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腊梅朱砂叶螨 学名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又称棉花红蜘蛛、红叶螨,为真螨目叶螨科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成若螨在叶背吸取汁液。叶片受害后,叶面初现灰白色小点,成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全叶干枯脱落。危害腊梅。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0.28-0.32mm,体红至紫红色(有些甚至为黑色),在身体两侧各具一倒“山”字形黑斑,体末端圆,呈卵圆形。
雄成虫:体色常为绿色或橙黄色,较雌螨略小,体后部尖削。
卵:圆形,初产乳白色,后期呈乳黄色,产于丝网上。
发生规律
腊梅朱砂叶螨在北方一年可发生20代左右,以授精的雌成虫在土块下、杂草根迹、落叶中越冬,来年3月下旬成虫出蛰。首先在腊梅边的杂草取食、生活并繁殖1-2代,然后由杂草上陆续迁往腊梅为害。
成螨产卵前期1天,产卵量50-110粒,成虫平均寿命在6月为22天;7月为19天;9-10月为29天。卵的发育历期在24℃为3-4天;在29℃,2-3天;幼若期在6-7月为5-6天。所产卵,授精卵为雌虫,不授精卵为雄虫。
秋季虫体陆续迁往地下的杂草上生活,于11月上旬越冬。
腊梅朱砂叶螨每年种群消长有所不同。低温年份,发生的晚,常于7月后进入猖獗发生期,但下降的也晚,常可为害至8月中旬以后;高温年份6月上旬即可进入年中盛期,盛期至7月中下旬结束。
防治方法
①清除杂草及枯枝落叶,消灭越冬虫源。合理灌溉施肥,促进腊梅健壮生长,增强抗虫能力。
②利用天敌如:长毛钝绥螨、德氏钝绥螨、异绒螨、塔六点蓟马和深点食螨瓢虫等。
③化学防治:使用国光红杀(10%苯丁哒螨灵)+国光乐克(5.7%甲维盐)3000倍液混合喷雾进行防治。
分布与危害
#腊梅朱砂叶螨 学名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又称棉花红蜘蛛、红叶螨,为真螨目叶螨科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成若螨在叶背吸取汁液。叶片受害后,叶面初现灰白色小点,成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全叶干枯脱落。危害腊梅。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0.28-0.32mm,体红至紫红色(有些甚至为黑色),在身体两侧各具一倒“山”字形黑斑,体末端圆,呈卵圆形。
雄成虫:体色常为绿色或橙黄色,较雌螨略小,体后部尖削。
卵:圆形,初产乳白色,后期呈乳黄色,产于丝网上。
发生规律
腊梅朱砂叶螨在北方一年可发生20代左右,以授精的雌成虫在土块下、杂草根迹、落叶中越冬,来年3月下旬成虫出蛰。首先在腊梅边的杂草取食、生活并繁殖1-2代,然后由杂草上陆续迁往腊梅为害。
成螨产卵前期1天,产卵量50-110粒,成虫平均寿命在6月为22天;7月为19天;9-10月为29天。卵的发育历期在24℃为3-4天;在29℃,2-3天;幼若期在6-7月为5-6天。所产卵,授精卵为雌虫,不授精卵为雄虫。
秋季虫体陆续迁往地下的杂草上生活,于11月上旬越冬。
腊梅朱砂叶螨每年种群消长有所不同。低温年份,发生的晚,常于7月后进入猖獗发生期,但下降的也晚,常可为害至8月中旬以后;高温年份6月上旬即可进入年中盛期,盛期至7月中下旬结束。
防治方法
①清除杂草及枯枝落叶,消灭越冬虫源。合理灌溉施肥,促进腊梅健壮生长,增强抗虫能力。
②利用天敌如:长毛钝绥螨、德氏钝绥螨、异绒螨、塔六点蓟马和深点食螨瓢虫等。
③化学防治:使用国光红杀(10%苯丁哒螨灵)+国光乐克(5.7%甲维盐)3000倍液混合喷雾进行防治。
0
1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月季叶蜂
分布与危害
月季叶蜂学名Arge pagana Panzer,别名蔷薇三节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分布广泛,在河南、江苏、浙江、广东等省都有分布。为害月季、蔷薇和玫瑰等。主要是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致花卉生长不良,降低观赏价值,发生严重时,甚至死亡。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将植株的嫩叶吃光,仅剩下几条主叶脉,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降低其观赏价值,甚至导致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9毫米,翅展约17毫米。呈褐色状,头、胸、翅和足均为蓝黑色,带有金属蓝光泽。触角3.5-4.5毫米。中胸背面尖“X”型凹陷。腹部暗橙黄色。雌蜂产卵器发达,呈并合的双镰刀状。
卵长0.5毫米,淡黄色,椭圆形。末端稍大。
老熟幼虫体长20-23毫米,黄绿色,头部黄色,臀板红褐色,胸部第2节至腹部第8节,每体节上均有3横列疣状突起,呈黑褐色。
蛹长9.5毫米,头部、胸部褐色,腹部棕黄色。在淡黄色的薄茧中。
发生规律
广州地区月季叶蜂每年发生8代,山东一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中结茧越冬。4-5月羽化成虫,成虫白天羽化,次日交配。雌虫一生仅交尾1次,雄虫可交尾多次。成虫寿命5天。雌蜂交尾后将卵产在月季枝条皮层内,通常产卵可深至木质部,卵期7-19天。近孵化时,产卵处的裂缝开裂,孵出的幼虫自裂缝爬出,并向嫩梢爬行。在北京,6月发生一代幼虫,8月发生第二代幼虫。幼虫共6龄,喜群集,昼夜均取食,有互相残杀和假死性。幼虫在9月底-11月陆续入土做茧越冬。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在幼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可进行人工捕杀。
(3)冬季进行松土,杀灭越冬虫蛹。
(4)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月季叶蜂
分布与危害
月季叶蜂学名Arge pagana Panzer,别名蔷薇三节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分布广泛,在河南、江苏、浙江、广东等省都有分布。为害月季、蔷薇和玫瑰等。主要是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致花卉生长不良,降低观赏价值,发生严重时,甚至死亡。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将植株的嫩叶吃光,仅剩下几条主叶脉,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降低其观赏价值,甚至导致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9毫米,翅展约17毫米。呈褐色状,头、胸、翅和足均为蓝黑色,带有金属蓝光泽。触角3.5-4.5毫米。中胸背面尖“X”型凹陷。腹部暗橙黄色。雌蜂产卵器发达,呈并合的双镰刀状。
卵长0.5毫米,淡黄色,椭圆形。末端稍大。
老熟幼虫体长20-23毫米,黄绿色,头部黄色,臀板红褐色,胸部第2节至腹部第8节,每体节上均有3横列疣状突起,呈黑褐色。
蛹长9.5毫米,头部、胸部褐色,腹部棕黄色。在淡黄色的薄茧中。
发生规律
广州地区月季叶蜂每年发生8代,山东一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中结茧越冬。4-5月羽化成虫,成虫白天羽化,次日交配。雌虫一生仅交尾1次,雄虫可交尾多次。成虫寿命5天。雌蜂交尾后将卵产在月季枝条皮层内,通常产卵可深至木质部,卵期7-19天。近孵化时,产卵处的裂缝开裂,孵出的幼虫自裂缝爬出,并向嫩梢爬行。在北京,6月发生一代幼虫,8月发生第二代幼虫。幼虫共6龄,喜群集,昼夜均取食,有互相残杀和假死性。幼虫在9月底-11月陆续入土做茧越冬。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在幼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可进行人工捕杀。
(3)冬季进行松土,杀灭越冬虫蛹。
(4)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鸡冠花芋双线天蛾
分布与危害
芋双线天蛾学名Theretra oldenlandiae (Fabricius),属于鳞翅目,天蛾科,又名凤仙花天蛾。主要分布在华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地区。以幼虫危害凤仙花、水芋、葡萄、长春花、地锦、鸡冠花、三色堇、大丽花等多种花卉。
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将叶片食成孔洞,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主脉和枝条,甚至可使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8毫米左右,翅展65-75毫米,灰褐色。头及胸部两侧有灰白色缘毛,腹部有两条银白色背线,两侧有深棕色及淡黄色纵条。前翅由顶角到后缘有一条白色斜带,此外还有5条灰色细线。后翅黑褐色,有灰黄色斜带一条,缘毛白色。前后翅反面为黄褐色,有3条暗褐色横带。
卵球形,浅绿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80毫米。圆筒形,较粗大。体色多有变化,通常为绿褐色和紫褐色,胸背有两行黄白点,体两侧有黄色圆斑和眼状纹,圆斑内有红黑或黄黑两色。第八腹节背面有尾角1个,尾角黑色,仅末端白色。
蛹长41-44毫米,筒形,棕黄色。
发生规律
该虫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来年6-7月出现成虫。成虫趋光性很强,昼伏夜出。成虫交尾后,将卵产在嫩叶上,卵期约10天左右。8月上旬幼虫开始为害,该幼虫有避光性,多在清晨取食,白天躲在花卉的枝叉阴处,其食量很大,常造成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叶片,花被蚕食一光,影响花卉正常生长和观赏。8月底幼虫老熟化蛹,9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危害至10月,然后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
(3)也可进行人工捕杀。
(4)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Bt悬乳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鸡冠花芋双线天蛾
分布与危害
芋双线天蛾学名Theretra oldenlandiae (Fabricius),属于鳞翅目,天蛾科,又名凤仙花天蛾。主要分布在华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地区。以幼虫危害凤仙花、水芋、葡萄、长春花、地锦、鸡冠花、三色堇、大丽花等多种花卉。
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将叶片食成孔洞,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主脉和枝条,甚至可使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8毫米左右,翅展65-75毫米,灰褐色。头及胸部两侧有灰白色缘毛,腹部有两条银白色背线,两侧有深棕色及淡黄色纵条。前翅由顶角到后缘有一条白色斜带,此外还有5条灰色细线。后翅黑褐色,有灰黄色斜带一条,缘毛白色。前后翅反面为黄褐色,有3条暗褐色横带。
卵球形,浅绿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80毫米。圆筒形,较粗大。体色多有变化,通常为绿褐色和紫褐色,胸背有两行黄白点,体两侧有黄色圆斑和眼状纹,圆斑内有红黑或黄黑两色。第八腹节背面有尾角1个,尾角黑色,仅末端白色。
蛹长41-44毫米,筒形,棕黄色。
发生规律
该虫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来年6-7月出现成虫。成虫趋光性很强,昼伏夜出。成虫交尾后,将卵产在嫩叶上,卵期约10天左右。8月上旬幼虫开始为害,该幼虫有避光性,多在清晨取食,白天躲在花卉的枝叉阴处,其食量很大,常造成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叶片,花被蚕食一光,影响花卉正常生长和观赏。8月底幼虫老熟化蛹,9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危害至10月,然后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
(3)也可进行人工捕杀。
(4)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Bt悬乳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绿盲蝽 学名Lygocoris(lugus)lucorumMeyer—Our属于半翅目,盲蝽熔科。别名棉青盲缩、青色盲蝽、小臭虫。分布在全国各地。以长江流域发生较严重。除为害菊花,还为害大丽菊、石榴、扶桑、木模、紫薇、桃、山茶花、茶树、桑树等。
该虫以成、若虫为害嫩叶、叶芽和花蕾。叶片被害后,出现不规则黑色斑和孔洞,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畸形,花蕾被害后,在受害处渗出黑褐色汁液;叶芽嫩尖受害后,则呈焦黑,不展叶。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毫米左右,黄绿色至绿色,较扁平。复眼红褐色,触角淡褐色。前胸淡黄绿色,背板多细微黑色点刻。前翅绿色,膜质部淡褐色。足橘黄色,腿节较粗。足各节生小刺及细毛。
卵长口袋形,黄绿色,卵盖奶黄色,中央凹入。
初孵若虫体短且粗,似成虫,绿色,体表多黑色细毛,翅芽长达腹部第四节。
发生规律
该虫年发生4-5代,10月下旬以卵在木槿等植物组织内越冬。越冬卵于次年4月上、中旬孵化,5月初开始为害。卵产于小枝梗、叶柄、叶片主脉等处。卵期4-5天。若虫共5龄,若虫期20多天。6-7月雨水多,湿度大,枝叶茂密,为害十分严重。在干旱年份发生较少。若虫与成虫有趋嫩性,都比较隐蔽,爬行迅速,十分活跃。
防治方法
(1)清除田间蒿类等杂草,减少盲蝽繁殖场所。
(2)化学防治在为害期,可选喷40%氧化乐果或50%杀螟松1000倍,或喷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在阴雨连绵天气,发生盛期时喷后隔一周再喷一次。
分布与危害
#绿盲蝽 学名Lygocoris(lugus)lucorumMeyer—Our属于半翅目,盲蝽熔科。别名棉青盲缩、青色盲蝽、小臭虫。分布在全国各地。以长江流域发生较严重。除为害菊花,还为害大丽菊、石榴、扶桑、木模、紫薇、桃、山茶花、茶树、桑树等。
该虫以成、若虫为害嫩叶、叶芽和花蕾。叶片被害后,出现不规则黑色斑和孔洞,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畸形,花蕾被害后,在受害处渗出黑褐色汁液;叶芽嫩尖受害后,则呈焦黑,不展叶。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毫米左右,黄绿色至绿色,较扁平。复眼红褐色,触角淡褐色。前胸淡黄绿色,背板多细微黑色点刻。前翅绿色,膜质部淡褐色。足橘黄色,腿节较粗。足各节生小刺及细毛。
卵长口袋形,黄绿色,卵盖奶黄色,中央凹入。
初孵若虫体短且粗,似成虫,绿色,体表多黑色细毛,翅芽长达腹部第四节。
发生规律
该虫年发生4-5代,10月下旬以卵在木槿等植物组织内越冬。越冬卵于次年4月上、中旬孵化,5月初开始为害。卵产于小枝梗、叶柄、叶片主脉等处。卵期4-5天。若虫共5龄,若虫期20多天。6-7月雨水多,湿度大,枝叶茂密,为害十分严重。在干旱年份发生较少。若虫与成虫有趋嫩性,都比较隐蔽,爬行迅速,十分活跃。
防治方法
(1)清除田间蒿类等杂草,减少盲蝽繁殖场所。
(2)化学防治在为害期,可选喷40%氧化乐果或50%杀螟松1000倍,或喷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在阴雨连绵天气,发生盛期时喷后隔一周再喷一次。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人纹污灯蛾 学名Spilarctiasubcarnea(Walker),别名人字纹灯蛾、桑红腹灯蛾,属于鳞翅目,灯蛾科,在国内外均有分布,寄主有非洲菊、金盏菊、芍药、萱草、鸢尾、菊花、月季等花卉,为害严重。
主要以幼虫啃食叶肉,分散危害,蚕食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和孔洞。仅剩主脉和叶柄。
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46-50毫米;雌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55-58毫米;雄虫触角短、锯齿状;雌虫触角羽毛状;头、胸黄白色,腹部背面呈红色;前翅黄白色,后翅红色或白色,前后翅背面均为淡红色。
卵直径约0.6毫米扁圆形,淡绿色。
幼虫头部黑色,胴部淡黄褐色,背线不明显,亚背线暗绿色,体上密生棕黄色长毛。
发生规律
人纹污等蛾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春4-6月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在5-6月开始危害,成虫有趋光性。卵产在叶背呈块状,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分散活动,老熟幼虫受振动后即落地,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
(1)冬耕除草消灭越冬蛹。
(2)成虫羽化期,根据其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及时摘除有卵的叶片。
(3)化学防治发生盛期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液组合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
分布与危害
#人纹污灯蛾 学名Spilarctiasubcarnea(Walker),别名人字纹灯蛾、桑红腹灯蛾,属于鳞翅目,灯蛾科,在国内外均有分布,寄主有非洲菊、金盏菊、芍药、萱草、鸢尾、菊花、月季等花卉,为害严重。
主要以幼虫啃食叶肉,分散危害,蚕食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和孔洞。仅剩主脉和叶柄。
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46-50毫米;雌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55-58毫米;雄虫触角短、锯齿状;雌虫触角羽毛状;头、胸黄白色,腹部背面呈红色;前翅黄白色,后翅红色或白色,前后翅背面均为淡红色。
卵直径约0.6毫米扁圆形,淡绿色。
幼虫头部黑色,胴部淡黄褐色,背线不明显,亚背线暗绿色,体上密生棕黄色长毛。
发生规律
人纹污等蛾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春4-6月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在5-6月开始危害,成虫有趋光性。卵产在叶背呈块状,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分散活动,老熟幼虫受振动后即落地,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
(1)冬耕除草消灭越冬蛹。
(2)成虫羽化期,根据其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及时摘除有卵的叶片。
(3)化学防治发生盛期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液组合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短额负蝗 AtractomorphasinensisBolivar,又称尖头蚱蜢、中华负蝗。属直翅目,尖蝗科。目前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为害鸡冠花外,还为害菊花、茉莉、美人蕉、牵牛花、一寸红、凤仙花、唐菖蒲、金盏菊、翠菊、百日菊、扶桑、八角金盘、佛手、月季、蔷薇、凌霄、黄杨、鸢尾等花卉及草坪。
以成幼虫取食叶片为害,造成叶片缺刻和孔洞现象,严重时在短时间内将叶片食光,仅留枝干和叶柄。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1-31毫米,体形瘦长,淡绿至褐色和浅黄色,并杂有黑色小斑。头部锥形,向前突出,先端伸出一对触角。后足发达为跳跃足。前翅绿色,后翅基部为红色。
卵:乳白色,弧形,卵块外有黄褐色分泌物封固。
若虫:体似成虫,初为淡绿色,杂有白点。复眼黄色。前、中足有紫红色斑点,只有翅芽,俗称为跳蝻。
发生规律
该虫年生2代,东北、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卵孵化,初孵若虫群集在叶片上,先食叶肉,使叶片呈网状。5月中旬-6月上旬若虫盛孵,食害草花。7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开始产卵。雄成虫在雌虫背上交尾与爬行,故称之为“负蝗”。一般将卵产于向阳的较硬的土层中,卵呈块状,每块卵有10多粒至20多粒。卵块外有黄褐色分泌物封着。第二代若虫7月下旬开始孵化,8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9月中、下旬-10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开始产卵,盛期在10月下旬-11月下旬。以卵越冬。若虫初孵时有群集性,2龄以后分散为害。
防治方法
(1)可进行人工捕杀初龄幼虫。
(2)化学防治幼虫盛孵期可喷雾10%大功臣4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傍晚喷雾为佳。
分布与危害
#短额负蝗 AtractomorphasinensisBolivar,又称尖头蚱蜢、中华负蝗。属直翅目,尖蝗科。目前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为害鸡冠花外,还为害菊花、茉莉、美人蕉、牵牛花、一寸红、凤仙花、唐菖蒲、金盏菊、翠菊、百日菊、扶桑、八角金盘、佛手、月季、蔷薇、凌霄、黄杨、鸢尾等花卉及草坪。
以成幼虫取食叶片为害,造成叶片缺刻和孔洞现象,严重时在短时间内将叶片食光,仅留枝干和叶柄。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1-31毫米,体形瘦长,淡绿至褐色和浅黄色,并杂有黑色小斑。头部锥形,向前突出,先端伸出一对触角。后足发达为跳跃足。前翅绿色,后翅基部为红色。
卵:乳白色,弧形,卵块外有黄褐色分泌物封固。
若虫:体似成虫,初为淡绿色,杂有白点。复眼黄色。前、中足有紫红色斑点,只有翅芽,俗称为跳蝻。
发生规律
该虫年生2代,东北、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卵孵化,初孵若虫群集在叶片上,先食叶肉,使叶片呈网状。5月中旬-6月上旬若虫盛孵,食害草花。7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开始产卵。雄成虫在雌虫背上交尾与爬行,故称之为“负蝗”。一般将卵产于向阳的较硬的土层中,卵呈块状,每块卵有10多粒至20多粒。卵块外有黄褐色分泌物封着。第二代若虫7月下旬开始孵化,8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9月中、下旬-10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开始产卵,盛期在10月下旬-11月下旬。以卵越冬。若虫初孵时有群集性,2龄以后分散为害。
防治方法
(1)可进行人工捕杀初龄幼虫。
(2)化学防治幼虫盛孵期可喷雾10%大功臣4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傍晚喷雾为佳。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芋双线天蛾 学名Theretraoldenlandiae(Fabricius),属于鳞翅目,天蛾科,又名凤仙花天蛾。主要分布在华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地区。以幼虫危害凤仙花、水芋、葡萄、长春花、地锦、鸡冠花、三色堇、大丽花等多种花卉。
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将叶片食成孔洞,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主脉和枝条,甚至可使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8毫米左右,翅展65-75毫米,灰褐色。头及胸部两侧有灰白色缘毛,腹部有两条银白色背线,两侧有深棕色及淡黄色纵条。前翅由顶角到后缘有一条白色斜带,此外还有5条灰色细线。后翅黑褐色,有灰黄色斜带一条,缘毛白色。前后翅反面为黄褐色,有3条暗褐色横带。
卵球形,浅绿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80毫米。圆筒形,较粗大。体色多有变化,通常为绿褐色和紫褐色,胸背有两行黄白点,体两侧有黄色圆斑和眼状纹,圆斑内有红黑或黄黑两色。第八腹节背面有尾角1个,尾角黑色,仅末端白色。
蛹长41-44毫米,筒形,棕黄色。
发生规律
该虫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来年6-7月出现成虫。成虫趋光性很强,昼伏夜出。成虫交尾后,将卵产在嫩叶上,卵期约10天左右。8月上旬幼虫开始为害,该幼虫有避光性,多在清晨取食,白天躲在花卉的枝叉阴处,其食量很大,常造成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叶片,花被蚕食一光,影响花卉正常生长和观赏。8月底幼虫老熟化蛹,9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危害至10月,然后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
(3)也可进行人工捕杀。
(4)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分布与危害
#芋双线天蛾 学名Theretraoldenlandiae(Fabricius),属于鳞翅目,天蛾科,又名凤仙花天蛾。主要分布在华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地区。以幼虫危害凤仙花、水芋、葡萄、长春花、地锦、鸡冠花、三色堇、大丽花等多种花卉。
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将叶片食成孔洞,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主脉和枝条,甚至可使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8毫米左右,翅展65-75毫米,灰褐色。头及胸部两侧有灰白色缘毛,腹部有两条银白色背线,两侧有深棕色及淡黄色纵条。前翅由顶角到后缘有一条白色斜带,此外还有5条灰色细线。后翅黑褐色,有灰黄色斜带一条,缘毛白色。前后翅反面为黄褐色,有3条暗褐色横带。
卵球形,浅绿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80毫米。圆筒形,较粗大。体色多有变化,通常为绿褐色和紫褐色,胸背有两行黄白点,体两侧有黄色圆斑和眼状纹,圆斑内有红黑或黄黑两色。第八腹节背面有尾角1个,尾角黑色,仅末端白色。
蛹长41-44毫米,筒形,棕黄色。
发生规律
该虫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来年6-7月出现成虫。成虫趋光性很强,昼伏夜出。成虫交尾后,将卵产在嫩叶上,卵期约10天左右。8月上旬幼虫开始为害,该幼虫有避光性,多在清晨取食,白天躲在花卉的枝叉阴处,其食量很大,常造成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叶片,花被蚕食一光,影响花卉正常生长和观赏。8月底幼虫老熟化蛹,9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危害至10月,然后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
(3)也可进行人工捕杀。
(4)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蝙蝠蛾 学名为Phassus excrescensButler,又称疣纹蝙蝠蛾、柳蝙蝠蛾、东方蝙蝠蛾,属于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该虫食性较广且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寄主除有百合,还有丁香、大丽花、桃等。是一种重要害虫。
该蛾是以幼虫在茎内钻蛀为害,该蛾蛀入时先吐丝结网将虫体隐蔽,然后边蛀食边将咬下的木屑送出,粘在丝网上,最后连缀成包,将洞口掩住。造成茎叶枯黄,影响植株的生长。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4毫米,体褐色,头部小,口器退化。触角细而短,呈丝状。翅展66-85毫米,前翅黄褐色,前缘有7个褐色斑,较明显,中央有1个深色稍带绿色的三角形斑纹,翅外侧有2条较宽的褐色斜带纹;后翅灰褐色,边缘稍黄;腹部长筒形,略短于前翅;足发达,密被褐色茸毛。
卵:长径约0.7毫米,球形,乳白至黑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50毫米,头部红褐色,胴部污白色,圆筒形,体表有黄褐瘤突和毛片,大且明显。有腹足。
发生规律
该蛾年发生一代,通常是以卵在地面或幼虫在树干基部隧道内越冬,4月中旬在外界环境适宜时开始孵化。初龄幼虫以腐殖质为食,2、3龄后转向树根颈内蛀食,8月下旬至9月出现成虫。化蛹前虫包囊增大,色泽变成棕褐色,先咬一圆孔,并在虫道的内口处用丝盖物堵在孔口准备化蛹。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区为害普遍且严重,一般山脚、山谷、肥沃土壤受害重,背风处、受害较重。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生较严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及时清理病残物,如黄荆、野桐等寄主植物。减少虫源。
(2)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食虫鸟、捕食性步甲虫和寄生蝇等。
(3)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分布与危害
#蝙蝠蛾 学名为Phassus excrescensButler,又称疣纹蝙蝠蛾、柳蝙蝠蛾、东方蝙蝠蛾,属于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该虫食性较广且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寄主除有百合,还有丁香、大丽花、桃等。是一种重要害虫。
该蛾是以幼虫在茎内钻蛀为害,该蛾蛀入时先吐丝结网将虫体隐蔽,然后边蛀食边将咬下的木屑送出,粘在丝网上,最后连缀成包,将洞口掩住。造成茎叶枯黄,影响植株的生长。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4毫米,体褐色,头部小,口器退化。触角细而短,呈丝状。翅展66-85毫米,前翅黄褐色,前缘有7个褐色斑,较明显,中央有1个深色稍带绿色的三角形斑纹,翅外侧有2条较宽的褐色斜带纹;后翅灰褐色,边缘稍黄;腹部长筒形,略短于前翅;足发达,密被褐色茸毛。
卵:长径约0.7毫米,球形,乳白至黑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50毫米,头部红褐色,胴部污白色,圆筒形,体表有黄褐瘤突和毛片,大且明显。有腹足。
发生规律
该蛾年发生一代,通常是以卵在地面或幼虫在树干基部隧道内越冬,4月中旬在外界环境适宜时开始孵化。初龄幼虫以腐殖质为食,2、3龄后转向树根颈内蛀食,8月下旬至9月出现成虫。化蛹前虫包囊增大,色泽变成棕褐色,先咬一圆孔,并在虫道的内口处用丝盖物堵在孔口准备化蛹。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区为害普遍且严重,一般山脚、山谷、肥沃土壤受害重,背风处、受害较重。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生较严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及时清理病残物,如黄荆、野桐等寄主植物。减少虫源。
(2)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食虫鸟、捕食性步甲虫和寄生蝇等。
(3)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荷花斜纹夜蛾
分布与危害
斜纹夜蛾又名莲纹夜蛾、夜盗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该虫食性尽可能、分布广,为害较严重。
为害特点:以幼虫为害叶片、花蕾和花瓣。初孵幼虫群栖叶片背面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叶脉和上表皮,造成叶片枯黄而死;大龄幼虫分散为害,可蚕食全叶,并危害花。
形态特征
成虫:体灰褐或深褐色,长16—21毫米。前翅灰黄褐色,多斑纹;从前缘中部到后缘有1灰白宽带状斜纹。后翅白色,外缘和翅脉暗褐色,前足胫节具黄褐色毛丛。
卵:黄白色,半球形,表面有细纹,近孵时变紫灰色。卵成块,外被黄色绒毛。
幼虫:幼龄虫体黄绿色;老龄虫体黑褐色,长38-51毫米。体背线及亚背线呈黄色,中胸至第九腹节亚背线内侧有近似半月形或三角形黑斑一对。中、后胸黑斑外侧具小黄点。
蛹:赤褐色,长18-20毫米。腹第4-7节前缘密布圆刻点。腹末具1对臀棘。
发生规律
1年发生4-9代。在我国华南一带终年可发生为害,无越冬现象。在大部分地区以蛹在土中越冬,少数地区以幼虫在杂草中或土下越冬。幼虫为害期长,世代重叠明显。初龄幼虫取食不怕光,大龄幼虫则白天栖居于阴暗处,傍晚再出来活动取食。一般在干旱的夏季发生为害尤重。民虫昼伏夜出,以晚间8-12时活动最盛,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块状。成虫对黑光趋性较强,对糖蜜、酒和醋等也有较强趋性。
防治方法
A.及时摘除具卵块的叶片或虫害,减小虫口密度。
B.利用成虫趋光性和趋化性,设置黑光灯或调制糖醋液(糖2:酒1:醋2:水2)或甘薯等发酵液(其中可加入少许敌百虫等药液)诱杀成虫。
C.盆(缸)栽荷花或该虫为害其他花卉可在幼虫盛发期,于傍晚喷洒 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进行防治,效果较好。若池栽或湖栽荷花,喷药应慎重,避免毒死鱼类。
#荷花斜纹夜蛾
分布与危害
斜纹夜蛾又名莲纹夜蛾、夜盗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该虫食性尽可能、分布广,为害较严重。
为害特点:以幼虫为害叶片、花蕾和花瓣。初孵幼虫群栖叶片背面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叶脉和上表皮,造成叶片枯黄而死;大龄幼虫分散为害,可蚕食全叶,并危害花。
形态特征
成虫:体灰褐或深褐色,长16—21毫米。前翅灰黄褐色,多斑纹;从前缘中部到后缘有1灰白宽带状斜纹。后翅白色,外缘和翅脉暗褐色,前足胫节具黄褐色毛丛。
卵:黄白色,半球形,表面有细纹,近孵时变紫灰色。卵成块,外被黄色绒毛。
幼虫:幼龄虫体黄绿色;老龄虫体黑褐色,长38-51毫米。体背线及亚背线呈黄色,中胸至第九腹节亚背线内侧有近似半月形或三角形黑斑一对。中、后胸黑斑外侧具小黄点。
蛹:赤褐色,长18-20毫米。腹第4-7节前缘密布圆刻点。腹末具1对臀棘。
发生规律
1年发生4-9代。在我国华南一带终年可发生为害,无越冬现象。在大部分地区以蛹在土中越冬,少数地区以幼虫在杂草中或土下越冬。幼虫为害期长,世代重叠明显。初龄幼虫取食不怕光,大龄幼虫则白天栖居于阴暗处,傍晚再出来活动取食。一般在干旱的夏季发生为害尤重。民虫昼伏夜出,以晚间8-12时活动最盛,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块状。成虫对黑光趋性较强,对糖蜜、酒和醋等也有较强趋性。
防治方法
A.及时摘除具卵块的叶片或虫害,减小虫口密度。
B.利用成虫趋光性和趋化性,设置黑光灯或调制糖醋液(糖2:酒1:醋2:水2)或甘薯等发酵液(其中可加入少许敌百虫等药液)诱杀成虫。
C.盆(缸)栽荷花或该虫为害其他花卉可在幼虫盛发期,于傍晚喷洒 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进行防治,效果较好。若池栽或湖栽荷花,喷药应慎重,避免毒死鱼类。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2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双线盗毒蛾 又名棕衣黄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主要分布我国南方。
荷花、四季海棠、鱼尾菊、扶桑、茉莉、山茶花等花木。
以幼虫取食叶片。
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2毫米,雄蛾体长9.3毫米。头橙黄色,胸部浅黄棕色。前翅赤褐色略带浅紫色闪光,翅上具黄色双线,前缘、外缘和缘毛柠檬黄色。后翅黄色。腹部褐黄色,肛毛簇橙黄色。
幼虫:体长20-25毫米,暗棕色具红色侧瘤,后胸背线黄色。腹部第1、2节和第8节有棕色短毛刷,2-7节背线黄色,末节具黄斑。
蛹:土黄色,背面体节具褐色斜斑。体表有许多刚毛,尾湍具多根带钩臀刺。
发生规律
华南从3-11月均发现幼虫为害。幼虫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敏感。成虫具趋光性。
防治方法
A.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B.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分布与危害
#双线盗毒蛾 又名棕衣黄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主要分布我国南方。
荷花、四季海棠、鱼尾菊、扶桑、茉莉、山茶花等花木。
以幼虫取食叶片。
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2毫米,雄蛾体长9.3毫米。头橙黄色,胸部浅黄棕色。前翅赤褐色略带浅紫色闪光,翅上具黄色双线,前缘、外缘和缘毛柠檬黄色。后翅黄色。腹部褐黄色,肛毛簇橙黄色。
幼虫:体长20-25毫米,暗棕色具红色侧瘤,后胸背线黄色。腹部第1、2节和第8节有棕色短毛刷,2-7节背线黄色,末节具黄斑。
蛹:土黄色,背面体节具褐色斜斑。体表有许多刚毛,尾湍具多根带钩臀刺。
发生规律
华南从3-11月均发现幼虫为害。幼虫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敏感。成虫具趋光性。
防治方法
A.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B.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2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莲根叶甲 又名莲藕食根金花虫,俗名地蛆,属鞘翅目,叶甲科。
以幼虫在荷花根须、藕段为害。被害处呈黑褐色斑点,荷叶发黄。
形态特征
成虫:体绿褐色,有金属光泽,长约6毫米。腹部具银白色绒毛。前胸背板近四方形,鞭翅端平截,腹末稍露出翅外。各足腿节有蓝绿色光泽,后足腿节端部具一齿状刺。
幼虫:体长9-11毫米,白色蛆状,头小,胸腹部肥大,稍弯曲。胸足3对,无腹足。
蛹:白色,长约8毫米,外被红褐色胶质薄茧。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荷花须根和藕节间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5-6月间化蛹羽化,6-7月间羽化盛期,7月为成虫产卵盛期。卵主要产在藕塘中眼子菜叶背及荷叶、鸭舌草等叶面。老熟幼虫在荷花根部土中化蛹。该虫主要发生在长期积水的池塘、湖荡中,搁田晒塘对幼虫发生不利。
防治方法
A.虫害发生较重的池塘,于早春荷花发芽前排除塘内积水,每亩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或5%呋喃丹颗粒剂2.5-3千克拌细土25千克施入土内,并适当耕翻。
B.成虫始盛期,每亩用90%敌百虫100-150克兑成毒土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撒施。
C.荷花生长期间,清除田间杂草,减少成虫的取食产卵场所。
分布与危害
#莲根叶甲 又名莲藕食根金花虫,俗名地蛆,属鞘翅目,叶甲科。
以幼虫在荷花根须、藕段为害。被害处呈黑褐色斑点,荷叶发黄。
形态特征
成虫:体绿褐色,有金属光泽,长约6毫米。腹部具银白色绒毛。前胸背板近四方形,鞭翅端平截,腹末稍露出翅外。各足腿节有蓝绿色光泽,后足腿节端部具一齿状刺。
幼虫:体长9-11毫米,白色蛆状,头小,胸腹部肥大,稍弯曲。胸足3对,无腹足。
蛹:白色,长约8毫米,外被红褐色胶质薄茧。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荷花须根和藕节间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5-6月间化蛹羽化,6-7月间羽化盛期,7月为成虫产卵盛期。卵主要产在藕塘中眼子菜叶背及荷叶、鸭舌草等叶面。老熟幼虫在荷花根部土中化蛹。该虫主要发生在长期积水的池塘、湖荡中,搁田晒塘对幼虫发生不利。
防治方法
A.虫害发生较重的池塘,于早春荷花发芽前排除塘内积水,每亩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或5%呋喃丹颗粒剂2.5-3千克拌细土25千克施入土内,并适当耕翻。
B.成虫始盛期,每亩用90%敌百虫100-150克兑成毒土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撒施。
C.荷花生长期间,清除田间杂草,减少成虫的取食产卵场所。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2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银纹夜蛾 学名ArgyrogrammaagnataStaudinger俗称菜步曲、豆尺蠖。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全国各地。食性杂,寄主植株除菊花外,还有美人蕉、大丽花、一串红、海棠、香石竹、槐、竹、泡桐等花卉林木,也为害豆类、茄子和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
该虫以幼虫食害叶片,造成缺刻和孔洞,发生严重时将叶片食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7毫米,翅展32-35毫米,体灰褐色。前翅灰褐色,具2条银色横纹,中央有1个银白色三角形斑块和一个似马蹄形的银边白斑。后翅暗褐色,有金属光泽。胸部背面有两丛竖起较长的棕褐色鳞毛。
卵直径0.4-0.5毫米,半球形,初产时乳白色,后为淡黄绿色,卵壳表面有格子形条纹。
老熟幼虫体长25-32毫米,体淡黄绿色,前细后粗,体背有纵向的白色细线6条,气门线黑色。第1、2对腹足退化,行走时呈曲伸状。
蛹长18-20毫米,体较瘦,前期腹面绿色,后期全体黑褐色,腹部1,2节气门孔明显突出,尾刺一对,具薄茧。
发生规律
银纹夜蛾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可见成虫羽化,羽化后经4-5天进入产卵盛期。卵多散产于叶背。第2-3代产卵最多,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初孵幼虫多在叶背取食叶肉,留下表皮,3龄后取食嫩叶成孔洞,且食量大增。幼虫共5龄,有假死性,受惊后会卷缩掉地。在室温下,幼虫期10天左右。老熟幼虫在寄主叶背吐白丝做茧化蛹。11月底至12月初仍可见成虫出现。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冬季清除枯枝落叶,以减少来年的虫口基数。严格进行检疫,根据残破叶片和虫粪,人工捕杀幼虫和虫茧。
(2)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保护和利用天敌。
(4)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分布与危害
#银纹夜蛾 学名ArgyrogrammaagnataStaudinger俗称菜步曲、豆尺蠖。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全国各地。食性杂,寄主植株除菊花外,还有美人蕉、大丽花、一串红、海棠、香石竹、槐、竹、泡桐等花卉林木,也为害豆类、茄子和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
该虫以幼虫食害叶片,造成缺刻和孔洞,发生严重时将叶片食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7毫米,翅展32-35毫米,体灰褐色。前翅灰褐色,具2条银色横纹,中央有1个银白色三角形斑块和一个似马蹄形的银边白斑。后翅暗褐色,有金属光泽。胸部背面有两丛竖起较长的棕褐色鳞毛。
卵直径0.4-0.5毫米,半球形,初产时乳白色,后为淡黄绿色,卵壳表面有格子形条纹。
老熟幼虫体长25-32毫米,体淡黄绿色,前细后粗,体背有纵向的白色细线6条,气门线黑色。第1、2对腹足退化,行走时呈曲伸状。
蛹长18-20毫米,体较瘦,前期腹面绿色,后期全体黑褐色,腹部1,2节气门孔明显突出,尾刺一对,具薄茧。
发生规律
银纹夜蛾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可见成虫羽化,羽化后经4-5天进入产卵盛期。卵多散产于叶背。第2-3代产卵最多,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初孵幼虫多在叶背取食叶肉,留下表皮,3龄后取食嫩叶成孔洞,且食量大增。幼虫共5龄,有假死性,受惊后会卷缩掉地。在室温下,幼虫期10天左右。老熟幼虫在寄主叶背吐白丝做茧化蛹。11月底至12月初仍可见成虫出现。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冬季清除枯枝落叶,以减少来年的虫口基数。严格进行检疫,根据残破叶片和虫粪,人工捕杀幼虫和虫茧。
(2)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保护和利用天敌。
(4)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求助
张文健
2017年09月06日
后面的花园闲置了很久,最近准备把原先品种不好的草坪全部除光 然后准备种植矮生百幕大草种 把草坪先种出来 然后再考虑别的植物。目前草已经除好了,就等过个把礼拜原先地里的草苗出来 再喷一遍药。主要是在后面 如何翻地,播种和养护的问题 目前还不是很懂 希望懂的朋友解解答!
0
0
张文健:@sunnyzou 主要是这块土地势有点高,一下雨 下面的鹅卵石路里面都是泥土 糟心的很。想先把草种好 再看看种些什么别的植物
sunnyzou:我倒是觉的你应该先规划下,看看什么光照通风条件,看看适宜种植哪些植物。最后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