央的毛瘤较大。幼虫5龄,1龄体长3.5毫米,头宽0.4毫米;2龄体长6毫米,头宽0.7毫米;3龄体长8毫米,头宽0.9毫米;4龄体长12.3毫米,头宽1.3毫米;5龄体长17.4毫米,头宽1.7毫米。蛹:黑褐色,外附长椭圆形的茧。
发生规律
银花叶蜂在四川1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化蛹越冬。次年3月上旬成虫羽化,取食花蜜和蚜虫分泌的蜜露。成虫晴天活动,尤以12-15时活动最盛,飞翔力较强,可飞离地面2米,水平距离10-20米。阴雨天栖息在枝叶下不动。成虫活动3-4天后开始产卵,产卵时雌虫用锯齿状产卵器割开叶面边缘的表皮,将卵1-3粒产于表皮下。每雌虫产卵6-24粒。产卵处的叶边缘组织变成水浸状,后变为黑褐色。成虫寿命3-14天。卵期5-14天.孵化率84%。幼虫期10-19.5天。
幼虫分散危害,主要为害嫩叶,取食后幼虫头、胸、足逐渐变为黑色,体绿色,4龄后体呈桃红色。幼虫蜕皮多在早7时和傍晚。幼虫老熟后沿植株下爬,进入0.5-1厘米深的土层或枯叶中,吐丝结茧,蜷缩其中化蛹,各代蛹期为7-19.5天,越冬代蛹期185天。全年以第1和第2代为害严重,但不为害叶厚、茸毛长而硬的金银花品种。
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发生数量较大时可于冬、春季在树下挖虫茧,减少越冬虫源。
②药剂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唐菖蒲东方毒蛾
分布与危害
该虫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浙江等长江流域地区。寄主除有唐菖蒲外,还有杜鹃、月季、桂花等花卉。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除卵外,各虫态均有毒毛,皮肤接触后奇痒,发炎。
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30-45毫米,体黄褐色。前翅中央有1个<形斑纹。
老熟幼虫体长30-40毫米,橙黄色至黑褐色。各节具瘤突和灰褐色毛。尤其是第一、二、八腹节上的瘤突最显著。瘤突上丛生暗褐色短毛。
发生规律
该虫年生1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开始取食,至6月中、下旬幼虫老熟,筑茶褐色茧,并在其中化蛹。6月下旬-8月上旬出现成虫。成虫有趋光性,交尾后产卵于叶背面。初孵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长大后分散为害。
防治方法
(1)剪除初龄幼虫群集的叶片,集中烧毁。
(2)成虫羽化盛期,根据其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3)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唐菖蒲东方毒蛾
分布与危害
该虫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浙江等长江流域地区。寄主除有唐菖蒲外,还有杜鹃、月季、桂花等花卉。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除卵外,各虫态均有毒毛,皮肤接触后奇痒,发炎。
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30-45毫米,体黄褐色。前翅中央有1个<形斑纹。
老熟幼虫体长30-40毫米,橙黄色至黑褐色。各节具瘤突和灰褐色毛。尤其是第一、二、八腹节上的瘤突最显著。瘤突上丛生暗褐色短毛。
发生规律
该虫年生1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开始取食,至6月中、下旬幼虫老熟,筑茶褐色茧,并在其中化蛹。6月下旬-8月上旬出现成虫。成虫有趋光性,交尾后产卵于叶背面。初孵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长大后分散为害。
防治方法
(1)剪除初龄幼虫群集的叶片,集中烧毁。
(2)成虫羽化盛期,根据其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3)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唐菖蒲大造桥虫
分布与危害
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地。除为害唐菖蒲外,还为害月季、锦葵、蔷薇、菊花、一串红、万寿菊、萱草等。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蚕食叶片,造成叶片穿孔和缺刻。发生严重时,叶片被食仅留叶脉。有时花蕾、花冠也受其害。影响植株的正常开花结果。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8毫米,翅展38-40毫米,体浅灰色,触角锯齿状,每节上有灰至褐色丛毛。头部细小,复眼黑色,头、胸交界处有1列长毛。前翅灰黄色,外缘线由半月形点列组成。中室斑纹为白色,四周有黑褐色圈。
卵长椭圆,直径月0.7毫米,初产时为青绿色,上有许多小颗粒状突起,坚厚强韧。
老熟幼虫体长约38-49毫米,胸被侧面密布黄点。背线甚宽,直达尾端,亚背线黑色,气门线黄褐色。
蛹深褐色,长约14毫米,尾端尖锐。
发生规律
河北地区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成虫一般将卵产在叶背、枝条上、土缝间等处,卵期约7天。初孵幼虫借风吐丝扩散,行走时常曲腹如桥形,不活跃,常拟态如嫩枝条栖息。幼虫为害期在5-10月。10月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长江下游地区1年发生4-5代,高温夏季只需要40多天就可完成1代。
防治方法
(1)捕杀成虫,利用成虫飞翔力不强,可人工用捕虫网捕捉。
(2)利用成虫具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3)加强栽培管理,冬季翻土,将周边杂草清除,以消灭卵块,减少虫源。
(4)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追寄蝇、螳螂、胡蜂、猎蝽、益鸟等。
(5)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唐菖蒲大造桥虫
分布与危害
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地。除为害唐菖蒲外,还为害月季、锦葵、蔷薇、菊花、一串红、万寿菊、萱草等。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蚕食叶片,造成叶片穿孔和缺刻。发生严重时,叶片被食仅留叶脉。有时花蕾、花冠也受其害。影响植株的正常开花结果。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8毫米,翅展38-40毫米,体浅灰色,触角锯齿状,每节上有灰至褐色丛毛。头部细小,复眼黑色,头、胸交界处有1列长毛。前翅灰黄色,外缘线由半月形点列组成。中室斑纹为白色,四周有黑褐色圈。
卵长椭圆,直径月0.7毫米,初产时为青绿色,上有许多小颗粒状突起,坚厚强韧。
老熟幼虫体长约38-49毫米,胸被侧面密布黄点。背线甚宽,直达尾端,亚背线黑色,气门线黄褐色。
蛹深褐色,长约14毫米,尾端尖锐。
发生规律
河北地区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成虫一般将卵产在叶背、枝条上、土缝间等处,卵期约7天。初孵幼虫借风吐丝扩散,行走时常曲腹如桥形,不活跃,常拟态如嫩枝条栖息。幼虫为害期在5-10月。10月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长江下游地区1年发生4-5代,高温夏季只需要40多天就可完成1代。
防治方法
(1)捕杀成虫,利用成虫飞翔力不强,可人工用捕虫网捕捉。
(2)利用成虫具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3)加强栽培管理,冬季翻土,将周边杂草清除,以消灭卵块,减少虫源。
(4)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追寄蝇、螳螂、胡蜂、猎蝽、益鸟等。
(5)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腊梅朱砂叶螨 学名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又称棉花红蜘蛛、红叶螨,为真螨目叶螨科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成若螨在叶背吸取汁液。叶片受害后,叶面初现灰白色小点,成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全叶干枯脱落。危害腊梅。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0.28-0.32mm,体红至紫红色(有些甚至为黑色),在身体两侧各具一倒“山”字形黑斑,体末端圆,呈卵圆形。
雄成虫:体色常为绿色或橙黄色,较雌螨略小,体后部尖削。
卵:圆形,初产乳白色,后期呈乳黄色,产于丝网上。
发生规律
腊梅朱砂叶螨在北方一年可发生20代左右,以授精的雌成虫在土块下、杂草根迹、落叶中越冬,来年3月下旬成虫出蛰。首先在腊梅边的杂草取食、生活并繁殖1-2代,然后由杂草上陆续迁往腊梅为害。
成螨产卵前期1天,产卵量50-110粒,成虫平均寿命在6月为22天;7月为19天;9-10月为29天。卵的发育历期在24℃为3-4天;在29℃,2-3天;幼若期在6-7月为5-6天。所产卵,授精卵为雌虫,不授精卵为雄虫。
秋季虫体陆续迁往地下的杂草上生活,于11月上旬越冬。
腊梅朱砂叶螨每年种群消长有所不同。低温年份,发生的晚,常于7月后进入猖獗发生期,但下降的也晚,常可为害至8月中旬以后;高温年份6月上旬即可进入年中盛期,盛期至7月中下旬结束。
防治方法
①清除杂草及枯枝落叶,消灭越冬虫源。合理灌溉施肥,促进腊梅健壮生长,增强抗虫能力。
②利用天敌如:长毛钝绥螨、德氏钝绥螨、异绒螨、塔六点蓟马和深点食螨瓢虫等。
③化学防治:使用国光红杀(10%苯丁哒螨灵)+国光乐克(5.7%甲维盐)3000倍液混合喷雾进行防治。
分布与危害
#腊梅朱砂叶螨 学名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又称棉花红蜘蛛、红叶螨,为真螨目叶螨科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成若螨在叶背吸取汁液。叶片受害后,叶面初现灰白色小点,成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全叶干枯脱落。危害腊梅。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0.28-0.32mm,体红至紫红色(有些甚至为黑色),在身体两侧各具一倒“山”字形黑斑,体末端圆,呈卵圆形。
雄成虫:体色常为绿色或橙黄色,较雌螨略小,体后部尖削。
卵:圆形,初产乳白色,后期呈乳黄色,产于丝网上。
发生规律
腊梅朱砂叶螨在北方一年可发生20代左右,以授精的雌成虫在土块下、杂草根迹、落叶中越冬,来年3月下旬成虫出蛰。首先在腊梅边的杂草取食、生活并繁殖1-2代,然后由杂草上陆续迁往腊梅为害。
成螨产卵前期1天,产卵量50-110粒,成虫平均寿命在6月为22天;7月为19天;9-10月为29天。卵的发育历期在24℃为3-4天;在29℃,2-3天;幼若期在6-7月为5-6天。所产卵,授精卵为雌虫,不授精卵为雄虫。
秋季虫体陆续迁往地下的杂草上生活,于11月上旬越冬。
腊梅朱砂叶螨每年种群消长有所不同。低温年份,发生的晚,常于7月后进入猖獗发生期,但下降的也晚,常可为害至8月中旬以后;高温年份6月上旬即可进入年中盛期,盛期至7月中下旬结束。
防治方法
①清除杂草及枯枝落叶,消灭越冬虫源。合理灌溉施肥,促进腊梅健壮生长,增强抗虫能力。
②利用天敌如:长毛钝绥螨、德氏钝绥螨、异绒螨、塔六点蓟马和深点食螨瓢虫等。
③化学防治:使用国光红杀(10%苯丁哒螨灵)+国光乐克(5.7%甲维盐)3000倍液混合喷雾进行防治。
0
1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绣线菊蚜
分布与危害
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
寄主 绣线菊、木瓜、石楠、麻叶绣球、榆叶梅、海棠、樱花、山楂、柑桔、枇杷、李、杏等。
以成虫、若虫刺吸叶和枝梢的汁液,叶片被害后向背面横卷,影响新梢生长及树体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6—1.7mm,宽0.94mm,长卵圆形,多为黄色,有时黄绿或绿色。头浅黑色,具l0根毛。口器、腹管、尾片黑色。体表具网状纹,体侧缘瘤馒头形,体背毛尖;腹部各节具中毛1对,除第1和8节有l对缘毛外,第2—7节各具2对缘毛。触角6节,丝状,无次生感觉圈,短于体躯,基部浅黑色,3—6节具瓦状纹。尾板端圆,生毛12一13根,腹管长亦生瓦状纹。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5mm,翅展4.5mm左右,近纺锤形。头部、胸部、腹管、尾片黑色,腹部绿色或淡绿至黄绿色。2—4腹节两侧具大型黑缘斑,腹管后斑大于前斑,第1—8 腹节具短横带。口器黑色,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丝状,较体短,第3节有次生感觉圈5—10个,第4节有0—4个。体表网纹不明显。若虫 鲜黄色,复眼、触角、足、腹管黑色。无翅若蚜体肥大,腹管短。有翅若蚜胸部较发达,具翅芽。卵 椭圆形,长0.5mm,初淡黄至黄褐色,后漆黑色,具光泽。
发生规律
年生l0多代,以卵在枝杈、芽旁及皮缝处越冬。翌春寄主萌动后越冬卵孵化为干母,4月下旬于芽、嫩梢顶端、新生叶的背面为害10余天即发育成熟,开始进行孤雌生殖直到秋末,只有最后1代进行两性生殖,无翅产卵雌蚜和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为害前期因气温低,繁殖慢,多产生无翅孤雌胎生蚜;5月下旬开始出现有翅孤雌胎生蚜,并迁飞扩散;6—7月繁殖最快,枝梢、叶柄、叶背布满蚜虫,是虫口密度迅速增长的为害严重期,致叶片向叶背横卷,叶尖向叶背、叶柄方向弯曲。8—9月雨季虫口密度下降,10—11月产生有性蚜交配产卵,一般初霜前产下的卵均可安全越冬。天敌有瓢虫、草玲、食蚜蝇、蚜茧蜂等。
防治方法
(1)结合夏剪,剪除被害枝稍。并保护天敌。
(2)早春发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粘土柴油乳剂杀卵。
(3)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绣线菊蚜
分布与危害
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
寄主 绣线菊、木瓜、石楠、麻叶绣球、榆叶梅、海棠、樱花、山楂、柑桔、枇杷、李、杏等。
以成虫、若虫刺吸叶和枝梢的汁液,叶片被害后向背面横卷,影响新梢生长及树体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6—1.7mm,宽0.94mm,长卵圆形,多为黄色,有时黄绿或绿色。头浅黑色,具l0根毛。口器、腹管、尾片黑色。体表具网状纹,体侧缘瘤馒头形,体背毛尖;腹部各节具中毛1对,除第1和8节有l对缘毛外,第2—7节各具2对缘毛。触角6节,丝状,无次生感觉圈,短于体躯,基部浅黑色,3—6节具瓦状纹。尾板端圆,生毛12一13根,腹管长亦生瓦状纹。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5mm,翅展4.5mm左右,近纺锤形。头部、胸部、腹管、尾片黑色,腹部绿色或淡绿至黄绿色。2—4腹节两侧具大型黑缘斑,腹管后斑大于前斑,第1—8 腹节具短横带。口器黑色,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丝状,较体短,第3节有次生感觉圈5—10个,第4节有0—4个。体表网纹不明显。若虫 鲜黄色,复眼、触角、足、腹管黑色。无翅若蚜体肥大,腹管短。有翅若蚜胸部较发达,具翅芽。卵 椭圆形,长0.5mm,初淡黄至黄褐色,后漆黑色,具光泽。
发生规律
年生l0多代,以卵在枝杈、芽旁及皮缝处越冬。翌春寄主萌动后越冬卵孵化为干母,4月下旬于芽、嫩梢顶端、新生叶的背面为害10余天即发育成熟,开始进行孤雌生殖直到秋末,只有最后1代进行两性生殖,无翅产卵雌蚜和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为害前期因气温低,繁殖慢,多产生无翅孤雌胎生蚜;5月下旬开始出现有翅孤雌胎生蚜,并迁飞扩散;6—7月繁殖最快,枝梢、叶柄、叶背布满蚜虫,是虫口密度迅速增长的为害严重期,致叶片向叶背横卷,叶尖向叶背、叶柄方向弯曲。8—9月雨季虫口密度下降,10—11月产生有性蚜交配产卵,一般初霜前产下的卵均可安全越冬。天敌有瓢虫、草玲、食蚜蝇、蚜茧蜂等。
防治方法
(1)结合夏剪,剪除被害枝稍。并保护天敌。
(2)早春发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粘土柴油乳剂杀卵。
(3)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