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传成功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图片]一、浇水与花盆大小的关系
浇水是个细致的工作,就连花盆的不同也会影响浇水的质量。有些#金桔 的苗很大,但是花盆较小,这种情况下浇水的量要多一点,反之,苗很小但是盆很大的情况则要少交一些。
[图片]二、浇水与生长时期的关系
若是金桔正值上涨的黄金时期,生长旺盛期多浇些水,休眠时期尽量不浇水。
三、浇水与天气的关系
这点就很容易理解啦,天气热的话,水分蒸发速度自然快,所以浇水量也要提高,反之天亮或者阴天的时候,可以少浇一点。
[图片]四、浇水与季节的关系
上文也有提到,春天刚刚到来之时,正是它生长的黄金时间。这时候,气温越来越高,所浇的水量要增大一点。早春时节,给金桔浇水一定要保证在中午前完成。夏天比较热,金桔的成长环境也是不错的,但是蒸腾作较大,浇水要多一些。
夏天大家都知道,正午时间是不能浇水的,所以浇水的时间应该是在清晨或者傍晚。
初秋时候,气温渐渐降下来,金桔的花开的相对慢一点,所以要少浇水。
冬季气温低,进入休眠期的金桔尽量不浇水。
[图片]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图片]一、#盆栽竹子 的施肥技巧
1、刚刚栽种竹子时应该使用酸性或中性土壤,土壤里最好含有一些砂质,农田土也可。刚种植入盆时就可以适当的放入点有机肥了。
1、盆栽竹子是喜欢水的,但是大家往往没注意到。为什么呢?竹子生命力很旺盛,所以施肥浇水的时候都可以量稍微大一点,这样它们才能更好的生长。
2、盆栽竹子的施肥时间可以定为一个月一次,这个速度相对来说是对竹子最好的。
二、盆栽竹子施什么肥
1、盆栽竹子尽量使用有机肥,此种肥料中有大量的钾钙元素,竹子生长全靠它。除了对竹子本身比较好以外,还能减少污染,何乐而不为。
2、生长过程中缺肥或施肥过量都会引起疾病,所以要注意施基础肥料。因为盆栽的营养有限,春夏时节肥要薄,次数可以稍勤一点,不断补充盆土养分。
3、盆栽竹子一定要用有机肥。
[图片]温馨提示
给盆栽竹子施肥的问题解决了总会问到浇水怎么办。竹子是非常喜欢水的植物,所以盆土要处于水润状态,不能缺水。环境如果干燥,可以选择稍微多浇水,还有,在生长黄金时期应该多浇水。
[图片]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图片]褐斑病
#褐斑病 对叶片能够产生较大的危害,通常叶片上会产生一种圆形的褐色斑点,这种病菌能够通过雨水传播,残留的病菌附着到叶片引起病发。
预防这种病的产生可以将植株扩大间隔,良好的通风能够有效的预防这种病的发生,发病期间,要少浇水少施肥,适当的喷洒一定的药物进行防治。
[图片]灰霉病
灰霉病一般会发生在生长中期阶段,会对植株的茎和叶造成伤害。土壤中会留存这种饼的病菌,每年春季来临的时候,随着空气在空中落到植株上进行侵害。遭遇这种病时,可以通过多施肥,勤浇水的方法来医治,这样能够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配合一定量的药剂,不长时间就能减缓疾病的带来的伤害。
[图片]苗腐病
它能够使植物的幼苗根茎产生病变。开始时呈现出不同形状的病斑,然后病斑会变成黑色,产生腐烂,植株就会死亡。植株生病的部位会产生白色丝状物,甚至可能穿透叶片。
这种病通过水分传播,在农田的低洼处,病菌的生存率较高,是导致植株染病的重要问题所在。通常可以将病株铲除,适当的进行浇水,避免水分的堆积。同时配合药物进行喷洒,能够有效的治理这种病。
[图片]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蔷薇长管蚜
相关图片
[图片]分布与危害
分布全国。危害蔷薇、月季、丰花月季、藤蔓月季、玫瑰、野蔷薇等。
形态特征
无翅雌蚜长约3mm,长卵形,头部浅绿色,胸、腹草绿色,有时略带红色;腹管和尾片浅绿色,尾片较长,圆锥形,着生曲毛7-9根。有翅雌蚜体草绿色,尾片上有曲毛9-11根。若蚜无翅,形似成蚜。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0多代,京沪杭地区约20代,以卵在寄主幼枝等处越冬。翌年月季萌芽时卵孵化,为害新梢幼叶,5月后产生有翅蚜迁移到杂草为害新梢幼叶,并繁殖。秋季又迁回月季等蔷薇科花木上为害与产卵。以5-6月和9-10月发生为害严重,江浙地区以5-6月和10月发生最重。气候干燥、气温约20℃时,有利于发生与繁殖。北方冬季温室内可继续发生为害。
防治方法
1.温室和花卉大棚内,采用黄绿色灯光或粘胶板诱杀有翅蚜虫。
2.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南美斑潜蝇
相关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分布与危害
分布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福建、山 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及辽宁、吉林。危害菊花、翠菊、非洲菊、满天星、石竹、灯盏菊、孔雀草、六出花、飞燕草、鸡冠花、香豌豆及多种蔬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3.2-3.7mm,雄成虫体 长2.8-3mm;头部额区黄色,眼眶突出于复眼,头顶鬓黑褐色,上下眶鬓各2根,眶毛等距排列和后侃触角3节,第1和2节橙黄色,第3节褐色,触角芒黑褐色;中胸背板黑色,略带光泽,小盾片黄色;前翅长1.7-2.3mm,平衡棒黄色;腹部7节,背板黑褐色,膜质区带黄色;产卵器长锥状,黑色。卵长卵形,长约O.25mm,宽约O.15mm,白色,半透明,近孵化时浅黄色。幼虫3龄,初孵时体长0.5mm,无色,半透明;老熟幼虫长约3mm,淡黄色,后气门有小泡6-9个。蛹椭圆形,初为黄色,后变褐 色,长1.3-2.3mm,蛹围0.5-0.75mm。雄性外生殖器:端阳体与骨化强的中阳体前部体之间以膜相连,呈空隙状,中间后段几乎透明。精泵黑褐色,柄短,叶片小,背针突具1齿。蛹初期呈黄色,逐渐加深直至呈深褐色,比美洲斑潜蝇颜色深且体形大。后气门突起与幼虫相似。
发生规律
滇中及昆明地区一年发生约16代,繁殖力强,生活周期短,世代重叠。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6°C,发育积温为50.5°C幼虫发育起点温度为7.2°C,发育积温为84.2°C;雌成虫寿命平均14 天,雄成虫寿命平均5天。9-11月为发生高峰期,湿度过高对其生长发育不利。成虫羽化多在8-10 时,活动多在10-12时和14 -16时;每雌虫平均产卵380粒,以幼虫潜藏于叶片中为害。成虫趋黄性较强。
防治方法
1.植物生长期叶部组织柔嫩,最易受害,所以防治重点应在花木的幼苗期和新叶萌发的春季。
2.利用斑潜蝇的趋黄习性,于花木养殖区 或花棚内设置黄色胶卡诱杀成虫;于成虫羽化和活动高峰期用捕虫网来回挥动捕杀成虫。
3.在斑潜蝇 发生高峰期(3-4月、6-7月、10-11月)选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4.保护潜蝇姬小蜂等天敌。
5.摘除虫叶集中销毁。做好检疫工作,防止虫源扩散。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美洲斑潜蝇
相关图片
[图片][图片]分布与危害
美洲斑潜蝇原分布在巴西、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古巴、巴拿马、智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1994年在海南首次发现后,现已扩散到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山东、北京、天津等12个省、市自治区。
寄主植物达110余种,其中,以葫芦科、茄科和豆科植物受害最重。它对叶片的危害率可达10%~80%,常造成瓜菜减产、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绝收。
形态特征
成虫:小,体长1.3~2.3mm,浅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体腹面黄色,雌虫体比雄虫大。
卵:米色,半透明,大小0.2~0.3×0.1~0.15mm。
幼虫:蛆状,初无色,后变为浅橙黄色至橙黄色,长3mm。
蛹:椭圆形,橙黄色,腹面稍扁平,大小1.7~2.3×0.5~0.75mm。
注:美洲斑潜蝇形态与番茄斑潜蝇极相似,美洲斑潜蝇成虫胸背板亮黑色,外顶鬃常着生在黑色区上,内顶鬃着生在黄色区或黑色区上,蛹后气门三孔。而番茄斑潜蝇成虫内、外顶鬃均着生在黑色区,蛹后气门7~12孔。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代数随地域而异,夏季完成一个世代需15- 30天。雌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产卵于表皮下,卵经3-5天孵化为幼虫,幼虫在叶内潜道取食,每叶潜道25 -70条,幼虫经4-7天后咬破叶表皮在叶外或土表层化虫雨,蛹期5-12天。此虫常造成园林植物大面积枯亡。
广东1年可发生14~17代。世代周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15℃时,约54天;20℃时约16天;30℃时约12天。
成虫具有趋光、趋绿和趋化性,对黄色趋性更强。有一定飞翔能力。成虫吸取植株叶片汁液;卵产于植物叶片叶肉中;初孵幼虫潜食叶肉,主要取食栅栏组织,并形成隧道,隧道端部略膨大;老龄幼虫咬破隧道的上表皮爬出道外化蛹。主要随寄主植物的叶片、茎蔓、甚至鲜切花的调运而传播。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防止传带或扩散虫体。
2.清洁绿地和花圃基地,清除杂草和植株残体,及时摘除和堆积区处理虫叶。
3.轮作倒茬,实行 喜食花卉(菊科、豆科)与非喜食花卉(十字花 科、百合科)轮作。
4.在发生期挂设粘虫黄板,诱杀成虫。
5.化学防治: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显示更多
文章
举报
转发
2017年09月17日

#巨马陆
相关图片
[图片][图片]分布与危害
分布全国。危害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莲、海棠、吊钟海棠及文竹等多种温室花卉。
形态特征
成虫雌雄异体,体长25-30mm,圆筒形,茶褐色,有光泽,全体分头、躯干两部分;头部有触角1对,背面两侧各有由若干单眼合成的集合眼1对,彼此靠近,腹面前端有口器;躯体无明 显胸腹之分,由大小相同的14-100体节组成,各腹节由2节愈合为1节,每节具附肢(行动足) 2 对和浅白色环带。卵白色,圆球形,外粘有一层透明胶性物质。幼虫初孵时白色,细长,经数次蜕皮后体色加深。
发生规律
二年繁殖1次。喜阴湿,怕光,在温室内多潜居于花盆底下、砖块下或盆架缝隙内。昼伏夜出,在盆底孔口内啃食盆花幼根或爬至盆面食害幼苗、嫩茎、嫩芽及嫩叶。雌虫成堆产卵,于盆地土表,每头雌体产卵约300粒,卵成块状,在适宜温度下约经20天孵化为幼体,幼体数月后成熟,寿命达1年以上。
防治方法
1.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除无用的砖块和花盆,扫除并烧毁残枝败叶,最大限度地减少马陆越冬场所。
2.在严重为害区,可向盆底四周表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
...显示更多
文章
滚动加载更多...
article