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巨马陆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全国。危害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莲、海棠、吊钟海棠及文竹等多种温室花卉。
形态特征
成虫雌雄异体,体长25-30mm,圆筒形,茶褐色,有光泽,全体分头、躯干两部分;头部有触角1对,背面两侧各有由若干单眼合成的集合眼1对,彼此靠近,腹面前端有口器;躯体无明 显胸腹之分,由大小相同的14-100体节组成,各腹节由2节愈合为1节,每节具附肢(行动足) 2 对和浅白色环带。卵白色,圆球形,外粘有一层透明胶性物质。幼虫初孵时白色,细长,经数次蜕皮后体色加深。
发生规律
二年繁殖1次。喜阴湿,怕光,在温室内多潜居于花盆底下、砖块下或盆架缝隙内。昼伏夜出,在盆底孔口内啃食盆花幼根或爬至盆面食害幼苗、嫩茎、嫩芽及嫩叶。雌虫成堆产卵,于盆地土表,每头雌体产卵约300粒,卵成块状,在适宜温度下约经20天孵化为幼体,幼体数月后成熟,寿命达1年以上。
防治方法
1.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除无用的砖块和花盆,扫除并烧毁残枝败叶,最大限度地减少马陆越冬场所。
2.在严重为害区,可向盆底四周表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全国。危害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莲、海棠、吊钟海棠及文竹等多种温室花卉。
形态特征
成虫雌雄异体,体长25-30mm,圆筒形,茶褐色,有光泽,全体分头、躯干两部分;头部有触角1对,背面两侧各有由若干单眼合成的集合眼1对,彼此靠近,腹面前端有口器;躯体无明 显胸腹之分,由大小相同的14-100体节组成,各腹节由2节愈合为1节,每节具附肢(行动足) 2 对和浅白色环带。卵白色,圆球形,外粘有一层透明胶性物质。幼虫初孵时白色,细长,经数次蜕皮后体色加深。
发生规律
二年繁殖1次。喜阴湿,怕光,在温室内多潜居于花盆底下、砖块下或盆架缝隙内。昼伏夜出,在盆底孔口内啃食盆花幼根或爬至盆面食害幼苗、嫩茎、嫩芽及嫩叶。雌虫成堆产卵,于盆地土表,每头雌体产卵约300粒,卵成块状,在适宜温度下约经20天孵化为幼体,幼体数月后成熟,寿命达1年以上。
防治方法
1.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除无用的砖块和花盆,扫除并烧毁残枝败叶,最大限度地减少马陆越冬场所。
2.在严重为害区,可向盆底四周表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菊小长管蚜
分布与危害
别名菊姬长管蚜。分布辽宁、河北、山东、北京、河南、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台湾、四川等省。
寄主 白术、菊花、艾、野菊等。 为害特点 常在寄主菊花等的叶和茎上吸汁为害。春天菊花抽芽发叶时,也可群集为害新芽、新叶,致新叶难于展开,茎的伸长和发育受到影响;秋季开花时群集在花梗、花蕾上为害,开花不正常。为害白术时致叶片发黄,植株萎缩,生长不良,且分泌蜜露布满叶面,光合作用受到影响。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 长1.5mm,体呈纺锤形,赭褐色至黑褐色,具光泽。触角比体长,除3节色浅外,余黑色。腹管圆筒形,基部宽有瓦状纹,端部渐细具网状纹,腹管、尾片全为黑色。有翅孤雌蚜长1.7mm,具2对翅。胸、腹部的斑纹比无翅型明显,触角长是体长的1.1倍,尾片上生9—11根毛。
发生规律
年约生10代,南方温暖地区全年为害菊属植物,一般不产生有翅蚜,多以无翅蚜在菊科寄主植物上越冬。翌年4月菊、白术等药用植物成活后,有翅蚜迁到植株上,产生无翅孤雌蚜 进行繁殖和为害,4—6月受害重。6月以后气温升高,降雨多,蚜量下降;8月后虫量略有回升;秋季气温下降,开始产生有翅雌蚜,又迁飞到其他菊科植物上越冬。该虫是白术的重要害虫,除直接为害白术外,还可传播毒病,因此4—6月该虫大发生同时,白术的病毒病也严重起来。天敌有蚜茧蜂、食蚜蝇、瓢虫、草蛉、捕食螨等。
防治方法
(1)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发挥天敌控制作用。
(2)白术成株期用40%乐果乳油10倍液涂主茎5cm长,可收到很好防效。
(3)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4)盆栽的可用8%氧化乐果微粒剂撒在盆面上,再覆薄土,浇水后即开始内吸杀虫。
分布与危害
别名菊姬长管蚜。分布辽宁、河北、山东、北京、河南、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台湾、四川等省。
寄主 白术、菊花、艾、野菊等。 为害特点 常在寄主菊花等的叶和茎上吸汁为害。春天菊花抽芽发叶时,也可群集为害新芽、新叶,致新叶难于展开,茎的伸长和发育受到影响;秋季开花时群集在花梗、花蕾上为害,开花不正常。为害白术时致叶片发黄,植株萎缩,生长不良,且分泌蜜露布满叶面,光合作用受到影响。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 长1.5mm,体呈纺锤形,赭褐色至黑褐色,具光泽。触角比体长,除3节色浅外,余黑色。腹管圆筒形,基部宽有瓦状纹,端部渐细具网状纹,腹管、尾片全为黑色。有翅孤雌蚜长1.7mm,具2对翅。胸、腹部的斑纹比无翅型明显,触角长是体长的1.1倍,尾片上生9—11根毛。
发生规律
年约生10代,南方温暖地区全年为害菊属植物,一般不产生有翅蚜,多以无翅蚜在菊科寄主植物上越冬。翌年4月菊、白术等药用植物成活后,有翅蚜迁到植株上,产生无翅孤雌蚜 进行繁殖和为害,4—6月受害重。6月以后气温升高,降雨多,蚜量下降;8月后虫量略有回升;秋季气温下降,开始产生有翅雌蚜,又迁飞到其他菊科植物上越冬。该虫是白术的重要害虫,除直接为害白术外,还可传播毒病,因此4—6月该虫大发生同时,白术的病毒病也严重起来。天敌有蚜茧蜂、食蚜蝇、瓢虫、草蛉、捕食螨等。
防治方法
(1)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发挥天敌控制作用。
(2)白术成株期用40%乐果乳油10倍液涂主茎5cm长,可收到很好防效。
(3)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4)盆栽的可用8%氧化乐果微粒剂撒在盆面上,再覆薄土,浇水后即开始内吸杀虫。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大丽菊螟
分布与危害
大丽菊螟属蛀干害虫,又名亚洲玉米螟、大丽花螟等。
形态特征
以幼虫钻蛀茎部危害,受害严重时,植株几乎不能开花。
发生规律
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寄主的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日伏夜出。成虫一般将卵产在植物上部叶片背面,卵块成鱼鳞状,卵期7天。初孵幼虫从寄主的芽或叶柄基部蛀入茎内,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4-10月幼虫为害期,8-9月为害最重,10月下旬幼虫进入越冬。
防治方法
⑴发生严重地区彻底烧毁有虫茎秆,以减少越冬虫源;
⑵灯光诱杀成虫;
⑶在玉米地周围不要种植大丽花或杨柳;
⑷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防治时,针对卷叶危害特点,需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才能保证药效。
⑸卵期施放赤眼蜂,一般放蜂量为1:10。
分布与危害
大丽菊螟属蛀干害虫,又名亚洲玉米螟、大丽花螟等。
形态特征
以幼虫钻蛀茎部危害,受害严重时,植株几乎不能开花。
发生规律
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寄主的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日伏夜出。成虫一般将卵产在植物上部叶片背面,卵块成鱼鳞状,卵期7天。初孵幼虫从寄主的芽或叶柄基部蛀入茎内,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4-10月幼虫为害期,8-9月为害最重,10月下旬幼虫进入越冬。
防治方法
⑴发生严重地区彻底烧毁有虫茎秆,以减少越冬虫源;
⑵灯光诱杀成虫;
⑶在玉米地周围不要种植大丽花或杨柳;
⑷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防治时,针对卷叶危害特点,需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才能保证药效。
⑸卵期施放赤眼蜂,一般放蜂量为1:10。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金盏菊人纹污灯蛾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在国内外均有分布,寄主有金盏菊、芍药、萱草、鸢尾、菊花、月季等花卉,为害严重。
主要以幼虫啃食叶肉,分散危害,蚕食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和孔洞。仅剩主脉和叶柄。
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46-50毫米;雌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55-58毫米;雄虫触角短、锯齿状;雌虫触角羽毛状;头、胸黄白色,腹部背面呈红色;前翅黄白色,后翅红色或白色,前后翅背面均为淡红色。
卵直径约0.6毫米扁圆形,淡绿色。
幼虫头部黑色,胴部淡黄褐色,背线不明显,亚背线暗绿色,体上密生棕黄色长毛。
发生规律
人纹污等蛾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春4-6月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在5-6月开始危害,成虫有趋光性。卵产在叶背呈块状,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分散活动,老熟幼虫受振动后即落地,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
(1)冬耕除草消灭越冬蛹。
(2)成虫羽化期,根据其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及时摘除有卵的叶片。
(3)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在国内外均有分布,寄主有金盏菊、芍药、萱草、鸢尾、菊花、月季等花卉,为害严重。
主要以幼虫啃食叶肉,分散危害,蚕食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和孔洞。仅剩主脉和叶柄。
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46-50毫米;雌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55-58毫米;雄虫触角短、锯齿状;雌虫触角羽毛状;头、胸黄白色,腹部背面呈红色;前翅黄白色,后翅红色或白色,前后翅背面均为淡红色。
卵直径约0.6毫米扁圆形,淡绿色。
幼虫头部黑色,胴部淡黄褐色,背线不明显,亚背线暗绿色,体上密生棕黄色长毛。
发生规律
人纹污等蛾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春4-6月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在5-6月开始危害,成虫有趋光性。卵产在叶背呈块状,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分散活动,老熟幼虫受振动后即落地,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
(1)冬耕除草消灭越冬蛹。
(2)成虫羽化期,根据其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及时摘除有卵的叶片。
(3)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茉莉朱砂叶螨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常见的受害花卉有茉莉、月季、桂花、一串红、万寿菊、菊花、凤仙花、鸡冠花、蜀葵、黄蜀葵、木芙蓉、香叶天竺葵、木槿、石竹、鸢尾、山梅花、桃、黄花菜等。被害叶片初呈黄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卷曲,枯黄脱落
形态特征
一般呈红色、锈红色。螨体两侧常用长条形纵行块状斑玟,斑纹从头胸部开始一直延伸到腹部后端,有时分隔成前后两块,其中前一块略大。雌成螨梨形,体长0.42-0.50毫米。雄成螨体长为0.26毫米,腹部较瘦小,末端较尖。
卵 圆球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透明无色,后渐变为橙黄色。
幼螨 体近圆形,长约0.15毫米,半透明,取食后体色成暗绿色。足3对。
若螨 幼螨蜕一次皮后为第一龄若螨。第一龄若螨较幼螨稍大,略呈椭圆形,体色较深,体侧透露出较明显的块状斑纹。
发生规律
主要以受精雌成螨在土块缝隙、树皮裂缝及枯叶等处越冬。越冬时一般几个或几百个群集在一起。翌年春天温度上升时开始繁殖危害。在高温的7-8月份发生重。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
朱砂叶螨主要是两性生殖,也能进行孤雌生殖,但未受精卵孵化的幼螨均为雄螨。卵多产于叶背叶脉两侧。每头雌螨平均产卵数为50-150粒,多者可达700粒左右。雌螨平均产卵期14天,平均寿命为30天,越冬时可活5-7个月。高温干燥利于其发生。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1℃,湿度为35%。
防治方法
(1)改善栽培环境,使栽培地段通风、凉爽,适时浇水,以减缓繁殖速度。
(2)在受害地段,消除周围枯枝、落叶及杂草,冬季深翻土地,减少虫源。
(3)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小黑瓢虫、小花蝽、六点蓟马、中华草蛉、拟长毛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
(4)化学防治 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常见的受害花卉有茉莉、月季、桂花、一串红、万寿菊、菊花、凤仙花、鸡冠花、蜀葵、黄蜀葵、木芙蓉、香叶天竺葵、木槿、石竹、鸢尾、山梅花、桃、黄花菜等。被害叶片初呈黄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卷曲,枯黄脱落
形态特征
一般呈红色、锈红色。螨体两侧常用长条形纵行块状斑玟,斑纹从头胸部开始一直延伸到腹部后端,有时分隔成前后两块,其中前一块略大。雌成螨梨形,体长0.42-0.50毫米。雄成螨体长为0.26毫米,腹部较瘦小,末端较尖。
卵 圆球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透明无色,后渐变为橙黄色。
幼螨 体近圆形,长约0.15毫米,半透明,取食后体色成暗绿色。足3对。
若螨 幼螨蜕一次皮后为第一龄若螨。第一龄若螨较幼螨稍大,略呈椭圆形,体色较深,体侧透露出较明显的块状斑纹。
发生规律
主要以受精雌成螨在土块缝隙、树皮裂缝及枯叶等处越冬。越冬时一般几个或几百个群集在一起。翌年春天温度上升时开始繁殖危害。在高温的7-8月份发生重。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
朱砂叶螨主要是两性生殖,也能进行孤雌生殖,但未受精卵孵化的幼螨均为雄螨。卵多产于叶背叶脉两侧。每头雌螨平均产卵数为50-150粒,多者可达700粒左右。雌螨平均产卵期14天,平均寿命为30天,越冬时可活5-7个月。高温干燥利于其发生。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1℃,湿度为35%。
防治方法
(1)改善栽培环境,使栽培地段通风、凉爽,适时浇水,以减缓繁殖速度。
(2)在受害地段,消除周围枯枝、落叶及杂草,冬季深翻土地,减少虫源。
(3)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小黑瓢虫、小花蝽、六点蓟马、中华草蛉、拟长毛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
(4)化学防治 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菊潜叶蝇
分布与危害
菊潜叶蝇学名Phytomyza syngenesiae Hardy属于双翅目,潜叶蝇科。在我国南方、北方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菊花及菊科杂草等。该虫食性杂。
主要以幼虫潜入叶肉钻蛀为害,潜道纵横交错。造成叶肉被吃光,引起叶片枯萎。雌虫用产卵器刺破叶组织产卵,及雌雄成虫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造成许多白点。
形态特征
成虫形似小苍蝇,雌成虫体长约2-3毫米,翅展6.3-7.0毫米。雄虫略小,体灰色至灰黑色,复眼红褐色。翅一对,透明,有紫色闪光。足黑色,腿节端部黄色。雌虫有漆黑色粗壮产卵器;雄虫腹末有1对抱握器。
卵长约0.3毫米,椭圆形,灰白色,略透明。
幼虫长圆筒形,长3.2-3.5毫米,蛆状;老龄幼虫体黄白色或鲜黄色。
蛹长约2毫米,纺锤形,羽化前黑褐色。
发生规律
该虫在南方年发生10代,在北方是以蛹越冬,江、浙一代越冬虫态不固定。在浙江杭州3月下旬可见成虫,4-5月为发生盛期,为害严重。夏季发生较少,秋季虫口回升,数量不多。成虫羽化后1-2天交尾产卵。一般江卵产在叶背近边缘处,幼虫孵化后即可取食。幼虫期共3龄,在气温为20度下,完成一代需14天。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在菊花凋谢后,将植株上部剪除并烧毁,发现受害叶及时摘除。附近有豆科、十字花科、菊科杂草要及时清除,减少虫源。
(2)保护和利用天敌。
(3)化学防治 在幼虫潜叶为害初期及时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毙克)1000倍液、5.7%甲维盐(乐克)乳油2500-3000倍液 ,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 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 。
分布与危害
菊潜叶蝇学名Phytomyza syngenesiae Hardy属于双翅目,潜叶蝇科。在我国南方、北方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菊花及菊科杂草等。该虫食性杂。
主要以幼虫潜入叶肉钻蛀为害,潜道纵横交错。造成叶肉被吃光,引起叶片枯萎。雌虫用产卵器刺破叶组织产卵,及雌雄成虫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造成许多白点。
形态特征
成虫形似小苍蝇,雌成虫体长约2-3毫米,翅展6.3-7.0毫米。雄虫略小,体灰色至灰黑色,复眼红褐色。翅一对,透明,有紫色闪光。足黑色,腿节端部黄色。雌虫有漆黑色粗壮产卵器;雄虫腹末有1对抱握器。
卵长约0.3毫米,椭圆形,灰白色,略透明。
幼虫长圆筒形,长3.2-3.5毫米,蛆状;老龄幼虫体黄白色或鲜黄色。
蛹长约2毫米,纺锤形,羽化前黑褐色。
发生规律
该虫在南方年发生10代,在北方是以蛹越冬,江、浙一代越冬虫态不固定。在浙江杭州3月下旬可见成虫,4-5月为发生盛期,为害严重。夏季发生较少,秋季虫口回升,数量不多。成虫羽化后1-2天交尾产卵。一般江卵产在叶背近边缘处,幼虫孵化后即可取食。幼虫期共3龄,在气温为20度下,完成一代需14天。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在菊花凋谢后,将植株上部剪除并烧毁,发现受害叶及时摘除。附近有豆科、十字花科、菊科杂草要及时清除,减少虫源。
(2)保护和利用天敌。
(3)化学防治 在幼虫潜叶为害初期及时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毙克)1000倍液、5.7%甲维盐(乐克)乳油2500-3000倍液 ,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 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 。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金盏菊中金弧夜蛾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在我国河南及华东等地有均有分布。寄主有金盏菊、菊花、翠菊、大丽菊、蓟等。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吸食叶片为害,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毫米,翅展37—42毫米。头、前中胸部红褐色,后胸褐色。腹部黄白色。前翅紫褐色,有大的金色近三角形斑。
老熟幼虫长40毫米。头部小,胴部黄绿色。腹部第五至八节较粗,逐渐向前方缩小。步曲行走。
发生规律
该虫1年生2—3代。以蛹在寄主上越冬。4-5月羽化为成虫。成虫有趋光性。6-11月均可见到幼虫虫为害,以7-8月为害最烈。幼虫老熟卷叶筑一薄茧化蛹其中。
防治方法
(1)根据成虫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在幼虫少量发生时,可用人工捕捉;也可用800~1000倍液50%杀螟松消灭虫害。
(3)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在我国河南及华东等地有均有分布。寄主有金盏菊、菊花、翠菊、大丽菊、蓟等。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吸食叶片为害,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毫米,翅展37—42毫米。头、前中胸部红褐色,后胸褐色。腹部黄白色。前翅紫褐色,有大的金色近三角形斑。
老熟幼虫长40毫米。头部小,胴部黄绿色。腹部第五至八节较粗,逐渐向前方缩小。步曲行走。
发生规律
该虫1年生2—3代。以蛹在寄主上越冬。4-5月羽化为成虫。成虫有趋光性。6-11月均可见到幼虫虫为害,以7-8月为害最烈。幼虫老熟卷叶筑一薄茧化蛹其中。
防治方法
(1)根据成虫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在幼虫少量发生时,可用人工捕捉;也可用800~1000倍液50%杀螟松消灭虫害。
(3)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菊姬尽管蚜
分布与危害
菊姬长管蚜又名菊小长管蚜,是菊花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
危害症状:以若蚜、成蚜危害菊花,群集危害幼茎嫩叶,有的在叶背为害,使叶片卷缩,影响茎叶正常生长发育。开花前,还可群集为害花梗,影响开花。到秋后第二次盛发期群集危害花梗、花蕾,开花后还危害花蕊,并进入管状花瓣,严重影响花的质量和观赏价值。该虫分泌物还易诱发煤污病的发生。严重为害时,植株矮化或死亡。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深红褐色,长2.0-2.5毫米;触角、腹管和尾片暗褐色;腹管圆筒形,末端渐细,表面呈网眼状。尾片圆锥形,表面有齿状颗粒,并长有11-15根毛。
有翅胎生雌蚜体暗红褐色,具翅一对。腹部斑纹较无翅型显著;腹管、尾片形状同无翅型,尾片毛9-12根。
若蚜体赤褐色。体态似无翅成蚜。
发生规律
菊小长管蚜每年发生10~20代,以无翅胎生雌蚜在留种菊花的叶腋和芽旁越冬。在温暖地区不发生有性蚜,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在温室或暖房中越冬。到三月初即开始活动繁殖。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繁殖盛期,5月上旬有翅蚜开始上升,5月中旬至为有翅蚜盛发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田间的虫口密度较低,8月初开始回升。9月中旬到10月下旬为第二次繁殖盛期,虫口密度出现第二个峰值。从11月中旬起以无翅孤生雌蚜集中向留种株或菊茬上越冬。当平均温度为20℃、相对湿度65%-70%时,完成一代历时约为10天。
防治方法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分布与危害
菊姬长管蚜又名菊小长管蚜,是菊花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
危害症状:以若蚜、成蚜危害菊花,群集危害幼茎嫩叶,有的在叶背为害,使叶片卷缩,影响茎叶正常生长发育。开花前,还可群集为害花梗,影响开花。到秋后第二次盛发期群集危害花梗、花蕾,开花后还危害花蕊,并进入管状花瓣,严重影响花的质量和观赏价值。该虫分泌物还易诱发煤污病的发生。严重为害时,植株矮化或死亡。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深红褐色,长2.0-2.5毫米;触角、腹管和尾片暗褐色;腹管圆筒形,末端渐细,表面呈网眼状。尾片圆锥形,表面有齿状颗粒,并长有11-15根毛。
有翅胎生雌蚜体暗红褐色,具翅一对。腹部斑纹较无翅型显著;腹管、尾片形状同无翅型,尾片毛9-12根。
若蚜体赤褐色。体态似无翅成蚜。
发生规律
菊小长管蚜每年发生10~20代,以无翅胎生雌蚜在留种菊花的叶腋和芽旁越冬。在温暖地区不发生有性蚜,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在温室或暖房中越冬。到三月初即开始活动繁殖。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繁殖盛期,5月上旬有翅蚜开始上升,5月中旬至为有翅蚜盛发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田间的虫口密度较低,8月初开始回升。9月中旬到10月下旬为第二次繁殖盛期,虫口密度出现第二个峰值。从11月中旬起以无翅孤生雌蚜集中向留种株或菊茬上越冬。当平均温度为20℃、相对湿度65%-70%时,完成一代历时约为10天。
防治方法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绣线菊蚜
分布与危害
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
寄主 绣线菊、木瓜、石楠、麻叶绣球、榆叶梅、海棠、樱花、山楂、柑桔、枇杷、李、杏等。
以成虫、若虫刺吸叶和枝梢的汁液,叶片被害后向背面横卷,影响新梢生长及树体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6—1.7mm,宽0.94mm,长卵圆形,多为黄色,有时黄绿或绿色。头浅黑色,具l0根毛。口器、腹管、尾片黑色。体表具网状纹,体侧缘瘤馒头形,体背毛尖;腹部各节具中毛1对,除第1和8节有l对缘毛外,第2—7节各具2对缘毛。触角6节,丝状,无次生感觉圈,短于体躯,基部浅黑色,3—6节具瓦状纹。尾板端圆,生毛12一13根,腹管长亦生瓦状纹。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5mm,翅展4.5mm左右,近纺锤形。头部、胸部、腹管、尾片黑色,腹部绿色或淡绿至黄绿色。2—4腹节两侧具大型黑缘斑,腹管后斑大于前斑,第1—8 腹节具短横带。口器黑色,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丝状,较体短,第3节有次生感觉圈5—10个,第4节有0—4个。体表网纹不明显。若虫 鲜黄色,复眼、触角、足、腹管黑色。无翅若蚜体肥大,腹管短。有翅若蚜胸部较发达,具翅芽。卵 椭圆形,长0.5mm,初淡黄至黄褐色,后漆黑色,具光泽。
发生规律
年生l0多代,以卵在枝杈、芽旁及皮缝处越冬。翌春寄主萌动后越冬卵孵化为干母,4月下旬于芽、嫩梢顶端、新生叶的背面为害10余天即发育成熟,开始进行孤雌生殖直到秋末,只有最后1代进行两性生殖,无翅产卵雌蚜和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为害前期因气温低,繁殖慢,多产生无翅孤雌胎生蚜;5月下旬开始出现有翅孤雌胎生蚜,并迁飞扩散;6—7月繁殖最快,枝梢、叶柄、叶背布满蚜虫,是虫口密度迅速增长的为害严重期,致叶片向叶背横卷,叶尖向叶背、叶柄方向弯曲。8—9月雨季虫口密度下降,10—11月产生有性蚜交配产卵,一般初霜前产下的卵均可安全越冬。天敌有瓢虫、草玲、食蚜蝇、蚜茧蜂等。
防治方法
(1)结合夏剪,剪除被害枝稍。并保护天敌。
(2)早春发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粘土柴油乳剂杀卵。
(3)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绣线菊蚜
分布与危害
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
寄主 绣线菊、木瓜、石楠、麻叶绣球、榆叶梅、海棠、樱花、山楂、柑桔、枇杷、李、杏等。
以成虫、若虫刺吸叶和枝梢的汁液,叶片被害后向背面横卷,影响新梢生长及树体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6—1.7mm,宽0.94mm,长卵圆形,多为黄色,有时黄绿或绿色。头浅黑色,具l0根毛。口器、腹管、尾片黑色。体表具网状纹,体侧缘瘤馒头形,体背毛尖;腹部各节具中毛1对,除第1和8节有l对缘毛外,第2—7节各具2对缘毛。触角6节,丝状,无次生感觉圈,短于体躯,基部浅黑色,3—6节具瓦状纹。尾板端圆,生毛12一13根,腹管长亦生瓦状纹。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5mm,翅展4.5mm左右,近纺锤形。头部、胸部、腹管、尾片黑色,腹部绿色或淡绿至黄绿色。2—4腹节两侧具大型黑缘斑,腹管后斑大于前斑,第1—8 腹节具短横带。口器黑色,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丝状,较体短,第3节有次生感觉圈5—10个,第4节有0—4个。体表网纹不明显。若虫 鲜黄色,复眼、触角、足、腹管黑色。无翅若蚜体肥大,腹管短。有翅若蚜胸部较发达,具翅芽。卵 椭圆形,长0.5mm,初淡黄至黄褐色,后漆黑色,具光泽。
发生规律
年生l0多代,以卵在枝杈、芽旁及皮缝处越冬。翌春寄主萌动后越冬卵孵化为干母,4月下旬于芽、嫩梢顶端、新生叶的背面为害10余天即发育成熟,开始进行孤雌生殖直到秋末,只有最后1代进行两性生殖,无翅产卵雌蚜和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为害前期因气温低,繁殖慢,多产生无翅孤雌胎生蚜;5月下旬开始出现有翅孤雌胎生蚜,并迁飞扩散;6—7月繁殖最快,枝梢、叶柄、叶背布满蚜虫,是虫口密度迅速增长的为害严重期,致叶片向叶背横卷,叶尖向叶背、叶柄方向弯曲。8—9月雨季虫口密度下降,10—11月产生有性蚜交配产卵,一般初霜前产下的卵均可安全越冬。天敌有瓢虫、草玲、食蚜蝇、蚜茧蜂等。
防治方法
(1)结合夏剪,剪除被害枝稍。并保护天敌。
(2)早春发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粘土柴油乳剂杀卵。
(3)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天竺葵叶斑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栽培地区。为害天竺葵、腊梅、瓜叶菊、石竹、美人蕉、绿萝、花叶艳山姜等。发病严重植株,叶片枯死,不能正常发育。
症状
病菌发生在叶片上,病斑褐色,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稍隆起,大小为1-3mm。
病原
Altenaria peLargonii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格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尖部色稍淡,丛生基部可肥大呈球形,不直,分隔1-5隔,顶端钝圆,大小为25-70um×5um。分生孢子长棒状,淡褐色具纵横隔膜,3-5横隔,2-3纵隔,横隔处有缢缩,有的具喙或无喙,大小为20um×9.5-12.5um。
发生规律
Altenaria peLargonii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格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尖部色稍淡,丛生基部可肥大呈球形,不直,分隔1-5隔,顶端钝圆,大小为25-70um×5um。分生孢子长棒状,淡褐色具纵横隔膜,3-5横隔,2-3纵隔,横隔处有缢缩,有的具喙或无喙,大小为20um×9.5-12.5um。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叶烧毁,勿栽植过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繁殖生存的环境条件。
②发病前每隔10-15天喷1次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国光银泰(80%代森锌)500-600倍液进行预防。 病初期可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与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交替使用,防止单一用药病菌产生抗性。
#天竺葵叶斑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栽培地区。为害天竺葵、腊梅、瓜叶菊、石竹、美人蕉、绿萝、花叶艳山姜等。发病严重植株,叶片枯死,不能正常发育。
症状
病菌发生在叶片上,病斑褐色,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稍隆起,大小为1-3mm。
病原
Altenaria peLargonii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格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尖部色稍淡,丛生基部可肥大呈球形,不直,分隔1-5隔,顶端钝圆,大小为25-70um×5um。分生孢子长棒状,淡褐色具纵横隔膜,3-5横隔,2-3纵隔,横隔处有缢缩,有的具喙或无喙,大小为20um×9.5-12.5um。
发生规律
Altenaria peLargonii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格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尖部色稍淡,丛生基部可肥大呈球形,不直,分隔1-5隔,顶端钝圆,大小为25-70um×5um。分生孢子长棒状,淡褐色具纵横隔膜,3-5横隔,2-3纵隔,横隔处有缢缩,有的具喙或无喙,大小为20um×9.5-12.5um。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叶烧毁,勿栽植过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繁殖生存的环境条件。
②发病前每隔10-15天喷1次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国光银泰(80%代森锌)500-600倍液进行预防。 病初期可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与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交替使用,防止单一用药病菌产生抗性。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菊花番茄斑萎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普遍,凡栽培地区均有此病发生。为害菊花、矮牵牛、百枝莲、秋海棠、蒲包花、百日菊、瓜叶菊、翠菊、矢车菊、大丽花、凤仙花、牡丹、芍药、旱金莲、马蹄莲、文殊兰、长春花、千日红等,发生严重时,导致茎叶产生三角形坏死,丧失观赏价值。
症状
为害番茄斑萎病组的代表种。在菊花上表现为花叶,叶变形,幼小植株叶片出现褪绿带,斑驳,后期产生大量枯死斑,不能显花,植株甚至畸形。
病原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质粒近于等轴对称,直径70-90mm。有几个变异株系,烟蓟马能传毒,其个体侵染力强。该病毒理化性质不稳定。在汁液中致死温度为40-60℃,体外存活期2-5小时。稀释终点为2×10⒉-2×10-3.沉降系数530s。
发生规律
容易汁液接种,传毒昆虫主要为薊马、叶蝉、蚜虫也能传毒。致死温度40-60℃。
防治方法
①、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减少毒源及传播。
②、加强防治传毒昆虫,如蓟马,叶蝉等。选择无病毒繁殖材料,杜绝和控制病毒发生、发展。
③、 用针对性的治病毒病的药对症治疗,如宁南霉素、吗啉胍、盐酸吗啉胍、吗啉胍乙酸铜、氨基酸寡糖素等。
#菊花番茄斑萎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普遍,凡栽培地区均有此病发生。为害菊花、矮牵牛、百枝莲、秋海棠、蒲包花、百日菊、瓜叶菊、翠菊、矢车菊、大丽花、凤仙花、牡丹、芍药、旱金莲、马蹄莲、文殊兰、长春花、千日红等,发生严重时,导致茎叶产生三角形坏死,丧失观赏价值。
症状
为害番茄斑萎病组的代表种。在菊花上表现为花叶,叶变形,幼小植株叶片出现褪绿带,斑驳,后期产生大量枯死斑,不能显花,植株甚至畸形。
病原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质粒近于等轴对称,直径70-90mm。有几个变异株系,烟蓟马能传毒,其个体侵染力强。该病毒理化性质不稳定。在汁液中致死温度为40-60℃,体外存活期2-5小时。稀释终点为2×10⒉-2×10-3.沉降系数530s。
发生规律
容易汁液接种,传毒昆虫主要为薊马、叶蝉、蚜虫也能传毒。致死温度40-60℃。
防治方法
①、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减少毒源及传播。
②、加强防治传毒昆虫,如蓟马,叶蝉等。选择无病毒繁殖材料,杜绝和控制病毒发生、发展。
③、 用针对性的治病毒病的药对症治疗,如宁南霉素、吗啉胍、盐酸吗啉胍、吗啉胍乙酸铜、氨基酸寡糖素等。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相关图片
#小蓟灰斑病
分布与危害
小蓟Cirsium segetum Bunge别名刺儿菜、曲曲菜、山牛劳、野红花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带花全草或根状茎入药,具凉血、行瘀、止血之功效,分布在全国。灰斑病是小蓟上重要病害,各地广泛发生。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至近圆形,大小3-6mm,灰色,有褐色细边,湿度大时生有灰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Cercospora cirsii Ell. et Ev称蓟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实体生在叶两面,叶面居多。子座褐色,大小22-53μm。分生孢子梗榄褐色,15-30根束生,不分枝,顶端狭,色浅,无膝状节,隔膜不明显,大小18-32×4-6(μm)。分生孢子圆柱形,少数鞭形,无色透明,隔膜不明显,大小18-94×3-4.5(μm)。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上土中越冬。来年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使病情逐渐加重。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湿度大,土壤瘠薄,管理粗放,其他病虫害严重,植株衰弱则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管理。秋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来年菌源,增施磷、钾肥及酵素菌堆制的堆肥,叶面喷施宇航牌超级营养剂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国光英纳400-600倍液,或80%绿亨2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多霉灵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杀菌王(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等。隔10天左右一次,连治2-3次,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小蓟灰斑病
分布与危害
小蓟Cirsium segetum Bunge别名刺儿菜、曲曲菜、山牛劳、野红花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带花全草或根状茎入药,具凉血、行瘀、止血之功效,分布在全国。灰斑病是小蓟上重要病害,各地广泛发生。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至近圆形,大小3-6mm,灰色,有褐色细边,湿度大时生有灰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Cercospora cirsii Ell. et Ev称蓟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实体生在叶两面,叶面居多。子座褐色,大小22-53μm。分生孢子梗榄褐色,15-30根束生,不分枝,顶端狭,色浅,无膝状节,隔膜不明显,大小18-32×4-6(μm)。分生孢子圆柱形,少数鞭形,无色透明,隔膜不明显,大小18-94×3-4.5(μm)。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上土中越冬。来年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使病情逐渐加重。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湿度大,土壤瘠薄,管理粗放,其他病虫害严重,植株衰弱则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管理。秋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来年菌源,增施磷、钾肥及酵素菌堆制的堆肥,叶面喷施宇航牌超级营养剂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国光英纳400-600倍液,或80%绿亨2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多霉灵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杀菌王(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等。隔10天左右一次,连治2-3次,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6日
分布与危害
#幼苗猝倒病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主要危害松,刺槐、银杏、海棠、菊花、鸢尾、金鱼草、一串红、凤仙花、蒲包花、马蹄莲、天竺葵等幼苗。能造成大片幼苗死亡。
种子在萌发前出土后可致烂种;幼苗展出幼叶后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色淡褐色至黑褐色,并凹陷缢缩,不等有幼叶凋萎,苗即猝倒。插枝基部也易遭受侵染,呈水渍状,变成褐色腐烂,或植株细根腐烂,表现突然萎蔫等。幼苗过密,地面潮湿时,此病发展很快,数日内即可成片猝倒,在残体上常有白色棉絮状菌丝层。
症状
pythium sp,其中最主要的是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Fitzp,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目腐霉科。菌丝发达,宽2.8-7.2um,不分隔,无色。孢子囊不规则,直径4-20um,在水中极易产生,有很强水生习性,喜潮湿。孢子囊产生孢囊后在包囊中产生散发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双鞭毛。
病原
在北京病原菌为土壤习居菌,腐生性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以卵孢子在土中过冬。4月下旬开始侵染,5月和8、9月发病最严重。孢子子囊可直接萌发或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温度适宜、幼苗过密、长的不健壮等,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该病为典型的土壤病害,土壤带菌是中心环节。传播、侵染、发病等都与水有密切关系。因此,采取播种前大水阴地,使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直至幼苗出土20天以内严格控制病害的发生,并附以播种前土壤进行根部浇灌药剂,以灭菌防止病害扩大流行,药剂可选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均为2-4kg/㎡。
发病后可用国光三抗(30%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国光根灵(70%敌磺钠)800-1000倍液浇灌。
#幼苗猝倒病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主要危害松,刺槐、银杏、海棠、菊花、鸢尾、金鱼草、一串红、凤仙花、蒲包花、马蹄莲、天竺葵等幼苗。能造成大片幼苗死亡。
种子在萌发前出土后可致烂种;幼苗展出幼叶后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色淡褐色至黑褐色,并凹陷缢缩,不等有幼叶凋萎,苗即猝倒。插枝基部也易遭受侵染,呈水渍状,变成褐色腐烂,或植株细根腐烂,表现突然萎蔫等。幼苗过密,地面潮湿时,此病发展很快,数日内即可成片猝倒,在残体上常有白色棉絮状菌丝层。
症状
pythium sp,其中最主要的是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Fitzp,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目腐霉科。菌丝发达,宽2.8-7.2um,不分隔,无色。孢子囊不规则,直径4-20um,在水中极易产生,有很强水生习性,喜潮湿。孢子囊产生孢囊后在包囊中产生散发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双鞭毛。
病原
在北京病原菌为土壤习居菌,腐生性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以卵孢子在土中过冬。4月下旬开始侵染,5月和8、9月发病最严重。孢子子囊可直接萌发或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温度适宜、幼苗过密、长的不健壮等,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该病为典型的土壤病害,土壤带菌是中心环节。传播、侵染、发病等都与水有密切关系。因此,采取播种前大水阴地,使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直至幼苗出土20天以内严格控制病害的发生,并附以播种前土壤进行根部浇灌药剂,以灭菌防止病害扩大流行,药剂可选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均为2-4kg/㎡。
发病后可用国光三抗(30%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国光根灵(70%敌磺钠)800-1000倍液浇灌。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