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成功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8日
#黄胸花蓟马
分布与危害
黄胸花蓟马又名黄胸蓟马。
为害对象 晚香玉、唐菖蒲、兰花、菊花、玫瑰等花卉。
为害特点 以若虫的成虫集中在植株花部锉吸汁液,花受害后出现灰白色点食痕和产卵痕。发生严重时,可使花瓣卷缩不能顺利开放。
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褐色,胸部橙黄色,体长1.2-1.4毫米;触角第3节黄色,其余各节褐色;翅两对,狭长如棒状,周缘具缨毛,前翅灰色,基部色淡。
卵:淡黄色,肾形。
若虫;体型较成虫小,色淡;无翅;触角节数较少。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0多代。温室可常年发生。雌成早产卵管插在花瓣或花蕊表皮内,将卵产于表皮下或半外露。若虫、成虫隐匿花中为害。该虫食性较杂,在不同植物间常可相互转移。高温干旱有利黄胸花蓟马盛发。
防治方法
A.清除花圃周围杂草,减少蓟马栖息繁殖场所。
B.生长季发现虫害, 幼虫期喷施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国光乐克(5.7%甲维盐)3000倍,或国光必治(40%啶虫.毒)1500-2000倍;或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根据害虫危害情况适当用药2-3次,间隔7-10天。喷药时应注意喷及花内蓟马隐藏处。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8日
#瓜叶菊李短尾蚜虫
分布与危害
瓜叶菊、金盏花等菊科植物及李、梅、杏、桃等果树。
以成虫、若虫吸汁为害植株叶和嫩茎等,使植株生长衰落。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淡黄至黄绿色,长1.6毫米左右。触角6节,具瓦纹;腹管圆筒形,较短,其部骨化灰褐色;尾片宽圆锥形,有曲粗长毛6-7根。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7毫米,头胸、触角和足均为黑色,腹色淡,具黑色斑纹。第3-6节腹节背片相连成大斑;触角第3节感觉圈11-19个,分布全节。其他特征与无翅型相似。
发生规律
1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李、梅等木本植物上越冬,翌年春越冬卵孵化,为害越冬寄主的新芽、新叶。夏季产生有翅胎生蚜,迁往瓜叶菊,金盏花等植物上为害。秋末迁回越冬寄主,产生两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A.温室栽培花上发现蚜虫,可人工用软毛刷蘸水轻轻刷除,并处理干净。
B.蚜虫发生量较大时,可喷洒国光毙克(吡虫啉)1000倍液、国光崇刻(啶虫脒)3000倍液,也可用黄板诱杀等。
C.保护和利用李短尾蚜的捕食性天敌,如七星瓢虫、二星瓢虫、黑带食蚜蝇和小花蝽等。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8日
#非洲菊贪夜蛾
分布与危害
非洲菊、香石竹、菊花和万寿菊等花卉。主要以幼虫咬食嫩叶、花朵和花蕾,造成植株叶片缺刻,落花和落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4毫米。前翅锈褐色,内线为黑色双线波浪形外斜,中线黑色波形外斜至肾纹前端,外线黑色双线锯齿形。肾纹粉黄色中部褐色有黑边;后翅白色,边缘褐色。
卵:球形,基部扁平。
幼虫:体灰绿色或赤褐色,胴部背线浅色,气门后上方具白色斑纹。
发生规律
1年发生5代左右。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产卵于叶正反两面,卵聚集成块状,每块有卵20-30粒。成虫具趋光性。初孵幼虫群集叶片为害,长大后蛀入花蕾为害。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即落地。
防治方法
A.搞好园圃卫生,结合冬耕或换茬,消灭土中越冬虫蛹。
B.利用成虫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C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Bt悬乳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8日
#香石竹贪夜蛾
分布与危害
分布在东北及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及台湾等地。主要寄主有香石竹、扶郎花、菊花、万寿菊等花卉。
该虫是以幼虫侵食嫩头,蛀食花蕾和花朵,造成落花、落蕾、断枝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4毫米,翅展26-34毫米。体灰褐色。前翅细长,锈褐色。内横线黑色,双线,波浪形,外斜;外横线黑色,双线,锯齿状。剑纹为1黑条。中央近前缘外方有1肾形斑,斑内有1环形斑。外缘线由1列黑色三角形斑组成。后翅灰白色,翅脉及边缘黑褐色。
卵:为圆球形,白色,表面有放射状隆起线。卵重叠,卵块上盖白色鳞毛。
老熟幼虫:体长约24毫米,体色多变。有缘、黄褐至黑色等。背线褐色,亚背线灰白色。
蛹:长13-14毫米,黄褐色。中胸气门位于前胸后缘的部分显著突出。
发生规律
该虫一年发生5代以上,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5月羽化成虫,6—7月为幼虫为害盛期,8月第二代成虫出现,将卵产在植株下部叶片,单层或2-3层重叠排列,幼虫5龄。初孵幼虫在叶背取食,并吐丝结网,咬食叶肉,稍后即分散为害。10月下旬以蛹越冬。在高温少雨的年份经常暴发成灾,可在短期内将大片草坪或圆林植物毁坏殆尽。
防治方法
(1)园地进行轮作,在冬季进行翻耕,可杀死部分越冬蛹。在幼虫孵化期,也可人工捕杀。
(2)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8日
#紫藤脉花叶病
分布与危害
紫藤(Wisteria sinensis)是优良棚架植物,绿化长廊、草坪、也能盆栽。其种子制药,树皮制纤维。为害的病毒病有数种,而以脉花叶病最为常见。
症状
紫藤及多花紫藤的叶片侧脉变黄或明脉,渐扩大成放射型病斑或斑驳。有时主脉黄化,后出现星状斑纹或环纹。严重时叶片畸形。
病原
脉花叶病毒WVMV属马铃薯Y病毒群,粒子长度743~774nm。染病植株的细胞内含体呈典型风轮状。其致死温度为60~65℃,稀释终点10-6。体外存活期15天或1~2天。
发生规律
初次侵染源是带病紫藤。由桃蚜和豆蚜作非持久性传毒。汁液也能传病。人工接种能侵染40多种植物。茴藜及克里夫兰烟能作为鉴别寄主兼繁殖寄主。
防治方法
严格挑选繁殖材料。药剂治蚜。
病毒病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防治,如病毒唑,氮甘硫酸铜等。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8日
相关图片
[图片]#荷花褐斑病
分布与危害
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睡莲科] 分布广,危害荷花。
症状
叶斑近圆形,周缘呈角状突起,以至转呈不规则形,紫褐色,斑背面色稍淡而呈褐色,斑面具明显或不明显的同心轮纹,严重时病斑密布并连合成斑块,致叶片变褐干枯。
病原
病原为睡莲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 nymphaeacea(Cke.et Ell.)Deighton=Cercospora nymphaeacea Cke.et Ell.]。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座在病残体上越冬,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与荷花褐纹病基本相同。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残物。
②选用抗病良种。
③加强肥水管理,增施钾肥,避免偏氮和水温过高(>35℃)。
④发病前用国光银泰(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百菌清400-600倍液提前预防,发病初期可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与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交替使用,防止单一用药病菌产生抗性。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8日
#水仙花灰霉病
分布与危害
危害水仙花等花卉。
症状
水仙鳞茎受害后,根盘部腐烂,变软,表面生灰色霉层。
病原
水仙贮藏灰霉病病原为灰霉菌(Botrytis sp.)
发生规律
水仙鳞茎贮藏期灰霉病菌可营腐生生活,多寄生性。挖掘时有损伤容易发病。堆积太厚,不通风时容易感病。雨天挖掘,掘起又不能迅速干燥时易感病。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 鳞茎最好薄薄一层摆在竹帘上,贮藏场所要干燥,通风透光。
2、药剂消毒 鳞茎用0.5%福尔马林液处理半小时,水洗后阴干贮藏。
3、人工防治 贮藏期间发现有病鳞茎,立即拣出销毁。
4、化学防治:用国光三治400-600倍液,国光三抗1000倍液喷雾与或浇灌防治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8日
#水仙花基腐病
分布与危害
花卉病虫害防治知识:水仙基腐病是水仙发生普遍的常见病害。
症状
鳞茎基部或根部开始变褐变软腐烂,感病鳞茎一般不长根或长根少或长出的根即变褐腐烂。剥开鳞片,可见中部深褐色,变色部分向上扩展。在鳞片间常可见白色或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由患病鳞茎长出的植株,畸形矮化,叶片提早枯死。
病原
水仙尖镰孢霉(Fusariumoxysporumf.sp.narcissiSyn.andHans.),属真菌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
发生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生存。通过鳞茎基部伤口或干枯的根而侵入。与病根接触或在鳞茎挖掘、清洗和分级时将病鳞病健鳞茎混在一起,则病菌可通过伤口或擦伤、碰伤而传播。
温度高,湿度大有利病菌生长繁殖;施用高氮、高磷的无机肥或施用未腐败熟的有机肥可增加发病率;在发病土壤上连作。要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
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可使用国光三抗1000-1200倍浇灌根部进行防治,一般建议连用1-2次,每次间隔7-10天。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8日
#百合根线虫病
分布与危害
危害百合花
症状
发病初期部分叶片出现黄化,若在生长季早期感病,则受害更重,感病植株严重矮化。根上出现许多坏死斑或伤口,在根受害处边缘组织内或在鳞茎外层鳞片的浸染处可发现线虫。
病原
根蚀线虫属线虫纲,根腐线虫属。
发生规律
病原线虫在病株根残体内或土壤中生存,借助受害鳞茎的根残段及整地时土壤的移地而传播。其寄主范围很广,轮作对控制病害发生发展无效。
防治方法
1.用杀线虫剂进行土壤熏蒸处理。可选用98%棉降颗粒剂,每平方米用10~20克撒施或沟施,混入20厘米深土壤中,施药后即覆土,并覆盖薄膜,保湿熏蒸10天左右。揭膜松土放气1周后再种植,可减少土壤中根蚀线虫的密度。
2.种植前剔除感病鳞茎或进行药剂浸泡处理。发现病株尽量铲除或剪去病根,轻病株用46℃热水处理20分钟,可防治根部线虫。
3.对感病植株用地杀(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撒施,3-5千克/亩,撒匀后用国光乐克(5.7%甲维盐)2500-3000倍浇灌,两种药剂混用共同防治线虫病。
...显示更多
文章
滚动加载更多...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