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成功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菊潜叶蝇
分布与危害
菊潜叶蝇学名Phytomyza syngenesiae Hardy属于双翅目,潜叶蝇科。在我国南方、北方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菊花及菊科杂草等。该虫食性杂。
主要以幼虫潜入叶肉钻蛀为害,潜道纵横交错。造成叶肉被吃光,引起叶片枯萎。雌虫用产卵器刺破叶组织产卵,及雌雄成虫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造成许多白点。
形态特征
成虫形似小苍蝇,雌成虫体长约2-3毫米,翅展6.3-7.0毫米。雄虫略小,体灰色至灰黑色,复眼红褐色。翅一对,透明,有紫色闪光。足黑色,腿节端部黄色。雌虫有漆黑色粗壮产卵器;雄虫腹末有1对抱握器。
卵长约0.3毫米,椭圆形,灰白色,略透明。
幼虫长圆筒形,长3.2-3.5毫米,蛆状;老龄幼虫体黄白色或鲜黄色。
蛹长约2毫米,纺锤形,羽化前黑褐色。
发生规律
该虫在南方年发生10代,在北方是以蛹越冬,江、浙一代越冬虫态不固定。在浙江杭州3月下旬可见成虫,4-5月为发生盛期,为害严重。夏季发生较少,秋季虫口回升,数量不多。成虫羽化后1-2天交尾产卵。一般江卵产在叶背近边缘处,幼虫孵化后即可取食。幼虫期共3龄,在气温为20度下,完成一代需14天。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在菊花凋谢后,将植株上部剪除并烧毁,发现受害叶及时摘除。附近有豆科、十字花科、菊科杂草要及时清除,减少虫源。
(2)保护和利用天敌。
(3)化学防治 在幼虫潜叶为害初期及时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毙克)1000倍液、5.7%甲维盐(乐克)乳油2500-3000倍液 ,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 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 。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金盏菊中金弧夜蛾
相关图片
[图片]分布与危害
在我国河南及华东等地有均有分布。寄主有金盏菊、菊花、翠菊、大丽菊、蓟等。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吸食叶片为害,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毫米,翅展37—42毫米。头、前中胸部红褐色,后胸褐色。腹部黄白色。前翅紫褐色,有大的金色近三角形斑。
老熟幼虫长40毫米。头部小,胴部黄绿色。腹部第五至八节较粗,逐渐向前方缩小。步曲行走。
发生规律
该虫1年生2—3代。以蛹在寄主上越冬。4-5月羽化为成虫。成虫有趋光性。6-11月均可见到幼虫虫为害,以7-8月为害最烈。幼虫老熟卷叶筑一薄茧化蛹其中。
防治方法
(1)根据成虫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在幼虫少量发生时,可用人工捕捉;也可用800~1000倍液50%杀螟松消灭虫害。
(3)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菊姬尽管蚜
分布与危害
菊姬长管蚜又名菊小长管蚜,是菊花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
危害症状:以若蚜、成蚜危害菊花,群集危害幼茎嫩叶,有的在叶背为害,使叶片卷缩,影响茎叶正常生长发育。开花前,还可群集为害花梗,影响开花。到秋后第二次盛发期群集危害花梗、花蕾,开花后还危害花蕊,并进入管状花瓣,严重影响花的质量和观赏价值。该虫分泌物还易诱发煤污病的发生。严重为害时,植株矮化或死亡。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深红褐色,长2.0-2.5毫米;触角、腹管和尾片暗褐色;腹管圆筒形,末端渐细,表面呈网眼状。尾片圆锥形,表面有齿状颗粒,并长有11-15根毛。
有翅胎生雌蚜体暗红褐色,具翅一对。腹部斑纹较无翅型显著;腹管、尾片形状同无翅型,尾片毛9-12根。
若蚜体赤褐色。体态似无翅成蚜。
发生规律
菊小长管蚜每年发生10~20代,以无翅胎生雌蚜在留种菊花的叶腋和芽旁越冬。在温暖地区不发生有性蚜,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在温室或暖房中越冬。到三月初即开始活动繁殖。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繁殖盛期,5月上旬有翅蚜开始上升,5月中旬至为有翅蚜盛发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田间的虫口密度较低,8月初开始回升。9月中旬到10月下旬为第二次繁殖盛期,虫口密度出现第二个峰值。从11月中旬起以无翅孤生雌蚜集中向留种株或菊茬上越冬。当平均温度为20℃、相对湿度65%-70%时,完成一代历时约为10天。
防治方法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木槿蚜虫
分布与危害
春、夏、秋季节,木槿常受蚜虫危害。使其叶片发黄,皱缩畸形,严重时植株枯死。蚜虫排泄物还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木槿的蚜虫主要是棉蚜。棉蚜分布广泛,寄主繁多。
形态特征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2~1.9毫米,体色黄或深绿色,前胸背板黑色,腹部两侧有3~4对黑斑,腹管圆筒形,黑色,尾片青色乳头状。无翅胎生雌蚜1.5~1.9毫米,体色夏季较浅为黄绿色,春秋季较深为绿色至棕黑色,体外被有蜡粉,腹管与有翅型相同。
发生规律
棉蚜1年发生20多代,以卵在木楼等木本花卉茎的基部越冬。越冬卵第2年3~4月间孵化,寄生于越冬寄主的新芽上,繁殖2~3代后产生有翅蚜,4~5月飞到菊花、百合等草本花卉或棉花上危害。繁殖10~20代后,到10月间又迁飞回本槿等木本植物上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1.保护七星瓢虫、食蚜蝇、草岭等天敌,也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2.在蚜虫大量发生时,选用必治(40%啶虫毒)1500-2000倍液、毙克(10%吡虫啉)1000-1500倍液、崇刻(50%啶虫脒)3000-5000倍液喷杀。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黄山贡菊斜纹夜蛾
分布与危害
黄山贡菊即徽菊,为我国四大名菊之一。其集色、香、味、型于一身,用途广泛,具观赏、保健、医疗功能,性寒,味甘,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菊花含有菊苷、胆硷、腺嘌呤等多种成份,长期饮服可避暑除烦,明目醒脑,清静五脏,排毒健身,益智延年,预防多种疾病。斜纹夜蛾是黄山贡菊上的重要害虫,近年发生有逐渐加重趋势,严重影响贡菊的产量和品质。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4-26毫米,体深褐色。前翅灰褐色,斑纹复杂,内、外横线灰白色,波浪形,有白色条纹,在环状纹与竖状纹间,自前缘向后缘外方有3条白色斜线。后翅白色,呈紫红色或水红色闪光。
2、卵:半球形,卵粒不规则重叠2-3层,卵块上覆黄白色 绒毛。初产黄白色,孵化前紫黑色。
3、幼虫:成长幼虫体长38-51毫米。头部黑褐色,胸腹颜色变化较大,有黑色、土黄色或暗绿色等。虫口密度大时,体色较深。中胸至第9腹节在亚背线内侧有三角形黑斑1对。
4、蛹:长18-23毫米,褐色至暗褐色。第4-7节背面近前缘密布小刻点,腹末有臀棘1对。
发生规律
斜纹夜蛾一般1年发生5-6代。近几年,菊花地里的该虫始发于6月下旬,止于11月中下旬,基本上每月1代,第2、3、4代为害重。成虫昼伏夜出,对糖醋酒液及发酵的胡萝卜、豆饼、麦芽、牛粪等有很强的趋性。卵多产于高大、茂密、浓绿的菊花上,尤以植株中部叶片背面叶脉分叉处最多。初孵幼虫群集卵块附近叶背啃食,留上表皮和叶脉,出现筛网状花叶,有时咬食花蕾和花瓣,造成残破。2龄后分散为害,4龄后进入暴食期,表现为背光性,傍晚开始取食,黎明即躲藏,阴雨天可少量取食,一般以晚上9-12时取食最烈。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可将全田菊花叶片吃光,仅留下光杆,并迁移其他田继续危害。幼虫6龄,老熟后在3-6厘米表土内造一卵圆形土室化蛹,土壤板结时可在枯叶下化蛹。斜纹夜蛾为喜温性害虫,抗寒力弱。水肥条件好、生长茂密的田块虫口密度大,发生重。土壤干燥对化蛹、羽化不利,大雨、暴雨对低龄幼虫和蛹不利。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诱杀成虫。斜纹夜蛾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趋化性,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和90%敌百虫1份的糖醋液诱杀成虫,效果均好。
(2)清除田间及其周围的杂草,减少成虫产卵及栖息场所;适时深中耕,消灭土中的老熟幼虫和蛹;在管理过程中,结合田间其他农事活动及时摘除虫卵叶和初孵幼虫叶,集中深埋或销毁。
2、药剂防治
(1)用药原则。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少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选用几种不同类农药品种进行交替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以延缓斜纹夜蛾抗药性的产生;喷施药液时要均匀周到,植株根际附近地面要喷到、喷细致;注意严格遵守用药安全,注意收获的间隔期,确保贡菊产品安全。
(2)用药时期。宜在卵孵盛期至3龄前用药防治,4龄后施药应在傍晚进行。
(3)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日本蜡蚧
分布与危害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山茶花、腊梅、紫荆、紫藤、紫薇、夹竹桃、含笑、石榴、栀子花、桂花、月季、贴梗海棠、火棘、荷花玉兰、白玉兰、梅花、牡丹等多种花卉。
危害特点:以成、若虫在枝梢和叶片背面主脉上危害。严重时常诱发煤污病。
形态特征
雌成虫短椭圆形,淡棕色,长2.5~3.5毫米,背部覆盖一层厚的蜡壳,蜡壳灰白色,有的虫壳略有微红。蜡壳划分成块状,背面中央隆起,有白色柔软的蜡眼,周缘有弧状突起8个,体背有龟甲状凹纹,长4毫米左右,随寄主不同变化较大。雄成虫体长1.5毫米,体紫褐色,胸背板棕红色。卵长椭圆形,长0.28毫米,产时乳黄色,后变为紫色。若虫初龄扁椭圆形,长0.5毫米,橙黄色,腹末有长、短尾毛各1对。雌雄分化后,雌性蜡壳似龟甲,雄性蜡壳长椭圆形,背中央有隆起的蜡板,体周边缘呈星芒状13条蜡角。蛹长椭圆形,紫褐色,体长约1毫米。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于枝上越冬,少数也能在常绿树种叶片上越冬。第2年3月下旬开始孕卵,产卵从4月底至5月上旬开始,产卵盛期在5月中旬。卵产于母体下,每雌产卵1600粒,卵期15~20天~5月下旬至6月底陆续孵化,孵化盛期在6月上、中旬。初孵若虫爬行很快,多爬行至叶面近叶脉两侧或嫩枝固定下来,固定后6小时开始分泌蜡,15天后形成星芒状。雌蚧7月底开始向枝条上转移,以一二年生枝上为多,雄蚧仍在叶片上。9月上旬开始出现雌、雄成虫,雄虫交配后很快死去。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发生初期量少时,人工剔除;合理疏枝,通风透光。
(2)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红蜡蚧扁角跳小蜂、红点唇瓢虫等。
(3)药剂防治:在若虫孵化期喷药,药剂可选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以上药剂隔7天喷1次,连续喷3次。
...显示更多
文章
滚动加载更多...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