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4985)
Miss Chen
2017年06月23日

女儿小岚目前正在德国留学。前些天,她通过微信,发来一组照片,照片上的她正在为一群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讲课。她神态自若,淡定与持重中带着一份亲切与温暖。
作为母亲,我在深感欣慰的同时,不禁想起她成长中的点滴来。
她是一个懂事又贴心的女孩子。在她3岁时,就能分担家务,为长辈端茶送水,帮忙摘菜、洗菜、洗衣服等。稍长大后,她成了“邻家女孩”,性格娴静温柔,对人友好礼貌。好几回,室友身体不适,她就主动陪着就医,还为其泡牛奶,削水果,如同一位大姐姐。其实,她是寝室同学中年纪最小的一位。
只是,一路走来,她的学业似乎不是很理想,确切地说,曾经很不理想。
上小学时,她的数学从未考过满分,总在90分上下徘徊,其他几门功课的成绩也不咋地。以至于小学毕业时,班上不少同学踊跃报考知名的外国语初中,她则主动弃权。
上了普通初中后,只要是年级里统一考试,无论是月考还是期中、期末考,她都在名次等级最差的第七试场。直到初三下学期才有了转机,进入第一试场。中考结束,她勉勉强强进了省重点高中,成绩排在年级最后一名。
高一的第一学期,每次月考以及期中考,她的成绩都“稳居”最后一名。期末考后,公布了成绩,她回家及时汇报:总成绩排在最后一名。
我问,最后一名到底是第几名?她说,第46名。我问,班里共46人?她说,共48人。
我问,那也是倒数第三名,有进步了,怎么能说是最后呢?她说,47名与48名两位同学是“特长生”,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很低,所以,排名不计其内。
这天傍晚,晚饭后,我与她一起来到家附近的公园散步。公园中有一株高大的#玉兰 树,年年不叶而放花于春。也许是因为那年气候偏暖,临近春节,尚未立春,花儿竟已灿然绽放,一树婀娜,芳香馥郁,真是美极了。我们母女俩驻足观赏,用心细看,竟发现,一树花儿因位置不同而花期错落——临近枝头者,已是亭亭玉立;其下方者,仍是蓓蕾,粉红的花骨朵儿,将放未放,欲绽还羞;再下方者,只是瘦瘦的、满头毛茸茸的芽苞,不甚起眼。
站立树旁,我对她说,一个班级中的同学,就是一树玉兰花,有些早开,有些迟开。迟开的,不等于不开,尤其是那些不甚起眼的,正在慢慢积蕴能量,蓄势待发,到时候,会开得更灿,更美,更魅惑人心。小岚听后双眸闪亮,微笑着若有所思,然后开心跳跃起来。
温习功课向来都是她自己安排的。不过,我可以敏锐地感觉到,那个寒假,她安静学习的时间相对多了些。当然,整个寒假,几乎每个傍晚,她都要去看一下那株玉兰。新学期开学后,统一考试,她的总成绩挪前了几次。后来,就没听她说过自己是最后一名了。
时间飞快,转眼间到了高三,她已让老师与同学们“刮目相看”,总成绩排在班级前5名,而高考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被浙江理工大学录取。只是,她的梦想是有100多年历史、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
在读本科时,她潜心准备考研,目标自然锁定在浙江大学。在完全靠自学的情况下,顺利被浙大录取。
在浙大读硕士一学年之后,她因各方面表现出色,被评为学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研究生,提前被录取为浙大博士生,并公派到德国留学。在异国他乡,她以质朴无华的品格、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赢得老师与同学们的认可与喜爱。
前两天,她通过微信问我,妈妈,春日已至,公园中那株玉兰已经开花了吧?我说,已开了,花满枝头,迎风摇曳,馨香缕缕,真是美极了。同样,还有一些“才露尖尖角”,它要留一些期待给人们,最精彩的往往总是在最后……她回复我一个两颊绯红的笑脸,宛如一朵安然娴雅又神采奕奕的玉兰花。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6月23日

刚到昆山时,我还是毕业不久囊中羞涩的青年工人。从单位宿舍步行到上班的地方,大约需要五六分钟。天天这样行过,跟路边理发店、水果店、书报亭、便利店的老板,看大门的老头,算命先生和修鞋师傅,一一熟悉起来。这个小区大概是某军工厂或铁道部的家属区,留下“二零二弄”这样一个莫名的代号。我的一些同事,他们的上一辈正是支援铁路、军工或电厂建设,退休后安置此地的。从建国初期到最近三十年,昆山涌入许多外来人口。老黄也是其中之一。

老黄来自安徽砀山。夫妻俩在小区进口路旁,开了一家水果店。老黄每日清晨骑着一辆三轮车,到城市西郊批发市场进货;他妻子就守在店里,每天开到很晚才打烊,日子过得琐碎而忙碌。进进出出的人极多,老黄夫妻既能吃苦,做人做事又颇为实诚,生意自然红火。两口子住在还未拆迁的老房子里,房租比一般的楼房便宜。 店前有一小块空地,西北侧有一棵#琼花 树。每年四五月,树上开满绣球般大小的白色花朵。每次走进小区,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老黄一边忙着招呼客人,推销刚上市的西瓜、樱桃、红龙果,一边跟我聊天。说起安徽老家的儿子,老黄颇为自豪,说是成绩在当地高中还不错,发挥得好的话,能上一个重点大学呢。儿子上了大学后,就得工作,就得买房成家娶媳妇,紧接着还要生孙子。想到这些“迫在眉睫”的事情,老黄干起活来就很有动力。每天起早贪黑,也不说累。得知我们单位经常需要水果,他便想方设法去求人,让他做成这笔生意。 老黄常骑着他的电动三轮车,跟着一帮老乡去高铁站附近跑黑车。有一次,我从外地出差回来,正好碰上下班高峰,等了许久也没有出租车。正在四处张望,突然一辆带着绿色车篷的三轮车停在面前。老黄歪着头、咧着嘴对我笑着说,快上车,快上车,警察要来了!他带着我从铁路桥下一个不知名小路过去,很快回到住地。他说,跑黑车是一笔好买卖,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两三百块钱,比卖水果还划算,没啥成本,但眼睛要尖,不能被城管逮着了。我之前对高铁附近四处流窜的黑车司机有些成见。得知老黄也是其中之一,感觉似乎又有些不同。 每天黄昏,琼花树下摆了一张矮桌两张板凳,老黄两口子就着一两道菜,一人一瓶啤酒,喝得有滋有味。进出的人们看见这情形,无形中似乎也增加了食欲。许多人架起了锅,整个小区都沉浸在世俗烟火里。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们菜肴很丰盛,天天有鱼有肉。跟他聊起,原来是儿子放暑假过来了。老黄给孩子买了电脑手机,儿子天天躲在房间里玩,也不愿出来帮忙。女儿倒是忙前忙后的。 在这里住了三年多,我终于拥有自己的房子。搬家那天,老黄破例没去跑黑车,上下楼梯好几趟,帮我把行李从楼上搬下来,又用三轮车拉到郊区新房。老黄看着我的房子说,真好啊,我也要回去盖房了,这里再好,毕竟不能安家啊,老了还是要回去的。老黄没有很快回去,不久后他也搬走了。小区门口开了一家超级连锁水果店,种类繁多价格也不贵,许多老主顾渐渐不再上门。他另寻了一处店面,带阁楼的门面房,一楼做生意,二楼居家,这样能节省开支。 去年琼花开放的季节。我和妻子走过以前住过的小区,看到树上大片大片的洁白花瓣,如玉盘般开得正盛。妻子说,你看中间的花是黄色的呢。我走近仔细观看,只见雪白花瓣中央,立着一根根细细的淡黄色花柱,还有一股沁人香味。树后是一家重新装修过的水果店,内墙四周贴满反光玻璃,日光灯管发出森森白光。一个年轻老板坐在门口,一脸茫然,望着远处。那是一张陌生面孔。

老黄来自安徽砀山。夫妻俩在小区进口路旁,开了一家水果店。老黄每日清晨骑着一辆三轮车,到城市西郊批发市场进货;他妻子就守在店里,每天开到很晚才打烊,日子过得琐碎而忙碌。进进出出的人极多,老黄夫妻既能吃苦,做人做事又颇为实诚,生意自然红火。两口子住在还未拆迁的老房子里,房租比一般的楼房便宜。 店前有一小块空地,西北侧有一棵#琼花 树。每年四五月,树上开满绣球般大小的白色花朵。每次走进小区,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老黄一边忙着招呼客人,推销刚上市的西瓜、樱桃、红龙果,一边跟我聊天。说起安徽老家的儿子,老黄颇为自豪,说是成绩在当地高中还不错,发挥得好的话,能上一个重点大学呢。儿子上了大学后,就得工作,就得买房成家娶媳妇,紧接着还要生孙子。想到这些“迫在眉睫”的事情,老黄干起活来就很有动力。每天起早贪黑,也不说累。得知我们单位经常需要水果,他便想方设法去求人,让他做成这笔生意。 老黄常骑着他的电动三轮车,跟着一帮老乡去高铁站附近跑黑车。有一次,我从外地出差回来,正好碰上下班高峰,等了许久也没有出租车。正在四处张望,突然一辆带着绿色车篷的三轮车停在面前。老黄歪着头、咧着嘴对我笑着说,快上车,快上车,警察要来了!他带着我从铁路桥下一个不知名小路过去,很快回到住地。他说,跑黑车是一笔好买卖,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两三百块钱,比卖水果还划算,没啥成本,但眼睛要尖,不能被城管逮着了。我之前对高铁附近四处流窜的黑车司机有些成见。得知老黄也是其中之一,感觉似乎又有些不同。 每天黄昏,琼花树下摆了一张矮桌两张板凳,老黄两口子就着一两道菜,一人一瓶啤酒,喝得有滋有味。进出的人们看见这情形,无形中似乎也增加了食欲。许多人架起了锅,整个小区都沉浸在世俗烟火里。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们菜肴很丰盛,天天有鱼有肉。跟他聊起,原来是儿子放暑假过来了。老黄给孩子买了电脑手机,儿子天天躲在房间里玩,也不愿出来帮忙。女儿倒是忙前忙后的。 在这里住了三年多,我终于拥有自己的房子。搬家那天,老黄破例没去跑黑车,上下楼梯好几趟,帮我把行李从楼上搬下来,又用三轮车拉到郊区新房。老黄看着我的房子说,真好啊,我也要回去盖房了,这里再好,毕竟不能安家啊,老了还是要回去的。老黄没有很快回去,不久后他也搬走了。小区门口开了一家超级连锁水果店,种类繁多价格也不贵,许多老主顾渐渐不再上门。他另寻了一处店面,带阁楼的门面房,一楼做生意,二楼居家,这样能节省开支。 去年琼花开放的季节。我和妻子走过以前住过的小区,看到树上大片大片的洁白花瓣,如玉盘般开得正盛。妻子说,你看中间的花是黄色的呢。我走近仔细观看,只见雪白花瓣中央,立着一根根细细的淡黄色花柱,还有一股沁人香味。树后是一家重新装修过的水果店,内墙四周贴满反光玻璃,日光灯管发出森森白光。一个年轻老板坐在门口,一脸茫然,望着远处。那是一张陌生面孔。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6月23日

春暖花开,万物萌发,又是#植树造林 的好时节。我国古代的诗人们不但酷爱植树,而且还为后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植树诗篇。

东晋诗人陶渊明平生最爱植柳,他辞官后不仅在隐居的田园水边遍栽柳树,还特意在堂前种下五棵鹅黄柳,自号“五柳先生”。他曾经赋诗写道:“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透过这些传世佳句足见诗人对树木的感情之深。 白居易做过多处地方官,每到一处都要栽树种花,也爱植柳。他在诗中写道“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都显示了其爱树植树的情怀。相传于公元819年,白居易被贬谛忠州(位于四川)刺史时,见到城内四周的山冈上一片荒芜时,不禁感慨万分,还为此写下了“巴俗不爱花,竟春人不来”的诗句。为了改变当地秃山荒岭的面貌,他一身布衣亲自带领百姓们一同植树栽花,并且坚持不懈地亲自前去管理树苗,几年后忠州境内绿荫匝地美不胜收。后来在822年七月,白居易调任杭州刺史,他一如既往地带领当地百姓大兴绿化,他和百姓一起在西湖里筑起了一道长堤,并在堤上种植了许多柳树,这便是有名的“白堤”,白居易也因其亲民和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作风深受百姓的爱戴。 王维酷爱竹木,他晚年隐居辋川时,在房屋周围栽种了很多竹子,并在竹林深处悠然弹琴,自得其乐。他在《竹里馆》里写下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样脍炙人口的诗篇。青翠欲滴的古树竹林,空明澄静,微风拂过,带来了竹子的清香,让人不由心向往之。 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不但自己种植树木,还带领辖地百姓一起植树,有诗为证:“柳江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此外,他对树木的生长习性等都了如指掌,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把植树要领概括为:“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在《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中,他对种树的情景也有描述:“手种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真可谓植树的行家里手。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来到四川成都筑造草堂,为了居住环境的优美,曾四处寻找树苗。他写诗咏道:“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奉乞桃树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草堂前的古楠树被风吹倒,他痛惜地叹道:“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诗人爱树之情跃然纸上。 苏轼从小喜欢种树,他在《戏作种松》诗中说:“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记叙了他少年时期在家乡四川眉山东岗栽种松树的情景。1079年,他谪居黄州建东坡雪堂,周围栽种柳、桑、竹、枣、栗等树,并题诗:“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期间,带领百姓疏浚西湖、修筑苏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他后来被贬至惠州时,委托友人为他提供柑、桔、柚、荔枝、杨梅、枇杷、松、柏等果木,种植在新居周围,并写诗曰:“自笑先生今白发,道旁亲种两株柑。” 又是一年植树时节,让我们跟着古代诗人一起去植树,绿化大地,美化家园,惠泽后代。

东晋诗人陶渊明平生最爱植柳,他辞官后不仅在隐居的田园水边遍栽柳树,还特意在堂前种下五棵鹅黄柳,自号“五柳先生”。他曾经赋诗写道:“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透过这些传世佳句足见诗人对树木的感情之深。 白居易做过多处地方官,每到一处都要栽树种花,也爱植柳。他在诗中写道“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都显示了其爱树植树的情怀。相传于公元819年,白居易被贬谛忠州(位于四川)刺史时,见到城内四周的山冈上一片荒芜时,不禁感慨万分,还为此写下了“巴俗不爱花,竟春人不来”的诗句。为了改变当地秃山荒岭的面貌,他一身布衣亲自带领百姓们一同植树栽花,并且坚持不懈地亲自前去管理树苗,几年后忠州境内绿荫匝地美不胜收。后来在822年七月,白居易调任杭州刺史,他一如既往地带领当地百姓大兴绿化,他和百姓一起在西湖里筑起了一道长堤,并在堤上种植了许多柳树,这便是有名的“白堤”,白居易也因其亲民和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作风深受百姓的爱戴。 王维酷爱竹木,他晚年隐居辋川时,在房屋周围栽种了很多竹子,并在竹林深处悠然弹琴,自得其乐。他在《竹里馆》里写下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样脍炙人口的诗篇。青翠欲滴的古树竹林,空明澄静,微风拂过,带来了竹子的清香,让人不由心向往之。 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不但自己种植树木,还带领辖地百姓一起植树,有诗为证:“柳江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此外,他对树木的生长习性等都了如指掌,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把植树要领概括为:“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在《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中,他对种树的情景也有描述:“手种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真可谓植树的行家里手。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来到四川成都筑造草堂,为了居住环境的优美,曾四处寻找树苗。他写诗咏道:“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奉乞桃树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草堂前的古楠树被风吹倒,他痛惜地叹道:“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诗人爱树之情跃然纸上。 苏轼从小喜欢种树,他在《戏作种松》诗中说:“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记叙了他少年时期在家乡四川眉山东岗栽种松树的情景。1079年,他谪居黄州建东坡雪堂,周围栽种柳、桑、竹、枣、栗等树,并题诗:“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期间,带领百姓疏浚西湖、修筑苏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他后来被贬至惠州时,委托友人为他提供柑、桔、柚、荔枝、杨梅、枇杷、松、柏等果木,种植在新居周围,并写诗曰:“自笑先生今白发,道旁亲种两株柑。” 又是一年植树时节,让我们跟着古代诗人一起去植树,绿化大地,美化家园,惠泽后代。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6月23日

很惭愧,如果不是退居二线有时间,自己还不会去了解它究竟叫什么。
今年春节前夕值夜班,疲惫时去楼下院坝散步。我注意到,门内有排树木即将开花。这些年,一直不知它的名称。主动问保安,人家直摇头。
一时间,好失落。
春节上班第一天,发现之前还含苞欲放的花蕾,已经在凛冽的风中绽放。
停下脚步,赞叹春来早。
雨水过后,尽管持续一周倒春寒,却挡不住新枝吐芽、花开花放。周一上班,但见门前那排绿树花已盛开,苞润如玉,美丽动人。
例会上宣读了市委免职文件,我一下感到轻松了。散会以后,若有所思,下楼散步,特意去欣赏那芳香花木,排解心扉。
经过寒冬考验,苗条的树木仍展示出生机与活力:最是花如玉兰,又胜过玉兰,其暗香浮动,香幽若兰,韵味十足。
有点忐忑不安,这年年都要盛开的美丽花朵,自己却是第一次面对面仔细观看。
门外一串欢快的笑声将我惊醒,一群鲜花般美丽的少女经过。墙内开花墙外佳人笑,多情却被无情恼:记忆模糊,我实在想不起到底什么时候栽种的这排树木。
回到办公室,咨询相关人员。他们回忆办公大楼竣工后,才开始搞绿化建设。再问那是什么树,没人知道。
2006年,报社乔迁新址,办公地点从狭窄的芭蕉林搬到宽敞的娇子大道。
花草树木那年栽种,不由感叹时光如水。
不知不觉中,这排每逢立春即开花的树木已经伴随我上班11年了。它们是哪一年开的花?什么时候结的果?就此,我有意无意问过好些老同志,他们还是不知道。
这些年,我每逢初春都见过它们的花期,欣赏过它们的美艳,闻过它们的芳香。可为什么就没想过去了解这是什么树、开的什么花?难道真的没时间?!
就凭这一点,我这个高级记者不称职。
职业习惯,让我必须要弄个水落石出。
回到办公室,正好佳美物业管理人员在给花草浇水。立即请教,她也不知道。不甘心,要了主管电话,求教到底是什么。电话里,佳美物业绿化部负责人小曾告诉我,这是#白兰花 ,属木兰科,标准称呼为“含笑”。
含笑!

放了电话,意犹未尽。打开电脑,上网查询。 含笑为常绿灌木,高2-3米,分枝繁密,花期3-5月,果期7-8月,多生长于山坡地杂林中。据《本草纲目》等医书记载和科学考证,天然的植物花草不但以其颜色、美形、香味使人赏心悦目,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天然植物精华。 含蓄和矜持,为含笑的花语。 为了增强直观感,我再次下楼仔细观察含笑:花开而不放,似笑而不语,内涵颇有点平民百姓的性格特征。 含笑十分普通,不属于名贵树木,却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好养,不需要特别关照,且花期早,为正月里最早开放的花之一;其次是有价值,含笑花古来即为众人熟稔喜爱的香花、观花型植物,其气味香醇浓久却不浊腻,既可用以轧炼出芬芳的香油,又可采摘花卉作为制茶时佐用的香料。 而恰恰是这普通的含笑,让我感到遗憾:这些年,自己错过了不少了解它的机会,并忽略了它是最早的春天使者之一。 坐立不安。 报社这一排含笑,从当年的小树苗到现在根深叶茂、花枝招展,既经历了风风雨雨的生存期,又见证了报社的发展壮大与自己的成长变化。 这11年,报社从当年的黑白报到彩报,从当年的几十人到近百人,从传统媒体到全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权威、深度、责任、民生”深入人心。 含笑,应该知道。 这11年,自己从中年到接近退休时段,从主任记者到高级记者,从学术技术带头人到领军人才——一心一意履职尽责,自我感觉良好,没有辜负职业追求。 含笑,应该知道。 这11年,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大变化,经历过失魂落魄的痛苦,重新振作开始新的生活——阳光总在风雨后,柳暗花明又一村,终于找到你,还好没放弃。 含笑,应该知道。 这11年,多情应笑我,心有千千结;人非草木,草木亦有情。 双休日回成都,小区里的玉兰已经开放。不由自主地与含笑比较:都属木兰科,玉兰有白色、紫色,含笑纯白色;玉兰一朵是一朵,含笑一簇是一簇;玉兰好看没有味道,含笑耐看清香扑鼻;玉兰凋谢才冒绿叶,含笑一年四季长青。 孰轻孰重,各有千秋。 而恰恰是这普通的含笑,让我认真思考:过去有多少采访中遇到问题是自己有意回避的,如今全媒体操作有多少是自己没有搞清楚的——自我反省,自以为功成名就,不思进取,既不深入基层,又不钻研业务,吃的全是老本…… 无地自容。 感谢含笑。 关于含笑,古代诗人多有赞叹。其中清孙枝蔚《思归》诗云:“出门欲化杜鹃鸟,抵舍仍为含笑花。”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不由联想,尽管自己年底将要退休,但仍然可以改变自己纠正不足,更期待同仁像含笑花一般拥有内涵——“出门俱是含笑人”,让这个团结一心、开拓创新的团队充满温暖与和谐! 惊蛰那天,成都降温降雨。 不能出门散步,便在27层高楼窗前观景:在书房里,可见楼下几株玉兰,在风吹雨打中已经凋零;无独有偶,某日,居然发现小区墙外生长着一排含笑,在风雨中亭亭玉立! 惊喜之余,有意卖弄一下,指着墙外白花花一片问夫人是什么。不料弄巧成拙,她看了一眼道:“那是含笑。” 晕!15岁就读川大的理科生,竟比见多识广的记者还牛——让我情何以堪?! 或许,这就是内涵。 第二天上班,乍暖还寒。 过门前,再回首:含笑花盛开、香浓郁,还是那么清新,还是那么动人。 含笑,的确大气。 神清气爽,倍感温馨……

放了电话,意犹未尽。打开电脑,上网查询。 含笑为常绿灌木,高2-3米,分枝繁密,花期3-5月,果期7-8月,多生长于山坡地杂林中。据《本草纲目》等医书记载和科学考证,天然的植物花草不但以其颜色、美形、香味使人赏心悦目,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天然植物精华。 含蓄和矜持,为含笑的花语。 为了增强直观感,我再次下楼仔细观察含笑:花开而不放,似笑而不语,内涵颇有点平民百姓的性格特征。 含笑十分普通,不属于名贵树木,却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好养,不需要特别关照,且花期早,为正月里最早开放的花之一;其次是有价值,含笑花古来即为众人熟稔喜爱的香花、观花型植物,其气味香醇浓久却不浊腻,既可用以轧炼出芬芳的香油,又可采摘花卉作为制茶时佐用的香料。 而恰恰是这普通的含笑,让我感到遗憾:这些年,自己错过了不少了解它的机会,并忽略了它是最早的春天使者之一。 坐立不安。 报社这一排含笑,从当年的小树苗到现在根深叶茂、花枝招展,既经历了风风雨雨的生存期,又见证了报社的发展壮大与自己的成长变化。 这11年,报社从当年的黑白报到彩报,从当年的几十人到近百人,从传统媒体到全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权威、深度、责任、民生”深入人心。 含笑,应该知道。 这11年,自己从中年到接近退休时段,从主任记者到高级记者,从学术技术带头人到领军人才——一心一意履职尽责,自我感觉良好,没有辜负职业追求。 含笑,应该知道。 这11年,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大变化,经历过失魂落魄的痛苦,重新振作开始新的生活——阳光总在风雨后,柳暗花明又一村,终于找到你,还好没放弃。 含笑,应该知道。 这11年,多情应笑我,心有千千结;人非草木,草木亦有情。 双休日回成都,小区里的玉兰已经开放。不由自主地与含笑比较:都属木兰科,玉兰有白色、紫色,含笑纯白色;玉兰一朵是一朵,含笑一簇是一簇;玉兰好看没有味道,含笑耐看清香扑鼻;玉兰凋谢才冒绿叶,含笑一年四季长青。 孰轻孰重,各有千秋。 而恰恰是这普通的含笑,让我认真思考:过去有多少采访中遇到问题是自己有意回避的,如今全媒体操作有多少是自己没有搞清楚的——自我反省,自以为功成名就,不思进取,既不深入基层,又不钻研业务,吃的全是老本…… 无地自容。 感谢含笑。 关于含笑,古代诗人多有赞叹。其中清孙枝蔚《思归》诗云:“出门欲化杜鹃鸟,抵舍仍为含笑花。”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不由联想,尽管自己年底将要退休,但仍然可以改变自己纠正不足,更期待同仁像含笑花一般拥有内涵——“出门俱是含笑人”,让这个团结一心、开拓创新的团队充满温暖与和谐! 惊蛰那天,成都降温降雨。 不能出门散步,便在27层高楼窗前观景:在书房里,可见楼下几株玉兰,在风吹雨打中已经凋零;无独有偶,某日,居然发现小区墙外生长着一排含笑,在风雨中亭亭玉立! 惊喜之余,有意卖弄一下,指着墙外白花花一片问夫人是什么。不料弄巧成拙,她看了一眼道:“那是含笑。” 晕!15岁就读川大的理科生,竟比见多识广的记者还牛——让我情何以堪?! 或许,这就是内涵。 第二天上班,乍暖还寒。 过门前,再回首:含笑花盛开、香浓郁,还是那么清新,还是那么动人。 含笑,的确大气。 神清气爽,倍感温馨……
文章
相关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