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月季叶蜂
分布与危害
月季叶蜂学名Arge pagana Panzer,别名蔷薇三节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分布广泛,在河南、江苏、浙江、广东等省都有分布。为害月季、蔷薇和玫瑰等。主要是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致花卉生长不良,降低观赏价值,发生严重时,甚至死亡。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将植株的嫩叶吃光,仅剩下几条主叶脉,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降低其观赏价值,甚至导致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9毫米,翅展约17毫米。呈褐色状,头、胸、翅和足均为蓝黑色,带有金属蓝光泽。触角3.5-4.5毫米。中胸背面尖“X”型凹陷。腹部暗橙黄色。雌蜂产卵器发达,呈并合的双镰刀状。
卵长0.5毫米,淡黄色,椭圆形。末端稍大。
老熟幼虫体长20-23毫米,黄绿色,头部黄色,臀板红褐色,胸部第2节至腹部第8节,每体节上均有3横列疣状突起,呈黑褐色。
蛹长9.5毫米,头部、胸部褐色,腹部棕黄色。在淡黄色的薄茧中。
发生规律
广州地区月季叶蜂每年发生8代,山东一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中结茧越冬。4-5月羽化成虫,成虫白天羽化,次日交配。雌虫一生仅交尾1次,雄虫可交尾多次。成虫寿命5天。雌蜂交尾后将卵产在月季枝条皮层内,通常产卵可深至木质部,卵期7-19天。近孵化时,产卵处的裂缝开裂,孵出的幼虫自裂缝爬出,并向嫩梢爬行。在北京,6月发生一代幼虫,8月发生第二代幼虫。幼虫共6龄,喜群集,昼夜均取食,有互相残杀和假死性。幼虫在9月底-11月陆续入土做茧越冬。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在幼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可进行人工捕杀。
(3)冬季进行松土,杀灭越冬虫蛹。
(4)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月季叶蜂
分布与危害
月季叶蜂学名Arge pagana Panzer,别名蔷薇三节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分布广泛,在河南、江苏、浙江、广东等省都有分布。为害月季、蔷薇和玫瑰等。主要是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致花卉生长不良,降低观赏价值,发生严重时,甚至死亡。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将植株的嫩叶吃光,仅剩下几条主叶脉,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降低其观赏价值,甚至导致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9毫米,翅展约17毫米。呈褐色状,头、胸、翅和足均为蓝黑色,带有金属蓝光泽。触角3.5-4.5毫米。中胸背面尖“X”型凹陷。腹部暗橙黄色。雌蜂产卵器发达,呈并合的双镰刀状。
卵长0.5毫米,淡黄色,椭圆形。末端稍大。
老熟幼虫体长20-23毫米,黄绿色,头部黄色,臀板红褐色,胸部第2节至腹部第8节,每体节上均有3横列疣状突起,呈黑褐色。
蛹长9.5毫米,头部、胸部褐色,腹部棕黄色。在淡黄色的薄茧中。
发生规律
广州地区月季叶蜂每年发生8代,山东一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中结茧越冬。4-5月羽化成虫,成虫白天羽化,次日交配。雌虫一生仅交尾1次,雄虫可交尾多次。成虫寿命5天。雌蜂交尾后将卵产在月季枝条皮层内,通常产卵可深至木质部,卵期7-19天。近孵化时,产卵处的裂缝开裂,孵出的幼虫自裂缝爬出,并向嫩梢爬行。在北京,6月发生一代幼虫,8月发生第二代幼虫。幼虫共6龄,喜群集,昼夜均取食,有互相残杀和假死性。幼虫在9月底-11月陆续入土做茧越冬。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在幼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可进行人工捕杀。
(3)冬季进行松土,杀灭越冬虫蛹。
(4)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鸡冠花芋双线天蛾
分布与危害
芋双线天蛾学名Theretra oldenlandiae (Fabricius),属于鳞翅目,天蛾科,又名凤仙花天蛾。主要分布在华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地区。以幼虫危害凤仙花、水芋、葡萄、长春花、地锦、鸡冠花、三色堇、大丽花等多种花卉。
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将叶片食成孔洞,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主脉和枝条,甚至可使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8毫米左右,翅展65-75毫米,灰褐色。头及胸部两侧有灰白色缘毛,腹部有两条银白色背线,两侧有深棕色及淡黄色纵条。前翅由顶角到后缘有一条白色斜带,此外还有5条灰色细线。后翅黑褐色,有灰黄色斜带一条,缘毛白色。前后翅反面为黄褐色,有3条暗褐色横带。
卵球形,浅绿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80毫米。圆筒形,较粗大。体色多有变化,通常为绿褐色和紫褐色,胸背有两行黄白点,体两侧有黄色圆斑和眼状纹,圆斑内有红黑或黄黑两色。第八腹节背面有尾角1个,尾角黑色,仅末端白色。
蛹长41-44毫米,筒形,棕黄色。
发生规律
该虫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来年6-7月出现成虫。成虫趋光性很强,昼伏夜出。成虫交尾后,将卵产在嫩叶上,卵期约10天左右。8月上旬幼虫开始为害,该幼虫有避光性,多在清晨取食,白天躲在花卉的枝叉阴处,其食量很大,常造成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叶片,花被蚕食一光,影响花卉正常生长和观赏。8月底幼虫老熟化蛹,9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危害至10月,然后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
(3)也可进行人工捕杀。
(4)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Bt悬乳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鸡冠花芋双线天蛾
分布与危害
芋双线天蛾学名Theretra oldenlandiae (Fabricius),属于鳞翅目,天蛾科,又名凤仙花天蛾。主要分布在华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地区。以幼虫危害凤仙花、水芋、葡萄、长春花、地锦、鸡冠花、三色堇、大丽花等多种花卉。
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将叶片食成孔洞,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主脉和枝条,甚至可使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8毫米左右,翅展65-75毫米,灰褐色。头及胸部两侧有灰白色缘毛,腹部有两条银白色背线,两侧有深棕色及淡黄色纵条。前翅由顶角到后缘有一条白色斜带,此外还有5条灰色细线。后翅黑褐色,有灰黄色斜带一条,缘毛白色。前后翅反面为黄褐色,有3条暗褐色横带。
卵球形,浅绿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80毫米。圆筒形,较粗大。体色多有变化,通常为绿褐色和紫褐色,胸背有两行黄白点,体两侧有黄色圆斑和眼状纹,圆斑内有红黑或黄黑两色。第八腹节背面有尾角1个,尾角黑色,仅末端白色。
蛹长41-44毫米,筒形,棕黄色。
发生规律
该虫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来年6-7月出现成虫。成虫趋光性很强,昼伏夜出。成虫交尾后,将卵产在嫩叶上,卵期约10天左右。8月上旬幼虫开始为害,该幼虫有避光性,多在清晨取食,白天躲在花卉的枝叉阴处,其食量很大,常造成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叶片,花被蚕食一光,影响花卉正常生长和观赏。8月底幼虫老熟化蛹,9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危害至10月,然后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
(3)也可进行人工捕杀。
(4)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Bt悬乳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一串红朱砂叶螨
分布与危害
在我国华南、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发生普遍。除为害一串红外,还为害孔雀草、香石竹、樱花、白玉兰、月季、文竹等花卉。
主要以成螨和幼螨在寄主叶背吸汁液,使叶面产生白色点状。盛发期在茎、叶上形成一层薄丝网,使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成螨 体色变化较大,一般呈红色,也有褐绿色等。足4对。雌螨体长0.38-0.48毫米,卵圆形。体背两侧有块状或条形深褐色斑纹。斑纹从头胸部开始,一直延伸到腹末后端;有时斑纹分隔成2块,其中前一块大些。雄虫略呈菱形,稍小,体长0.3-0.4毫米。腹部瘦小,末端较尖。
卵 为圆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无色透明,后渐变为橙红色。
初孵幼螨 体呈近圆形,淡红色,长0.1-0.2毫米,足3对。
若螨为幼螨蜕1次皮后为第1若螨,比幼螨稍大,略呈椭圆形,体色较深,体侧开始出现较深的斑块。足4对,此后雄若螨即老熟,蜕皮变为雄成螨。雌性第一若螨蜕皮后成第二若螨,体比第一若 螨大,再次蜕皮才成雌成螨。
发生规律
该螨发生代数从北向南10-20代。长江流域,以受精雌成螨在土块缝隙、树皮裂缝及枯枝落叶等处越冬。越冬螨少数散居。翌年春季,气温10度以上时开始活动,温室内无越冬现象,喜高温。雌成螨寿命30天,越冬期为5-7个月。该螨世代重叠,在高温干燥季节易暴发成灾。主要靠爬行和风进行传播。当虫口密度较大时螨成群集,吐丝串联下垂,借风吹扩散。主要是以两性生殖,也能孤雌生殖。
防治方法
(1)改善栽培环境,使栽培地段通风、凉爽,适时浇水,以减缓繁殖速度。
(2)在受害地段,消除周围枯枝、落叶及杂草,冬季深翻土地,减少虫源。
(3)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小黑瓢虫、小花蝽、六点蓟马、中华草蛉、拟长毛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
(4)化学防治 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一串红朱砂叶螨
分布与危害
在我国华南、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发生普遍。除为害一串红外,还为害孔雀草、香石竹、樱花、白玉兰、月季、文竹等花卉。
主要以成螨和幼螨在寄主叶背吸汁液,使叶面产生白色点状。盛发期在茎、叶上形成一层薄丝网,使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成螨 体色变化较大,一般呈红色,也有褐绿色等。足4对。雌螨体长0.38-0.48毫米,卵圆形。体背两侧有块状或条形深褐色斑纹。斑纹从头胸部开始,一直延伸到腹末后端;有时斑纹分隔成2块,其中前一块大些。雄虫略呈菱形,稍小,体长0.3-0.4毫米。腹部瘦小,末端较尖。
卵 为圆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无色透明,后渐变为橙红色。
初孵幼螨 体呈近圆形,淡红色,长0.1-0.2毫米,足3对。
若螨为幼螨蜕1次皮后为第1若螨,比幼螨稍大,略呈椭圆形,体色较深,体侧开始出现较深的斑块。足4对,此后雄若螨即老熟,蜕皮变为雄成螨。雌性第一若螨蜕皮后成第二若螨,体比第一若 螨大,再次蜕皮才成雌成螨。
发生规律
该螨发生代数从北向南10-20代。长江流域,以受精雌成螨在土块缝隙、树皮裂缝及枯枝落叶等处越冬。越冬螨少数散居。翌年春季,气温10度以上时开始活动,温室内无越冬现象,喜高温。雌成螨寿命30天,越冬期为5-7个月。该螨世代重叠,在高温干燥季节易暴发成灾。主要靠爬行和风进行传播。当虫口密度较大时螨成群集,吐丝串联下垂,借风吹扩散。主要是以两性生殖,也能孤雌生殖。
防治方法
(1)改善栽培环境,使栽培地段通风、凉爽,适时浇水,以减缓繁殖速度。
(2)在受害地段,消除周围枯枝、落叶及杂草,冬季深翻土地,减少虫源。
(3)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小黑瓢虫、小花蝽、六点蓟马、中华草蛉、拟长毛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
(4)化学防治 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杜鹃红蜘蛛
分布与危害
危害杜鹃
形态特征
红蜘蛛的雌成虫体长0.3毫米左右,暗红色,近椭圆形,体背隆起,足4对,暗红色。雄成虫体长0.25毫米,楔形,扁平,鲜红色。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多代,成虫在植株根部越冬,主要在叶背面近叶柄部的主脉附近危害。每年的6至7月高温、少雨、干旱天气繁殖快,发生数量较多。危害严重时,被害叶片焦枯脱落。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4月份以后应经常检查,发现个别叶片上有红蜘蛛时,应及时摘除虫叶并烧掉。有条件的可人工释放天敌,如瓢虫、草青蛉、蓟马等,进行生物防治。
2、药剂防治:若发现较多叶片有红蜘蛛时,可进行药剂防治,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杜鹃红蜘蛛
分布与危害
危害杜鹃
形态特征
红蜘蛛的雌成虫体长0.3毫米左右,暗红色,近椭圆形,体背隆起,足4对,暗红色。雄成虫体长0.25毫米,楔形,扁平,鲜红色。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多代,成虫在植株根部越冬,主要在叶背面近叶柄部的主脉附近危害。每年的6至7月高温、少雨、干旱天气繁殖快,发生数量较多。危害严重时,被害叶片焦枯脱落。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4月份以后应经常检查,发现个别叶片上有红蜘蛛时,应及时摘除虫叶并烧掉。有条件的可人工释放天敌,如瓢虫、草青蛉、蓟马等,进行生物防治。
2、药剂防治:若发现较多叶片有红蜘蛛时,可进行药剂防治,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豹蠹蛾
分布与危害
国内分布较广,为害月季、紫荆、洋蹄甲、日本晚樱、山茶、山杏、石榴、碧桃、白玉兰、广玉兰、梅兰、黄杨、栀子花、香樟和法桐等。在我国南方还发生咖啡木蠹蛾(Z.coffeae Nietner)又名咖啡豹蠹蛾等,除上述花卉外,还为害香石竹、杜鹃、柑橘、橙、咖啡、海棠等。
又称六星黑色蠹蛾,属鳞翅目豹蠹蛾科。主要危害枝条。幼虫多自枝杈或嫩梢的叶腋处蛀入,向上蛀食。受害新梢很快枯萎,幼虫以后向下转移,再次蛀入嫩枝内,继续向下蛀食,被害枝条内部被咬成孔洞,孔壁光滑而直,内无粪便,在枝条向阴面排粪。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40-4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基部双栉齿状,端部丝状。翅展40-4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基部双栉齿状,端部丝状。全体灰白色,前翅散生大小不等的蓝黑色斜纹斑点。
后翅外缘有8个蓝黑色斑点,中部有一个较大的铜色斑点,胸部背面有3对近圆形的蓝黑色斑纹,腹部背面各节有3条纵纹,两侧各有1个圆斑。卵:长圆形,长径约1毫米,未受精卵米黄色,受精卵粉红色。幼虫:赤褐色,体长30-40毫米,前胸硬皮板基部有1黑褐色近长方形斑块,后缘有2横列黑色小齿,臀板及第9腹节基部黑褐色。
蛹:为裸蛹。体长19-24毫米,赤褐色,背面有锯齿状横带,尾具短臀刺。成虫白天隐藏在植株内部、叶片背面或枝条中下部,夜间活动,飞翔力强,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成虫多在下午16-20时羽化,羽化后的成虫次日1时左右交尾,1-2天后产卵,卵产于枝条中上部枝杈处或芽腋处,堆产量5-25粒。低龄幼虫有群集习性,长到10毫米后扩散为害。幼虫具有转移为害习性,老熟后在孔洞内吐丝缀屑堵塞两端,并向外咬一羽化孔,用环状间断的老皮盖住,做茧化蛹。
发生规律
豹蠹蛾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或肾在寄主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出现成虫,有趋光性,日伏夜出,卵产在伤口、粗皮裂缝处,卵期约20天。幼虫较活跃,有转移为害习性,先绕枝条环食,然后进入木质部蛀成孔道。由于地区不同及11月份的气温变化,该虫发育有异,则以老熟幼虫或蛹在蛀道内越冬。咖啡木蠹蛾生活习性与六星黑点蠹蛾相似,5-6月出现成虫。初孵幼虫先食嫩芽和叶柄,以后转蛀1-2年生枝条。资料报道,咖啡木蠹蛾在华南地区1年发生2代,翌年2-3月成虫羽化,8-9月为第二代成虫羽化期。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理花墩,收二茬花后,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合修剪,剪掉有虫枝,如修剪太迟,幼虫蛀入下部粗枝再截枝对花墩长势有影响。
②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豹蠹蛾
分布与危害
国内分布较广,为害月季、紫荆、洋蹄甲、日本晚樱、山茶、山杏、石榴、碧桃、白玉兰、广玉兰、梅兰、黄杨、栀子花、香樟和法桐等。在我国南方还发生咖啡木蠹蛾(Z.coffeae Nietner)又名咖啡豹蠹蛾等,除上述花卉外,还为害香石竹、杜鹃、柑橘、橙、咖啡、海棠等。
又称六星黑色蠹蛾,属鳞翅目豹蠹蛾科。主要危害枝条。幼虫多自枝杈或嫩梢的叶腋处蛀入,向上蛀食。受害新梢很快枯萎,幼虫以后向下转移,再次蛀入嫩枝内,继续向下蛀食,被害枝条内部被咬成孔洞,孔壁光滑而直,内无粪便,在枝条向阴面排粪。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40-4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基部双栉齿状,端部丝状。翅展40-45毫米,触角丝状。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5-40毫米,触角基部双栉齿状,端部丝状。全体灰白色,前翅散生大小不等的蓝黑色斜纹斑点。
后翅外缘有8个蓝黑色斑点,中部有一个较大的铜色斑点,胸部背面有3对近圆形的蓝黑色斑纹,腹部背面各节有3条纵纹,两侧各有1个圆斑。卵:长圆形,长径约1毫米,未受精卵米黄色,受精卵粉红色。幼虫:赤褐色,体长30-40毫米,前胸硬皮板基部有1黑褐色近长方形斑块,后缘有2横列黑色小齿,臀板及第9腹节基部黑褐色。
蛹:为裸蛹。体长19-24毫米,赤褐色,背面有锯齿状横带,尾具短臀刺。成虫白天隐藏在植株内部、叶片背面或枝条中下部,夜间活动,飞翔力强,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成虫多在下午16-20时羽化,羽化后的成虫次日1时左右交尾,1-2天后产卵,卵产于枝条中上部枝杈处或芽腋处,堆产量5-25粒。低龄幼虫有群集习性,长到10毫米后扩散为害。幼虫具有转移为害习性,老熟后在孔洞内吐丝缀屑堵塞两端,并向外咬一羽化孔,用环状间断的老皮盖住,做茧化蛹。
发生规律
豹蠹蛾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或肾在寄主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出现成虫,有趋光性,日伏夜出,卵产在伤口、粗皮裂缝处,卵期约20天。幼虫较活跃,有转移为害习性,先绕枝条环食,然后进入木质部蛀成孔道。由于地区不同及11月份的气温变化,该虫发育有异,则以老熟幼虫或蛹在蛀道内越冬。咖啡木蠹蛾生活习性与六星黑点蠹蛾相似,5-6月出现成虫。初孵幼虫先食嫩芽和叶柄,以后转蛀1-2年生枝条。资料报道,咖啡木蠹蛾在华南地区1年发生2代,翌年2-3月成虫羽化,8-9月为第二代成虫羽化期。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理花墩,收二茬花后,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合修剪,剪掉有虫枝,如修剪太迟,幼虫蛀入下部粗枝再截枝对花墩长势有影响。
②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紫茉莉叶斑病
分布与危害
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别名胭脂花、胭脂豆、水粉花、粉子头、夜娇娇、夜晚花、入地老鼠等,属紫茉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及根入药,具清热利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之功效,全国均有分布。叶斑病是紫茉莉上的常见病害,各种植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片上出现浅褐色点状斑,后向四周扩展,病部圆形或不规则形,逐渐变薄,大小4-10mm,病斑边缘有褐色线纹,病健部分界明显。严重时造成穿孔,叶片早落。
病原
Phyllosticta sp.称一种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大小l00-110μm,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 圆形至椭圆形,大小4-6×3-4(μm)。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释放出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侵染。华北、东北7月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入冬前认真清园,集中把病残体烧毁。
(2)药剂防治。
化学防治:可定期喷施国光银泰(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国光思它灵(氨基酸螯合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用于防病前的预防和补充营养,提高观赏性;
发病初期,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如国光必鲜)500-600倍液,或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如国光英纳)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紫茉莉叶斑病
分布与危害
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别名胭脂花、胭脂豆、水粉花、粉子头、夜娇娇、夜晚花、入地老鼠等,属紫茉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及根入药,具清热利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之功效,全国均有分布。叶斑病是紫茉莉上的常见病害,各种植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片上出现浅褐色点状斑,后向四周扩展,病部圆形或不规则形,逐渐变薄,大小4-10mm,病斑边缘有褐色线纹,病健部分界明显。严重时造成穿孔,叶片早落。
病原
Phyllosticta sp.称一种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大小l00-110μm,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 圆形至椭圆形,大小4-6×3-4(μm)。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释放出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侵染。华北、东北7月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入冬前认真清园,集中把病残体烧毁。
(2)药剂防治。
化学防治:可定期喷施国光银泰(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国光思它灵(氨基酸螯合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用于防病前的预防和补充营养,提高观赏性;
发病初期,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如国光必鲜)500-600倍液,或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如国光英纳)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香石竹疫病
分布与危害
症状
茎与根发病。苗期受侵染,引起根腐而枯死。定植后侵染主茎及分枝,受害处呈水浸状,干燥时呈灰白色,受害处以上的茎叶枯萎。
病原
PhytophthoranicotianaeBreda称烟草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自气孔伸出,长10-744微米,孢子囊单生,长椭圆形或卵形,大小28.8-67.5×12.5-30微米,囊顶乳突明显,卵孢子球形,淡黄或金黄色,直径20-22。5微米。厚垣孢子微黄色圆球形,直径20-40微米。病菌发育温限12-36℃,25-32℃最适。菌丝50℃经5分钟致死。
发生规律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侵染寄主后发病。湿度大时,又由病部长出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重复侵染。
防治方法
1、筑高畦,防雨排涝。
2、药剂防治在病株率不超过1%以前施药。
1)喷雾:常用喷雾剂有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国光绿杀(58%甲霜灵锰锌)400-600倍液,国光绿杀(10%烯酰吗啉)250-300倍液,国光三治(50%氟吗啉锰锌)400-6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2)烟雾:棚室采用烟雾剂,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次每亩250克。
3)粉尘:粉尘施药技术用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每亩用药量1千克。
4)灌根:用国光三抗水剂1000-12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300克。
#香石竹疫病
分布与危害
症状
茎与根发病。苗期受侵染,引起根腐而枯死。定植后侵染主茎及分枝,受害处呈水浸状,干燥时呈灰白色,受害处以上的茎叶枯萎。
病原
PhytophthoranicotianaeBreda称烟草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自气孔伸出,长10-744微米,孢子囊单生,长椭圆形或卵形,大小28.8-67.5×12.5-30微米,囊顶乳突明显,卵孢子球形,淡黄或金黄色,直径20-22。5微米。厚垣孢子微黄色圆球形,直径20-40微米。病菌发育温限12-36℃,25-32℃最适。菌丝50℃经5分钟致死。
发生规律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侵染寄主后发病。湿度大时,又由病部长出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重复侵染。
防治方法
1、筑高畦,防雨排涝。
2、药剂防治在病株率不超过1%以前施药。
1)喷雾:常用喷雾剂有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国光绿杀(58%甲霜灵锰锌)400-600倍液,国光绿杀(10%烯酰吗啉)250-300倍液,国光三治(50%氟吗啉锰锌)400-6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2)烟雾:棚室采用烟雾剂,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次每亩250克。
3)粉尘:粉尘施药技术用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每亩用药量1千克。
4)灌根:用国光三抗水剂1000-12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300克。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天竺葵叶斑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栽培地区。为害天竺葵、腊梅、瓜叶菊、石竹、美人蕉、绿萝、花叶艳山姜等。发病严重植株,叶片枯死,不能正常发育。
症状
病菌发生在叶片上,病斑褐色,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稍隆起,大小为1-3mm。
病原
Altenaria peLargonii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格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尖部色稍淡,丛生基部可肥大呈球形,不直,分隔1-5隔,顶端钝圆,大小为25-70um×5um。分生孢子长棒状,淡褐色具纵横隔膜,3-5横隔,2-3纵隔,横隔处有缢缩,有的具喙或无喙,大小为20um×9.5-12.5um。
发生规律
Altenaria peLargonii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格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尖部色稍淡,丛生基部可肥大呈球形,不直,分隔1-5隔,顶端钝圆,大小为25-70um×5um。分生孢子长棒状,淡褐色具纵横隔膜,3-5横隔,2-3纵隔,横隔处有缢缩,有的具喙或无喙,大小为20um×9.5-12.5um。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叶烧毁,勿栽植过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繁殖生存的环境条件。
②发病前每隔10-15天喷1次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国光银泰(80%代森锌)500-600倍液进行预防。 病初期可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与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交替使用,防止单一用药病菌产生抗性。
#天竺葵叶斑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栽培地区。为害天竺葵、腊梅、瓜叶菊、石竹、美人蕉、绿萝、花叶艳山姜等。发病严重植株,叶片枯死,不能正常发育。
症状
病菌发生在叶片上,病斑褐色,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稍隆起,大小为1-3mm。
病原
Altenaria peLargonii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格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尖部色稍淡,丛生基部可肥大呈球形,不直,分隔1-5隔,顶端钝圆,大小为25-70um×5um。分生孢子长棒状,淡褐色具纵横隔膜,3-5横隔,2-3纵隔,横隔处有缢缩,有的具喙或无喙,大小为20um×9.5-12.5um。
发生规律
Altenaria peLargonii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格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尖部色稍淡,丛生基部可肥大呈球形,不直,分隔1-5隔,顶端钝圆,大小为25-70um×5um。分生孢子长棒状,淡褐色具纵横隔膜,3-5横隔,2-3纵隔,横隔处有缢缩,有的具喙或无喙,大小为20um×9.5-12.5um。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叶烧毁,勿栽植过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繁殖生存的环境条件。
②发病前每隔10-15天喷1次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国光银泰(80%代森锌)500-600倍液进行预防。 病初期可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与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交替使用,防止单一用药病菌产生抗性。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菊花番茄斑萎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普遍,凡栽培地区均有此病发生。为害菊花、矮牵牛、百枝莲、秋海棠、蒲包花、百日菊、瓜叶菊、翠菊、矢车菊、大丽花、凤仙花、牡丹、芍药、旱金莲、马蹄莲、文殊兰、长春花、千日红等,发生严重时,导致茎叶产生三角形坏死,丧失观赏价值。
症状
为害番茄斑萎病组的代表种。在菊花上表现为花叶,叶变形,幼小植株叶片出现褪绿带,斑驳,后期产生大量枯死斑,不能显花,植株甚至畸形。
病原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质粒近于等轴对称,直径70-90mm。有几个变异株系,烟蓟马能传毒,其个体侵染力强。该病毒理化性质不稳定。在汁液中致死温度为40-60℃,体外存活期2-5小时。稀释终点为2×10⒉-2×10-3.沉降系数530s。
发生规律
容易汁液接种,传毒昆虫主要为薊马、叶蝉、蚜虫也能传毒。致死温度40-60℃。
防治方法
①、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减少毒源及传播。
②、加强防治传毒昆虫,如蓟马,叶蝉等。选择无病毒繁殖材料,杜绝和控制病毒发生、发展。
③、 用针对性的治病毒病的药对症治疗,如宁南霉素、吗啉胍、盐酸吗啉胍、吗啉胍乙酸铜、氨基酸寡糖素等。
#菊花番茄斑萎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普遍,凡栽培地区均有此病发生。为害菊花、矮牵牛、百枝莲、秋海棠、蒲包花、百日菊、瓜叶菊、翠菊、矢车菊、大丽花、凤仙花、牡丹、芍药、旱金莲、马蹄莲、文殊兰、长春花、千日红等,发生严重时,导致茎叶产生三角形坏死,丧失观赏价值。
症状
为害番茄斑萎病组的代表种。在菊花上表现为花叶,叶变形,幼小植株叶片出现褪绿带,斑驳,后期产生大量枯死斑,不能显花,植株甚至畸形。
病原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质粒近于等轴对称,直径70-90mm。有几个变异株系,烟蓟马能传毒,其个体侵染力强。该病毒理化性质不稳定。在汁液中致死温度为40-60℃,体外存活期2-5小时。稀释终点为2×10⒉-2×10-3.沉降系数530s。
发生规律
容易汁液接种,传毒昆虫主要为薊马、叶蝉、蚜虫也能传毒。致死温度40-60℃。
防治方法
①、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减少毒源及传播。
②、加强防治传毒昆虫,如蓟马,叶蝉等。选择无病毒繁殖材料,杜绝和控制病毒发生、发展。
③、 用针对性的治病毒病的药对症治疗,如宁南霉素、吗啉胍、盐酸吗啉胍、吗啉胍乙酸铜、氨基酸寡糖素等。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迎春花黑霉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栽培地区的苗圃、庭园。为害迎春花。发病严重时,影响生长发育和开花。
症状
病害发生在叶片和叶花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周围黄褐色,中央为橄榄褐色的霉层,直径约3mm,为害花器引起花腐。
病原
ladosporium herbarum Link ex S.F.Gray,属半知菌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枝孢霉属。
为弱寄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或稍弯曲,中部或顶端局部膨大,直径为6.8-9um,橄榄色,有少数隔膜,有较少的分枝,大小55-164um×3-6.2um,有的长达250um。
分生孢子椭圆形和圆柱形,多为单胞,也有双胞,表面散生细刺,大小为8.5-24um×3.8-7.2um。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部组织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水溅进行传播为害。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残株及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
②萌芽前喷施铲除剂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国光银泰400-600倍液防止发病。发病期间喷施国光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国光绿青(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叶面喷雾,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
#迎春花黑霉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栽培地区的苗圃、庭园。为害迎春花。发病严重时,影响生长发育和开花。
症状
病害发生在叶片和叶花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周围黄褐色,中央为橄榄褐色的霉层,直径约3mm,为害花器引起花腐。
病原
ladosporium herbarum Link ex S.F.Gray,属半知菌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枝孢霉属。
为弱寄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或稍弯曲,中部或顶端局部膨大,直径为6.8-9um,橄榄色,有少数隔膜,有较少的分枝,大小55-164um×3-6.2um,有的长达250um。
分生孢子椭圆形和圆柱形,多为单胞,也有双胞,表面散生细刺,大小为8.5-24um×3.8-7.2um。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部组织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水溅进行传播为害。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残株及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
②萌芽前喷施铲除剂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国光银泰400-600倍液防止发病。发病期间喷施国光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国光绿青(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叶面喷雾,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米兰煤污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较为普遍。危害米兰、白兰、棕榈、钢竹、黄杨、山茶、海桐、茉莉、冬青、樱桃、蔷薇等,多由蚜虫、粉虱、蚧类危害导致发病,危害严重时,导致植株叶片漆黑,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株死亡。
症状
在叶上生黑色疏松状小斑,连片后形成较坚硬的墨黑色煤层,遇水不易散开脱落。
病原
MelioIaspp,属半知菌门核菌纲小煤炱属。
发生规律
煤污病发生主要诱因是蚧类,在植物上取食后其排泄物及其分泌物,通风透光为蚧类为害于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固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①消灭介壳虫、粉虱、蚜虫是防治煤污病的根本措施。
②整枝修剪利于通风透光,增强树势,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③休眠期可喷施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防治蚧类、螨类等害虫。发病初期使用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蚧壳虫或使用国光崇刻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加上国光乐克乳油3000-5000倍叶面喷雾进行防治。
#米兰煤污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较为普遍。危害米兰、白兰、棕榈、钢竹、黄杨、山茶、海桐、茉莉、冬青、樱桃、蔷薇等,多由蚜虫、粉虱、蚧类危害导致发病,危害严重时,导致植株叶片漆黑,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株死亡。
症状
在叶上生黑色疏松状小斑,连片后形成较坚硬的墨黑色煤层,遇水不易散开脱落。
病原
MelioIaspp,属半知菌门核菌纲小煤炱属。
发生规律
煤污病发生主要诱因是蚧类,在植物上取食后其排泄物及其分泌物,通风透光为蚧类为害于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固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①消灭介壳虫、粉虱、蚜虫是防治煤污病的根本措施。
②整枝修剪利于通风透光,增强树势,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③休眠期可喷施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防治蚧类、螨类等害虫。发病初期使用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蚧壳虫或使用国光崇刻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加上国光乐克乳油3000-5000倍叶面喷雾进行防治。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锈病是红花上重要病害,全国各种植区广泛发生,造成不同程度损失。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苞叶。苗期染病子叶、下胚轴及根部密生黄色病斑,大小5-10×2-3(mm),其中密生针头状黄色颗粒状物,即病菌性子器。后期在锈子器边缘产生栗褐色近圆形斑点,即锈子器,表皮破裂后散出锈孢子。成株叶片染病叶背散生栗褐色至锈褐色或暗褐色稍隆起的小疱状物,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大小0.5-1mm。疮斑表皮破裂后,孢子堆周围表皮向上翻卷,逸出大量棕褐色夏孢子,有时叶片正面也可产生夏孢子堆。进入发病后期,夏孢子堆处生出暗褐色至黑褐色疱状物,即病菌的冬孢子堆,大小1-1.5mm。严重时叶面上孢子堆满布,叶片枯黄,病株常较健株提早15天枯死。
病原
Pucciniacarthami(Hutz.)Corda称#红花柄锈菌 ,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性孢子器球形,蜜黄色,顶端突出在寄主表皮外,大小90-150×80-140(μm);性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7-5.0×2.4-3.6(μm)。性孢子成熟时从性子器孔口排出,呈蜜露状。锈孢子器栗褐色,近圆形至条状,产生黄褐色锈孢子,圆形至椭圆形,表生微刺,大小22-32×2l-26(μm)。夏孢子黄褐色至浅茶褐色,球形至广椭圆形,球形,表面生微刺,大小22-29×22-26(μm)。冬孢子褐色至茶褐色,双胞,椭圆形,表面生瘤状小突起,有短柄,大小31.7-41.5×21.5-26.8(μm)。冬孢子萌发温限10-35℃,25℃最适。夏孢子在干燥时能存活166天。
发生规律
红花锈菌系长循环型单主寄生锈菌。病菌以冬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翌春冬孢子萌发产虫担孢子引起初侵染。西北红花春播区,3月下旬播种的,30天后子叶、下胚轴及根部出现性子器,5-6天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侵入叶片,5月下旬叶斑上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又通过风雨传播引致再侵染,8月中旬植株衰老产生冬孢子堆和冬孢子越冬。该病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流行,其流行程度取决于5-8月的雨量和浇水次数。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或早熟避病的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高燥地块种植红花,出苗30天左右,间苗时注意拔除病株,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严格控制灌水量,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适当增施磷钾肥或草木灰,增强抗病力。
(3)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0.4%的15%三唑酮拌种。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国光黑杀(12.5%烯唑醇)2500-3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波美0.3°石硫合剂。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可改用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9000-10000倍。
分布与危害
锈病是红花上重要病害,全国各种植区广泛发生,造成不同程度损失。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苞叶。苗期染病子叶、下胚轴及根部密生黄色病斑,大小5-10×2-3(mm),其中密生针头状黄色颗粒状物,即病菌性子器。后期在锈子器边缘产生栗褐色近圆形斑点,即锈子器,表皮破裂后散出锈孢子。成株叶片染病叶背散生栗褐色至锈褐色或暗褐色稍隆起的小疱状物,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大小0.5-1mm。疮斑表皮破裂后,孢子堆周围表皮向上翻卷,逸出大量棕褐色夏孢子,有时叶片正面也可产生夏孢子堆。进入发病后期,夏孢子堆处生出暗褐色至黑褐色疱状物,即病菌的冬孢子堆,大小1-1.5mm。严重时叶面上孢子堆满布,叶片枯黄,病株常较健株提早15天枯死。
病原
Pucciniacarthami(Hutz.)Corda称#红花柄锈菌 ,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性孢子器球形,蜜黄色,顶端突出在寄主表皮外,大小90-150×80-140(μm);性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7-5.0×2.4-3.6(μm)。性孢子成熟时从性子器孔口排出,呈蜜露状。锈孢子器栗褐色,近圆形至条状,产生黄褐色锈孢子,圆形至椭圆形,表生微刺,大小22-32×2l-26(μm)。夏孢子黄褐色至浅茶褐色,球形至广椭圆形,球形,表面生微刺,大小22-29×22-26(μm)。冬孢子褐色至茶褐色,双胞,椭圆形,表面生瘤状小突起,有短柄,大小31.7-41.5×21.5-26.8(μm)。冬孢子萌发温限10-35℃,25℃最适。夏孢子在干燥时能存活166天。
发生规律
红花锈菌系长循环型单主寄生锈菌。病菌以冬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翌春冬孢子萌发产虫担孢子引起初侵染。西北红花春播区,3月下旬播种的,30天后子叶、下胚轴及根部出现性子器,5-6天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侵入叶片,5月下旬叶斑上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又通过风雨传播引致再侵染,8月中旬植株衰老产生冬孢子堆和冬孢子越冬。该病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流行,其流行程度取决于5-8月的雨量和浇水次数。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或早熟避病的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高燥地块种植红花,出苗30天左右,间苗时注意拔除病株,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严格控制灌水量,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适当增施磷钾肥或草木灰,增强抗病力。
(3)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0.4%的15%三唑酮拌种。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国光黑杀(12.5%烯唑醇)2500-3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波美0.3°石硫合剂。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可改用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9000-10000倍。
0
1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小蓟灰斑病
分布与危害
小蓟Cirsium segetum Bunge别名刺儿菜、曲曲菜、山牛劳、野红花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带花全草或根状茎入药,具凉血、行瘀、止血之功效,分布在全国。灰斑病是小蓟上重要病害,各地广泛发生。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至近圆形,大小3-6mm,灰色,有褐色细边,湿度大时生有灰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Cercospora cirsii Ell. et Ev称蓟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实体生在叶两面,叶面居多。子座褐色,大小22-53μm。分生孢子梗榄褐色,15-30根束生,不分枝,顶端狭,色浅,无膝状节,隔膜不明显,大小18-32×4-6(μm)。分生孢子圆柱形,少数鞭形,无色透明,隔膜不明显,大小18-94×3-4.5(μm)。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上土中越冬。来年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使病情逐渐加重。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湿度大,土壤瘠薄,管理粗放,其他病虫害严重,植株衰弱则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管理。秋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来年菌源,增施磷、钾肥及酵素菌堆制的堆肥,叶面喷施宇航牌超级营养剂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国光英纳400-600倍液,或80%绿亨2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多霉灵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杀菌王(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等。隔10天左右一次,连治2-3次,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小蓟灰斑病
分布与危害
小蓟Cirsium segetum Bunge别名刺儿菜、曲曲菜、山牛劳、野红花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带花全草或根状茎入药,具凉血、行瘀、止血之功效,分布在全国。灰斑病是小蓟上重要病害,各地广泛发生。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至近圆形,大小3-6mm,灰色,有褐色细边,湿度大时生有灰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Cercospora cirsii Ell. et Ev称蓟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实体生在叶两面,叶面居多。子座褐色,大小22-53μm。分生孢子梗榄褐色,15-30根束生,不分枝,顶端狭,色浅,无膝状节,隔膜不明显,大小18-32×4-6(μm)。分生孢子圆柱形,少数鞭形,无色透明,隔膜不明显,大小18-94×3-4.5(μm)。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上土中越冬。来年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使病情逐渐加重。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湿度大,土壤瘠薄,管理粗放,其他病虫害严重,植株衰弱则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管理。秋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来年菌源,增施磷、钾肥及酵素菌堆制的堆肥,叶面喷施宇航牌超级营养剂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国光英纳400-600倍液,或80%绿亨2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多霉灵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杀菌王(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等。隔10天左右一次,连治2-3次,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分布与危害
#百合缺素症
在百合生长中,必须有足够的营养作保证,植株才能正常的开花。如果某种营养元素不足,就会在植株上表现出一定的病症,出现营养缺乏症。
症状
一、缺氮植株缺氮时生长缓慢,叶色退绿发黄甚至干枯,叶小,植株瘦小。分枝受到抑制,茎细弱并有破裂,花数稀少。茎及叶柄常变成紫红色。
二、缺磷缺磷症首先表现在老叶上。叶色暗绿,生长延缓。下部叶的叶脉间黄化,带有紫色,叶早落。花小而少,花色不好。发生严重时会出现坏死,还会抑制根的生长。
三、缺钾多发生在老叶上,叶片出现斑驳的缺绿,在叶尖及叶缘常出现坏死。黄化部分从边缘向中部扩展,以后边缘部分变褐色而向下皱缩,最后下部叶和老叶脱落。抑制茎的生长,抗病性降低。
四、缺镁发生在老叶下部叶上,会出现黄化,叶脉间缺绿,有时呈花叶状,严重时出现小面积坏死。后期常出现枯斑,有皱缩现象,在叶脉间常在一日之间出现枯斑。
五、缺钙一般此症状首先表现在新叶上,叶片尖端和边缘腐败坏死,顶芽死亡。抑制根的生长。
六、缺铁典型症状是嫩叶叶脉间黄化,叶脉仍保持绿色。病斑不常出现。严重时叶缘及叶尖干枯,有时向内扩展。
七、缺锰病症可在新老叶上发生,叶片失绿,并在叶片上形成小的坏死斑,可布满整个叶面,叶脉间形成细网状。花小而花色不良。
八、缺硫缺硫的症状与缺氮的症状相似,不同的是缺硫一般从嫩叶开始,程度较轻。
九、缺锌节间生长受到抑制,叶片严重畸形,顶端优势被抑制,老叶缺绿。
十、缺硼叶片变厚颜色变深,枝条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死亡。
病原
一、缺氮土壤瘠薄、管理粗放、缺肥和杂草多易发生缺氮症。
二、缺磷土壤中疏松的砂土或有机质多的常缺磷。当土壤中含钙量多或酸度较高时,土壤中磷素被固定。
三、缺钾细砂土、酸性土及有机质少的土壤,或者在轻度缺钾土壤中偏施氮肥都易表现缺钾症。砂质土施石灰过多,可降低钾的可给性。
四、缺镁酸性土壤或砂质土壤中镁容易流失,在大量使用钾肥或磷肥时也容易发生缺镁症。
五、缺钙当土壤酸度较高时,可使钙很快流失。如果氮、钾、镁较多,也容易发生缺钙症。
六、缺铁在碱性土壤或石灰性钙质土上植物常缺铁,在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铁以不溶性的氧化铁或氢氧化铁的形式存在。土壤中镁素过多也会影响铁的吸收。
七、缺锰在pH值大于6.5的土壤中,常发生缺锰的现象。在氧化状态高的土壤和碱性土壤中锰一样能转化成无效态,而引起,植物缺锰。
八、缺锌土壤呈碱性时,有效锌减少,易表现缺锌症。大量施用磷肥可诱发缺锌症。淋溶强烈的酸性土锌含量低,施用石灰时极易出现缺锌现象。
九、缺硼土壤中硼有效性受钙的影响,钙使硼在土壤中复合或发生沉淀,或降低根系对硼的吸收能力。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料,种绿肥压青,改良瘠薄地,加强水土保持。
(2)、有机肥不足可补充化肥及微量元素,可防治缺素症。
①、在雨季和秋梢生长期,树体需要大量氮素,可在树冠喷布0.3%-0.5%尿素溶液。可使用国光雨阳高浓度复混肥料25-50kg/亩来补充氮磷钾;
②、缺磷时,可在展叶期叶面喷布磷酸二氢钾或国光高纯度晶体钾。因土壤碱性和钙质高造成的缺磷,需施入硫酸铵使土壤酸化,以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成分。生长期每亩追施硫酸钾20-25公斤或氯化钾15-20公斤。
③、在酸性土壤中,为了中和碱度,可施镁石灰或碳酸镁,中性土壤中可施硫酸镁。根施效果慢,但持续期长。在砂质地上穴施石膏、硝酸钙或氯化钙。生严重的可喷0.5%硫酸亚铁,或0.05%-0.1%的酸化硫酸亚铁溶液来防止。使用国光黄白绿1500-2000倍叶面喷雾,可防治缺铁缺锌症,可连喷1-2次,间隔7-10天。
④、针对缺乏微量元素的植物,可使用国光思它灵(氨基酸螯合多种微量元素)800-1000倍叶面喷施或1500-2000倍液冲施,防治各种生理缺素症还可提高观赏植物的观赏性。
#百合缺素症
在百合生长中,必须有足够的营养作保证,植株才能正常的开花。如果某种营养元素不足,就会在植株上表现出一定的病症,出现营养缺乏症。
症状
一、缺氮植株缺氮时生长缓慢,叶色退绿发黄甚至干枯,叶小,植株瘦小。分枝受到抑制,茎细弱并有破裂,花数稀少。茎及叶柄常变成紫红色。
二、缺磷缺磷症首先表现在老叶上。叶色暗绿,生长延缓。下部叶的叶脉间黄化,带有紫色,叶早落。花小而少,花色不好。发生严重时会出现坏死,还会抑制根的生长。
三、缺钾多发生在老叶上,叶片出现斑驳的缺绿,在叶尖及叶缘常出现坏死。黄化部分从边缘向中部扩展,以后边缘部分变褐色而向下皱缩,最后下部叶和老叶脱落。抑制茎的生长,抗病性降低。
四、缺镁发生在老叶下部叶上,会出现黄化,叶脉间缺绿,有时呈花叶状,严重时出现小面积坏死。后期常出现枯斑,有皱缩现象,在叶脉间常在一日之间出现枯斑。
五、缺钙一般此症状首先表现在新叶上,叶片尖端和边缘腐败坏死,顶芽死亡。抑制根的生长。
六、缺铁典型症状是嫩叶叶脉间黄化,叶脉仍保持绿色。病斑不常出现。严重时叶缘及叶尖干枯,有时向内扩展。
七、缺锰病症可在新老叶上发生,叶片失绿,并在叶片上形成小的坏死斑,可布满整个叶面,叶脉间形成细网状。花小而花色不良。
八、缺硫缺硫的症状与缺氮的症状相似,不同的是缺硫一般从嫩叶开始,程度较轻。
九、缺锌节间生长受到抑制,叶片严重畸形,顶端优势被抑制,老叶缺绿。
十、缺硼叶片变厚颜色变深,枝条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死亡。
病原
一、缺氮土壤瘠薄、管理粗放、缺肥和杂草多易发生缺氮症。
二、缺磷土壤中疏松的砂土或有机质多的常缺磷。当土壤中含钙量多或酸度较高时,土壤中磷素被固定。
三、缺钾细砂土、酸性土及有机质少的土壤,或者在轻度缺钾土壤中偏施氮肥都易表现缺钾症。砂质土施石灰过多,可降低钾的可给性。
四、缺镁酸性土壤或砂质土壤中镁容易流失,在大量使用钾肥或磷肥时也容易发生缺镁症。
五、缺钙当土壤酸度较高时,可使钙很快流失。如果氮、钾、镁较多,也容易发生缺钙症。
六、缺铁在碱性土壤或石灰性钙质土上植物常缺铁,在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铁以不溶性的氧化铁或氢氧化铁的形式存在。土壤中镁素过多也会影响铁的吸收。
七、缺锰在pH值大于6.5的土壤中,常发生缺锰的现象。在氧化状态高的土壤和碱性土壤中锰一样能转化成无效态,而引起,植物缺锰。
八、缺锌土壤呈碱性时,有效锌减少,易表现缺锌症。大量施用磷肥可诱发缺锌症。淋溶强烈的酸性土锌含量低,施用石灰时极易出现缺锌现象。
九、缺硼土壤中硼有效性受钙的影响,钙使硼在土壤中复合或发生沉淀,或降低根系对硼的吸收能力。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料,种绿肥压青,改良瘠薄地,加强水土保持。
(2)、有机肥不足可补充化肥及微量元素,可防治缺素症。
①、在雨季和秋梢生长期,树体需要大量氮素,可在树冠喷布0.3%-0.5%尿素溶液。可使用国光雨阳高浓度复混肥料25-50kg/亩来补充氮磷钾;
②、缺磷时,可在展叶期叶面喷布磷酸二氢钾或国光高纯度晶体钾。因土壤碱性和钙质高造成的缺磷,需施入硫酸铵使土壤酸化,以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成分。生长期每亩追施硫酸钾20-25公斤或氯化钾15-20公斤。
③、在酸性土壤中,为了中和碱度,可施镁石灰或碳酸镁,中性土壤中可施硫酸镁。根施效果慢,但持续期长。在砂质地上穴施石膏、硝酸钙或氯化钙。生严重的可喷0.5%硫酸亚铁,或0.05%-0.1%的酸化硫酸亚铁溶液来防止。使用国光黄白绿1500-2000倍叶面喷雾,可防治缺铁缺锌症,可连喷1-2次,间隔7-10天。
④、针对缺乏微量元素的植物,可使用国光思它灵(氨基酸螯合多种微量元素)800-1000倍叶面喷施或1500-2000倍液冲施,防治各种生理缺素症还可提高观赏植物的观赏性。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分布与危害
#幼苗猝倒病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主要危害松,刺槐、银杏、海棠、菊花、鸢尾、金鱼草、一串红、凤仙花、蒲包花、马蹄莲、天竺葵等幼苗。能造成大片幼苗死亡。
种子在萌发前出土后可致烂种;幼苗展出幼叶后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色淡褐色至黑褐色,并凹陷缢缩,不等有幼叶凋萎,苗即猝倒。插枝基部也易遭受侵染,呈水渍状,变成褐色腐烂,或植株细根腐烂,表现突然萎蔫等。幼苗过密,地面潮湿时,此病发展很快,数日内即可成片猝倒,在残体上常有白色棉絮状菌丝层。
症状
pythium sp,其中最主要的是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Fitzp,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目腐霉科。菌丝发达,宽2.8-7.2um,不分隔,无色。孢子囊不规则,直径4-20um,在水中极易产生,有很强水生习性,喜潮湿。孢子囊产生孢囊后在包囊中产生散发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双鞭毛。
病原
在北京病原菌为土壤习居菌,腐生性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以卵孢子在土中过冬。4月下旬开始侵染,5月和8、9月发病最严重。孢子子囊可直接萌发或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温度适宜、幼苗过密、长的不健壮等,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该病为典型的土壤病害,土壤带菌是中心环节。传播、侵染、发病等都与水有密切关系。因此,采取播种前大水阴地,使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直至幼苗出土20天以内严格控制病害的发生,并附以播种前土壤进行根部浇灌药剂,以灭菌防止病害扩大流行,药剂可选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均为2-4kg/㎡。
发病后可用国光三抗(30%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国光根灵(70%敌磺钠)800-1000倍液浇灌。
#幼苗猝倒病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主要危害松,刺槐、银杏、海棠、菊花、鸢尾、金鱼草、一串红、凤仙花、蒲包花、马蹄莲、天竺葵等幼苗。能造成大片幼苗死亡。
种子在萌发前出土后可致烂种;幼苗展出幼叶后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色淡褐色至黑褐色,并凹陷缢缩,不等有幼叶凋萎,苗即猝倒。插枝基部也易遭受侵染,呈水渍状,变成褐色腐烂,或植株细根腐烂,表现突然萎蔫等。幼苗过密,地面潮湿时,此病发展很快,数日内即可成片猝倒,在残体上常有白色棉絮状菌丝层。
症状
pythium sp,其中最主要的是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Fitzp,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目腐霉科。菌丝发达,宽2.8-7.2um,不分隔,无色。孢子囊不规则,直径4-20um,在水中极易产生,有很强水生习性,喜潮湿。孢子囊产生孢囊后在包囊中产生散发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双鞭毛。
病原
在北京病原菌为土壤习居菌,腐生性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以卵孢子在土中过冬。4月下旬开始侵染,5月和8、9月发病最严重。孢子子囊可直接萌发或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温度适宜、幼苗过密、长的不健壮等,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该病为典型的土壤病害,土壤带菌是中心环节。传播、侵染、发病等都与水有密切关系。因此,采取播种前大水阴地,使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直至幼苗出土20天以内严格控制病害的发生,并附以播种前土壤进行根部浇灌药剂,以灭菌防止病害扩大流行,药剂可选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均为2-4kg/㎡。
发病后可用国光三抗(30%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国光根灵(70%敌磺钠)800-1000倍液浇灌。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