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传成功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图片][图片]分布与危害
#菊天牛 学名PhytoeciarufiqentriaGautier属鞘翅目,天牛科。别名菊虎、蛀食虫等。主要分布在四川、安徽、北京、浙江、陕西等省。除为害菊花外,还为害白术、茵陈篙、茵篙、艾纳金等。是为害菊花茎部的主要害虫。
春末下初成虫在接近嫩芽处咬破株茎表皮产卵,咬伤处不久变黑,出现长条形斑纹,茎梢因失水而萎蔫或折断。卵孵化后,幼虫沿茎干向下蛀食,直达根部,为害严重时整株枯萎而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12毫米。圆筒形,头、胸和鞘翅黑色,刻点密聚,触角线状12节。前胸背板中央l卵圆形斑,橙红色,鞘翅上披有灰色绒毛;腹部、足橘红色。雄天牛触角比身体长。
卵长2—3毫米,近孵化时为乳黄色,卵长卵形,两端尖细,表面光滑。
末龄幼虫体长9—10毫米,乳白色至淡黄色,圆柱形,头小;前胸背板近方形,褐色,中央具1白色纵纹。胸足退化,腹部末端圆形,具密集的长刚毛。
蛹为裸蛹,长9—10毫米,浅黄色至黄褐色。腹未具黄褐色刺毛多根。
发生规律
该虫年生1代,以幼虫、蛹或成虫潜伏在菊科植物根部越冬,翌年4月成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一8月下旬进入幼虫为害期,该虫白天活动,咬破菊茎,产卵于内,经两周卵化,幼虫食进茎心,8月下旬食进根内蛹化,10月羽化并潜入根内越冬。9月后钻入茎内产卵,经孵化出幼虫可钻人茎心,逐渐下移,在根内化成蛹过冬。5至7月为害严重,可使植株失水萎蔫,死亡。末龄幼虫在根茎部越冬或发育成蛹或羽化为成虫越冬。天敌有赤腹茧蜂、姬蜂、肿腿蜂等。
防治方法
1、物理机械防治
(1)人工捕杀成虫。在5-6月成虫发生期,组织人工捕杀。对树冠上的成虫,可利用其假死性振落后捕杀。也可在晚间利用其趋光性诱集捕杀。
(2)人工杀灭虫卵。在成虫产卵期或产卵后,检查树干基部,寻找产卵刻槽,用刀将被害处挖开;也可用锤敲击,杀死卵和幼虫。
2、营林措施
(1)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虫能力。
(2)清除虫源树。砍伐受害严重的树,并及时处理树干内的越冬幼虫和成虫,消灭虫源。
(3)饵木诱杀。如:利用天牛等蛀干害虫喜欢在新伐倒木上产卵繁殖的特性,于6—7月繁殖期,在苗圃园内适当地点设置一些木段(如桑、杨、柳、梨、栎等),供害虫大量产卵,待新一代幼虫全部孵化后,剥皮捕杀。
(4)营造混种。某些植物对某些特定害虫有驱避作用,据研究表明:樟树对云斑天牛具有驱避作用。因此,可在林内混栽樟树,采取带状、块状、行间或株间混交,能明显降低有虫株率,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避免了药物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
3、药剂防治
(1)涂白。秋、冬季至成虫产卵前,国光糊涂(树干涂白粉剂)与水按1:1比例混配好,加入200倍国光必治涂于树干基部(2米以内),防止产卵,可加入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防腐烂,做到有虫治虫,无虫防病。同时,还可以起到防寒、防日灼的效果。
(2)喷药防治。成虫发生期,向树干喷洒40%国光必治乳油800倍液、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800-1000倍液,或者国光Bt、国光苏松质病毒等杀灭成虫。
(3)虫孔注药。幼虫危害期(6-8月),用小型喷雾器从虫道注入国光防蛀液剂,也可浸药棉塞孔,然后用粘泥或塑料袋堵注虫孔。
(4)熏蒸防治。磷化铝片是良好的熏蒸杀虫剂,可用该药堵孔,黄土封口,杀死幼虫。每孔放1/20片(3克/片)。或薄膜封干后,往薄膜内放药片熏蒸。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图片][图片]分布与危害
#二星叶蝉 学名ErythroneuraapicalisNawa。别名二点浮尘子、二点叶蝉。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除为害菊花外,还为害大丽花、一串红、桃花等。
该虫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叶片会失绿呈小白点,随着受害的严重程度,白点汇集成大斑。严重时叶片呈苍白色,提早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毫米,有红褐和黄白色两种。以黄色种为多。前胸背板前缘有圆形小黑丝3枚,排成1列;盾板上有两个大型黑斑,所以称作二星叶蝉。前翅斑纹不规则,且浓淡不一;后翅无端脉。
卵:黄白色,长椭圆形,稍弯曲,长约0.5毫米。
若虫:体色有两型:红褐色型,有尾部常向上举,成熟时体长2毫米。
发生规律
该虫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石缝、杂草丛中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产卵。卵散产于菊花叶背叶脉内或绒毛下。第一代若虫5月下旬-6月中旬为盛孵期;第二代若虫于7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生;第三代若虫发生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黄白色型若虫比红褐色型若虫早发生2周。前者第一代成虫在6月上旬羽化;后者第一代成虫在6月下旬羽化。成虫和若虫均在叶背取食,严重时叶片呈苍白色,提早枯萎脱落。
防治方法
(1)秋后清扫落叶,铲除杂草,减少和消除越冬成虫。
(2)防治药剂:使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图片][图片]分布与危害
#刺足根螨 学名Rhizoglyhusechinopus,别名球根粉螨、葱螨,属于蜱螨目,粉螨科,是球根花卉的重要害虫。主要为害百合、郁金香、水仙、菖兰、葱兰、风信子、苏铁等花卉。
该螨是以成、若螨刺吸球根鳞片及块根为害,当鳞片腐烂便集中于腐烂处取食,会有汁液流出的现象,造成组织坏死,表面变褐腐烂,肉质鳞片干缩,破裂成似木栓化的碎片。导致地上部植株矮小、瘦弱,花为畸形,且小,严重影响花卉的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成螨:雌螨体长0.58-0.87毫米,卵圆形,白色发亮。螯肢和附肢浅褐色;前足体板近长方形;后缘不平直;基节上毛粗大,马刀形。格氏器官末端分叉。足短粗,跗节Ⅰ、Ⅱ有一根背毛呈圆锥形刺状。雄螨体长0.57-O.8毫米。体色和特征相似于雌螨,阳茎呈圆筒形。跗节爪大而粗,基部有一根圆锥形刺
卵:长0.2毫米,椭圆形,乳白色半透明。
若螨:体长0.2-0.3毫米,体形与成螨相似,颗体和足色浅,胴体呈白色。
发生规律
该螨年发生9-18代,主要是以成螨在病部及土壤中越冬,尤其是腐烂的鳞茎残瓣中最多,两性生殖。该螨喜高温高湿的环境,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快。雌螨交配后1-3天开始产卵,卵期3-5天。1龄和3龄若螨期,遇到不适条件时,出现体形变小的活动化播体。若螨和成螨开始多在块根周围活动为害,当鳞茎腐烂便集中于腐烂处取食。该螨既有寄生性也有腐生性,有很强的携带腐烂病菌和镰刀菌的能力。高温高湿干旱对其生存繁殖不利。在16℃至26℃和高湿下活动最强,造成的伤口为真菌、细菌和其他有害生物侵入提供了条件。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高温季节深耕暴晒,消灭大量根螨,栽种前对土壤严格消毒。
(2)不宜连作,可减少虫源。
(3)种植前可对鳞茎进行挑选,选择无虫的鳞茎种植。在储藏百合时室内要保证通风干燥,这样可以抑制根螨的生长和繁殖。
(4)对鳞茎进行消毒,可用1000倍液50%乙酯杀螨醇喷注鳞茎,或将被害鳞茎放在稀石灰水中浸泡10分钟,取出冲洗干净,阴干后使用。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图片][图片]分布与危害
#卵形短须螨 学名BrevipapusobovatusDonnadieu,该虫分布广泛,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均有发生,为害严重。寄主主要有非洲菊、大丽花、满天星、白兰、石榴等。
为害时一般表现在叶背,使叶反面产生油渍状的紫褐色斑块,叶柄紫褐色,易早落。
形态特征
成螨背部具网状纹,中央网纹不明显。后半部具5对背毛,须肢4节。雌螨体长0.293毫米,体宽0.167毫米,椭圆形,背腹扁平,暗红色,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雄螨体长0.232毫米,宽0.15毫米。体型比雌螨细长。后半体的网状纹在前部和亚侧部比较明显。后足体与末体之间有1横纹区分开。
若螨椭圆形,末体较前足狭窄,背面无网状纹,仅在后足体具横向皱纹。背毛呈阔披针形,具锯齿腹面的生殖板未分化。
发生规律
1年发生6-7代,以橙红色的雌螨群集植株根系越冬,或在叶反面、腋芽等处越冬。春季气温达15°时,雌螨出蛰,爬至叶片上取食产卵。约40天完成1代7-9月为发生高峰期。
防治方法
(1)增施肥料,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冬季清洁园地,减少越冬虫源。越冬前可喷施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
(2)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图片][图片]分布与危害
#李短尾蚜 学名BrachycaudushelichrysiKaltenbach,又名李圆尾蚜。属同翅目,蚜科。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四川、辽宁等。寄主有瓜叶菊、金盏菊、西蕃莲、松果菊、天人菊、桃、李、山杏、杏梅、兰绒球等。
该蚜主要在春夏季群集为害金盏菊植株,以吸食汁液为害,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开花。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虫体长1.6毫米,宽0.8毫米,淡黄至黄绿色,无明显的斑纹。腹管灰褐色,短。尾片灰黑色。有翅胎生雌虫体绿色,长1.7毫米,宽0.8毫米。腹部色淡,有黑色斑纹。
发生规律
1年发生多代,在江浙一带1年发生10多代,以卵在梅、李等木本植物上越冬。次年春越冬卵孵化、在越冬寄主的新叶、新芽上吸食。5—6月产生有翅胎生蚜,迁往金盏菊上为害。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直到10月中旬再回越冬寄主上,产生两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1)种植时远离栽种蔷薇科植物如梅、李等园地,减少越冬虫源。
(2)保护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等。
(3)在早春花木发芽前用清水冲洗枝干和芽部,把越冬卵和初孵若虫冲刷掉。清除周围杂草。
(4)化学防治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显示更多
文章
滚动加载更多...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