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成功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香石竹烟蓟马 相关图片
[图片]分布与危害
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寄主有香石竹、金盏菊、菊花、大丽花、紫薇、梅、风信子、芍药等花卉。为害严重,是花卉生产中重要的虫害。
该虫主要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卷褶,老叶生灰白色斑点,叶组织变厚、变脆,最后导致落叶,影响植株生长,对常量及质量影响很大。
形态特征
成虫:体细长,1.0-1.3毫米,淡黄褐色。复眼暗红色,单眼3个,呈三角形排列。触角7节,灰褐色,第二节颜色较深。前胸与头等长。雄虫无翅,雌虫翅为淡黄色,翅缘上有许多缘毛。
卵:为肾形,长0.1-0.2毫米,黄绿色。
若虫:淡黄色,无翅,与成虫相似。
发生规律
该虫年发生6-7代,以成虫和若虫潜伏土缝,枯枝落叶下、叶鞘内或杂草间越冬,翌年春季开始活动,温室内基本无休眠状态。该虫以食花、嫩叶汁液为主,一般是在叶背。雌虫有单性生殖现象,卵散产于嫩叶表皮下、叶脉内。卵期平均5天。初孵化若虫不甚活动,多在叶脉两侧取食,2龄若虫老熟后入土蜕皮变前蛹。前蛹期为10几天,再蜕一次皮变成蛹。蛹期4天,羽化为成虫。成虫有趋光性,能飞善跳,一般孤雌生殖,气温在22-25度时,最适宜其活动,久雨或大雨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
(1)清除杂草,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
(2)保护和利用天敌。
(3)化学防治 幼虫期喷施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国光乐克(5.7%甲维盐)3000倍,或国光必治(40%啶虫.毒)1500-2000倍;或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根据害虫危害情况适当用药2-3次,间隔7-10天。喷药时应注意喷及花内蓟马隐藏处。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图片][图片]分布与危害
#腊梅朱砂叶螨 学名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又称棉花红蜘蛛、红叶螨,为真螨目叶螨科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成若螨在叶背吸取汁液。叶片受害后,叶面初现灰白色小点,成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全叶干枯脱落。危害腊梅。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0.28-0.32mm,体红至紫红色(有些甚至为黑色),在身体两侧各具一倒“山”字形黑斑,体末端圆,呈卵圆形。
雄成虫:体色常为绿色或橙黄色,较雌螨略小,体后部尖削。
卵:圆形,初产乳白色,后期呈乳黄色,产于丝网上。
发生规律
腊梅朱砂叶螨在北方一年可发生20代左右,以授精的雌成虫在土块下、杂草根迹、落叶中越冬,来年3月下旬成虫出蛰。首先在腊梅边的杂草取食、生活并繁殖1-2代,然后由杂草上陆续迁往腊梅为害。
成螨产卵前期1天,产卵量50-110粒,成虫平均寿命在6月为22天;7月为19天;9-10月为29天。卵的发育历期在24℃为3-4天;在29℃,2-3天;幼若期在6-7月为5-6天。所产卵,授精卵为雌虫,不授精卵为雄虫。
秋季虫体陆续迁往地下的杂草上生活,于11月上旬越冬。
腊梅朱砂叶螨每年种群消长有所不同。低温年份,发生的晚,常于7月后进入猖獗发生期,但下降的也晚,常可为害至8月中旬以后;高温年份6月上旬即可进入年中盛期,盛期至7月中下旬结束。
防治方法
①清除杂草及枯枝落叶,消灭越冬虫源。合理灌溉施肥,促进腊梅健壮生长,增强抗虫能力。
②利用天敌如:长毛钝绥螨、德氏钝绥螨、异绒螨、塔六点蓟马和深点食螨瓢虫等。
③化学防治:使用国光红杀(10%苯丁哒螨灵)+国光乐克(5.7%甲维盐)3000倍液混合喷雾进行防治。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凤仙花芋双线天蛾
分布与危害
芋双线天蛾又名凤仙花天蛾。分布在华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地区。幼虫危害凤仙花、水芋、葡萄、长春花、地锦、鸡冠花、三色堇、大丽花等多种花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0毫米,褐绿色。胸部背线灰褐色明显易见。前翅灰褐色,翅面有数条灰褐色和黄白色条纹。后翅黑褐色,有灰黄横带1条。缘毛白色,前后翅反面有黄褐色。有3条暗褐色横线。
卵:球形,浅绿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80毫米。圆筒形,较粗大。体色多有变化,通常为绿褐色和紫褐色,胸背有两行黄白点,体两侧有黄色圆斑和眼状纹,圆斑内有红黑或黄黑两色。第八腹节背面有尾角1个。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来年6-7月出现成虫。成虫趋光性很强,昼伏夜出。成虫交尾后,将卵产在嫩叶上,卵期约10天左右,幼虫发生与害期在6-10月。该幼虫有避光性,白天躲在花卉的枝叉阴处,其食量很大,常造成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叶片,花被蚕食一光,影响花卉正常生长和观赏。9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危害至10月份。入土筑粗茧,在其中化蛹并过冬。
防治方法
第一:成虫趋光性很强,可利用黑光灯诱杀。
第二:虫量少时,可观察地面排粪状况,进行人工捕杀。
第三: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Bt悬乳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图片][图片]#绣线菊蚜
分布与危害
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
寄主 绣线菊、木瓜、石楠、麻叶绣球、榆叶梅、海棠、樱花、山楂、柑桔、枇杷、李、杏等。
以成虫、若虫刺吸叶和枝梢的汁液,叶片被害后向背面横卷,影响新梢生长及树体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6—1.7mm,宽0.94mm,长卵圆形,多为黄色,有时黄绿或绿色。头浅黑色,具l0根毛。口器、腹管、尾片黑色。体表具网状纹,体侧缘瘤馒头形,体背毛尖;腹部各节具中毛1对,除第1和8节有l对缘毛外,第2—7节各具2对缘毛。触角6节,丝状,无次生感觉圈,短于体躯,基部浅黑色,3—6节具瓦状纹。尾板端圆,生毛12一13根,腹管长亦生瓦状纹。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5mm,翅展4.5mm左右,近纺锤形。头部、胸部、腹管、尾片黑色,腹部绿色或淡绿至黄绿色。2—4腹节两侧具大型黑缘斑,腹管后斑大于前斑,第1—8 腹节具短横带。口器黑色,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丝状,较体短,第3节有次生感觉圈5—10个,第4节有0—4个。体表网纹不明显。若虫 鲜黄色,复眼、触角、足、腹管黑色。无翅若蚜体肥大,腹管短。有翅若蚜胸部较发达,具翅芽。卵 椭圆形,长0.5mm,初淡黄至黄褐色,后漆黑色,具光泽。
发生规律
年生l0多代,以卵在枝杈、芽旁及皮缝处越冬。翌春寄主萌动后越冬卵孵化为干母,4月下旬于芽、嫩梢顶端、新生叶的背面为害10余天即发育成熟,开始进行孤雌生殖直到秋末,只有最后1代进行两性生殖,无翅产卵雌蚜和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为害前期因气温低,繁殖慢,多产生无翅孤雌胎生蚜;5月下旬开始出现有翅孤雌胎生蚜,并迁飞扩散;6—7月繁殖最快,枝梢、叶柄、叶背布满蚜虫,是虫口密度迅速增长的为害严重期,致叶片向叶背横卷,叶尖向叶背、叶柄方向弯曲。8—9月雨季虫口密度下降,10—11月产生有性蚜交配产卵,一般初霜前产下的卵均可安全越冬。天敌有瓢虫、草玲、食蚜蝇、蚜茧蜂等。
防治方法
(1)结合夏剪,剪除被害枝稍。并保护天敌。
(2)早春发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粘土柴油乳剂杀卵。
(3)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图片][图片]#月季叶蜂
分布与危害
月季叶蜂学名Arge pagana Panzer,别名蔷薇三节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分布广泛,在河南、江苏、浙江、广东等省都有分布。为害月季、蔷薇和玫瑰等。主要是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致花卉生长不良,降低观赏价值,发生严重时,甚至死亡。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将植株的嫩叶吃光,仅剩下几条主叶脉,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降低其观赏价值,甚至导致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9毫米,翅展约17毫米。呈褐色状,头、胸、翅和足均为蓝黑色,带有金属蓝光泽。触角3.5-4.5毫米。中胸背面尖“X”型凹陷。腹部暗橙黄色。雌蜂产卵器发达,呈并合的双镰刀状。
卵长0.5毫米,淡黄色,椭圆形。末端稍大。
老熟幼虫体长20-23毫米,黄绿色,头部黄色,臀板红褐色,胸部第2节至腹部第8节,每体节上均有3横列疣状突起,呈黑褐色。
蛹长9.5毫米,头部、胸部褐色,腹部棕黄色。在淡黄色的薄茧中。
发生规律
广州地区月季叶蜂每年发生8代,山东一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中结茧越冬。4-5月羽化成虫,成虫白天羽化,次日交配。雌虫一生仅交尾1次,雄虫可交尾多次。成虫寿命5天。雌蜂交尾后将卵产在月季枝条皮层内,通常产卵可深至木质部,卵期7-19天。近孵化时,产卵处的裂缝开裂,孵出的幼虫自裂缝爬出,并向嫩梢爬行。在北京,6月发生一代幼虫,8月发生第二代幼虫。幼虫共6龄,喜群集,昼夜均取食,有互相残杀和假死性。幼虫在9月底-11月陆续入土做茧越冬。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在幼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可进行人工捕杀。
(3)冬季进行松土,杀灭越冬虫蛹。
(4)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图片]#鸡冠花芋双线天蛾
分布与危害
芋双线天蛾学名Theretra oldenlandiae (Fabricius),属于鳞翅目,天蛾科,又名凤仙花天蛾。主要分布在华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地区。以幼虫危害凤仙花、水芋、葡萄、长春花、地锦、鸡冠花、三色堇、大丽花等多种花卉。
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将叶片食成孔洞,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主脉和枝条,甚至可使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8毫米左右,翅展65-75毫米,灰褐色。头及胸部两侧有灰白色缘毛,腹部有两条银白色背线,两侧有深棕色及淡黄色纵条。前翅由顶角到后缘有一条白色斜带,此外还有5条灰色细线。后翅黑褐色,有灰黄色斜带一条,缘毛白色。前后翅反面为黄褐色,有3条暗褐色横带。
卵球形,浅绿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80毫米。圆筒形,较粗大。体色多有变化,通常为绿褐色和紫褐色,胸背有两行黄白点,体两侧有黄色圆斑和眼状纹,圆斑内有红黑或黄黑两色。第八腹节背面有尾角1个,尾角黑色,仅末端白色。
蛹长41-44毫米,筒形,棕黄色。
发生规律
该虫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来年6-7月出现成虫。成虫趋光性很强,昼伏夜出。成虫交尾后,将卵产在嫩叶上,卵期约10天左右。8月上旬幼虫开始为害,该幼虫有避光性,多在清晨取食,白天躲在花卉的枝叉阴处,其食量很大,常造成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叶片,花被蚕食一光,影响花卉正常生长和观赏。8月底幼虫老熟化蛹,9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危害至10月,然后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
(3)也可进行人工捕杀。
(4)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Bt悬乳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相关图片
[图片]#一串红朱砂叶螨
分布与危害
在我国华南、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发生普遍。除为害一串红外,还为害孔雀草、香石竹、樱花、白玉兰、月季、文竹等花卉。
主要以成螨和幼螨在寄主叶背吸汁液,使叶面产生白色点状。盛发期在茎、叶上形成一层薄丝网,使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成螨 体色变化较大,一般呈红色,也有褐绿色等。足4对。雌螨体长0.38-0.48毫米,卵圆形。体背两侧有块状或条形深褐色斑纹。斑纹从头胸部开始,一直延伸到腹末后端;有时斑纹分隔成2块,其中前一块大些。雄虫略呈菱形,稍小,体长0.3-0.4毫米。腹部瘦小,末端较尖。
卵 为圆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无色透明,后渐变为橙红色。
初孵幼螨 体呈近圆形,淡红色,长0.1-0.2毫米,足3对。
若螨为幼螨蜕1次皮后为第1若螨,比幼螨稍大,略呈椭圆形,体色较深,体侧开始出现较深的斑块。足4对,此后雄若螨即老熟,蜕皮变为雄成螨。雌性第一若螨蜕皮后成第二若螨,体比第一若 螨大,再次蜕皮才成雌成螨。
发生规律
该螨发生代数从北向南10-20代。长江流域,以受精雌成螨在土块缝隙、树皮裂缝及枯枝落叶等处越冬。越冬螨少数散居。翌年春季,气温10度以上时开始活动,温室内无越冬现象,喜高温。雌成螨寿命30天,越冬期为5-7个月。该螨世代重叠,在高温干燥季节易暴发成灾。主要靠爬行和风进行传播。当虫口密度较大时螨成群集,吐丝串联下垂,借风吹扩散。主要是以两性生殖,也能孤雌生殖。
防治方法
(1)改善栽培环境,使栽培地段通风、凉爽,适时浇水,以减缓繁殖速度。
(2)在受害地段,消除周围枯枝、落叶及杂草,冬季深翻土地,减少虫源。
(3)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小黑瓢虫、小花蝽、六点蓟马、中华草蛉、拟长毛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
(4)化学防治 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分布与危害
#兰花矢尖蚧
兰花叶片上着生一些长形白色的小白点,同时还粘附一些棕褐色长形的虫体,固定在叶片上会爬动,这种危害兰花叶片的害虫为矢尖蚧。矢尖蚧是对兰花危害最大的昆虫,主要寄生于兰花叶片上,背面较少些。矢尖蚧不仅吮吸兰花液汁,而且容易招致病害,虫体粘附在叶片上,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叶片受害处,轻则形成枯斑,重则整片死亡。
形态特征
雌蚧壳箭头形,长3.5~4毫米,棕褐色。蚧壳背面呈屋脊形,有明显的纵脊,其两侧有许多向前斜生的横纹,形似草帽状。雄蚧壳较细小,长约1.2毫米,粉白色,背面有3条纵隆脊。每年发生2~3代,多与雌成虫越冬。阴暗潮湿不通风的养兰场所有助于矢尖蚧繁衍,各代若虫发生期为5月中下旬、7月中旬及10月中旬。每年5月中旬以后开始繁殖,交尾后的雌成虫产卵于介壳下母体的后方,卵经1~3天即孵化成若虫。若虫爬出介壳之后,活动能力很强,到处爬动,经过1~2天后固定下来,刺吸叶肉危害叶片。
防治方法
用国光必治(40%啶虫.毒)1500-2000倍或者国光毙克(10%吡虫啉)10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喷药时药液要喷到虫体上,以提高杀虫效果。此外,药液浓度不可过高,以免伤害兰花叶片面造成药害。
...显示更多
文章
滚动加载更多...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